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肠道病毒在肝癌及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增强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例肝细胞性肝癌和6例非肝细胞性肝癌病人的肝脏组织中肠道病毒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了肝癌与癌周组织中肠道病毒表达的差异。结果:肝细胞性肝癌组阳性率54.54%,非肝细胞肝癌组阳性率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43)。11例肝细胞肝癌中,6例癌组织肠道病毒表达阳性,癌周围组织中肠道病毒表达3例阳性,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387)结论:肝癌病人存在肠道病毒感染。EV感染是以整个肝脏组织为靶器官,与肝癌组织无特殊亲和力。EV与肝硬化无关。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肝癌组织ICAM-1及血清sICAM-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检测40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28例肝硬化组织中ICAM-1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42例HCC、26例肝硬化患者和22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并与甲胎蛋白(AFP)进行同步分析。结果:40例HCC组织ICAM-1表达阳性率为80.0%,高于癌旁和肝硬化组织(P〈0.05),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类相关。HCC组织中ICAM-1含量高于癌旁及肝硬化组织(P〈0.05),转移组HCC中ICAM-1的含量也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HC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健康组(P〈0.05),HCC伴转移组患者血清中sICAM-1无转移组(P〈0.05),AFP阴性组与阳性组sICAM-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CC组织中高度表达ICAM-1和血清中高水平的sICAM-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HCC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ICAM-1有可能作为HCC的一个新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颗粒酶B(granzyme B,GrB)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癌旁、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GrB^+淋巴细胞与HCC、肝硬化的关系。方法:HCC60例,单纯性肝硬化62例,正常肝组织23例,以免疫组化二步法进行GrB染色,对阳性细胞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各组GrB^+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为:癌旁,HCC,正常肝,肝硬化组织;②HCC中GrB^+细胞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关系:(P〉0.05);③HCC中15月内有转移组的GrB^+细胞数明显少于无转移组:(P〈0.01);④HCC中GrB^+细胞随着临床分期的发展有下降的趋势:(P〈0.05);⑤以术前甲胎蛋白(AFP)阴、阳性分组(20μg/L为标准),AFP阴性组和AFP阳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⑥肝硬化和癌旁组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组GrB^+细胞均多于阴性组:(P〈0.05);HCC组GrB^+细胞与HBsAg无密切相关:(P〉0.05);⑦癌旁GrB^+细胞与是否伴肝硬化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临床上,随着HCC患者的病情恶化,GrB^+细胞逐渐减少。GrB^+细胞数量与HBsAg密切相关,与组织学分级、AFP和是否伴有肝硬化无关。GrB^+细胞也可成为反映机体抗肿瘤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TEN基因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46例,2例外伤性肝破裂3例肝血管瘤周围正常肝组织手术切取标本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检测。结果:5例正常肝组织,4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0%。HCC患者PTEN表达总阳性率为65.2%(30/46),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90.9%(30/33)(P〈0.05),PTEN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AFP是否阳性.HBsAg是否阳性,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PTEN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病理分级,包膜的有无及癌栓的有无关系密切。其中高分化组(Ⅰ+Ⅱ级)阳性率为88%(22/25),低分化组(Ⅲ+Ⅳ级)阳性率为47.6%(10/21)。(P〈0.05),包膜完整者阳性率为88.2%(15/17)。无或包膜不完整者,阳性率为68.7%(17/29),有癌栓者38.4%(5/13),无癌栓者80.1%(27/33)(P〈0.05)。  相似文献   

6.
许鸣  张智  张珍  李泽泳  付延玉 《新医学》2010,41(8):536-538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蛋白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HB组)、4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40名肝功能正常的健康人(健康对照组)予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采用逆转录巢式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白蛋白mRNA表达。结果:CHB组50例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30例(60%);PBMC白蛋白mRNA阳性19例(38%)。肝硬化组40例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31例(78%);PBMC白蛋白mRNA阳性14例(35%)。健康对照组PBMC白蛋白mRNA阳性2例(5%)。CHB组及肝硬化组的HBVDNA及PBMC白蛋白mR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HB组活动期和肝硬化组失代偿期患者PBMC白蛋白mRNA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PBMC白蛋白mRNA的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的损害程度有关,且具无创性,可考虑作为慢性肝病进展的辅助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癌相关蛋白CAIX/MN/G250mRNA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手术前后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57例RCC患者癌组织及术前外周血中CAIX/MN/G250mRNA的表达情况,并选择15例癌旁肾组织、15例正常肾组织及4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对照,对术前外周血CAIX/MN/G250mRNA阳性RCC患者术后随访4周,并对其外周血CAIX/MN/G250mRNA水平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57例RCC患者,其CAIX/MN/G250mRNA阳性率在外周血中为59.6%(34/57),癌组织中为78.9%(45/5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及癌组织中,CAIX/MN/G250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76.2%(32/42)和95.2%(40/42),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RCC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CAIX/MN/G250mRNA阳性率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1)。34例外周血阳性患者CAIX/MN/G250mRNA水平术前2h、术后7、14、21和28d分别为0.54±0.13、0.56±0.15、0.34±0.13、0.29±0.18和0.22±0.11。RCC患者外周血CAIX/MN/G250mRNA水平在肾癌根治术后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P均〈0.05)。结论使用RT—PCR技术检测CAIX/MN/G250mRNA对肾癌尤其是透明细胞癌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外周血CAIX/MN/G250mRNA检测可作为肾癌微转移的检测指标用于RCC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诊断肝细胞癌及评估肝癌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4月2005年7月收治的82例肝细胞癌(HCC)、1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和19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应用酶联吸附法及荧光定量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联合检测AFP—L3和AFPmRNA水平,对比其阳性率。结果:AFP—L3和AFPmRNA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87.6%,较单独检测AFP、AFP—L3、AFP—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69.5%、81.7%、36.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联合检测AFP—L3和AFPmRNA均阳性患者的术后3年生存率较低。结论:术前联合检测APF-L3和AFPmRNA可提高HCC,尤其是AFP阴性HCC的诊断率,而术后联合检测对评估HCC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cAg与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血清中HBcAg检测方法系RIA法。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结果】437例患者血清HBcAg阳性率为86.72%(379/437),肝细胞内HBsAg和HBc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82%(410/437)和65.45%(286/437)。血清HBcAg/抗-HBc(-/+)分别与HBcAg/抗-HBc(+/+)和HBcAg/抗-HBc(-/-)组比较,肝细胞内HBc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26/50)、66.5%(252/379)、100%(8/8),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BcAg/抗-HBc(+/+)、HBcAg/抗-HBc(-/+)、HBcAg/抗-HBc(-/-)组肝细胞内HBs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2%(357/379)、90%(45/50)和100%(8/8)。在G1、G2,G3和G4组中血清HBcAg阳性率分别为75.4%(52/69),83.2%(119/143)、91.3%(136/149)和94.7%(357/379),G1、G2分别与G3、G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5)。在S1、S2,S3和S4组中血清HBcAg阳性率分别为76.2%、87.3%、93.6%和90.0%,S1与S2、S3、S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5-0.005)。【结论】结果提示,HBcAg/抗-HBc(-/+)组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阳性率低。随着HBcAg阳性率的增加,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均加重。血清中HBcAg与肝细胞内HBsAg、HBcAg的表达,与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相关,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期间观察血清转换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微小转移与C-erbB-2,nm23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8例淋巴结常规HE染色无癌转移的乳腺癌淋巴结1269枚进行上皮细胞角蛋白(CK19)表达和癌组织进行C-erbB-2,nm23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淋巴结CK19阳性率为4.25%,其病理阳性率为28.2%,C-erbB-2阳性率为43.6%,nm23阳性率为80.8%,CK19阳性组的C-erbB-2阳性率明显高于CK-19阴性组(P〈0.05)。CK-19阳性组的nm23阳性率明显低于cK-19阴性组(P〈0.05)。CK-19阳性率与患者月经状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腋淋巴结CK19表达与癌组织C-erbB-2基因表达呈正相关,与癌组织nm23基因表达呈负相关,与患者月经状况、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状况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Met蛋白和端粒酶(Telomerase)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对42例肝细胞癌组织,和10例肝细胞癌癌旁组织中的c-Met蛋白和端粒酶进行定量的检测。结果①c-Met和hTERT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19%和88.09%,对照组分别为30%和40%,两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Met和hTERT在肝细胞癌中表达两者之间无相关性(r=0.140,P〉0.05);③c-Met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有无包膜、肝硬化及HBsAg无关(P〉0.05),与肿瘤的转移有关(P〈0.05);hTERT与性别、年龄、有无包膜、肿瘤的转移及HBsAg均无关(P〉0.05),与肝硬化有关(P〈0.05);④hTERT阳性肝细胞癌组织中c-Met(+++)、(++)、(+)和(-)分别为15、9、5和8例。hTERT阴性肝细胞癌组织中c-Met(+++)、(++)、(+)和(-)分别为0、2、1和2例,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Met蛋白和端粒酶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预后存在着密切关系;端粒酶阳性的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能力要明显的强于端粒酶阴性的肝细胞癌组织,对二者定量的检测能给临床的治疗及预后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血清唾液酸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Jourdian法测定了50例肝癌、26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并与甲胎蛋白、铁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肝癌患者唾液酸高于良性肝病,阳性率分别为82.0%、2尔9%。18例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中有16例其唾液酸阳性。肝癌患者钱蛋白大于300ug/L者占74.0%,良性疾病占57.7%,说明唾液酸在肝癌的辅助诊断,尤其是在普查中有应用价值,且较铁蛋白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COX-2对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52例肝癌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COX-2 mRNA和COX-2蛋白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检测mdr 1mRNA和P-gp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OX-2与P-gp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肝组织中未见COX-2表达,中、低分化的肝癌组织表达阳性率高于高分化肝癌组织(P<0.01),在HBsAg阳性的肝癌组织中表达高于HBsAg阴性的肝癌组织(P<0.05),在合并肝硬化的肝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无肝硬化的肝癌组织(P<0.01)。mdr 1 mRNA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有表达。同时表达COX-2和mdr1基因为42例,两者相关系数r=0.563(P<0.01)。结论 COX-2参与了以P-gp介导的肝癌的多药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4.
Real time RT-PCR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real time RT-PCR技术,定量检测肝细胞癌5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7例、肝硬化21例和健康志愿者20例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肝癌56例外周血AFP 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为34644.6±94905.4copies/μgRNA,其中29例为阳性;慢性活动性肝炎17例、肝硬化21例和健康志愿者20例外周血均未检测到AFP mRNA的表达。结论:AFP mRNA可作为血循环中存在肝癌细胞的标志物,定量检测外周血AFP mRNA是预测肝癌发生远处转移的一个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5.
DNA芯片检测肝组织及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DNA芯片检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及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点样仪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的HBV DNA探针制成基因芯片。对1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和肝活检组织,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分别用基因芯片、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雅培试剂检测HBV DNA、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结果:用基因芯片对15份HBsAg,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 DNA均阳性,阳性率符合率为100%;15份肝活检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HBcAg阳性15例,原位分子杂交法和基因芯片检测HBV DNA均阳性14例,阳性率93%。99份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标本,HBcAg阳性67份,HBV DNA阳性53份,基因芯片检测HBV DNA阳性46份,阳性率分别为69%、88%。32例HBcAg、HBV DNA阳性的肝组织中,基因芯片检测HBV DNA均为阴性。结论: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可检测肝组织及血清中HBV DNA,诊断准确率高,假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甲胎蛋白(AFP)检测对肝细胞癌(HC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SCCA、AFP,肝细胞癌40例,肝硬化50例,健康对照50例。结果:HCC患者血清SCCA[(165.31±58.41)μg/L]、AFP[(483.21±429.63)μg/L]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ESCCA(99.7±40.21)μg/L,AFP(3.39±2.71)μg/L]及肝硬化组ESCCA(96.5±38.73)μg/L,AFP(75.84±35.24)μg/L](P均〈0.01),SCCA与AFP联合检测对HCC诊断阳性率达90.0%。结论:SCCA、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细胞癌的阳性诊断率,对诊断肝细胞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特殊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方法:应用ELISA法对3318例乙型肝炎血清标本进行乙肝5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并对其中60例血清标本进行HBV-DNA(PCR法)检测。结果:从3318例乙型肝炎血清中共检出特殊模式158例.阳性率为4.8%。特殊模式可分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两大类型.HBsAg阳性类型98例,占HBVM特殊模式62%.共7个模式;HBsAg阴性类型60例.占HBVM特殊模式38%.共3个特殊模式。60例HBsAg阴性特殊模式中,HBV-DNA均为阳性。结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特殊模式可分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两大类型,共10个特殊模式。HBsAg阳性的特殊模式主要表现为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或HBeAg与HBeAb同时为阳性;HBsAg阴性的特殊模式主要表现为HBsAg阴性与HBeAg阳性。了解HBVM特殊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对乙肝的诊断、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乙肝疫苗的研究及效果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激活物结合蛋白(C53)在不同肝癌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指标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高分化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5例,中低分化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各5例,肝内胆管癌及癌旁组织各5例,轻微早期肝脏纤维化5例,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关系。结果高分化肝细胞癌常规组5例,3例强阳性,1例弱阳性,1例为阴性,癌旁组织常规组1例阳性,3例弱阳性,1例为阴性,热修复组均为阴性;中低分化肝细胞癌常规组5例,1例强阳性,3例弱阳性,1例在操作中掉片。癌旁组织常规组5例,2例弱阳性,3例为阴性;肝内胆管癌常规组5例,1例阳性,1例弱阳性,3例为阴性,而热修复组均为阳性。癌旁组织常规组1例阳性,4例为阴性,热修复组均为阴性。轻微早期肝脏纤维化组5例,C53均无表达。结论C53主要定位在肝细胞胞浆中,其表达的强弱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癌旁组织也有低表达,轻微早期肝脏纤维化没有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乙肝患者血清前S1蛋白在乙肝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对抗夹心酶免疫方法对214份HBsAg阳性血标本和50份正常血标本进行前S1蛋白阳性率检测。结果血清前S1蛋白阳性率在大三阳组,小三阳组,HBsAg阳性联合抗-HBc阳性组和HBsAg阳性组四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前S1蛋白在HBeAg阴性中的阳性率为29.5%(31/105)。结论说明前S1蛋白在HBV感染宿主的过程中起吸附作用,并促进病情的发展。对部分小三阳病人,为避免HBeAg变异而产生的阴性误导,应进行前S1蛋白检测,前S1蛋白阳性者仍有必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变过程中VEGF动态表达及其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癌变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动态表达及其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大鼠诱发肝细胞癌变,分别观察肝细胞形态学(HE染色)及血VEGF动态变化;按自身配对原则收集肝癌和远癌组织,以免疫组化法分析肝癌VEGF表达与病理学特征;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癌组织及良恶性肝病患者血中VEGF水平和临床价值。结果诱癌后肝细胞从发生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肝癌形成过程中,VEGF表达呈梯度增加。肝组织中VEGF呈棕黄色或棕褐色,分布于癌细胞胞浆中,VEGF阳性率在肝癌组织为63.9%、无包膜组为78.3%、伴远处转移组为90.9%;癌组织VEGF比浓度(pg/mg肝)明显高于远癌组织(P〈0.01)。肝癌患者血VEGF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结论肝细胞癌变过程中VEGF异常表达,对其分析有助于肝癌诊断及转移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