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疟疾仍然是当前世界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1亿多人患疟疾,有100万十四岁以下的儿童因疟疾死亡。近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国外室内滞留喷洒灭蚊的面积已大大减少。为控制疟疾,化疗措施在加强。但是,抗氯喹恶性疟原虫的不断出现和扩散,使化疗工作增加了困难。新抗疟药研制工作进展较慢。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抗疟运动还是要靠现有的抗疟药。因此,合理使用现有的抗疟药,防止新的抗药性疟原虫出现,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大规模进行群众服药的地区,已注意开展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的监测。在抗氯喹恶性疟广泛流行的地区,强调要加强灭蚁工作。下面简要介绍国外化疗措施、抗疟药使用和研究的动向。  相似文献   

2.
由于乙胺嘧啶的抑制作用只限于疟原虫叶酸代谢的单个环节,故易产生抗药性。开封地区1976年报告了中牟县间日疟原虫对乙胺嘧啶具有Ⅰ、Ⅱ级抗药性者为34%。当地全部停用乙胺嘧啶。产生抗药性后是否会消失?1981年7月,我们在同地邻近大队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疟疾是一种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 ,去疫区的人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危险。预防包括药物预防和防止蚊虫叮咬。药物预防 在不同地区疟原虫耐药性也有所不同 ,因此 ,旅行者和商人必须根据当地目前流行的疟疾类型、疟原虫耐药性 ,以及自己的年龄和病史选择适当的药物。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南美亚马逊河流域、东南亚部分地区主要流行的是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原虫 ,应选择甲氟喹、强力霉素、阿托喹酮和氯胍。目前常用抗疟药有 (成人剂量 ) :(1)甲氟喹 :每周 2 5 0 mg,施行前 2周半开始服。是广谱抗疟药 ,半衰期长。可用于 3个月龄及以…  相似文献   

4.
王彦  薛新平 《临床荟萃》1998,13(5):211-211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抗疟治疗领域一个化时代的进展。然而也有少数恶性疟原虫表达对青蒿素类抗药。现仅就笔者所遇资料较完整的抗此类药恶性疟患者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疟疾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杰 《新医学》2001,32(3):133-134
1 引 言 疟疾是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全世界有 90多个国家, 24亿人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有 5亿人发病,200多万人死亡。我国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有疟疾流行,每年发病人数 4万左右。 彻底根除疟疾并非易事,原因在于蚊子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力,它对所有的杀虫药均可产生耐药性。而疟原虫,特别是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极易产生耐药性,致使疟疾难以消灭。世界卫生组织对疟疾给予密切的关注,遏制疟疾(roll back malarla)已成为全球奋斗的目标,有效地治疗现症病人是击退疟疾的重要措施。 2 抗疟药使用的现状 2.1 目前使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7—2020年江西省境外输入性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收集2017—2020年江西省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血液样本,采用巢式PCR方法,对样本抗药性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结果 共收集到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血液样本85份,均为非洲输入。测序分析得出,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基因和多药抗性基因1突变比例较低,为16.67%(14/84)和1.18%(1/85),而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比例很高,为96.39%(80/83),未发现Kelch螺旋体蛋白基因的突变。结论 近几年江西省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均来自非洲,且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药性较低,可以结合临床实验,考虑用氯喹联合其他药物治疗非洲输入恶性疟病例的可能方案;对乙胺嘧啶抗药性较高,未发现青蒿素抗性株,但因为近2年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影响,样本量少,不能排除江西省无青蒿素抗性株,需继续监测。  相似文献   

7.
抗疟药和解热药之间没有配伍禁忌。一般疟疾发作时,体温过高不用解热药,因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即杀灭引起发热的疟原虫。体温过高时,如达40℃以上,可考虑用物理降温法,如冷水毛巾敷头,或用30~50%酒精擦浴等。  相似文献   

8.
氯化喹啉、乙胺嘧啶、伯氨喹啉等口服抗疟药,分别对各种疟原虫的无性体、配子体及间日疟、三日疟的红细胞外期原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疟疾临床症状、根治疟疾,是疟疾病人用于系统治疗和抗复发治疗(极治)的有效药物。如按照各级卫生防疫站制订的统一治疗方案所规定的剂量服药,是安全的,若服药过量则容易中毒,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开展防治疟疾的群众运动中,要注意做好抗疟药中毒的抢救和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疟疾系由不同种的疟原虫,多数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一种疾病.在发展中国家,本病是主要保健问题之一.全世界4亿以上的疟疾患者中,每年死于本病者达1.5千万.近年来,由于原虫对标准抗疟药耐药性的出现,增加了疟疾控制的困难性.疟原虫与寄居细胞存在着寄生虫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关系的改度可影响原虫的发育.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疟疾高发区与红细胞(RBC)遗传性疾患地区间普遍存在着地理相关性;临床研究表明:镰状细胞病的杂合子和女性G6PD缺乏的杂合子患者,对疟疾有较大的抵抗力.该发现与一般生物学理论一致,即RBC的遗传缺陷表达为平衡多态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每年患疟疾超过2亿人,死亡近150万人。疟疾的前驱症状不具有特异性,若不及时处理,病情有可能迅速恶化甚至致命。 病原学 疟疾虫分4种: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均由按蚊(anopheles)叮咬传播,其中以恶性疟和间日疟传播轻度,不过只有恶性疟可能导致严重致命后果。疟疾流行区较广,多发生在中美洲、南美洲、非洲、中东、南亚、南太平洋等区域,特别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高危人群 凡疟疾好发地区如果遇到不明原因发烧的病人必须到急诊室,预检护士对其进行咨询:(1)在最近3个月中,是否曾到外地或出国旅行?(2)路过哪些地区或国家?(3)是否预防性服用过抗疟药?是否遗忘或停止服用?(4)曾经得过疟疾没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同一血源引起6例输血性疟疾进行了分析,6例中有5例系外科病人,1例系内科病人,发病时均有畏寒、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血检发现疟原虫,投抗疟药治疗,症状很快消失,故诊断无疑。供血者来自高疟地区,以献血为职业,O 型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的家庭应用误区及其选用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呈逐年上升势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目前全部主要传染病都已产生了抗药性。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以及在俄罗斯、中国的部分地区,10%以上的结核病患机体,已对目前作用最强的两种抗结核药产生了抗药性。在泰国三种最常用的抗疟药均已不能使用。专家指出,无计划或盲目滥用,是导致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防止细菌产生抗药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合理地、正确地使用抗生素。一方面,不是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医生尽量不要给患用抗生素类药物;另一方面,在需要使用抗生素时候,医生要鼓励患坚持完成足量、早疗疗程的杭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疟疾是一种由按蚊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它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我国主要有三种疟原虫,即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在现有的防治疟疾的措施中,药物治疗始终保持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抗疟药的作用目前用于疟疾预防和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①4-氨基喹啉类,如氯喹、氨酚喹等,主要用于症状的治疗,杀灭细胞内疟原虫裂殖体的作用快而强。对间日疟和三日疟无抗复发作用。②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乙胺嘧啶,常用作病因预防的药物。③8-氨基喹啉类,如伯氨喹,主要用于复发疟疾的根  相似文献   

14.
疟疾性肝炎     
疟疾引起肝脏损害即所谓疟疾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疟)临床报道甚少,现将我院12例报告于后,以供参考。一、诊断依据 1.在疟疾流行区(勐腊县属高疟流行区; 2.具有疟疾临床症状和体征; 3.末梢血检出疟原虫无性体; 4.罹患疟疾的过程中出现肝炎临床症状体征如恶心呕吐、纳差、上腹不适、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巩膜或皮肤黄染、肝功能明显损害; 5.经抗疟药与护肝治疗随着疟疾的治愈肝疟也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恶性疟原虫对国产双氢青篙素哌喹片的在体抗药性。方法:回顾分析中国第13批驻利比里亚绥德鲁维和二级医院于2012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9例恶性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口服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商品名:科泰复,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 mg、磷酸哌喹320 mg),首次剂量2片,6~8、24、32 h分别服2片,一个疗程总剂量8片;行快速疟原虫检测(rapid diagnostic test,RDT)及镜检以观察患者抗药性。结果:服药前显微镜下厚/薄血涂片镜检可见红细胞内环状体和(或)滋养体38例。治疗48 h后RDT阳性10例,转阴率85.5%(59/69),10例RDT阳性者镜检仍有2例可见环状体,此2例患者给予口服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2 d,镜检转阴,初步判断疟原虫对双氢青蒿素哌喹片耐药率2.9%(2/69);其余8例未再服药,复查RDT均转阴(最迟1例于8 d后转阴)。结论:中国第13批驻利比里亚绥德鲁维和二级医院收治的恶性疟患者对国产双氢青篙素哌喹片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输入性疟疾的临床特点,抗疟疾药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感染病科收住的90例非洲务工疟疾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患者均有发热现象,伴畏寒寒战84例,贫血30例,脾肿大24例。出现并发症57例,其中急性肝损害18例,急性血管内溶血15例,急性肾衰竭6例,脑型疟疾9例,肺病变9例。血小板减少有66例,其中严重减少18例,淋巴细胞减少60例,出现黄疸者共63例,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ALT升高42例。血检疟原虫阳性率57例,其中间日疟15例,恶性疟18例,分型不详24例,根据情况选用不同抗疟药物治疗,所有病例最终均有效控制症状。结论输入性疟疾临床症状典型,有急性肝损害、急性血管内溶血、急性肾衰竭、脑型疟疾及肺病变等常见并发症。血检疟原虫阳性率较高。血小板减少较普遍且较严重,淋巴细胞比例严重减少者病情重。肾损害比例高。常用抗疟药物能有效控制症状。  相似文献   

17.
正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由蚊叮咬传播[1]。脑型恶性疟疾的发病非常罕见,本病发病机制是脑内微循环弥漫性内凝血,脑组织出现灶性损害,主要包括缺氧、充血、水肿、炎症及坏死等[2]。其临床表现发热、畏寒、头痛、头晕、嗜睡;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等症状。其治疗效果差,早期给予积极抗疟药物和临床合理治疗,病死率仍高达15%~20%,全世界每年数十万患者死于重症疟疾[3]。该病例是我省首例,在  相似文献   

18.
龚震宇 《疾病监测》2016,31(2):174-176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通过传播媒介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给人类.人类疟疾疟原虫有5种,其中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威胁最大,最难防治.恶性疟原虫在非洲大陆最普遍,而且全球疟疾死亡最多的是恶性疟.间日疟分布比恶性疟广泛,除了非洲,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都是间日疟占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巴西疟原虫和类人猴疟原虫都可以感染巴西大西洋森林的新域猴,也都可以感染人类。最近,委内瑞拉亚马逊地区的12个偏远亚诺马米土著部落发现巴西疟原虫感染,其形态和遗传上与三日疟原虫最为相似,并且在整个南美洲都有分布。Brasil等发现了类人猴疟原虫的感染病例。目前几乎所有在人类传播的疟疾仅限于亚马逊河北部地区,但在东南地区的里约热内卢州大西洋森林地区仍有间日疟原虫感染病例的报道。2006-2014年,里约热内卢州大西洋森林平均每  相似文献   

20.
中非共和国医院恶性疟疾100例临床表现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圆疟原虫.本文搜集国外经临床确证的恶性疟疾10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