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 分析HIV-1毒株vpr基因变异规律.方法 RT-PCR扩增HIV-1毒株vpr基因,经测序后构建基因进化树并分析其亚型分布;比较Vpr蛋白32~46位关键肽段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分析国内外Vpr蛋白77位氨基酸多态性的分布差异.结果 01_AE为HIV-1主要亚型(49.53%);B亚型vpr基因组内变异最大;Vpr蛋白77位存在多态性,分别编码谷氨酰胺、精氨酸和组氨酸残基,这种多态性在国内外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结论 HIV-1毒株vpr基因分型以01_AE亚型为主,vpr基因存在多态性,与国内外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2.
vpr基因是HIV的辅助基因之一,编码一个96氨基酸的Vpr辅助蛋白。在病毒侵犯宿主细胞的过程中,Vpr蛋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参与病毒整合前复合体的核转运,激活病毒的转录过程,诱导感染细胞周期的G2/M期停滞,促进感染细胞凋亡。这些生物活性提示Vpr能与感染细胞内的生化路径相互作用,调节HIV-1的复制和发病。Vpr有多种作用,其中促细胞凋亡活性受vpr基因变异位点的影响,如单个的L64P的变异就能显著增强其活性。Vpr部分或完全缺陷与感染者病程进展缓慢有关。Vpr主要通过线粒体及caspase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但目前Vpr在疾病的发病及进展过程的作用尚未完全弄清。本文主要讨论vpr基因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是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对将来通过抑制vpr来抗病毒治疗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HIV/AIDS患者基因变异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HIV-1感染者/AIDS患者体内不同亚型HIV-1tat基因序列特征、突变特点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集辽宁省22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血液样本,提取含有整合HIV-1前病毒的基因组DNA,nested-PCR扩增后直接测序,并做序列排列比对、翻译和分析。结果22株辽宁省流行的HIV-1病毒分属B^ 及B^ /C重组亚型。AIDS患者体内病毒tat区第一显子发生氨基酸突变,58位点出现T取代A,无症状感染者未发现此变异。此外还发现7,20,24,59,62,64位点出现取代变异,这些变异在AIDS病组要高于无症状感染组。结论 B^ 和B^ /C重组亚型HIV-1tat基因第一外显子氨基酸序列发生的变异与疾病进展相关;同时还发现AIDS患者的tat基因第一外显子的其它一些取代变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B’和B’/C亚型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的基因序列及其二级结构的特征和变异特点,探讨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辽宁、吉林和云南省HIV-1感染者中选取病情呈缓慢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8例和B’/C亚型感染者5例,选择年龄、性别感染时间与前二者匹配的病情呈典型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26例和B’/C亚型感染者9例。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前病毒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的tat基因,纯化后直接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序列编辑后翻译成氨基酸序列,进行氨基酸变异情况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 B’和B’/C亚型缓慢进展者、典型进展者Tat第一外显子中发现多种氨基酸替换,但除A58T外均未显示出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的明确相关性。23N、31S、32Y、46F变异均显示出亚型特异性;Tat蛋白的二级结构未发现规律性变化。结论 中国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某些位点的基因变异,如A58T可能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有关,Tat蛋白的二级结构可能与HI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HIVvpr基因编码的Vpr蛋白(Vpr)在病毒的复制中发挥多种功能。研究表明vpr基因序列常发生变异,导致Vpr的某些功能改变,并可能影响感染者的病情发展。因此,目前对vp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功能意义的研究已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对Vpr研究的深入,对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可能的干预途径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国B′和B′/C亚型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的基因序列及其二级结构的特征和变异特点,探讨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从辽宁、吉林和云南省HIV-1感染者中选取病情呈缓慢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8例和B′/C亚型感染者5例,选择年龄、性别感染时间与前二者匹配的病情呈典型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26例和B′/C亚型感染者9例。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前病毒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的tat基因,纯化后直接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序列编辑后翻译成氨基酸序列,进行氨基酸变异情况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B′和B′/C亚型缓慢进展者、典型进展者Tat第一外显子中发现多种氨基酸替换,但除A58T外均未显示出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的明确相关性。23N、31S、32Y、46F变异均显示出亚型特异性;Tat蛋白的二级结构未发现规律性变化。结论中国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某些位点的基因变异,如A58T可能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有关,Tat蛋白的二级结构可能与HI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2006年北京市北京户籍HIV感染者中HIV-1型流行病毒株的亚型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方法采集北京市2006年新确认北京户籍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样品32份,分离血浆,提取病毒R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病毒gag和env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结果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北京户籍HIV-1感染者样品分别属于5个亚型,分别为B亚型9份,泰国B亚型2份、C亚型2份,流行重组型CRF07 BC亚型5份,流行重组型CRF01.AE亚型4份。结论北京市居民中已存在多种HIV-1亚型和流行重组型,应加强对HIV-1毒株亚型变异的监测,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湖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主要流行株核心蛋白(gag)基因P17/24区序列特征,了解其流行特点和变异规律.方法 对湖北省HIV-1主要流行区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102例HIV-1感染者的gag基因P17/24区进行扩增,对阳性扩增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 湖北省共发现4种HIV亚型和重组亚型,B'亚型占82.69%,B'/C重组毒株、CRF01-AE重组毒株各占7.69%,C亚型占1.92%;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湖北省HIV-1 B'亚型与我国河南和云南省等地的毒株有较高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变异分析显示,HIV-1 B'亚型毒株gag基因P17/24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P17突变位点较多,P24较为保守.结论 B'亚型依然是湖北省HIV优势流行株,HIV-1在湖北省有加快流行和进一步复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HIV-1毒株基因亚型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贵州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毒株亚型的变异特征,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贵州省1998、2002、2007年HIV-1感染者190例,采集血液样品,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扩增env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与国际标准亚型毒株和其他地区阳性株进行对比,根据[同源性、离散率等]分析HIV-1毒株亚型的变异特征.结果 贵州省HIV-Ⅰ毒株经变异产生3种新亚型毒株,B、B′、C亚型通过基因重组变异为CRF 07-BC、CRF08 -BC流行性重组亚型毒株;E亚型毒株变异成了CRF01-AE重组亚型毒株;3种亚型毒株分别占当年核酸检测阳性数的63.41%、36.59%、52.10%;CRF07-BC、CRF08-BC与来源于印度的C.IN.92.同源,CRF01-AE与从欧美传入泰国的01 AE.TH90.同源;变异后的BC亚型组内基因离散率为(0.049±0.007)%,AE亚型的组内基因离散率为(0.064±0.008)%.结论 贵州省的HIV-1毒株具有高度变异特性;HIV-Ⅰ变异毒株在传播和流行中较易形成当地流行的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天津市HIV-1毒株的流行情况,比较不同感染途径HIV-1感染者中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方法 采集100例感染途径已知的HIV-1感染者抗凝全血标本,提取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病毒gag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结果 100份样品中,有87份样品被成功扩增出HIV-1的gag基因片段,通过系统进化分析,确定天津市HIV-1流行毒株分属4个亚型和重组型,其中CRF01 _AE比例最大,达59.77%(52/87),主要分布在通过同性和异性性传播的HIV-1感染者中,而在通过静注吸毒感染的HIV-1感染者中以CRF07_BC亚型为主.结论 天津市HIV-1流行株至少有4种基因亚型,且不同感染途径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略有不同,应加强对HIV-1毒株亚型变异的监测,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云南省昆明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的亚型分布特征及其pol结构基因的变异特征.方法 随机抽取2015-2019年昆明市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的样本390例,收集其流行病学信息,血浆提纯HIV-1 RNA,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重组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进一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七五”和“八五”计划期间 ,我国对第一代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 (血源疫苗 )的新生儿免疫效果进行了近期和远期效果考核 ,均证明效果良好。“九五”期间又对第二代乙肝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效果进行考核 ,以最后取代血源疫苗。本文报道对我国研制的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的基因工程疫苗 (CHO疫苗 )阻断母婴传播的初步结果。1.材料与方法 :(1)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 :CHO疫苗 ,10 μg/ml,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批号 96 12 0 5 7。乙肝免疫球蛋白 ,10 0IU/支 ,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有效期内使用。 (2 )对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带有不同变异位点的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 1)vpr基因对感染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其致细胞周期变化和致细胞凋亡的机制间的可能关系。方法以14个带有HIV 1 vpr基因片段的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将其转染Hela细胞,并设立保守株vpr基因转染细胞、突变株vpr FS基因转染细胞、空载体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 PCR)检测目的基因转染成功后,Pi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被转染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结果14个带有不同变异位点HIV 1 vpr基因片段的Hela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出不同的致细胞周期阻滞和致细胞凋亡的能力。发现转染保守片段HIV 1 vpr的Hela细胞,其细胞周期出现G2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但转染vpr C末端截断的vpr FS片段的细胞、空载体pcDNA3.1(+)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的Hela细胞无此现象。转染了HIV 1 vpr基因序列相对应的Vpr蛋白中含有70V、85P、86G、94G突变的片段,较vpr保守片段致感染细胞G2期阻滞和凋亡的能力明显下降。初步发现vpr诱导G2期阻滞百分率越高,其所致凋亡率亦越高。结论HIV 1vpr基因有明显的致感染细胞G2周期阻滞和致细胞凋亡的作用,但vpr C末端截断的vpr FS片段无此功能。说明中国感染者HIV 1 vpr基因表达蛋白的70V、85P、86G、94G位点突变能使其致感染细胞G2期阻滞和凋亡的能力下降。vpr诱导G2期阻滞的程度与其致凋亡水平可能相关,提示两者的发生机制可能有一定的关联。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HIV 1致病机制和探索可能的基因干预措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1-2013年柳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 HIV-1)亚型分布、流行毒株情况。方法 从2011-2013年柳州市HIV-1毒株样本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20株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份样本从血浆中抽提核酸RNA,扩增HIV-1 gag基因片段,送至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序。合格序列利用数据库分析亚型以及利用MEGA5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得到合格的gag基因片段98条序列。来自gag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重组流行毒株(circulate recombinant forms, CRFs)的重组亚型CRF01_AE占95.9%(94/98),异性传播比例为79.8%(75/94);重组亚型CRF07_BC占4.1%(4/98)。样本1LZ022和1LZ032,1LZ025和3LZ029的bootstrap值分别为99.0%,100.0%,两两之间传播途径不同。结论 2011-2013年,柳州市HIV-1以重组亚型CRF01_AE为主。柳州市重组亚型CRF01_AE从吸毒人群向异性接触感染人群蔓延。利用系统进化关系结合传播途径,便于分析传染源,为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1型(HIV-1)CRF01_AE重组毒株在浙江省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 提取234例HIV-1感染者基因组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方法扩增gag部分基因片段,测定序列以后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结果 在扩增阳性并成功测序的192个序列中HIV-1CRF01 AE有81个,占42%,是浙江省HIV主要的流行毒株之一.系统进化树中存在3个bootstrap值>60的分支簇,其中MIX组包括47个序列,内部基因离散率为2.4%±0.7%,与参考株CM240的基因离散率为3.4%±0.5%;SEX组包括7个样本,组内基因离散率为3.0%±1.2%,与参考株的基因离散率为3.9%±1.0%;MSM组包括12个样本,组内基因离散率为2.8%±1.1%,与参考株的基因离散率为4.9%±0.6%,三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特征性氨基酸分析表明MIX组、SEX组、MSN组共享序列与国际参考株共享序列之间分别存在2个、4个和8个位点的差异.结论 浙江省内HIV-1 CRF01 AE流行株中主要存在三个进化簇,其中两个簇与广西来源株密切相关.CRF01_AE毒株在浙江省内主要以异性性途径和注射吸毒形式传播.  相似文献   

16.
17.
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部分省市手足口病EV71 VP1基因特征。方法 对从NCBI 上获得我国部分省市和本实验室来源的VP1 基因序列99株进行分析,采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计算相同或不同基因型及基因亚型毒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相似性。结果 研究序列中C4亚型占96.0%,A亚型(3.0%)和B5亚型(1.0%)较少;A亚型毒株氨基酸变异为非同义突变;部分毒株发生氨基酸突变位点与病毒致病力相关;南方株相对北方株基因序列变异较大,东部株相对中部和西部株基因序列变异较大。结论 我国EV71以C4亚型为主;南方株较北方株、东部株较中西部株基因序列变异较大可能与我国气候、交通和人口流动有关;我国A亚型毒株非同义突变及2011年分离自浙江的KF358275突变位点增多是否会引起新的流行需加强后续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国柯萨奇病毒A组2型(coxsackievirus A2, CV-A2)毒株的遗传进化特征。  方法  收集中国CV-A2毒株的VP1区及全基因序列,采用MEGA 10.2.4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开展氨基酸位点突变分析,采用SimPlot 3.5.1软件进行基因重组分析。  结果  共收集到118条VP1序列和26条全基因序列。CV-A2毒株主要来源于广东省,毒株数量自2011年开始迅速增多。基于VP1序列构建的进化树有7个分支,原型毒株为独立A组,多数CV-A2毒株聚集于G组。具有全基因组序列的CV-A2代表株的基因重组分析显示毒株间存在基因重组。另外,VP1氨基酸序列共有22个突变位点。  结论  中国流行的CV-A2毒株已发生较明显的基因重组和VP1区域氨基酸位点突变,监测CV-A2的演化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艾滋病毒I型膜蛋白基因序列特征和亚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在河南省流行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毒株的流行情况及亚型特征。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反应(nested -PCR)对28份河南省内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并对C2-V3及其邻区350 -450个核苷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28份样品间的基因离散率为5.72%,与流行于云南的(泰国B)毒株基因离散率 为5.80%,与其它国际亚型,欧美B、A、C、D、F、G、H、J、O亚型基因离散率均在18.05%以上。系统树分析显示,28份毒株与 泰国B亚型聚在一起而远离其它国际亚型。其毒株V3环四肽序列泰国B亚型基因型GPGQ8例占28.57%,欧美B亚型基 因型GPGR13例占46.43%.结论 河南省流行的HIV株属B′亚型,其毒株来自与泰国接壤的云南,在河南流行的时间约在 6~10年,其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以GPGR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