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诺如病毒(Norovirus)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养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引起腹泻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构成特点及其流行情况.方法:采集腹泻患者粪便,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空肠弯曲菌和弧菌培养鉴定和血清定型检测;对其中水样便且病原菌检测阴性的标本进行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荧光PCR检测.结果:在2 627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肠道病原菌257株,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42株(55.3%),副溶血弧菌97株(37.7%),沙门菌17株(6.6%),志贺菌1株(0.4%);未检出霍乱弧菌和空场弯曲菌;5份标本同时检出2种病原菌.在668份病原菌检测阴性的水样便标本中,有274份检出肠道病毒,其中诺沃克病毒180份(65.7%),轮状病毒77份(28.1%),星状病毒15份(5.5%)和肠道腺病毒2份(0.7%);4份同时检出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病毒.结论:腹泻病原微生物类型复杂多样,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诺沃克病毒感染居多,加强腹泻病原微生物的常规检验对腹泻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星状病毒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梦 《检验医学》2011,26(3):210-213
人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属于星状病毒科哺乳动物属。星状病毒科可引起幼小动物产生腹泻症状,1975年Madeley首次在电镜下观察到星状病毒,由于病毒颗粒表面有5~6个星状突起,故而得名。  相似文献   

4.
诺如病毒(Norovirus,NV)属人类杯状病毒,是引起成人和儿童非菌性急性胃肠炎爆发和散发的重要病原体,它所致的腹泻在世界多个国家均有报道。近年来北京、长春和广州等地区的研究证明中国儿童中也存在NV的感染。作者于  相似文献   

5.
人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属于星状病毒科哺乳动物属。星状病毒科可引起幼小动物产生腹泻症状,1975年Madeley首次在电镜下观察到星状病毒,由于病毒颗粒表面有5~6个星状突起,故而得名。星状病毒颗粒直径为28~  相似文献   

6.
帅慧群  寿钧  商晓春  赵雪琴 《疾病监测》2012,27(12):1013-1014
2011年3月8日, 杭州市下城区一实验小学二(2)班多名学生发生不明原因呕吐、腹泻、腹痛、头晕等症状,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搜索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患者粪便和饮用水进行病原菌、腹泻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7份患者粪便中6份为G Ⅱ型诺如病毒阳性;6份饮用水样中4份为G Ⅱ型诺如病毒阳性,6份饮用水样菌落总数均超标,5份大肠菌群超标,13份标本均未检出致病菌。确定此次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是由诺如病毒污染桶装饮用水引起。  相似文献   

7.
小儿腹泻病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小儿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据报道每年约30~50亿人次的5岁以下小儿患腹泻病,导致近200万患儿死亡。小儿腹泻中病毒感染占85%~90%,细菌及其他感染占10%~15%。因此,病毒感染在小儿腹泻中占有重要地位,病原主要包括轮状病毒(RV,A组和C组)、肠道腺病毒(40和41型)、杯状病毒[包括诺如病毒(NoV)和札如病毒、星状病毒(AstV)]。此外,小核糖核酸(RNA)病毒(Aichi病毒)、小双节RNA病毒、细小病毒、人博卡病毒、新的小RNA病毒等,也可能与腹泻相关,对这些腹泻相关病毒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  相似文献   

8.
美国Norwalk样病毒(NLVs)导致的散发病例估计每年达2300万,其中5万例住院,死亡300例。NLVs可通过被粪便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也可通过人与人直接接触或感染人的飞沫传播。NLVs相关胃肠疾病的暴发是军营中的常事。2002年5月13日至19日,阿富汗野战医院有29名英国士兵经短暂潜伏期后急性发病,出现呕吐、腹泻和发热症状。本文摘要报道了此次调查情况,并强调提高NLVs诊断能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杨洪  何雅青  李庆  张海龙  赵锦  阳帆 《疾病监测》2007,22(3):153-155
目的 查明2005年深圳市一起急性胃肠炎的病原体,为制定控制疾病流行策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次腹泻患者及相关人员的粪便标本15份,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诺沃克病毒核糖核酸(RNA).结果 15份标本中,RT-PCR及实时荧光PCR方法均检测出10例诺沃克病毒阳性,阳性率为56.7%;2种方法的符合率为100%.同时对其中的10份RT-PCR阳性标本进行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测定,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进化分析.结论 该次群体性胃肠炎是由诺沃克病毒G2型感染引起;10份阳性标本中9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100%,另外1株与其他9株的同源性为99.8%;本次流行的毒株(05-53-61及05-63)与日本东京的SaitamaU201及SaitamaU18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6%及95%,而与1997年深圳本地株97-11及97-30亲缘关系则较远,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6.4%及76.7%.  相似文献   

10.
彭阳  李士正  卢千超 《疾病监测》2015,30(10):880-882
河南省某高校发生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专业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同时采集样本进行检测。本次疫情仅涉及一所高校,发生病例753例,罹患率3.39%,疫情持续27 d。病例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呕吐、恶心胃肠道症状为主。98份病例样本中诺如病毒GⅡ型检测阳性率31.6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结果及其流行分布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7—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的全年龄段病毒感染性腹泻送检病例作为监测对象,对不同基本特征研究对象的病毒阳性率差异以及病例发病–就诊时间差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1年深圳市龙华区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总阳性率为25.10%(120/478),2017年病毒阳性率最高,历年病毒阳性率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线性趋势χ2=16.094,P=0.446)。每年检测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的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检测阳性例数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7月和10—11月,呈“双峰”分布。年份、年龄和是否呕吐是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发病–就诊时间差的独立影响因素。病例性别分布中,男女性别比为1.43∶1;是否具有呕吐症状病例的病毒阳性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8,P=0.001)。结论 2017—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历年病毒阳性检测率存在差异,时间分...  相似文献   

12.
导 读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招军 《疾病监测》2021,36(8):762-762
正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轮状病毒(Rotavirus,RV)、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札如病毒(Sapovirus,SaV)、星状病毒(Astrovirus,AsV)和肠道腺病毒(Adenovirus,AdV)是导致病毒性腹泻及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A组轮状病毒是引起全球婴幼儿重症腹泻的最重要病原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扬州地区急性散发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55例急性散发性诺如病毒性腹泻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扬州市三家哨点医院2013年1月~12月门诊腹泻患者大便标本513份,分析临床资料,同时用 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结果诺如病毒阳性者55例,阳性率10.7%。感染者的年龄与未感染诺如病毒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而性别、职业、是否为食源性疾病与未感染诺如病毒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3.21,P值均>0.05)。临床症状的发生诺如病毒感染者更易出现发热(χ2=4.6,P<0.05),而其他症状如腹泻次数(≥5次/天)、腹痛、恶心、呕吐等与未感染诺如病毒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9~3.636,P值均>0.05)。结论诺如病毒是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发病率较高,单凭临床症状很难与其他腹泻相鉴别,需通过病原学诊断确诊。  相似文献   

14.
90例非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粪便中诺瓦克样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90份婴幼儿腹泻病人轮状病毒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阴性的粪便标本中诺瓦克样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ELISA)进行诺瓦克样病毒抗原检测。结果90份粪便标本中诺瓦克样病毒I型(G1)和Ⅱ型(G2)阳性分别检出6例和19例,阳性率分别为6.67%和21.1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诺瓦克样病毒感染可能是武汉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因之一,其中基因Ⅱ型为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腹泻病是儿科的常见病,我国其主要病原为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仍以细菌性病原体感染为主。感染性腹泻病容易导致患儿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迁延或慢性感染性腹泻尚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目前认为,感染诱导的免疫应答在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3~2014年门急诊腹泻患者肠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了解沙门菌检测方法改进的成效。方法 2013~2014年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急诊采集了1719名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弧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 对其中451份水样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荧光PCR检测。沙门菌检测由标本直接接种改为用增加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C)增菌培养,分析两种方法检出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在1 719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肠道病原菌143株[阳性率为8.3%(143/1 719)],其中沙门菌76株,占53.1%(76/143);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46株,占32.2%(46/143),包括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25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12株、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8株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1株; 副溶血弧菌19株,占13.3%(19/143); 志贺菌2株,占1.4%(2/143)。检测到两种病原菌(沙门菌+EPEC)混合感染病例一例。在451份水样便标本中,有189份检出一种或两种肠道病毒,阳性率为41.9%(189/451),其中诺沃克病毒91份,占48.1%(91/189),轮状病毒79份,占41.8%(79/189),星状病毒10份,占5.3%(10/189)和肠道腺病毒9份,占4.8%(9/189)。有4份标本同时检出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病毒,有1份标本同时检出星状病毒和诺沃克病毒; 检出致病菌和病毒混合感染10例。沙门菌检测方法改进后阳性率由0.6%(17/2 627)提高到4.4%(76/1 719),χ2=67.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泻病原微生物类型复杂多样,临床应重视和加强腹泻病原微生物的常规检验,改进检测方法,降低漏检率,对完善当前腹泻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起诺瓦克病毒引起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10月28日浙江省宁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接到黄坛镇卫生院报告,该镇后溪林村有10余例腹泻、呕吐症状病例。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流行病学资料1.1一般资料该村是一个自然村。全村有常住户口60户192人,流动人口12户36人。该村无自来水和公共厕所。饮  相似文献   

18.
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婴儿期,由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引起以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称为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1-2]。在8种疱疹病毒中,只有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人类[3]。HCMV病毒急性感染恢复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体内,一旦机体免疫力减退,病毒即可激活致病。CMV感染可引起多种不同的综合征,在新生儿可引起先天性CMV感染;在正常人可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症;在免疫缺陷患儿,如未成熟新生儿,接受器官移植者或艾滋病患者,CMV可引起严重的疾病综合征[4]。由人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是目前我国儿…  相似文献   

19.
诺如病毒(norovirus)是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的一个新属,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是它的代表株之一[1.2],该病毒具有极强的感染性,极少的诺瓦克病毒量即可引起感染,该病毒因于1968年10月在美国俄亥俄州Norwalk地区的一所小学引发胃肠炎暴发而被大家所知[1, 2],近年来诺如病毒的爆发在全球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在发展中国家, 每年平均有超过200000例儿童死于诺如病毒感染[3],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 方法 2010年1-12月采集乌鲁木齐市379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种常见腹泻病毒。 结果 229份(60.4%)粪便标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札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5.6%、14.2%、4.2%、3.2%和1.1%。混合感染共26例,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组合占首位(50.0%,13/26)。1-3月和10-12月是轮状病毒流行高峰期;诺如病毒流行主要发生在10月。轮状病毒感染平均年龄小于诺如病毒感染平均年龄(P=0.002),肠道腺病毒和札如病毒感染全部发生于2岁儿童。 结论 轮状病毒仍是2010年乌鲁木齐市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的病原体,其次是诺如病毒;混合感染占一定比例,在以后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中应该更加关注混合感染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