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增生性瘢痕中凋亡相关基因转录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 -2、bax、p5 3和c- myc在不同形成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转录变化。方法 提取 16例不同发生时期的增生性瘢痕和 8例正常皮肤的总RNA后 ,分离mRNA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bcl- 2、bax、p5 3和c -myc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增殖期的瘢痕中 ,凋亡促进基因bax、c- myc和 p5 3的表达量分别是正常皮肤的(62 .8± 14 .7) %、(78.0± 17.0 ) %和 (4 9.8± 4.3 ) % ,基因表达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在成熟期的瘢痕中 ,这 3种基因的表达量都明显高于增殖期的瘢痕 ,恢复到正常皮肤水平。在正常皮肤中 ,bcl- 2基因表达水平较低 ,而在增殖期和成熟期的增生性瘢痕中表达量都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bax、c- myc和 p5 3基因表达降低 ,bcl- 2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瘢痕中细胞凋亡减少 ,形成增生性瘢痕的机制之一 ,而bax、c- myc和 p5 3基因表达增强可能与瘢痕达到成熟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FGF-7)、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1和FGFR2)在不同形成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用病理学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的结构特征后,提取16例不同发生时期的增生性瘢痕(4个月~11年)和8例正常皮肤组织的总RNA后,分离mRNA,用RT-PCR方法检测这5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FGF-7,bFGF,FGFR1和FGFR2基因表达较低,而在增殖期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这4种基因转录本的灰密度值分别为正常皮肤的2.1、2.1、3.6和2.8倍,基因表达显著增强(P<.05);在成熟期的增生性瘢痕中,FGF-7,bFGFR1和bFGFR2基因的表达量都低于增殖期的增生性瘢痕组织,而bFGF仍保持高水平的基因表达.在正常皮肤和增殖期的增生性瘢痕中,aFGF基因呈低水平表达,而在成熟期的增生性瘢痕中aFGF基因表达明显增强.结论FGF-7、bFGF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升高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而FGF-7、FGFR1和FGFR2基因表达降低,aFGF表达增强可能与增生性瘢痕达到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7、酸性FGF(aFGF)、碱性FGF(bFGF)及其受体(FGFR1、FGFR2)在不同形成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方法用病理学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的结构特征后,提取16例不同发生时期的增生性瘢痕和8例正常皮肤的总RNA后,分离m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这5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中,FGF-7,bFGF,FGFR1和FGFR2基因表达水平较低,而在增殖期的瘢痕中,这4种基因转录本的灰密度值分别为正常皮肤的2.1、2.1、3.6和2.8倍,基因表达显著增强(P<0.05);在成熟期的瘢痕中,FGF-7,FGFR1和FGFR2基因的表达量都低于增殖期的瘢痕,而bFGF仍保持高水平的基因表达。在正常皮肤和增殖期的瘢痕中,aFGF基因呈低水平表达,而在成熟期的瘢痕中aFGF基因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FGF-7、bFGF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升高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而FGF-7、FGFR1和FGFR2基因表达降低,aFGF表达增强可能与增生性瘢痕达到相对稳定的成熟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MKK4对胰腺癌细胞增生和浸润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常见胰腺癌细胞株中MKK4的表达;构建MKK4的腺病毒载体,感染不表达MKK4的胰腺癌细胞株,采用胸腺嘧啶标记法观察外源性MKK4表达对细胞增生能力的影响,采用体外细胞浸润实验观察外源性MKK4表达对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胰腺癌细胞株AsPC1、BxPC3、Hs766T、MiapaCa2、Pancl中,MKK4在AsPC1和BxPC3细胞中表达缺失.成功构建MKK4的腺病毒载体.以腺病毒LacZ感染作对照,通过胸腺嘧啶标记法观察到AsPC1、BxPC3细胞感染MKK4腺病毒后,细胞增生能力增加53%、61%(P<0.05);通过体外细胞浸润实验观察到细胞浸润能力增强(8.2±2.7)倍、(15.7±1.6)倍(P<0.01).结论 MKK4在胰腺癌细胞中表达可增加其增生和浸润能力,具有潜在癌基因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基因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_1)基因在正常皮肤组织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6例烧伤整形患者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及其临近的正常皮肤组织,提取组织中的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 PCR)技术分别检测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组织中miRNA-21与TGF-β_1基因表达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增生性瘢痕组织中miRNA-2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水平是正常皮肤组织的2.18倍;增生性瘢痕中TGF-β_1的表达量多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水平是正常皮肤组织的2.31倍;增生性瘢痕组织中miRNA21基因表达量与TGF-β_1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r=0.836,P0.01)。结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miRNA-21和TGF-β_1基因表达异常,可能与瘢痕组织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5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proteinkinase 5 ,ERK5 )及其上游信号分子MAPKK(MEK5 )在不同胎龄的胎儿皮肤和不同形成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用病理学技术检测不同发育时期的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的结构特征后 ,提取 18例不同胎龄 (13~ 32周 )的胎儿皮肤、6例少儿皮肤、16例不同发生时期的增生性瘢痕 (4个月~ 11年 )和 8例正常皮肤组织的总RNA后 ,用RT PCR方法检测ERK5和MEK5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特征。结果 随着胎龄的增加 ,胎儿皮肤中ERK5和MEK5基因表达水平逐渐降低 ;而在少儿皮肤中 ,基因的转录本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5 )。在正常皮肤和不同形成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 ,MEK5基因表达水平相近 ,而ERK5基因在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水平较低 ,在增殖期和成熟期瘢痕中表达水平明显增强 (P <0 0 1)。结论 在早期妊娠胎儿皮肤中ERK5和MEK5基因的高表达可能是胎儿皮肤创面无瘢痕愈合的机制之一 ,而增生性瘢痕发生和形成也可能与这两种基因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F-9)及其抑制因子(TIMP-2)在不同形成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变化。方法:提取16例不同发生时期的增生性瘢痕和8例正常皮肤的总RNA后,分离mRNA,用RT-PCR方法检测MMP-2,MMP-9和TIMP-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MP-2,MMP-9和TIMP-2基因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都有表达。在增殖期的瘢痕中,这3种基因转录产物的灰度比值分别为(13.5±4.5),(18.4±4.7),(13.6±2.4),与正常皮肤相比明显升高(P<0.05)。在成熟期的瘢痕中这三种基因表达量恢复到正常皮肤水平。结论:MMP-2,MMP-9和TIMP-2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而MMP-2和MMP-9基因表达降低可能与增生性瘢痕达到相对稳定的成熟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下游信号分子smad2、smad3和smad4在伤后不同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用病理学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的结构特征后,提取16例不同发生时期的增生性瘢痕(4月~11年)和8例正常皮肤的总RNA后,分离m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这4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TGF-β1、smad2、smad3和smad4基因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都有表达。TGF-β1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相近似。与正常皮肤相比,smad2、smad3和smad4基因的转录产物含量在增殖期的瘢痕中明显升高,在成熟期的瘢痕中smad2基因表达量恢复到正常皮肤水平,而smad3和smad4基因表达虽有所减弱,但两种基因的mRNA含量仍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5)。结论信号分子smad2、smad3和smad4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而smad2表达降低,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减弱可能与增生性瘢痕达到相对稳定的成熟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5,erk5)及其上游信号分子mapkk(mek5)在不同胎龄的胎儿皮肤和不同形成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用病理学技术检测不同发育时期的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的结构特征后,提取18例不同胎龄(13~32周)的胎儿皮肤、6例少儿皮肤、16例不同发生时期的增生性瘢痕(4个月-11年)和8例正常皮肤组织的总RNA后,分离mRNA,用RT-PCR方法检测这2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特征.结果erk5和mek5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都有表达.在早期妊娠胎儿的皮肤中,这2种基因表达较强,随着胎龄的增加,基因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在少儿皮肤组织中,这两种基因的转录本含量明显减少(P<0.05).在正常皮肤和不同形成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mek5基因表达水平相近,相互间差异不显著,而erk5基因在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在增殖期和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中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1).结论erk5与mek5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皮肤组织内都有表达,显示erk5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对皮肤的发生、结构功能的维持以及伤后修复十分重要.在早期妊娠胎儿皮肤中erk5和mek5基因的高表达可能是胎儿皮肤组织细胞快速增殖,创面无瘢痕愈合的机制之一,而增生性瘢痕发生和形成也可能与erks基因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yptase,MCT)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MCT基因在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中是否存在差别.方法 采集未经治疗的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各20例,应用免疫荧光组化对MCT的表达进行定位,应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进行mRNA基因水平的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MCT主要集中在瘢痕组织的胶原纤维柬之间,以瘢痕组织浅层分布较多;实时荧光PCR相对定量结果显示MCT基因在瘢痕疙瘩中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和皮肤(P<0.01),瘢痕疙瘩中MCT基因表达量约为增生性瘢痕的2.5倍,皮肤的5.4倍.结论 MCT在瘢痕的形成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肌钙蛋白在增生性瘢痕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患者不同时期增生症与非增生性瘢痕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肌钙蛋白的基因特异片段,制成寡核苷酸探针与瘢痕组织切片原位杂交,同时,将各标本进行组织块培养,制成成纤维细胞爬片,进行原位杂交,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肌钙蛋白基因在早期增生性瘢痕中表达均明显强于晚期增生性及非增生性瘢痕。结论:瘢痕增生挛缩与细胞骨架运动的相关基因存在密切关系,而肌钙蛋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可能实现减轻瘢痕增生与挛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c-Jun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影响瘢痕形成和成熟的机制. 方法取16例住院的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瘢痕组织,并将其分为生长活跃期组(形成时间在1年以内,含1年者)、生长稳定期组,每组各8例;另取正常皮肤8例.所有取材均未经任何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检测磷酸化P38MAPK和c-Jun 两种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规律. 结果正常皮肤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c-Jun蛋白则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两种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1.3%±3.6%和33.4%±3.5%.在处于生长活跃期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和c-Jun的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内,阳性细胞率分别上升至69.5%±3.3%和59.6%±4.3%,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1);而在成熟稳定的增生性瘢痕中,两种蛋白表达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结论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和成熟可能与激活P38MAPK信号传递通路,影响c-Jun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又称明胶酶A)、MMP-9(又称明胶酶B)及其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因子(TIMP-1)在增生性瘢痕不同形成时期的基因表达.方法 提取16例人体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样本和8例正常皮肤样本总RNA,分离m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MP-2、MMP-9和TIMP-1基因在不同样本中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皮肤中MMP-2、MMP-9和TIMP-1基因转录产物的灰度比值分别为(3.8±0.7)%、(5.8±4.4)%、(30.3±3.0)%,在增殖期瘢痕中分别为(13.5±4.5)%、(18.4±4.7)%、(37.7±4.3)%,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5).成熟期瘢痕MMP-2和MMP-9基因表达量已恢复至正常水平,但TIMP-1基因较正常皮肤仍持续高表达(P<0.05).结论 MMP-2、MMP-9和TIMP-1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MMP-2和MMP-9基因表达降低可能与增生性瘢痕达到相对稳定的成熟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Notch信号相关分子在增生性瘢痕表皮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是否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方法 收集年龄、性别、部位互为对照的增生性瘢痕和健康皮肤组织各8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①表皮分化标志物,包括整合素β1、角蛋白14(K14)和19(K19);②Notch受体1~4以及配体Jagged1.行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otch下游基因P21和P63的表达以及定位. 结果 组织学检测发现增生性瘢痕表皮较健康表皮明显增厚,基底上层细胞层数显著增多.表皮干细胞标志整合素β1、基底细胞层短暂扩充细胞标志K19和有丝分裂后细胞标志K14的表达在增生性瘢痕表皮中明显减少(P<0.05).增生性瘢痕Notch1和Jagged1表达在基底上层角质形成细胞中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健康皮肤(P<0.05).增生性瘢痕表皮P21表达较正常表皮增多,而P63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增生性瘢痕角质形成细胞表达过量的受体Notch1和配体Jagged1,通过上调下游基因P21表达,下调P63基因表达,刺激瘢痕表皮过度分化,从而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增生性瘢痕相关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寻找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相关基因 ,并发现相关基因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增生性瘢痕的机理。方法 选择 6例标本 ,3例增生性瘢痕与 3例正常皮肤 ,分成 3组 ,提取各个标本的总DNA ,制成荧光标记的cDNA探针 ,与含 4 0 0 0个人类靶基因的芯片 ( 15 0 0个为已知基因 ,2 5 0 0个为未报道或未知功能的基因 )杂交 ,经扫描、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种组织间的差异表达。结果 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的差异表达基因在 3组间仅出现 1次的有 3 96个、重复 2次出现的有 186~ 2 4 2个、共同出现的有 116个 ,其中上调 10 8个、下调 8个 ,涉及 13大类基因 ,包括抑癌与原癌基因、细胞凋亡、细胞骨架与运动蛋白、细胞周期类蛋白等 ,有些为已知基因 ,有些仍未知其功能。结论 基因芯片扫描对研究增生性瘢痕有效可靠 ,发现多种基因参与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中AP1基因表达水平,研究AP1基因在增生性瘢痕中发生的表达改变,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分别收集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组织.应用RT—PCR方法检测AP1mRNA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blot技术比较AP1蛋白质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AP1mRNA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AP1蛋白质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P1mRNA及蛋白质都存在着明显的高表达.这种变化的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