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比较早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中ENI与IFI的疗效, 寻找早期食管癌适合的放射治疗范围。方法 搜集2006—2011年间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12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资料, 其中接受ENI者61例, 接受IFI者6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C、O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 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ENI组与IFI组1、3、5年LC率分别为81.1%、60.1%、57.5%与64.5%、43.9%、27.2%(P=0.003), OS率分别为86.9%、56.8%、34.8%和86.7%、34.3%、19.1%(P=0.019), 失败率分别为22.3%、53.8%、63.2%与43.3%、65.8%、78.8%(P=0.023)。多因素分析显示照射范围是影响患者LC、OS的因素。结论 早期食管癌根治放射治疗行ENI可显著降低局部区域失败, 提高LC, 进而改善长期OS。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分析食管癌根治性调强放疗+化疗时放疗靶区范围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6-2015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调强放化疗的36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者131例,累及野照射(IFI)者229例。化疗均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随访至2018年12月底,随访率96%,中位随访时间64个月(95%CI为53~7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4.0个月(95%CI为19.77~28.23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76.1%、38.7%、21.0%。倾向评分配比法后均131例,ENI组和IFI组1、3、5年OS率分别为83.9%、48.6%、26.8%和74.0%、33.8%、17.5%(P=0.011)。亚组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6岁、颈胸上段、肿瘤长度≤7 cm、肿瘤体积≤50cm3、T1-3期、放疗剂量>60 Gy和同期放化疗者均可从ENI中获益(P<0.05)。ENI组总失败率、局部区域复发率和内脏转移率均低于IFI组(P<0.05),≥3级骨髓抑制高于IFI组(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调强放化疗时,分期偏早及颈胸上段者可从ENI中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性放化疗采用IFI和ENI照射的不良反应、失败模式和长期生存。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胸段食管鳞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FI或ENI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急性放化疗不良反应,次要观察终点为失败模式、PFS和OS。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结果 2012—2016年9个试验中心共筛选食管鳞癌患者 228例,最终可分析的患者ENI组 101例,IFI组 104例。IFI组≥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ENI组(P=0.018,0.027)。ENI组和IFI组在总失败率、局部区域失败率、远处转移率、野内和野外淋巴结复发率等均相近(P=0.401、0.561、0.510、0.561、0.681)。ENI组与和IFI组1、2、3、4年OS率和中位OS期分别为84.1%、57.3%、39.4%、31.6%和28个月与83.6%、62.1%、44.5%、31.5%和32个月(P=0.654);1、2、3年PFS率和中位PFS期分别为71.9%、42.3%、32.7%和20个月与70.1%、45.0%、35.9%和22个月(P=0.885)。结论 与ENI相比,胸段食管鳞癌采用IFI照射可减少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炎发生率,而不会降低局部-区域淋巴结和肿瘤控制率及远期生存。临床试验注册 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NCT01551589。  相似文献   

4.
代元飞  李杨  曹亮 《肿瘤学杂志》2021,27(12):1011-1016
摘 要:[目的] 比较累及野照射(IFI)与淋巴结引流区预防照射(ENI)在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行放射治疗的老年(年龄≥70岁)中晚期食管癌患者88例,分为淋巴结引流区预防照射(ENI)组(41例)和IFI组(47例)。随访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生存率、治疗失败情况等。[结果] ENI组和IFI组的近期疗效(92.7% vs 91.5%,P=0.836)、1年生存率(80.5% vs 72.3%,P=0.371)、2年生存率(41.5% vs 31.9%,P=0.353)、1年无进展生存率(56.1% vs 42.6%,P=0.205)、2年无进展生存率(9.6% vs 8.5%,P=0.839)、区域失败率(39.0% vs 29.8%,P=0.327),远处转移率(22.0% vs 14.9%,P=0.392)、中位OS(19个月 vs 18个月,χ2=0.002,P=0.967)、中位PFS(13个月 vs 10个月, χ2=1.870,P=0.1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FI组≥3级放射性肺炎、≥3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4.3%、6.4%,明显低于ENI组的17.1%(P=0.048)、22.0%(P=0.03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是否同步化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是否同步化疗为独立预后因素(HR=1.253、1.660、2.682,P均<0.05)。[结论] IFI对于老年中晚期食管癌疗效与ENI相似,但毒副反应降低,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是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发生贫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贫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治疗前后癌性贫血的发生率,分析贫血与年龄、临床分期、ECOG评分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和PFS,采用Log-rank法检验并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出现贫血的发生率为58.1%;治疗后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前(80.6% vs 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贫血与临床分期和ECOG评分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P>0.05);Log-rank法显示,临床分期、ECOG评分和贫血是影响患者PFS和OS的危险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和放化疗前后贫血状态是影响5年OS和5年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贫血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而临床分期越早、ECOG评分越低,发生贫血的风险越小,改善贫血状态可能获得更大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累及野照射(IFI)和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不良反应和疗效。方法49例LA-NSCLC患者前瞻性随机分为IFI组和ENI组,同步化疗两周期,行根治性调强放射治疗。结果IFI组和ENI组≥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8.0%和37.5%(P=0.01);GTV平均剂量分别是(66.2±6.5)Gy和(61.3±6.3)Gy,(P=0.01);总有效率为92.0%和66.7%(P=0.03);预防照射区内淋巴结复发率为4.2%和4.0%,(P=0.49);1年局部失败率分别为8.0%和16.7%(P=0.62);1年生存率为72.0%和62.5%(P=0.48)。结论IFI同步放化疗治疗LA-NSCLC可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的概率,提高靶区照射剂量和肿瘤控制率,预防照射区内淋巴结复发率无增加,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中胸段食管癌累及野与淋巴结选择性照射的临床研究,为中胸段食管癌放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3—03—28—2007—04-0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同期化放疗的食管癌患者73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累及野照射组(involved field irradiation,IFI)和局部淋巴结选择性照射组(elective nodal irradiation,END。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毒副作用、失败情况、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结果:IFI组〉Ⅲ级急性毒副作用发生率为14.3%(5/35),明显低于ENI组的42.1%(16/38),x2=10.531,P:0.001。IFI和ENI组的局部区域失败率分别为47.8%(11/23)和57.9%(11/19),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1.7%(5/23)和15.8%(3/19),为失败的主要形式;野内复发率分别为43.5%(10/23)和43.4%(9/19),为局部区域失败的主要方式。野外复发少见,分别为4.3%(1/23)和10.5%(2/19)。IFI组患者1、2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8%、44.7%和25.7%,ENI组分别为66.1%、60.0%和4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586,P=0.444;IFI组1、2和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0%、71.6%和71.5%,ENI组分别为87.0%、80.0%和8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81,P=0.596。T分期是重要的预后因素,x^2=0.521,P=0.045。结论:与淋巴结选择性照射相比,中胸段食管癌累及野照射可减少治疗毒副作用,而不降低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化疗对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并探讨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在其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IMRT±化疗的颈段和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 30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并对接受不同照射方式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其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6.7%、37.4%、19.3%和59.7%、27.4%、14.4%,中位数分别为26.8个月和15.5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cTNM分期、化疗为影响全组患者OS的因素(P=0.003、P<0.001、P=0.022);性别、cTNM分期、照射方式为影响全组患者PFS的因素(P=0.016、P<0.001、P=0.008)。倾向得分匹配后患者1、3、5年OS和PFS分别为77.2%、39.3%、20.0%和62.0%、29.3%、15.4%,中位数分别为27.1个月和18.2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cTNM分期和化疗为影响其OS的因素(P=0.026、P<0.001、P=0.017);cTNM分期和照射方式为影响其PFS独立性预后因素(P<0.001、P=0.008)。化疗亚组分析显示患者接受 3~4周期化疗为佳。患者不良反应均以 0-2级为主且可以耐受。结论 IMRT±化疗对颈段和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治疗有效;ENI可以提高患者的PFS。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8—2015年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患者135例。采用2DRT (56例)或3DRT (79例)技术60~64 Gy (1.8~2.0 Gy/次),同步化疗采用氟尿嘧啶+顺铂或紫杉醇+顺铂方案,分别在放疗的第1、5周给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率并Logrank检验及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3、5年样本数分别为96、31、16例,OS率分别为74.0%、39.0%、28.6%,中位OS期为25个月;PFS率分别为57.3%、27.3%、16.6%,中位PFS期为15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放疗方式、M分期是影响OS和PFS的因素(P=0.006、0.000、0.032和0.017、0.004、0.000)。多因素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放疗方式是影响OS和PFS的因素(P=0.006、0.000和0.033、0.023)。结论 对于非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疗效和耐受性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影响MM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1月至2019年12月37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55(1~91)个月。对37例患者的反应深度、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移植后3月内疗效达到完全缓解率和深度缓解率均优于移植前(P<0.01,P<0.05),移植前后总有效率(OR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3年、5年OS率为97.0%、81.4%;3年、5年PFS率为62.7%、51.0%;中位PFS和OS均未获得。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移植后3月内疗效获得深度缓解较未获得患者无论是OS 还是PFS均较优 (P均<0.01);诱导化疗后获得深度缓解可明显延长OS(P<0.05);DS分期Ⅰ-Ⅱ期、mSMART3.0危险分层标危患者相比DS分期Ⅲ期、高危患者PFS均有明显优势(P<0.05)。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移植后3月内疗效达深度缓解是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mSMART3.0危险分层也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提高 MM 患者的反应深度。移植前后疗效、DS分期和mSMART3.0危险分层均可影响MM患者生存率。移植后3月内疗效达深度缓解是PFS 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mSMART3.0危险分层也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脑转移的患者分别接受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及2年内生存质量的差别。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接受同步放化疗33例,接受序贯放化疗27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和PFS均优于序贯放化疗组(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序贯放化疗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且不会更多地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中晚期宫颈癌放疗中分别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5野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陕西省肿瘤医院首程收治112例中晚期子宫颈癌(诊断为Ⅱb-Ⅳa期)患者,随机分为VMAT和IMRT 2组,同步给予铂类增敏化疗及后装治疗,观察2种治疗方法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当,1年总体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放射性肠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不良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及肠炎),VMAT明显优于IMRT。结论:两种放疗方法对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相同,但从长远意义上讲VMAT能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有效降低放射损伤,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同步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治疗食管鳞癌的近期疗效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方法:我院2010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70例初治食管鳞癌患者,分为放化疗组36例和单放组34例。单放组:放疗剂量为DT (60-66)Gy/(30-32)f;放化疗组:放疗开始给予紫杉醇135mg/m2,第1天,顺铂25mg/m2,第1-3天,21天为一个周期,共两个周期。放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食管钡餐片及C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放化疗组共36例食管鳞癌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总有效率(response rate,RR)=(CP+PR)为91.7%,其中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CR)为55.6%、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sponse,PR)为36.1%、无缓解率(non-response,NR)为8.3%,总有效率高于单放组(73.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1、2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放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级以上不良反应及1、2级放射性肺炎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顺铂方案同步化疗治疗食管鳞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药洛铂联合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治疗局部晚期不可手术高龄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2例60~70岁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放疗联合单药洛铂(20 mg/周),共57例;对照组放疗联合氟尿嘧啶(500 mg/m2)d1~5+顺铂(20 mg/m2) d1~5,每28天一个周期,共65例。两组接受IMRT剂量DT 50~66 Gy。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8.4%、6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1、2年生存率为64.9%、35.1%,对照组1、2年生存率为67.7%、32.3%(P>0.05)。不良反应:血小板下降研究组为31.6%,对照组为15.4%(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研究组为43.9%,对照组为64.6%(P<0.05);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研究组为52.6%,对照组为72.3%(P<0.05)。结论:与经典的DF方案联合放疗相比,单药洛铂联合放疗近期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微,可考虑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根治剂量及姑息剂量放疗对Ⅳ期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初治的36例Ⅳ期食管鳞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同时比较化疗后根治剂量放疗及姑息剂量放疗对生存时间、局部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36例Ⅳ期食管鳞癌患者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6.1%和19.4%,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3.5个月。高剂量放疗组和低剂量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7个月和11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是81%、42.9%、28.6%和46.7%、20%、6.7%,二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4)。高剂量放疗组和低剂量放疗组的放疗有效率分别为71.4%和26.7%,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7)。两组间的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化疗后给予Ⅳ期食管癌患者局部病灶根治性放疗,有改善患者总体生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诱导加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1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行诱导加同期放化疗(IC组),同时与同期行单纯放疗的102例(RT组)进行比较,两组放疗方法相同。诱导加同期放化疗组放疗前诱导化疗2个周期:DDP20mg/m^2,d1-5;5-Fu500mg/m^2,d1-5;21天为1个周期,同期化疗于放疗第1、4周进行;DDP20mg/m^2,d1-3;5-Fu500mg/m^2,d1-3。结果诱导加同期放化疗组及单纯放疗组鼻咽肿瘤全消率分别为95.0%和83.3%(P〈0.05);颈部淋巴结全消率分别为94.1%和82.3%(P〈0.05);5年总生存率为72.3%和51.0%(P〈0.05);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8.3%和48.0%(P〈0.05);局部复发率为17.8%和33.3%(P〈0.05);远处转移率为17.8%和29.4%(P〈0.05)。结论诱导加同期放化疗可提高Ⅲ、Ⅳa期鼻咽癌肿瘤全消(CR)率、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DDP联合5-Fu的方案急性不良反应仍较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顺铂或多西紫杉醇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方法:38例IIb到IVa期患者随机分为每周顺铂同期放化疗组(22例)或多西紫杉醇同期放化疗组(16例)。顺铂30mg/m2或多西紫杉醇25mg/m2抗过敏预处理,每周放疗的第一天同步静脉滴注,连续6周;放疗方法:两组患者外照射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盆腔大野DT 30Gy后中央挡铅改为盆腔四野加量照射至DT 50Gy,常规分割,180-200cGy/F,盆腔四野照射期间每周局部后装铱192照射一次,每次剂量6Gy,共6次,A点剂量达3600cGy。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82%vs 87%,临床获益率91%vs 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年无进展生存率(PFS)比较77%vs 81%,总生存率(OS)95%vs 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西紫杉醇同期放化组较顺铂同期放化组治疗无论在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和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方面都明显降低,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同期放化疗可取得不亚于顺铂同期放化治疗的疗效,且多西紫杉醇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6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方案,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单独放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为81.2%,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2.5%和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6.9%和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食管炎、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可提高近期疗效和生存率,虽然不良反应增加,但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