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MPI)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资料完整的CHD91例(心绞痛49例,心肌梗死42例)和非CHD34例患者,行MPI及冠状动脉造影(CAG)并对比分析结果。结果 (1)CAG诊断CHD敏感性为87.9%,特异性为100%;MPI诊断CHD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52.9%。(2)MPI对1、2、3支及左主干(LM)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7.0%、90.9%、100%和100%;而对左前降支(LAD)、左回族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及LM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77.4%、59.1%、78.8%及100%。(3)心绞痛组MPI主要表现为可逆性缺损,而心肌梗死(心梗)组则以不可逆性和混合性缺损为主。结论 MPI阳性意义需结合临床进行判断,而阴性则基本可排除CHD,MPI和CAG在CHD诊断中互为补充可提高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运动平板试验诱发心肌缺血,评价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联合运动平板(TET)对隐匿型冠心病(S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名[其中男5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4±8)岁]疑似SMI患者,一周内先后行TE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TET前及TET后2h分别检测IMA,结合CAG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CHD)组和非冠心病(NCHD)组,观察TET前后IMA浓度的变化并比较CHD组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IMA的水平,分析IMA及其与TET联合诊断S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80名入选对象中,诊断为CHD33例,NCHD47例。NCHD组TET前后IM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HD组TET前后IM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HD和CHD组间比较,TET前IM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T后IMA水平CHD组显著高于NCHD组[(13.3±3.5)vs(4.7±1.8)ng/mL,P〈0.01]。TET后IMA对SMI诊断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76.6%,阳性预测值为71.1%,阴性预测值为85.7%,TET后IMA联合TET对SMI诊断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87.5%。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95.5%。结论:IMA是心肌缺血的早期生化标志物,TET后2h测定IMA对诊断SMI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与TET联合诊断SMI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CAG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结果及CAG检查结果,分析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并计算其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分析Revolution 256排CT在冠脉狭窄中的检出率。结果 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检出冠心病阳性59例,阴性21例,阳性检出率为73.75%(59/80);CAG检查明确阳性60例,阴性20例,阳性检出率为75.00%(60/80)。冠心病诊断中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灵敏度为96.67%(58/60),特异度为95.00%(19/20),准确度为96.25%(77/80),阳性预测值为98.31%(58/59),阴性预测值为90.48%(19/21);一致性检验显示: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一致性良好(Kappa值=0.902,...  相似文献   

4.
张晓云  江德胜 《安徽医药》2020,41(5):550-552
目的 观察256排Revolution CT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六安世立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6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CHD的患者,以CAG为金标准,分析256排Revolution CT对CHD冠脉狭窄情况检出率及检查符合率。结果 共检查259支血管,CAG检查显示138支冠脉狭窄,256排Revolution CT检查显示130支冠脉狭窄,256排Revolution CT与CAG检查相符病变血管共有126支,诊断敏感度91.30%,特异度96.69%,Kappa值0.876;256排Revolution CT对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检出率为94.44%、100.00%、100.00%,符合率为88.89%、96.30%、94.74%。结论 256排Revolution CT诊断CHD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具有较高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双源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 方法 选取 278 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首先进行 DSCT-CA 检查, 30 d 之内进行 CAG 检查, 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 以冠脉狭窄 50%和 75%为界, 基于患者、冠脉血管和冠脉血管节段分别计算 DSCT-CA 定量评估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 对 2 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 检验)。结果 分别以 CAG 冠脉狭窄 50%和 75%为界值分析 DSCT-CA 定量评估冠脉狭窄的价值。 基于患者, DSCT-CA 诊断的敏感性为 99.6%、99.1%, 特异性为 84.2%、89.6%, 准确性为 98.6%、97.5%, Kappa 值为 0.88、0.91。 基于冠脉血管, DSCT-CA 诊断的敏感性为 92.0%、96.9%, 特异性为 89.9%、94.8%, 准确性为 91.0%、95.8%, Kappa 值为 0.88、 0.92。 基于冠脉血管节段, DSCT-CA 诊断的敏感性为 97.3%、 96.5%, 特异性为 93.3%、 98.1%, 准确性为 94.2%、 97.9%, Kappa 值为 0.84、0.91。 结论 在基于患者、冠脉血管的分析中, DSCT-CA 可较准确地评估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 但在基于冠脉血管节段的分析中, DSCT-CA 的诊断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 故目前 DSCT-CA 可取代部分 CAG,尚不能完全取代 CAG。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CHD)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诊断为CHD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金标准,根据CAG结果将患者分为CHD组(n=45)与non-CHD组(n=15)。评估两组颈动脉双侧距离分叉处1 cm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颈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MTs)、斑块形成,分析颈动脉超声对CHD的诊断效能。结果 non-CHD组IMTc、IMTs、斑块形成均少于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斑块形成预测CHD的AUC最高,为0.889,并高于IMTc、IMTs,其预测CHD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44%、93.33%。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预测CHD发病风险具有一定实用性,可作为诊断CHD的一种重要辅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超级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肾动脉狭窄(RA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赣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移植肾术后RA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CEUS、SM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EUS、SMI单独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肾移植患者RAS的诊断效能。结果 DSA检查显示,移植肾术后RAS患者51例。三组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MI联合CEUS检查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SM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CEUS、SMI技术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于移植肾患者,对RAS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阴性预测值等指标优于两者单一,其诊断价值更高,为指导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肾移植患者RAS的评估效能和评估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心脏双源CT(DS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7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患者分别行MPI和DSCT诊断,观察两种诊断结果。结果 MPI诊断阳性50例,阴性15例;DSCT诊断阳性39例,阴性15例。金标准CAG诊断阳性52例,阴性24例。MPI诊断灵敏度为96.15%,高于DSCT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诊断特异性为62.50%,低于DSCT的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诊断准确度为85.53%,DSCT诊断准确度为78.95%,均低于CAG的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较DSCT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但DSCT诊断特异性较高,临床中应结合两种诊断结果作为冠心病早期筛查诊断的有效方法 ,提高诊断准确度,尽量降低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分类联合异型淋巴细胞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和同时期到院就诊的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白细胞计数分类、异型淋巴细胞检查,分析白细胞计数分类联合异型淋巴细胞检查效能。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指标、异型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诊断准确度86.15%(56/65)、敏感度98.25%(56/57)、阴性预测值87.50%(7/8)高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准确度76.92%(50/65)、敏感度87.72%(50/57)、阴性预测值46.15%(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分类联合异型淋巴细胞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更高,能为临床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造影与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CHD)中的诊断价值,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400例住院患者中,对常规心电图(ECG)检查进行CHD诊断价值的分析比较。结果 ECG检查的敏感性为78.5%,特异性为51.0%,假阳性率为49.0%,假阴性率为21.5%,阳性预测值为61.6%,阴性预测值为70.3%,准确率为64.8%。心电图检查的阳性检出率随病变支数的增多而增高,冠状动脉狭窄单支病变为65.3%,双支病变为92.2%,三支病变为88.6%。结论 ECG可作为CHD筛选检查的首选方法,具有实用价值,用于发现院外及日常生活中的心肌缺血,是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运动心电图联合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ESE)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某院的97例疑似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进行运动心电图检查和ESE检查,以冠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及阴性预测值等情况。结果:运动心电图联合ESE检查诊断冠脉严重狭窄的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运用运动心电图及ESE检查(P<0.05),而与单纯采用ESE检查的敏感性与阴性预测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单纯采用运动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与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心电图及ESE检查诊断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敏感性均良好,但二者联合使用能提高特异性、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为无创筛查冠脉病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与典型胸痛临床表现结合在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序贯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64排或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的病人410例。收集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冠脉CTA及CAG结果。结果 双源CT诊断总符合率为94.06%,其中血管狭窄程度>75%的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86.22%(269/312)、95.90%(1 221/1 272)、84.06%(269/320)、96.60%(1 221/1 264)。结合典型胸痛症状,诊断准确率可提高至96.97%(384/396),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6.92%、97.02%、97.78%、95.88%。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准确率较高,可进一步指导介入或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其与典型胸痛临床表现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李茜  张文杰  马巧珍 《东南国防医药》2006,8(4):266-267,278
目的探讨即刻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冠心病上的价值。方法选择86例冠心病患者,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即刻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即刻心电图的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66.7%,准确率为83.7%;超声心动图的敏感性为23.0%,特异性为83.3%,准确率为31.4%。结论即刻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明显优于静息状态超声心动图,静息状态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和分析平板运动试验(TE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心病诊断的性别差异。方法 选择拟诊为冠心病的48例患者,同期先后行TET和CAG,以CAG的结果为标准。分析TET和CAG对不同性别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其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TE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7.08%,特异性为66.67%。TET阳性病例中女性假阳性率57.8%,显著高于男性27.5%(P〈0.01);女性患者具有典型胸痛症状、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的例数较少;糖尿病、高脂血症显著为多。结论 TE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CAG较低,临床工作中应综合分析不同性别患者的特征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97例有临床冠心病症状或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行DSCTA检查后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探讨DSCTA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在97例患者中,以狭窄面积≥75%诊断为冠心病,DSCT诊断冠心病67例,CAG诊断冠心病71例。DS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4.36%、92.31%、97.10%、85.71%及93.81%。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68)。在CAG可评价的1455段中,1413段可由DSCTA评估,可评估率为97.11%。97例DSCTA检查出310段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与CAG比较,得出DSCTA对〈50%、≥50%和≥75%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35%、99.37%、94.44%、99.82%,以及90.70%、99.35%、95.12%、98.72%和83.64%、99.15%、89.32%、97.86%。在评估的1413节段冠状动脉中,DSCTA与CAG检查结果一致的为1350段,准确率为95.54%。结论 D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疾病的诊断准确性高,接近CAG,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峻奇  冀舒文  马赵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23-1325,I0002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进行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比较DS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36例DSCT冠脉成像与CAG相比较: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100.00%,特异性66.67%,阳性预测值93.75%,阴性预测值100.00%,准确率97.20%;配对X2检验(x2 =0.500,P >0.05),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68,P<0.01).按病变血管计算,其诊断冠脉明显狭窄的敏感性95.24%,特异性96.08%,阳性预测值90.91%,阴性预测值98.00%,准确率95.83%;配对x2检验(McNemar检验)(X2=0.167,P>0.05),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99,P<0.01).DSCT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评价冠心病及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血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双源CT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度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DSCT与CAG具有较高的符合性与一致性,是一种无创、安全可靠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比率(AFP-L3%)与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某院收治的86例疑似PHC患者,所有入选者均检测AFP、AFP-L3%、GP73阳性情况。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良性病变组与PHC组AFP、AFP-L3%、GP73水平,分析AFP、AFP-L3%、GP73单独与联合检测诊断PHC的应用价值。结果:86例疑似PHC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48例为PHC,占比为55.81%,38例为良性肝脏疾病,占比为44.19%;PHC组AFP、AFP-L3%、GP73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AFP-L3%、GP73联合诊断PHC的灵敏度为91.67%(44/48)、特异度92.11%(35/38)、准确度91.86%(79/86)、阳性预测值93.62%(44/47)、阴性预测值89.74%(35/39)均高于AFP、AFP-L3%、GP73各项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HC诊断中采用AFP、AFP-L3%、GP73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