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肠道微生物群参与人类疾病的调控。随着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肠道微生物群在癌症中的作用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视。相比于健康人群,不同癌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种类和丰度及其代谢产物存在差别,这提示我们可以借助肠道微生物群检测为癌症无创诊断提供更加敏感且易于被接受的新方法,以期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不同的肠道微生物群和其代谢产物可能对肿瘤起着促进或抑制的作用,并且这一过程可能受到饮食、吸烟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相比于健康人群,癌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还可以影响癌症患者对化疗或免疫治疗的反应。靶向肠道微生物群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群在癌症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人体微生物群由人体内部和表面的微生物组成。宿主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多个生理过程和致病因素。由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既往多数研究聚焦于肠道菌群并发现其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反应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其他身体部位的微生物群在肿瘤中的作用了解较少。近十年来,由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在许多类型的肿瘤中,瘤内菌具有肿瘤特异性,局部微生物群成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表明肿瘤相关的微生物群可能直接调控肿瘤的发生、进展及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就肿瘤组织中微生物群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诊断治疗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组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在出生时就接触了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古核生物和原生动物.临床前和临床证据将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与肿瘤发生、发展联系起来.传统观念认为机体微生物平衡可以维护人体健康,而微生物多样性降低或功能失调会促进疾病的发展,包括多种肿瘤.菌群失调的诱因包括遗传、环境(例如炎症、药物、饮食)或病原体感染等变化.然而,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与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肠道微生物群影响造血系统的发育,同时也影响血液肿瘤的预后分层。肠道微生物易位在血流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和血流感染影响血液肿瘤的治疗效果,使用益生菌和粪菌移植可恢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征.随着对干细胞进一步了解及肿瘤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肿瘤中极少数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肿瘤干细胞概念随之产生,且已从血液肿瘤、乳腺癌及神经系统肿瘤中分离出肿瘤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治疗抵抗特性,能够耐受传统的细胞毒化疗和放射治疗.肿瘤生长正是这些具有特殊表型细胞分化增殖的结果.许多学者认为,肿瘤复发、转移以及耐药等均与肿瘤干细胞相关,肿瘤治疗关键应该针对肿瘤干细胞.这一全新的治疗概念给肿瘤治疗带来希望,同时对传统肿瘤治疗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肿瘤干细胞的发现、自身特点以及对肿瘤治疗可能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欧周罗 《抗癌》2005,(2):24-25
白细胞如同警察一样,应该是人体抗御病原微生物、清除癌细胞的斗志昂扬.英勇无畏的战士,但当肿瘤发生时情况错综复杂,置身于肿瘤内部的各类白细胞的表现也令人眼花缭乱。勾划出一幅肿瘤内白细胞的众生相并非易事,却可促使人们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扶正祛邪而最终战胜癌症。为叙述方便,请允许笔者在本文中给各类白细胞胡乱地起个名字。  相似文献   

7.
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推动下,近年来研究发现特定微生物群比例的变化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口腔中的微生物、胃肠道内菌群及胰腺内菌群等,其中口腔内牙龈卟啉单胞菌与胰腺癌风险呈正相关,这可能为胰腺癌的诊断提供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微生物群与胰腺癌的多种治疗方式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可影响化疗效果,胰腺癌内的细菌可诱导免疫耐受,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多。  相似文献   

8.
摘 要:阴道微生物组是阴道中独特的微生物集合,对宫颈、阴道健康至关重要。最近的研究表明,以乳杆菌减少和有害细菌过度生长为特征的阴道微生物群会引发免疫和上皮稳态失调的炎症微环境,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和宫颈分化异常,推动宫颈癌变。全文就阴道微生物组与HPV感染相关的宫颈癌发生及进展的关系,以及益生菌群对宫颈疾病尤其是宫颈癌的预防及治疗的潜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群在人体生物学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炎症(胃炎、肝炎)、癌症(胃癌、宫颈癌、肝癌)等多种疾病状态有关.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在第一阶段描绘了人体微生物的全景图,纳入鼻腔、口腔、肠道、阴道和皮肤等人体部位,而肺部被认为是无菌环境.但近些年研究证实肺部存在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该肺部微生物群与肺部疾病的关联成为研究热点.目前...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微生物群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组成,它们分布于口腔、鼻腔、肠道、阴道、皮肤等部位,并且对宿主的代谢、免疫、激素和稳态功能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它既保护宿主和维持体内平衡,又能够引起炎症和肿瘤发生。微生物群已被发现可以调节某些肿瘤化疗和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但尚无肿瘤放疗背景下的大型研究。本文对微生物群与患者放疗反应和损伤变化的联系进行总结,以期为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为放疗及其诱导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治疗策略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该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较晚期诊断和5年生存率的降低。因此,加强对食管癌致癌作用的阐述,发现及鉴定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对于优化目前用于治疗该疾病的方法非常有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食管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验证的结果,重点阐述了血液循环肿瘤标志物、呼吸和气味肿瘤标志物、唾液肿瘤标志物及尿液肿瘤标志物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肿瘤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恶性肿瘤转移方式,与多种肿瘤不良预后相关。神经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细胞形态的改变和分子间作用。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分子包括神经营养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及神经递质等在肿瘤PNI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神经与肿瘤的相互作用,可为揭示肿瘤形成或转移的机制及优化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iallyl trisulfide,DATS)是大蒜素的主要分解产物和活性成分之一。研究发现DATS具有抗肿瘤、抑菌、抗氧化应激及参与炎症反应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效应。DATS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包括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调节氧化应激及参与肿瘤免疫等。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DATS抗肿瘤效应的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张文颖  姜斌 《现代肿瘤医学》2019,(10):1845-1848
癌痛是肿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癌痛产生的机制认识尚不足,癌痛的形成可能与癌细胞、肿瘤微环境、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相关。深入研究癌痛产生的机制,将为临床肿瘤患者疼痛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人类微生物群是由寄生在人体上皮屏障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的,其中大部分位于肠道内,与宿主之间形成共生的关系。机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虽然受到年龄、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近年来,肠道菌群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肠道菌群不但能够维持局部稳态,还能调节机体代谢、炎症和免疫等生理过程。有研究表明,微生物群,特别是肠道菌群能够显著调节机体对癌症治疗的反应性以及机体对毒副反应的敏感性。检查肠道菌群中各菌种之间的比例可作为筛查恶性肿瘤的新方法。本文将综述微生物群具有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抗肿瘤治疗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证据,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微生物种类,从而为恶性肿瘤精准治疗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全球第五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肿瘤致死性病因。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困难,缺乏特异和敏感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和CA19-9分别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肝细胞肝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标志物,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因此迫切需要新型有效的肿瘤标志物。本文就目前原发性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7.
人类持续的暴露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包括天然背景辐射穿透地球表面、医疗辐射、暴露于工业材料辐射等。有报道证明低剂量射线(low-dose radiation,LDR)可以在抗癌治疗中发挥促进组织修复、增强抗癌免疫、刺激氧化抗癌的作用;因此认识LDR对肿瘤的生物学影响及机制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旨在总结LDR对肿瘤的生物学影响、相关信号通路、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CSN6是组成型光形态发生因子9信号复合体(constitutive photomorphogenesis 9 signalosome,CSN)的亚基之一,同时也是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重要调节因子。组成型光形态发生因子9信号复合体又称CSN复合体,是存在于植物和动物中的一种高度保守的多蛋白复合物,CSN6为其发挥功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SN6在多种类型的癌症中表达升高,并且研究者们发现CSN6在多种肿瘤相关蛋白质的降解和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这暗示了CSN6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本研究我们总结了CSN6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并归纳了其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揭示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ARF6是一种小分子GTP酶,在细胞中主要负责细胞胞吞和胞吐、质膜与内体之间的膜运输、受体的内吞和再循环,以及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塑。近来的研究表明,ARF6介导多种通路,调控上皮间充质转化、肿瘤血管生成、细胞黏附、基质降解、微囊形成与脱落、侵袭性伪足形成、细胞凋亡等,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耐药性的产生,从而在实体肿瘤的演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