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黔南州2000-2007年狂犬病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黔南州近几年狂犬病流行状况及趋势。方法对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室2000-2007年狂犬病发病资料和2006年门诊部狂犬病疫苗接种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7年全州共报告狂犬病病例357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以农村村民和乡村学生为主。门诊狂犬疫苗接种以15岁以下学生为主。结论农村养犬普遍,犬只未免疫,村民对狂犬病认识不足,暴露后对伤口未能正确及时处理和未接种狂犬疫苗是狂犬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自贡市2005—2007年狂犬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控措施,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依据2005-2007年自贡市传染病报告系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采用发病率、构成比等指标对狂犬病病例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年自贡市狂犬病发病率为0.38/10万,2006年、2007年发病率均为0.41/10万,明显高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年发病水平(平均发病率0.11/10万)。被犬只咬伤集中在3~5月、荣县地区、农民和50~年龄组,咬伤动物主要是犬。结论2005—2007年自贡市狂犬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应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防止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自贡市2005—2007年狂犬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控措施,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依据2005-2007年自贡市传染病报告系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采用发病率、构成比等指标对狂犬病病例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年自贡市狂犬病发病率为0.38/10万,2006年、2007年发病率均为0.41/10万,明显高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年发病水平(平均发病率0.11/10万)。被犬只咬伤集中在3~5月、荣县地区、农民和50~年龄组,咬伤动物主要是犬。结论2005—2007年自贡市狂犬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应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防止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我国狂犬病流行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7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发病后几乎全部以死亡而终。野生动物是本病原的主要储存宿主,犬在携带和传播人狂犬病毒中起主要作用。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狂犬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达4万~7万,而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狂犬病死亡人数高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一犬伤多人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处置经验,为进一步做好狂犬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隆阳区一犬伤多人事件的调查处置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分析.结果 2014-2018年隆阳区共发生35起一犬伤多人事件,主要分布在隆阳区的中部和东南部地区;肇事犬狂犬病病毒阳性率为80.00%;犬伤暴露者133人,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为96.99%,免疫球蛋白注射率为62.41%;有1名暴露者因未接受规范处置而死亡,罹患率0.75%.结论 一犬伤多人事件危害大;应加强监测,规范犬只管理,建立规范化犬伤处置门诊,开展健康教育,并及时调查处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07-2011年狂犬病疫情进行分析,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集、整理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其防制措施.结果 涪城区2007-2011年共发生狂犬病6例,死亡6例,均为中老年人;潜伏期最短14 d,最长4个月;发病后1~2d内死亡.6例患者均为农民,均未到医疗防疫机构规范处理伤口和预防注射人用狂犬疫苗.期间共发生犬伤人4 355人,发生9起1犬伤多人事件,被咬伤者及时规范正确处理了伤口和预防注射了人用狂犬疫苗均未发病.结论 2007-2011年涪城区狂犬病发病者犬伤后均未预防注射人用狂犬疫苗,被犬伤后预防注射人用狂犬疫苗后均未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996至2010年江苏省人狂犬病流行特征与流行趋势。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苏省人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6年以来江苏省出现了全省范围的狂犬病流行,疫情呈迅速的定向扩散,波及全省82.3%的县级行政区;1996至2010年报告病例占同期中国大陆的5.1%,死亡病例排在所有法定报告传染病前4位;同期1235例人狂犬病统计,农民占73.1%,男女性别比2.0:1,报告病例数集中于15岁以下和35~75岁年龄范围。结论 江苏省处于我国重要的狂犬病流行区,人狂犬病的大范围流行表明犬间疫情的流行强度较高,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犬间狂犬病的流行,人间疫情很难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收集105例狂犬病完整的流行病学个案资料,分析流行特征,为本市狂犬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病例个案资料录入Epidata数据库,并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季节以7-12月份为高峰;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其发病比例为2.28∶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5.24%;本市人狂犬病病例传染源以家犬为主,占93.33%;暴露后伤口未作任何处理和接种疫苗的占63.81%,自行处理或不规范处理伤口和无及时接种疫苗的占20.00%,及时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疫苗但发病的仅占病例数的7.62%。暴露后潜伏期最短13d,最长1153d,平均潜伏期78.56d。结论建议进一步加强犬类的"管、免、灭";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使人们在被带狂犬病毒的犬类咬伤后及时获得狂犬病暴露后的免疫预防;尽可能地对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开展暴露前免疫,降低狂犬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绵阳市地震灾区狂犬病流行状况、特征及犬伤后处理措施,为狂犬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绵阳市2007-2008年报告的狂犬病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8年绵阳市共发生15例狂犬病,其中2007年发生8例,发病率为0.155/10万,2008年发生7例,发病率为0.13/10万。2年共死亡15例,死亡率100%。狂犬病平均潜伏期为180.92天,发病到死亡平均时间3.23天。15例病人中,有5例未对伤口进行任何处理,8例到医院或自行处理伤口。仅有2例在犬只伤人后接种了人用狂犬病疫苗,无1例接种抗血清。结论绵阳市地震灾区狂犬病防治形势严峻,当地群众预防狂犬病意识薄弱,今后应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2004年疑似狂犬的病毒检测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2004年上海地区疑似狂犬进行病毒检测,分析应用于狂犬伤多人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法收集126份疑似狂犬病的犬脑标本,用ELISA法快速检测狂犬病毒抗原、小鼠感染法(MIT)分离病毒和免疫荧光法(IF)鉴定病毒型别。对疑似狂犬进行地区和时间分布调查。结果3种方法完全一致。确诊狂犬的阳性率为22.2%(28/126),鉴定为1型狂犬病毒。6-8月检出率最高,为全年的75%(21/28)。病毒检测阳性的地区进行紧急防治措施。结论狂犬病毒检测3种方法,既可快速诊断,又可获得定型的毒株。便于对狂犬地区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利于控制预防狂犬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攻击性”作为犬类狂犬病典型症状在监测和临床诊断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2011-2017年,从云南省收集到可疑狂犬病犬脑组织标本239份,使用DFA检验。将攻击性定义为咬人和动物总数≥2,并按可疑犬咬人和动物数,将可疑病犬分为“0”,“1”,“2”,“3”和“≥4”共5类。结果 239只可疑犬,总阳性率为64.02%;当咬人和动物数=0,1,2,3和≥4时,可疑犬阳性率分别为21.57%、61.76%、73.34%、77.50%和88.37%。当咬人和动物数≥2时,阳性率为78.57%。统计学分析显示:“1”类可疑犬阳性率与“2”和“3”类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研究结果支持WHO关于“攻击性”定义示例说明(咬两人或更多人或者动物和/或无生命物体),并为犬伤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数据。本研究建议未来犬类狂犬病监测项目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在采用WHO目前关于“攻击性”的定义时,并关注咬人或动物数=1的可疑犬,如肇事犬死亡或逃逸,应深入调查其是否有吞食或咬或攻击异物(如石头、木块、移动车辆等)等异常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狂犬病病毒(RV)及犬瘟热病毒(CDV)共同感染Vero细胞及混合感染对产毒量的影响,比较病毒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方法将单独培养的RV、CDV及RV-CDV混合培养物进行连续10倍稀释后同步接种Vero细胞,37℃5%CO2培养5d,分别以直接免疫荧光(DFA)、RT-PCR及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病毒的半数细胞感染量,并对各病毒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RV和CDV可同时感染Vero细胞,并在其中增殖。CDV单独感染Vero细胞的TCID50为10-5.8/0.05ml,RV和CDV混合感染Vero细胞的TCID50为10-5.5/0.05ml。DFA、RT-PCR和荧光定量RT-PCR阳性的RV-CDV感染最大稀释度分别为10-6、10-5和10-6。结论混合培养对RV和CDV的感染滴度及产毒量影响很小。免疫荧光灶检测与RT-PCR及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的敏感性相当。犬瘟热-狂犬病毒联合疫苗的病毒滴度检测可不经中和其中的一个病毒直接将联合疫苗接种Vero细胞,然后分别进行免疫荧光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遵义地区犬RV血清抗体流行病学情况和大学生对狂犬病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RV生物素双抗原夹心ELISA试剂盒对遵义地区422份犬血清样品进行RV血清抗体检测,采用网络问卷对遵义地区大学生开展狂犬病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共采集422份犬血清样本,其中宠物犬297例,192例免疫过狂犬疫苗,65例未免疫,40例免疫信息不详,125例流浪犬狂犬疫苗免疫信息不详。422份犬血清样品RV抗体总阳性率为43.36%(183/422),其中,宠物犬、流浪犬、雄性犬、雌性犬的R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57%(168/297)、12%(15/125)、41.63%(102/245)、45.76%(81/177),犬性别与RV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4,P>0.05),宠物犬与流浪犬RV的抗体阳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1.143,P<0.05)。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对狂犬病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结论 遵义地区流浪犬RV抗体阳性率远低于宠物犬,应加强流浪犬管理,遵义地区大学生群体对狂犬病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这对于本地区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狂犬病病例暴露后发病风险及是否接种疫苗进行判别分析。方法对2004-2009年河南省狂犬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SPSS15.0建立数据库,对病例暴露后发病风险及疫苗接种进行判别分析。结果 Fisher线形判别函数判别结果显示,病例暴露后高发病风险判别正确率为51.0%,中发病风险判别正确率为34.2%,低发病风险判别正确率为67.7%。未接种疫苗者判别正确率为85.1%,接种疫苗者判别正确率为74.5%。结论狂犬病病例暴露后发病风险的判别分析符合率较低,暴露后是否接种疫苗判别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福建省首次分离的狂犬病毒街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了解病毒序列及进化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街毒的遗传变异规律积累理论资料。方法 从病毒细胞培养液中直接提取病毒RNA,采取分段RT-PCR的方法进行序列扩增,将获得的各基因片段进行分子克隆后测序,运用生物学软件进行拼接得到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自行设计的引物,获得了狂犬病毒街毒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编码区没有插入和缺失的发生,对毒株在N蛋白主要抗原位点发生的突变为在B细胞表位发生了379位V→L的突变;糖蛋白抗原位点I(231位)的氨基酸为L;在抗原位点II 199位点发生了R→G的突变,抗原位点III 333位为精氨酸(R)。与国内河北一街毒株BD06无论在G基因的进化上还是N基因的分型上都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结论 获得狂犬病毒株全基因组序列,了解病毒重要的氨基酸位点特征,为进一步探讨福建省狂犬病毒变异、传播机制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重庆地区2004年12月~2005年4月犬狂犬病流行毒株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确诊重庆地区2004年12月至2005年4月发生的临床疑似犬狂犬病,分离病毒并分析病毒株的进化关系。方法 RT,PCR检测重庆地区的5例临床疑似狂犬脑组织样品,乳鼠脑内接种试验分离病毒,分析5个流行毒株间及其与占各基因型代表毒株的遗传衍化关系。结果 5例临床样品均含有狂犬病毒,分离获得了相应的5株流行毒,CQ/ws-1,aQ/wx-1,aQ/w1-1,CQ/fj-1和CQ/qj-1。N基因核酸序列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表明所获毒株均归属于基因Ⅰ型狂犬病毒:在基因Ⅰ型的同源性比较中,分离毒株CQ/qj-1与中国狂犬病人用疫苗株3aG型最低,为83.1%,氨基酸水平同源性最低为90.2%(3aG与CQ/ws-1)。分离毒株间低低为97.5%。同源性分析结果还显示出,尽管CQ/WS-1,CQ/wx-1和CQ/fj-1分别来自紧密相邻的3个地区,可是CQ/fj-1却与其它的两个毒株的基因水平同源性最高仅为95.6%。结论 5例临床疑似病例均为犬狂犬病,新分离的动物狂犬病毒流行毒株均为基因Ⅰ型,而且毒株间存在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株分离自牛狂犬病疫区野鼠脑内的狂犬病毒野毒株(MRV)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分子变异和进化特点进行分析。方法RT-PCR扩增克隆覆盖全基因组9个重叠基因片段,基因组3′末端和5′末端采取3′-RACE和5′-RACE方法。结果9个重叠基因片段序列拼接得到MRV全基因组序列,共11869个核苷酸。MRV毒株全基因组构成与其他狂犬病毒基因组构成相似,由5个编码区组成,基因起始位点和终止位点高度保守,在核蛋白和糖蛋白的重要抗原位点有个别氨基酸发生变异。选择有代表性的狂犬病毒株,构建了N基因分子系统进化树。结论MRV毒株属于狂犬病毒基因1型,与AV01和CVS同源性最高为99%,与分类位置未确定的北高加索毒株(WCBV)的同源性最低为72%。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福建省狂犬病毒流行毒株的基因分型和遗传进化关系,以及流行毒株与疫苗株在N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差异。方法采集福建省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犬脑组织标本共89份,通过RT-nested-PCR扩增、纯化、克隆、测序,获得19条包含N基因全长的序列,采用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整理分析。结果根据N基因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把福建省已知狂犬病毒分为3个群组,群组间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布特征,各群组内部N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99.7%~100%和98.9%~100%之间,群组间N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在86.4%~89.3%和95.3%~98.4%之间。福建省狂犬病毒的流行毒株与目前使用的各种疫苗株N基因序列同源性在86.5%~98.9%之间。结论福建省境内存在表观健康犬携带狂犬病毒现象,福建省已知狂犬病毒流行毒株均属于基因I型,可分为3个群组。从N基因序列的分析上看,我省目前使用疫苗能有效地保护流行毒株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