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郑洁  胡滨  汪信  何丽  刘畅  刘庆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4):451-454, 458
目的评估LMA-Fastrach喉罩联合椎旁神经、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胸腔镜手术治疗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传统的双腔管支气管麻醉组(T组)和LMA-Fastrach喉罩联合椎旁神经、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组(M组)。观察记录2组病人术后咽痛、声嘶、肺不张发生率;2组病人插管后(T0)、手术开始后10 min(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手术结束前10 min(T3)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气道压;记录2组病人术中麻醉药使用总剂量、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2 h(T4)、24 h(T5)、48 h(T6)VAS评分、睡眠质量、炎症因子含量。结果2组病人咽痛、声音嘶哑、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围手术期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使用量、气管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均高于M组(P < 0.01)。T4时间点T组镇痛评分及各炎症因子均高于M组(P < 0.01);T5时间点T组镇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各炎症因子均高于M组(P < 0.01);T6时间点T组镇痛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高于M组(P < 0.01和P < 0.05)。T1时间点T组气道压显著高于M组(P < 0.01);T2时间点T组PaO2和气道压高于M组(P < 0.05和P < 0.01);T3时间点PaO2显著高于M组(P < 0.01)。结论LMA-Fastrach喉罩联合椎旁神经、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咽癌外科切除与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分析了 60例下咽癌的手术方法、辅助治疗、并发症、生存质量、生存率等。结果 :60例下咽癌患者术后全部恢复吞咽功能 ,发生咽瘘和感染等并发症为 1 8.3 % ( 1 1 / 1 6) ,单纯下咽癌伴喉部分切除拔管率为 73 .9%( 1 7/ 2 3 )。结论 :单纯下咽癌伴喉部分切除适应于 T1~ 2 期部分 T3 期肿瘤 ,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 ,同时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下咽癌伴全喉切除术后 ,全部恢复吞咽功能 ,3年与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1 .4% ( 1 9/ 3 7)和 43 .2 % ( 1 6/ 3 7)。  相似文献   

3.
SLIPA喉罩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SLIPA喉罩置入与气管插管对乳腺癌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心血管系统疾病,ASAⅠ~Ⅱ级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SLIPA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各40例。监测并记录喉罩组入室时基础值(T0)、喉罩置入前(T1)、喉罩置入后1 min (T2)、3 min (T3)、5 min (T4)、手术开始(T5)、手术结束(T6)、喉罩拔除前(T7)、喉罩拔除后(T8)、喉罩拔除后5 min (T9)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同时记录气管插管组各相应时点的参数。结果: 两组比较,T1、T3 2个时点的SBP和DBP、T5、T6、DBP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T2、T7、T8、T9 4个时点的SBP、DB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 SLIPA喉罩置入对乳腺癌患者心血管系统影响轻微,SLIPA喉罩通气是患者可供选择的较为理想的通气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江苏省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择期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喉罩全麻组(LMA组)、髂筋膜阻滞组联合喉罩全麻组(F+LMA组),各30例。LMA组采用喉罩静脉全麻,F+LM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喉罩静脉全麻。观察两组静脉全麻诱导前(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30分钟(T2)、手术结束时(T3)及喉罩拔出时(T4)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记录两组麻醉用时(麻醉开始到手术开始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中用药(丙泊酚,舒芬太尼)情况,观察术后2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评分;记录24小时内麻醉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1)T0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套囊压力联合雾化吸入对改善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手术病人术后咽喉部不适的疗效。方法将90例继发甲旁亢病人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其中A组病人给予全身麻醉,术后病人清醒拔管后立即入麻醉恢复室(PACU)行PACU常规护理;B、C组术中麻醉、插管方式与A组相同,气囊充气外接套囊压力表动态调整套囊压力,压力维持在25~30 cmH2O,B组病人术后清醒拔管后入PACU行PACU常规护理;C组术后清醒拔管后入PACU立即予布地奈德2 mg+0.9%氯化钠溶液5 mL雾化吸入。分别记录3组病人拔管后入PACU(T1)、出PACU(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咽痛、咽干、恶心呕吐、声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询问病人满意度,横向对比2种护理方式对病人全麻气管插管后咽喉部并发症的干预效果。结果T1时C组咽痛评分低于A、B组(P < 0.01),咽干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和T4时,咽痛和咽干评分均C组 < B组 < A组(P < 0.01);C组满意度优于B组和A组(P < 0.05),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套囊压力联合雾化吸入可减轻术后病人咽痛、咽干程度,加速病人术后恢复,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期梨状窝癌根治术中用对侧半喉修补喉咽缺损的疗效。方法12例晚期梨状窝癌患者行部分喉咽+半喉切除术,用对侧半喉复合瓣和残余喉咽黏膜一期修复喉咽缺损。结果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喉咽功能均恢复良好。1例T3N1M0患者术后8个月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行颈廓清术后再次复发,后死于肺转移,1例T3N2M0患者术后10个月局部复发,放疗半年后死亡。1例T4N1M0患者发生咽瘘,后换药后治愈。3年存活率为58.3%(7/12)。结论晚期梨状窝癌根治术中用对侧半喉修补喉咽缺损具有就近取材、局部供血良好、修复率高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喉罩全麻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需要实施腹腔镜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研究组(n=35)与对照组(n=35),其中研究组予以喉罩全麻,对照组予以气管插管全麻。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及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5 min(T2)的心率(H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与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与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比较两组拔管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T0的HR、SpO2、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及T2的HR、MAP均低于对照组,Sp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AE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艾司洛尔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拔管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61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前后缓慢注射艾司洛尔1 mg/kg。分析2组病人麻醉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即刻(T5)、拔管后3 min(T6)7个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T0、T3、T6时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变化,以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BP、DBP、HR时间因素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事后多重比较显示,2组病人T1时SBP、DBP、HR水平低于T0时(P < 0.05),T2、T3时SBP、DBP、HR水平高于T1时(P < 0.05),对照组T5、T6时SBP、DBP、HR水平高于T4时(P < 0.05),观察组仅T5时HR水平高于T4时(P < 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T2、T3时SBP、DBP、HR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T4时HR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T5、T6时DBP、HR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Ad、NA时间因素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事后多重比较显示,观察组病人T3、T6时血浆Ad、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病人T3、T6时刻血浆Ad、NA水平明显高于T0时(P < 0.05),观察组T0、T3、T6时血浆Ad、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为77.4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3.33%(P < 0.01)。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减轻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拔管的心血管反应,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咽颈段食管癌手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1 2例下咽、颈段食管癌行部分喉、下咽、颈段食管切除术后 ,应用健侧无软骨的喉气管复合组织瓣修复下咽和颈段食管缺损。结果 :1 0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 ,2例切口感染并发咽瘘 ,1例术后 1年死于肺转移。 1 1例术后 1月内恢复了吞咽功能 ,另1例行二期咽瘘修补术 ,效果满意。经随访 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 91 6% (1 1 /1 2 )和 5 8 3 % (7/1 2 )。结论 :喉气管复合组织瓣修复下咽和颈段食管缺损手术创伤小 ,并发症少 ,易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浩然  张运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5):642-644, 648
目的观察小剂量丙泊酚或氯胺酮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后咳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小儿9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氯胺酮组(K组),各45例。2组患儿于手术结束后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小剂量丙泊酚(0.5 mg/kg)和小剂量氯胺酮(0.5 mg/kg),待患儿手术结束入监护室记录拔管后各时间段T0(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1~ T2(拔管后10 min)、T2~ T3(拔管后15 min)、T3~ T4(拔管后20 min)、T4~ T5(拔管后25 min)、T5~ T6(拔管后30 min)咳嗽的发生率。分别于术后10、20、30、60 min以及2、4、8 h时间点记录术后疼痛评分,并记录患儿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P组各时间段咳嗽发生率均低于K组,术后10、20、30、60 min时间点疼痛评分均高于K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对于进行扁桃体切除术的儿童,在麻醉结束后静脉注射0.5 mg/kg的低剂量丙泊酚较注射0.5 mg/kg的低剂量氯胺酮能更有效地降低麻醉后咳嗽、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镇痛效果不如氯胺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在经口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下喉癌手术且预期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口咽部表面麻醉加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B组采用口咽部表面麻醉加环甲膜穿刺气道内表面麻醉,然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口清醒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局麻时患者呛咳评分、插管时恶心评分、气管导管置入时患者呛咳评分、插管过程中的舒适度评分以及插管成功后患者对气管导管耐受评分;记录入室后(T0)、局麻完成后(T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T2)、气管插管完成后注射全麻药物前(T3)的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ygen,Sp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结果 两组插管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局麻呛咳评分、插管时恶心评分、气管导管置入到位时呛咳评分、患者舒适度评分、导管耐受评分均较B组低(P<0.05)。在T0及T1时,两组患者HR及MAP均无明显差异。在T2及T3时,A组患者HR及MAP较B组患者低(P<0.05)。所有时间点两组SpO2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环甲膜穿刺气道内表面麻醉,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能为喉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清醒气管插管条件,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60例,记录病人术前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采用ROC曲线分析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结果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T1~T4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M分期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均存在一致性(P < 0.01)。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80.00%(48/60),其中T1~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5.00%(6/8)、63.64%(7/11)、86.36%(19/22)和84.21%(16/19);T1联合T2、T2联合T3以及T3联合T4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68.42%(13/19)、78.79%(26/33)、85.37%(35/41)。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为85.96%(49/57)。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M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89.83%(53/59),其中M0与M1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2.00%(46/50)、77.78%(7/9)。ROC曲线分析显示: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T1~T4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M分期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0.788、0.853、0.870、0.850和0.797,均具有一定准确性。 结论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的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癌、下咽癌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挽救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98例复发性喉癌、下咽癌的临床资料。68例行癌复发手术切除及术后常规放疗,其中喉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复发21例,颈淋巴结转移7例,局部复发并颈淋巴结转移5例;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8例;下咽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2例。颈淋巴结转移15例;30例行单纯放疗或姑息性治疗。68例行癌切除术和(或)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其中胸大肌皮瓣修补术29例,胃上提代食管下咽15例,游离结肠上徙代下咽食管2例。结果:喉癌手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0%和33.33%,下咽癌手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4.71%和5.88%,而单纯放疗或姑息治疗1年及3年的生存率仅为10%和0%。结论:复发性喉癌、下咽癌的预后较差,适当的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炎性反应和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麻醉诱导后经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随后以0.4 μg·kg-1·h-1的泵注速度持续静脉泵注至术毕;C组以同样方法静脉泵注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体外循环结束(T1)、术毕(T2)、术后6 h(T3)、24 h(T4)、48 h(T5)、72 h(T6)时采集颈内静脉血样并留取尿液样本,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估算各时间点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检测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 结果 与T0时比较,2组T1~T6时SCr及Cys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2组T1~T6时TNF-α、IL-6、CRP、BUN、NGAL、KIM-1、β2-MG水平升高,eGFR降低(P < 0.05~P < 0.01);与C组比较,D组T1~T6时TNF-α、IL-6水平降低,T2~T6时NGAL、KIM-1水平下降,T3~T6时CRP、β2-MG水平降低,T4~T6时eGFR升高,T5~T6时BUN水平降低(P < 0.05~P < 0.01)。 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引起的炎性反应程度,对急性肾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脑保护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浙江省荣军医院收治的符合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指征的老年患者7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0.6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之后2组均静注0.3 mg长托宁、0.05 mg/kg咪达唑仑、3μg/kg芬太尼、1.0~1.5 mg/kg丙泊酚、0.15 m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术中均泵注4~8 mg/(kg·h)丙泊酚及间断静注0.05 mg芬太尼、5 mg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于40~60之间。记录2组患者入室后、诱导后、气管插管后、手术1 h、手术结束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于入室后、手术结束、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T2、T3时刻MAP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T2、T3时刻MAP及HR水平均低于T0时刻(P<0.05),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观察组给予帕瑞昔布钠后,T1、T2、T3、T4时刻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2组T1、T2、T3、T4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均高于T0水平(均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帕瑞昔布钠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且脑保护作用佳,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及T2*mapping评估早期髌软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月温州市中医院行膝关节镜检查Outerbridge分级为Ⅰ、Ⅱ级的早期髌软骨损伤患者32例及髌软骨正常者31例,所有入组对象均行膝关节MRI常规扫描、DTI及T2*mapping检查。分析早期髌软骨损伤及正常者DTI、T2*mapping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各定量参数的差异并分析DTI、T2*mapping各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   结果  对照组及早期损伤组的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与T2*值分别为0.42±0.08和0.31±0.09、(1.31±0.17)×10-3 mm2/s和(1.86±0.27)×10-3 mm2/s、(36.40±8.32)ms和(54.39±8.04)ms,各参数2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以0.35为阈值时,FA值诊断早期髌软骨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3%、83.6%;以1.56×10-3 mm2/s为阈值时,ADC值诊断早期髌软骨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6%、84.2%;以46.88 ms为阈值时,T2*值诊断早期髌软骨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4%、80.3%。   结论  多模态MRI成像定量参数对早期髌软骨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早期髌软骨损伤的诊断及评估等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肺保护通气对老年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保护通气组(P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气腹后1 h(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后2 h(T4)、术后24 h(T5),采集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术中呼吸力学指标及手术开始和结束时的桡动脉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浓度,记录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并予以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统计术后30 d的死亡病例数等。结果PaO2/FiO2值T0、T1、T2、T4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5时C组低于P组(P < 0.05);PaCO2值T0、T1、T5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3时C组低于P组,而T4时C组高于P组(P < 0.01);pH值T0、T1、T5时C组低于P组,而T2~4时C组高于P组(P < 0.05~P < 0.01)。C组T3~5时PaO2/FiO2较T0时下降,T4~5时PaCO2高于T0时,P组T3~4时PaO2/FiO2较T0时下降,T2~4时PaCO2高于T0时(P < 0.05);P组T5时PaO2/FiO2和PaCO2均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T5时C组pH下降(P < 0.05),而P组在T4-5时pH下降(P < 0.05)。T1时2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P组Ppeak,Pmean和Cdyn均高于C组(P < 0.01)。与T1时比较,T2时2组病人Ppeak和Pmean均升高,而Cdyn则下降(P < 0.05)。与T0时比较,2组病人T3时血浆NE浓度均升高(P < 0.01);T0时2组病人血浆N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P组血浆NE浓度低于C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7 d内肺部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第7天CPIS评分较术后第1天降低(P < 0.01),与C组相比P组在术后第7天CPIS评分更低(P < 0.01)。结论肺保护通气有利于改善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早期的氧合,减轻肺损伤,有利于老年病人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临床疗效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喉功能保全术的喉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治疗。比较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手术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组T2、T3、T4、T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较T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T4、T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微创气管切开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T'2、T'3、T'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较T'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T'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皮肤凹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采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减少术中出血以及手术时间,能够有效降低病人应激反应指标和术后不良反应概率,避免术后皮肤凹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达克罗宁胶浆镇痛对泌尿外科全麻病人术后导尿管相关性膀胱刺激征(CRBD)发生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全麻手术的男性病人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右美托咪定联合达克罗宁胶浆(DD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D组和DD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1.0 μg/kg右美托咪定,DD组在诱导后常规消毒外阴及尿道口,经尿道注入5 mL达克罗宁胶浆镇痛,并将2 mL达克罗宁胶浆均匀涂抹于导尿管上润滑,C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行常规导尿术。观察并比较3组病人麻醉诱导前(T0)、拔管前(T1)、拔管时(T2)及拔管后15 min(T3)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躁动评分(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麻醉恢复时间及术后CRBD发生率与程度。 结果 与T0时刻比较,C组T1、T2、T3时刻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明显升高(P < 0.05),D组T1、T2时刻SBP、DBP、HR明显升高(P < 0.05),而DD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C组比较,D组T2、T3时刻SBP、HR和T2时刻DBP及DD组T1、T2、T3时刻SBP、HR和T2时刻DBP均较低(P < 0.05),与D组比较,DD组T1、T2时刻SBP较低(P < 0.05),其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刻比较,D组、DD组T1、T2、T3时刻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降低(P < 0.05),而C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C组比较,D组及DD组各时间点RS评分均较低(P < 0.05),Ramsay镇静评分较高(P < 0.05);与D组比较,DD组各时间点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除T0时刻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时间点评分均较高(P < 0.05)。3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及DD组术后CRBD发生率较低(P < 0.01),CRBD程度较轻(P < 0.01);与D组比较,DD组术后CRBD发生率较低(P < 0.01),CRBD程度较轻(P < 0.01)。 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达克罗宁胶浆镇痛可有效抑制泌尿外科全麻病人神经冲动,减少局部不良刺激,使麻醉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平稳,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躁动程度,有效预防CRBD,并减轻病人的CRBD程度,增加导尿舒适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