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祎  吴奕飞  王朝林 《实用癌症杂志》2023,(8):1288-1290+1320
目的 探讨儿童与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免疫表型的差异,为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行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的B-ALL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儿童98例和成人92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儿童和成人患者骨髓标本,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分析抗原表达情况。结果 在B-ALL免疫分型分类中,普通B-ALL(Com-B-ALL)和前B-ALL(Pre-B-ALL)类型儿童与成人患者所占比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前B-ALL(Pro-B-ALL)类型患者中儿童所占比例(2.04%)低于成人(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部的B-ALL患者中,B系抗原CD19阳性率最高,儿童与成人均为100.00%,其次为CD22(儿童100.00%、成人98.91%)、cyCD79a(儿童100.00%、成人96.74%);儿童与成人B-ALL患者CD20(30.61%和34.78%)、CD22(100.00%和98.91%)、cyIgM(23.47%和17.39%)、cyCD79a(100.00%和96.74%)、cTdT(9...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成年人伴CD2表达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2 B-ALL)的免疫表型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多种单克隆抗体检测18例成年人CD+2 B-ALL及68例CD-2 B-ALL患者的免疫表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D+2 B-ALL的发病年龄明显小于CD-2 B-ALL,18例成年人CD+2 B-ALL的大部分表面标志物与CD-2 B-ALL相似,其中CD10表达水平[(73.78±26.67)%]高于CD-2 B-ALL[(52.84±3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CD33表达水平[(15.46±27.41)%]则低于CD-2 B-ALL[(31.15±2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所有B-ALL患者都高表达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 %(13/18)和80.9 %(55/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P>0.05)。CD+2 B-ALL的CD20阳性率明显低于CD-2 B-A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P<0.05)。CD+2 B-ALL伴髓系抗原(CD13或CD33)表达率为44.4 %(8/18),明显低于CD-2 B-ALL 的72.1 %(4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P<0.05)。结论 成年人CD+2 B-ALL与CD-2 B-ALL具有相似的免疫表型,主要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转化,CD+2 B-ALL伴髓系抗原(CD13、CD33)及CD20表达明显低于CD-2 B-ALL,提示成年人CD+2 B-ALL可能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成年人和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免疫表型,观察髓系抗原CD13的表达与费城染色体阴性(Ph-)B-ALL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液学特点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111例成年和32例儿童B-ALL患者免疫表型.结果 儿童与成年B-ALL患者CD13、CD33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3 %(10/32)比19.8 %(22/111),18.8 %(6/32)比29.7 %(33/111),均P> 0.05].在Ph-B-ALL患者中,儿童CD13阳性表达率高于成年人[32.3%(10/31)比9.4%(6/64),P< 0.05].在儿童和成年Ph-B-ALL患者中,CD13+和CD13-患者的诱导完全缓解率和缓解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儿童Ph-B-ALL患者中,CD13+和CD13-患者的复发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16)d比(683±57)d,P<0.000 1].儿童和成年CD 13+Ph-B-ALL患者的复发时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11±16)d比(319± 16)d,P< 0.000 1].结论 在Ph-B-ALL患者中,儿童CD1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成年人,CD13+ Ph-B-ALL患者尤其是儿童CD 13+ Ph-B-ALL患者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伴髓系抗原表达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免疫分型特点与临床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国际白血病欧洲协作组 (EGIL)标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对98例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分为My- -ALL和My+ -ALL组,My+ -ALL包括My+ B-ALL和My+ T-ALL组,给予正规治疗,对其预后进行观察.结果 My+-ALL患儿25例发生率为25.5%(25/98),其中My+ B-ALL 18例,占72.0%(18/25),My+ T-ALL 7例,占28.0%(7/25).My+ B-ALL和My+ T-ALL患儿中,髓系表达指标CD13阳性率最高,其次为CD33,而CD117均未表达.My+ B-ALL与My- B-ALL、My+ T-ALL与My- T-ALL患儿CR率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在My+ B-ALL组患儿达缓解所需的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免疫表型的研究为儿童急性白血病亚型提供了临床诊断的依据.My+ -ALL的预后没有因髓系抗原的表达而与My--ALL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各亚型免疫分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81例ALL的初诊患者骨髓标本进行免疫分型,并对其中45例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B-ALL中CD19表达最常见(阳性率为100%),而T-ALL中CD5和CD7表达阳性率最高,均为90%;B-ALL和T-ALL都存在抗原交叉表达的现象;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2)伴髓系抗原表达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y ALL)比较常见,本组达到39.5%,常累及B淋巴系统(占My ALL的84.4%);各髓系抗原中以CD13表达阳性率最高;此类患者的CR率较高,儿童CR率为72.2%,成人为78.6%。(3)急性杂合性白血病(HAL)的发病率为19.8%,以髓系、B系共同表达者居多;并且CD34表达阳性率较高(81.3%),该类患者CR率较低(儿童和成人分别为50%和40%)。(4)CD34在B-ALL,My ALL和HAL中表达阳性率较高,而T-ALL中少见(P<0.025)。结论免疫分型在诊断特殊类型的ALL(如HAL,My ALL)中具有显著优势;CD19和CD5诊断B-ALL和T-ALL的灵敏度较好,但特异性不高,存在抗原交叉表达;CD34和髓系抗原的表达与CR率无相关性,但在HAL,CD34的表达与CR率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表型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27例儿童AML患者幼稚细胞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对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27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髓系特异性抗原CD33、CD13和CD117的表达最常见,分别达95.3%、90.6%、90.6%.造血干/祖细胞抗原CD34、HLA-DR、CD38阳性率分别达53.5%、71.6%和97.6%.有65.4%的病例伴有淋系抗原的表达,其中以CD56的表达最常见占38.6%,其次为CD7占21.3%.有淋系抗原表达(LymAg+)患者早期抗原CD34和HLA-DR抗原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系抗原表达(LymAg-)患者(P<0.05).结论:免疫分型对儿童AML的诊断和不同亚型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各亚型免疫分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 CD45/SSC 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81例 ALL 的初诊患者骨髓标本进行免疫分型,并对其中45例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1)B-ALL 中 CD19表达最常见(阳性率为100%),而 T-ALL 中 CD5和 CD7表达阳性率最高,均为90%;B-ALL 和 T-ALL 都存在抗原交叉表达的现象;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 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2)伴髓系抗原表达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y~+ ALL)比较常见,本组达到39.5%,常累及 B 淋巴系统(占 My~+ ALL 的84.4%);各髓系抗原中以 CD13表达阳性率最高;此类患者的 CR 率较高,儿童 CR 率为72.2%,成人为78.6%。(3)急性杂合性白血病(HAL)的发病率为19.8%,以髓系、B 系共同表达者居多;并且 CD34表达阳性率较高(81.3%),该类患者 CR 率较低(儿童和成人分别为50%和40%)。(4)CD34在 B-ALL,My~+ALL 和 HAL 中表达阳性率较高,而 T-ALL 中少见(P<0.025)。结论免疫分型在诊断特殊类型的 ALL(如 HAL,My~+ ALL)中具有显著优势;CD19和 CD5诊断 B-ALL 和 T-ALL 的灵敏度较好,但特异性不高,存在抗原交叉表达;CD34和髓系抗原的表达与 CR 率无相关性,但在 HAL,CD34的表达与 CR 率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染色体t(9;22)易住与免疫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54例初治成人B-ALL进行形态学(M)免疫学(I)和细胞遗传学(C)分型。结果 发现有t(9;22)易位(Ph^ )的B-ALL占46例(29.9%),其中伴髓系抗原(CD13或CD33表达(My^ )有28例(60.9%),伴T细胞抗原(CD2或CD3或CD33)表达(T细胞抗原阳性)3例(6.5%),cd34^ 39例(84.8%),CD10^ 45例(97.8%)。经分析发现,Ph^ 与My^ 高度相关,而与T细胞抗原和CD34^ 无相关。结论 伴髓系抗原表达的成人B-ALL与核型t(9;22)易位密切相关。这可能是影响成人My^ B-ALL缓解率低,持续缓解时间短,预后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cytic leukemia,ALL)伴CD13表达的免疫表型特点,对包括CD33在内的其他抗原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85例初诊ALL患者进行免疫学分型,以是否表达My把B-ALL和T-ALL分为My+ALL和My-ALL,进行组间分析.结果全部85例B-ALL和T-ALL患者均高表达B系和T系相关抗原(100%,100%).所有的B-ALL均不表达T-ALL相关抗原,所有T-ALL均不表达B-ALL相关抗原.CD13的表达率为31%(B-ALL31.4%,T-ALL 28.6%).My+B-ALL和My+T-ALL患者的CD13阳性细胞的中位数高于My-B-ALL和My-T-ALL患者,P值分别为0.013和0.04.My+B-ALL患者的CD15阳性细胞的中位数高于My-B-ALL患者,P=0.000 1.结论白血病免疫分型对于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很大帮助,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推广将有助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CD13在My+ALL中表达较高(31%),白血病细胞在恶性演变过程中不同时期表现出特征反映,其临床意义有待于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cytic leukemia,ALL)伴CD13表达的免疫表型特点,对包括CD33在内的其他抗原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85例初诊ALL患者进行免疫学分型,以是否表达My把B-ALL和T-ALL分为My+ALL和My-ALL,进行组间分析.结果:全部85例B-ALL和T-ALL患者均高表达B系和T系相关抗原(100%,100%).所有的B-ALL均不表达T-ALL相关抗原,所有T-ALL均不表达B-ALL相关抗原.CD13的表达率为31%(B-ALL31.4%,T-ALL 28.6%).My+B-ALL和My+T-ALL患者的CD13阳性细胞的中位数高于My-B-ALL和My-T-ALL患者,P值分别为0.013和0.04.My+B-ALL患者的CD15阳性细胞的中位数高于My-B-ALL患者,P=0.000 1.结论:白血病免疫分型对于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很大帮助,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推广将有助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CD13在My+ALL中表达较高(31%),白血病细胞在恶性演变过程中不同时期表现出特征反映,其临床意义有待于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改变对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影响。方法:采集B-ALL患儿诱导缓解治疗前与完全缓解后及正常儿童的外周血,检测MDSC(CD11b+CD33+)的数量及其两个亚群[M-MDSC(CD14+CD11b+CD33+)与G-MDSC(CD15+CD11b+CD33+)]的相对比例,同时检测MDSC的主要功能性物质精氨酸酶Ⅰ(ArgⅠ)与活性氧产物(ROS)的表达情况,另按危险度分层进行比较。结果:诱导缓解治疗前,B-ALL患儿的外周血MDSC(CD11b+CD33+)数量比例显著大于正常儿童(P<0.01),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显著降低(P<0.01),但仍显著大于正常儿童(P<0.01);诱导缓解治疗前,外周血MDSC细胞亚群以G-MDSC(CD15+CD11b+CD33+)为主,诱导缓解治疗后以M-MDSC(CD14+CD11b+CD33+)为主(P<0.01);诱导缓解治疗前,B-ALL患儿外周血ArgⅠ与ROS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诱导缓解治疗后(P<0.01),且诱导缓解治疗后仍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MDSC数量及其相关功能物质ArgⅠ、ROS的表达水平均与B-ALL的危险度分层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MDSC的G-MDSC亚群及功能物质ROS对儿童B-ALL发病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淋系抗原表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我院101例初诊AML患者的免疫表型,以CD7-CD19-CD56-AML为对照组,将CD7+AML组、CD19+AML、CD56+AML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特征、疗效进行分析比较,随访并观察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101例AML患者中淋系抗原表达者52例(51.5%),CD7抗原表达29例(28.7%),CD56抗原表达29例(28.7%),CD19抗原表达13例(12.8%);CD7+AML、CD19+AML、CD56+AML患者与对照组间的发病年龄、肝脾大、髓外浸润、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7+AML组血小板计数偏低(P<0.05);CD56+AML组首次完全缓解率(CR)率及总CR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CD7+AML、CD19+AML组首次CR率及总CR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D56+AML组无复发生存期(RFS)缩短(P<0.05),CD7+AML、CD19+AML组RF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56+AML患者常规化疗不敏感,疗效差,CD56抗原可能是AML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CD7、CD19抗原不影响AM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髓系抗原CD13、CD33在BCR-A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Q-PCR)检测119例初诊ALL患者骨髓BCR-ABL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学检查检测ALL的抗原表达水平。对照分析单纯BCR-ABL+患者中CD13+和CD13-以及CD33+和CD33-患者在初次诱导缓解率(initial-induction remission rate,CR1)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的区别。结果:在BCR-ABL+ 的ALL患者中,初诊时CD13+患者较CD13-患者具有较低的首次诱导缓解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CD33+患者较CD33-患者首次诱导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CD13+组及CD33+的OS显著低于CD13-组及CD33-组(P<0.05)。结论:BCR-ABL+ALL患者中CD13+及CD33+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单体核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K)患者的综合诊断信息,探讨该亚类的实验室特征。方法:本文搜集AML-MK患者与正常核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AML-NK)的一般临床信息、形态学诊断、白血病细胞的基因突变和免疫表型信息,用统计学方法研究AML-MK组与AML-NK组间的差异。结果:AML-MK好发于男性患者,且多见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NK组 vs MK组分别为:47.27% vs 70.00%,24.55% vs 57.50%,P<0.05);AML-MK患者更常发生TP53、TET2突变(NK组vs MK组分别为:3.30% vs 22.58%,16.48% vs 35.48%,P<0.05),而CEBPA、NPM1突变概率较低(NK组vs MK组分别为:38.54% vs 16.13%,28.13% vs 3.23%,P<0.05);其恶性克隆更易见表达CD9,但CD7表达率较低(NK组vs MK组分别为:24.77% vs 48.72%,44.04% vs 23.08%,P<0.05)。结论:AML-MK患者的实验室特征为较常出现TP53、TET2的突变及CD9的表达,这些特征可为AML-MK的形成机制、治疗与疗效监测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iR-155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检测所有患者癌组织miR-155的相对表达水平,根据miR-155的表达水平将所有患者分成miR-155高表达组(n=72)和miR-155低表达组(n=4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生存率,采用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分析miR-155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iR-155高表达组患者结外侵犯比例显著高于miR-155低表达组(P<0.05);miR-155高表达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29.2%)及总体生存率(40.3%)均显著低于miR-155低表达组(81.3%和83.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miR-155表达水平是DLBCL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的影响因素;miR-155低表达组细胞划痕愈合速度(0.53±0.04)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1.0±0.03)(P<0.05),miR-155低表达组细胞在培养的3、4 d的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0.38±0.01 vs 0.56±0.03;0.56±0.02 vs 0.76±0.02)(P<0.05)。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miR-155表达水平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影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提示miR-155可能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新的和可靠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胰腺癌肿瘤组织中微小RNA-34a与CD133表达情况,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74例,取胰腺癌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胰腺癌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34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33表达水平。结果:胰腺癌肿瘤组织miR-34a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CD133 mRNA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显著升高(P<0.05);CD133在胰腺癌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miR-34a、CD133表达与胰腺癌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iR-34a、CD133表达与胰腺癌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miR-34a低表达胰腺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高表达患者(P<0.05),CD133高表达胰腺患者3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CD133低表达者(P<0.05)。miR-34a、CD133表达、肿瘤大小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胰腺癌肿瘤组织miR-34a与CD133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miR-34a在胰腺癌组织中低表达,CD133高表达,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关,可能作为胰腺癌病情监测及术后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