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治疗中心静脉置入设备(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CVAD)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6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组,按照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评估两组患者导管功能失用率、静脉血栓复发率、D-二聚体水平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导管失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治疗中心静脉置入设备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可以达到同样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保护导管的正常使用,控制静脉血栓复发,减少出血情况的发生,但使用低分子肝素的院外患者顺从性较差,而利伐沙班服用简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腰椎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腰椎手术的DVT高危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术后6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 mg,qd;低分子肝素组术后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000 IU,qd;均于患者下床行走后停药。记录术后48 h引流量,手术前及术后7 d检测血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后7 d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观察下肢DVT形成情况。结果两组均无大的下肢DVT形成及肺栓塞发生。利伐沙班组术后48 h引流量(174.3±26.1)mL,低分子肝素组为(167.4±24.2)mL,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 d,利伐沙班组发生肌间静脉血栓8例,低分子肝素组9例,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均无消化道黏膜出血、硬膜外血肿及切口血肿发生。结论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腰椎手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疗效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宋江涛  陈嘉联 《安徽医药》2020,24(12):2519-2522
目的分析比较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在预防脊柱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于汉川市人民医院 180例行脊柱手术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 90例。两组病人均于术后第 1天至 2个月采用物理预防。观察组病人术后给予利伐沙班(10毫克 /片)每晚 1次 1片口服;对照组病人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 mL∶4 100 U抗Ⅹa因子 /支)每天 1次 1支皮下注射;两组均治疗 14 d。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 7d及术后 14 d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 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 3例血栓栓塞,其中 2例为症状性血栓栓塞(2.22%)1例为无症状性血栓栓塞(1.11%);观察组发生 1例无症状性血栓栓塞(1.11%);两组发生血栓栓塞总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的术前 PT、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7d,两组病人 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4 d,两组病人 PT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P<0.05)观察组 P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7d及 14 d时,两组病人 FIB、D?D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 FIB、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不良反应表现为: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粪便隐血、肝功能损害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异常,其中对照组共 9例不良反应(10.00%)观察组共发生 8例不良反应(8.89%),两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在预防脊柱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并且伐沙班在改善凝血功能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安康市中心医院住院部下肢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24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观察组术后24 h给予利伐沙班预防。分别于术后24 h、5 d、10 d检查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ⅡI复合物(TAT)值以及检测术后10 d和术前患者体内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值,再结合10 d内发生的出血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事件,评估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DVT的效果。结果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24 h、5 d的TAT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与术后24 h时高水平TAT值相比,利伐沙班在术后5 d可以显著降低血浆TAT值(P<0.05),并且降低水平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钠(P<0.05)。两组患者术后10 d体内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给药后至术后10 d的时间里发生出血事件和DVT的概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低分子肝素钠相比,采用利伐沙班可较有效影响人体凝血系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小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30):4221-4223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脊柱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76例有高危因素的脊柱外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至3个月予以弹力袜物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1支,皮下注射,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利伐沙班片1片,口服,每晚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股浅静脉内径(FSV)、腘静脉内径(POPV)、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D-二聚体(D-D)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SV、POP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POPV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及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PT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D-D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PT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D-D仍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脊柱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但利伐沙班在改善凝血功能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髋关节置换后运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入院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利伐沙班预防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高(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22.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区别(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后运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均有一定的临床成效,但利伐沙班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40例,利伐沙班组口服利伐沙班片,10mg/d;低分子肝素组肌注低分子肝素钠,4100IU/d.记录并比较凝血指标、DVT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凝血指标PT、PLT和APT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形成DVT发生率5.0%,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10.0%(P<0.05).结论:就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而言,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总体疗效相当,能有效改善凝血指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89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术后预防DVT的方法分为3组。A组(n=21)未用任何抗凝药;B组(n=49)术后12h开始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日1次,疗程7~10d;C组(n=19)术后12h开始利代沙班1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20~35d。观察3组术后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有症状DVT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间术后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3组患者血红蛋白均在术后d4有所下降,至术后d10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3组患者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内,B组患者术后d4血小板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d10恢复至术前水平。3组手术前后PT和APTT均无明显改变。A组有症状DVT发生率(24%)高于B组(2%)和C组(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组和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B组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嗜睡、低血压症状。结论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与低分子肝素的疗效相当,短期使用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02月—2011年05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100例,术前68 h给予利伐沙班10 mg口服,1次/d,连续14 d;低分子肝素组100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 U,1次/d皮下注射,连续14 d。术后14 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观察两组用药期间有无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6%,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10%(P<0.05),两组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事件。结论利伐沙班较低分子肝素能更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二者均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23):3247-3250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行TH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 m L,qd;观察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qd。两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及血肿、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TT、D-D水平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Fib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VT、PE发生率分别为8.00%、7.50%,与对照组的12.00%、4.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为(298.31±52.18)m 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7.40±54.20)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肿及胃肠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凝血状态,预防THA后DVT的形成;利伐沙班还能缩短患者疼痛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UEVT)的疗效。方法 选取应用PICC的肿瘤患者4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1例)和试验组(209例)。所有患者行PICC后,对照组采用物理预防UEVT;试验组在物理预防的基础上,于置管当日接受口服利伐沙班(10 mg/d,每日1次,连续30 d)。比较2组在置管前1 d与置管后30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置管侧腋静脉最大流速、UEVT发生率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置管后30 d,2组PT、APTT及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置管后30 d的腋静脉最大流速较置管前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置管后30 d的腋静脉最大流速较置管前1 d降低(P<0.01)。试验组UEVT发生率(2.87% vs. 8.53%)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1.91% vs.5.69%)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利伐沙班可有效改善PICC置管后的高凝状态和血流减慢,从而降低PICC相关UEVT的发生率以及治疗过程中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wo studies have been done to establish recommendations for dosage and dose adjus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In the first, 56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 a double blind study to be treated either with unfractionated heparin (UFH) or LMWH s. c. every 12 h. Initial doses were given according to age and sex, disregarding bodyweight, and the dose was then adjusted when the peak plasma heparin concentration fell outside the desired range of 0.5–0.8 anti-FXa U/ml.There were fewer dose adjustments in the LMWH group.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jected dose (U/kg bodyweight) and the heparin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in the LMWH group (r=0.59) than in the UFH group (r=0.38).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order to obtain the desired heparin concentration, the initial dose of LMWH should be about 100 U/kg bodyweight every 12 h.In the second, open study, this dosage plan was followed in 15 patients. The peak heparin concentration on Day 2 ranged from 0.40 to 0.75 anti-FXa U/ml and adjustment was only required in 3 patients. Day to day variation in peak heparin activity in the individual patient varied little (CV 11–22%), and there was no accumul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lasma heparin concentration is more predictable using LMWH than UFH, and they point to definite advantages in the use of LMWH in a bodyweight adjusted dosag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片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老年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天津港口医院收治的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低分子肝素组(64例)和利伐沙班组(56例)。低分子肝素组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2 m L/次,1次/d,第3天后剂量调整为0.4 m L/d。利伐沙班组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次,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0 d。比较观察两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中失血量、血液相关指标和血栓弹力图(TEG)。结果治疗后,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关节置换手术中,两组术中总失血量和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d,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PT和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d,利伐沙班组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利伐沙班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血凝块成形时间(K)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Angle)、最大振幅(MA)和综合凝血指数(CI)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低分子肝素组和利伐沙班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6.88%、3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片预防老年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优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伊诺肝素和低分子肝素钙对脊柱融合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脊柱融合术后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患者62例肢体的临床资料,分别用利伐沙班(20例),伊诺肝素(21例)和低分子肝素钙(21例)治疗,疗程均为1~3个月,用彩超观察血栓的消失情况,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伊诺肝素组(P<0.05);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血小板功能相关参数、内皮细胞功能相关参数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伊诺肝素组(P<0.05);而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治疗脊柱融合术后急性肌间静脉血栓疗效强,安全性较高,但服药方式不同,可根据患者的需要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膝关节翻修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8例(59膝)膝关节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 DVT预防方式分为低分子肝素组33例(33膝)和利伐沙班组25例(26膝),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膝关节疼痛、肿胀、淤血瘀斑、功能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DVT的发生率为分别为4.00%(1/25)和6.06%(2/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皮下瘀斑的发生率为36.00%(9/25),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6.06%(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出凝血指标、肢体肿胀程度及膝关节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评分、VAS(Visual Analogue Score)疼痛评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预防膝关节翻修术后DVT安全有效,二者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增加了皮下瘀斑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对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别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利伐沙班治疗)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每组患者46例。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92.65±4.99)mL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1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99.94±7.87)mL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PLT、PT以及APTT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采取利伐沙班治疗,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灯盏花和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效果。方法将10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患者用灯盏花加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照组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以血液流变学结果及临床表现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临床表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灯盏花和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