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的治疗的94例患者,根据使用麻醉药物不同进行分组。其中,行瑞芬太尼麻醉的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行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48例患者纳入复合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前、插管后1min、拔管后1min及拔管后5min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水平的变化和拔管10min后清醒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及术后6h、12h和24h的疼痛评分,并评估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的HR(心率)和MAP(平均动脉压)水平下降,两组患者插管后1min、拔管后1min及拔管后5min的HR和对照组拔管后1min的MAP均升高且高于麻醉前水平,复合组拔管后1min的MAP升高仍低于麻醉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复合组患者的HR和MAP水平在插管后1min、拔管后1min及拔管后5min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复合组患者各时间点的清醒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及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插管后1min、拔管后1min及术后12h和术后24h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且复合组插管后1min、拔管后1min及术后12h和术后24h的E和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能有效维持插管全麻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应激水平,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7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静脉恒速注射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变化;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睁眼时间;两组患者停止给药后意识程度(OA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SBP、DBP、HR水平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诱导后SBP、DBP、HR分别为(98.4±10.1)mmHg、(59.1±9.2) mmHg、(82.5±5.4)次/分,对照组分别为(103.0±10.9) mmHg、(63.8±8.7) mmHg、(86.3±5.2)次/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分别为(11.24±4.25) min、(10.87±4.45) min,对照组分别为(15.44±4.40) min、(15.76±4.61) min,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停止给药时、停药30 min、停药60 min OA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情况,促进麻醉后恢复,缩短拔管及睁眼时间,降低感染、刺激呼吸道等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肥胖乳腺癌患者根治术的有效性及可控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8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体质指数,分为观察组(肥胖者)和对照组(正常体重),均给予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恢复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异丙酚用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室后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60 min及拔管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入室后比较,观察组患者诱导后MAP、HR和血氧饱和度(Sp O2)均明显降低,而术后60 min及拔管时,MAP和HR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肥胖乳腺根治术患者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时,血液动力学指标较为平稳,但术后苏醒及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种麻醉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80例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注射,对照组舒芬太尼静脉恒定速度注射+丙泊酚靶控注射.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苏醒情况和麻醉停止后意识程度.结果 2组患者t1和t2时刻SBP、DBP、HR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t0时刻,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t3时刻SBP、DBP、HR水平与同组t0时刻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t0、t1、t2、t3时刻SBP、DBP、H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停止即刻、麻醉停止后30 min及麻醉停止后60 min OA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缩短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可作为优选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5.
张涛  郭庆林 《实用癌症杂志》2017,(11):1855-1859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腔镜下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刮吸法断肝技术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全部患者均行PMOD术,实验组A选择0.5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实验组B选择1.0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选择单纯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拔管即刻(T0)、拔管5 min后(T1)和拔管15 min后(T2)的SPO2、HR、MAP和OAA/S评分、改良Aldrete评分.记录和比较3组患者丙泊酚用量、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和对比2组患者麻醉苏醒后躁动情况.结果T0和T1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实验组A患者(P<0.05);T0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MA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丙泊酚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B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22.6±12.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2.6±12.5)min(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OAA/S评分和改良Aldret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躁动情况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呈七氟醚依赖性加强.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有助于提高PMOD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的苏醒质量及安全性,且1.0 MAC七氟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arcotrend监测对卵巢癌切除术中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和麻醉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行卵巢癌切除术的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醉师依据患者的体征表现及自身临床经验判断麻醉深度从而调整用药剂量)和观察组(采用Narcotrend监测数据确定麻醉深度并指导用药剂量的调整),每组42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切皮前3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睁眼时间和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前和切皮前3 min时,两组患者的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皮前3 min时的MAP、HR均较本组麻醉诱导前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的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睁眼时间和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头晕和躁动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arcotrend监测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应用于卵巢癌切除术可更好地控制麻醉药物的输注剂量,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明宇 《现代肿瘤医学》2013,21(7):1615-161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份-2012年2月我院肺癌根治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30例。根据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不同给药方式分为观察组65例(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照组65例(静脉恒速注射舒芬太尼,靶控输注丙泊酚),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诱导能够导致患者血压降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降低),心率减慢。麻醉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不同给药方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呼吸恢复时间以及OAA/S评分,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拔管时间为11.26±4.27min,睁眼时间为10.89±4.47min,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癌根治术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虽然对血流动力学改善不明显,但能够缩短拔管时间以及睁眼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或曲马多复合舒芬太尼在结肠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引发情况。方法选取ASAⅠ~Ⅱ级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组(A组)和曲马多+舒芬太尼组(B组),各36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时间(T1)及定向力恢复时间(T2)、患者术后PCIA期间自控按压次数、术后4 h、12 h、24 h及48 h的镇痛评分及镇静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时间(T1)及定向力恢复时间(T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PCIA期间的自控按压次数在4 h、12 h、24 h、48h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4 h、12 h、24 h及48 h的镇痛及镇静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16.7%(6/36),B组为55.6%(2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与曲马多联合舒芬太尼相当,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73例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0)、进针即刻(T1)、治疗5 min(T2)、治疗10 min(T3)、手术完成即刻(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的监测值;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T0时刻两组患者的MAP、HR和Sp 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T1、T2、T3时刻的MAP、HR和Sp O2与T0时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1、T2、T3时刻,研究组患者的MAP、HR、Sp 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4.5±4.2)min]、苏醒时间(0 min)、离室时间[(8.1±3.5)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疼痛视觉评分(VA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6/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7%(1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肿瘤患者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对患者的循环波动影响较小,术后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和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将全麻下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为三组:P组(帕瑞昔布钠组)、D组(地佐辛组)和S组(生理盐水组即对照组),每组30例。三组均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诱导前15min,P组和D组分别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地佐辛5mg静脉注射作为超前镇痛,S组则给予等量(5ml)生理盐水;术后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三组患者入室安静后(T1)、麻醉诱导入睡后(T2)、插管后即刻(T3)、切皮后(T4)、手术结束时(T5)、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T6)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患者恢复情况及术后3h、6h、12h、24h和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CIA泵试图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T3、T6时刻MAP和HR都明显升高,P组升幅最小,与S组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多于P组和D组(P<0.05);三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期躁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和S组(P<0.05);P组术后3h、6h、12hPCIA泵试图按压次数明显少于D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超前镇痛都能有效抑制手术和插管刺激诱发的心血管反应,减轻术后疼痛,但帕瑞昔布钠的作用强于地佐辛。  相似文献   

11.
刘琳  王强  温健  关正  谭敬  申新 《现代肿瘤医学》2018,(22):3633-3637
目的:评价地佐辛在围术期不同时间应用对腹腔镜下肾脏肿瘤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下肾脏肿瘤手术患者80例,年龄65~80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四组:D1组(麻醉诱导后,切皮前2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D2组(麻醉诱导后,切皮前2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D3组(麻醉诱导后,切皮前2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N组(麻醉诱导后,切皮前2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PACU驻留时间、拔管后10 min 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及躁动发生率。记录术后1 h(T1)、2 h(T2)、4 h(T3)、24 h(T4)的VAS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结果:D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N组在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和20 min的MAP、HR均明显升高(P<0.05)。与D2、D3组相比,D1组在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和20 min的MAP、HR均明显升高(P<0.05)。N组在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和20 min的Riker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N组在拔管后30 min、1 h、2 h、4 h、6 h和24 h的VRS评分明显升高,且D1组在拔管后30 min、1 h、2 h的VRS评分明显高于D2、D3组(P<0.05)。结论:地佐辛于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前分次给药效果最佳,既不延长拔管时间,又可使拔管期间生命体征更平稳,术后镇静评分高,镇静良好,VRS痛觉评分低,镇痛良好,是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肾脏肿瘤手术中可以推荐的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全麻对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前予以右美托咪定1 μg/kg稀释成10 ml在10分钟内泵注完;对照组予以10 ml生理盐水10分钟内泵注完。入室后两组均予以面罩8%七氟烷+高流量氧气(6 L/min)麻醉诱导,保持自主呼吸气管插管,患儿仰卧行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术中3%~4%七氟烷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镇静评分和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T2)、手术开始(T3)、手术结束(T4)、清醒拔管(T5)各时间点的MAP、HR、BIS;记录两组苏醒时间、清醒拔管后5 min(T6)及拔管后10 min(T7)的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诱导前镇静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的MAP、HR、BI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拔管后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全麻应用于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可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防止患儿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3.
王超  周新华  罗伟 《现代肿瘤医学》2021,(22):3990-399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及复合麻醉组。复合麻醉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经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诱导后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吸入七氟醚,术后均采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术后2天及术后3天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和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于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天及术后3天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值。结果:复合麻醉组患者在术后1天及术后2天时VAS评分均低于全身麻醉组(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3天时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合麻醉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多于全身麻醉组患者(P<0.01);复合麻醉组患者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全身麻醉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术后1天及术后3天时CD3+、CD4+、CD4+/CD8+及NK细胞值均低于术前(P<0.05);复合麻醉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术后1天及术后3天时CD3+、CD4+、CD4+/CD8+及NK细胞值均高于全身麻醉组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够提供更加显著的镇痛效果,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更少,同时能够保护NK细胞活性,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性袖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机体应激创伤反应、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全肺切除术,观察组行袖状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T1)、手术进行60 min时(T2)、手术完成时(T3),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水平,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并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拔出胸管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检测手术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和生活质量。结果:与T1时比较,对照组患者在T2、T3时HR、MAP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在T2、T3时HR、MAP较T1无明显变化(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T3时Cor和E水平均升高,其中观察组Cor和E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FVC、FEV1、PEF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FVC、FEV1、P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拔出胸管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袖状切除术,应激反应和肺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全身麻醉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循环、应激、炎症反应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80例于全身麻醉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横肌组和硬膜外组,各40例。腹横肌组给予全身麻醉+腹横肌平面阻滞,硬膜外组给予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刻[入室即刻(T1)、气管插管5 min(T2)、建立气腹5 min(T3)、术毕(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用量,术后不同时刻[麻醉复苏时(T5)、术后6 h(T6)、术后24 h(T7)、术后48 h(T8)]的疼痛和镇静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2、T3、T4时刻的MAP、HR、Cor、NE水平与本组T,时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横肌组T3、T4时刻的MAP、HR、Cor、NE水平均低于硬膜外组(P<0.05)。两组患者T4时刻的血清CRP、IL-6含量均高于本组T,时刻(P<0.05)。腹横肌组患者术中的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24 h的舒芬太尼使用量均明显少于硬膜外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的Ramsay镇静评分(R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横肌组患者术后T5、T6、T7时刻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低于硬膜外组(P<0.05)。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硬膜外阻滞,其能保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对术中循环、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对术后舒适度的影响较小,且未增加术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温健  李欣  严军  王强  肖颖 《现代肿瘤医学》2020,(8):1362-1365
目的:评价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用于老年患者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 年6月在我院择期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65~76 岁,ASA I-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联合腰方肌阻滞组(Q 组)和单纯全麻组(C组),每组30例。Q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术侧腰方肌阻滞,C组行单纯全麻。两组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大于6分时5 mg地佐辛静注行补救镇痛。记录两组患者切皮前(T0)、切皮后5 min (T1)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计算切皮前后差值,记录术后6、12和24 h VAS评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舒芬太尼用量、补救性镇痛次数、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术后满意度。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苏醒期躁动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Q组记录腰方肌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Q组切皮前、切皮后5 min,SBP、DBP 和HR的差值均明显小于C组(P<0.05);Q组术后6、12 h 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C组(P<0.05);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显著晚于C组(P<0.05);术后0~6 h、6~12 h 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 组(P<0.05);补救性镇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 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C组(P<0.05),术后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Q组未见腰方肌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腰方肌阻滞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单侧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84例实施单侧乳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瑞芬太尼-七氟烷组):常规麻醉诱导成功后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七氟烷组):从麻醉诱导开始,泵注右美托咪定维持至手术结束,其余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同对照组。观察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躁动评分,以及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前5 min (T0)的收缩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上存在差异(P<0.05)。然而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拔管前(T1)、拔管后即刻(T2)和拔管后 5 min(T3)的生命体征数据,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各期的收缩压均明显升高(均 P<0.05),心率均明显增快(均 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评分和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使麻醉复苏期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并可减轻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和术后疼痛的发生,临床效果确切,而且患者获得了更好的麻醉体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年龄43~65岁,ASA 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n=20):S组(舒芬太尼3 μg/kg+氟比洛芬酯100 mg)、D1组[舒芬太尼3 μg/kg+右美托咪定0.1 μg/(kg·h)]、D2组[舒芬太尼3 μg/kg+右美托咪定0.15 μg/(kg·h)]、D3组[舒芬太尼3 μg/kg+右美托咪定0.2 μg/(kg·h)]。患者行静吸复合麻醉,于手术结束前30 min连接静脉镇痛泵。镇痛泵药液按上述四组药物配制,容量100 ml。输注设置:输注速率1.5 ml/h,单次按压给药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维持时间48 h。分别记录术后2、4、12、24、48 h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在2~48 h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48 h期间,D2和D3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D2和D3组MBP明显低于S组(P<0.05),D3组HR明显低于S组(P<0.05);与S组比较,D2和D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P<0.05),D1组PCIA按压次数较多(P<0.05),D3组过度镇静和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15 μg/(kg·h)]复合舒芬太尼(3 μg/kg)用于肺癌根治术能够获得完善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未见显著心动过缓和过度镇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脑肿瘤切除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的影响以及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河南省肿瘤医院于2017年至2018年期间接收的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脑肿瘤手术的82例老年脑肿瘤患者,ASA Ⅰ或Ⅱ级,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患者。观察组:麻醉诱导10 min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诱导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h),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切皮时(T1)、手术终止时(T2)的HR和MAP,并监测T0、T2及术后24 h(T3)的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RO2)、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水平,同时记录麻醉药物的用量和两组术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T1、T2时的HR、MAP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于T2、T3时的SjvO2比对照组高,CERO2指标较对照组低(P<0.05);T2、T3时与T0时比较,观察组的NSE、S100β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且观察组麻醉药物的总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在术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改善老年脑肿瘤切除术患者的脑氧代谢,减轻脑损伤程度,达到脑保护作用。同时减少了术中麻醉药物(七氟烷、丙泊酚)的用量;还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