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目的 探究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脑膜瘤术后脑水肿严重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膜瘤患者170例的术前MRI图像、术后CT图像及临床资料,轻度脑水肿患者101例、重度脑水肿患者69例。随机的将病例按照7:3分为训练组(119例)和验证组(51例)。采用医准-达尔文AI平台获得T1WI、T2WI及T1WI+C图像的10个影像组学特征。根据最大绝对值归一化和选择算子回归进行特征降维、最优特征筛选(个数)最后采用逻辑回归建立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绘制列线图。三种不同模型预测脑膜瘤术后水肿程度的诊断效能用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评估。结果 基于临床特征构建的临床模型、基于影像特征构建的影像模型及联合临床资料和影像特征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AUC均大于0.80,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其中基于临床资料和影像特征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AUC=0.90)和验证组(AUC=0.91)均高于临床模型和影像组学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开发并验证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风险。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00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100例组成训练组,并用该数据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影像组学特征在平扫及增强CT上进行提取。Lasso-logistic模型用于数据降维、特征选择以及影像组学标记的建立。一致性系数(ICCs)用于评价观察者内部以及观察者之间的重复一致性。以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影像组学标签对淋巴结转移的鉴别预测能力,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AUC)展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建立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的参数包括影像组学标记和独立的临床危险因素。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由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纳入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组成验证组进行验证。采用AUC评价该模型的鉴别预测效能,并用Delong检验进行模型间(联合预测模型与单纯使用22个影像组学标记的模型之间)的比较;用Hosmer-Lemeshow good of fit test(拟合优度检验)评价预测模型的校准度,其结果使用校正曲线表示,以比较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  结果  提取特征时,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好,ICC均大于0.75。从300个影像组学特征中提取出22个,其组成的影像组学标记,对于鉴别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的AUC,训练组为0.781,验证组为0.776。建立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包含了影像组学标记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癌抗原125(CA125)水平。用此联合预测模型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训练组的AUC为0.836,验证组的AUC为0.821,均高于训练组和验证组单纯使用22个影像组学标记的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有较好的校准度,与实际淋巴结转移一致性高。  结论  本研究开发了一个包含了影像组学特征、临床危险因素的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直观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的淋巴结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后短期疗效(6个月内)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前CT图像,根据改良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对介入术后 6 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进行评估。提取动脉期和门脉期的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根据术前一般临床危险因素、基本影像特征,建立术前临床模型。将影像组学模型加入术前临床模型,组成联合模型。分别绘制3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分别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从1 708个影像组学特征中共筛选出11个影像组学特征值建立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模型AUC分为0.945、0.918。临床因素除了肿瘤最大径线和肿瘤数目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二者构建的临床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11、0.857。联合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AUC分别为0.958、0.95。  结论  影像组学模型是预测TACE联合索拉菲尼短期疗效的一个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素,能明显提高术前临床模型的预测能力,可在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前筛选出进展危险性较高的患者,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及随访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胶质瘤及瘤周水肿(PTE)MRI影像组学在评估肿瘤复发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120例,包括55例复发和65例无复发患者,根据术前T2WI和T1WI增强图像对肿瘤和PTE进行三维容积感兴趣区勾画,并按照8∶2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分析两者及联合的组学特征与肿瘤复发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与准确性矩阵,比较和评价不同影像组学模型的训练结果。 结果 对于PTE,K临近法(KNN)分类器预测效能最好:训练组AUC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10、0.84、0.88,验证组分别为0.916、0.82、0.93。对于肿瘤,逻辑回归(LR)分类器预测效能最好:训练组AUC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7、0.69、0.67,验证组分别为0.758、0.82、0.92。当肿瘤+PTE联合时,逻辑回归(LR)分类器预测效能最好:训练组AUC值、敏感度、特异度为0.977、0.88、0.89,验证组则为0.841、0.73、0.83。 结论 胶质瘤PTE和肿瘤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胶质瘤术后复发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PTE的KNN组学模型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在预测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中医辨证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GM病例111例,所有入组病例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分为标阳本阴兼血瘀证和标阳本阴兼气血不足证,其中标阳本阴兼血瘀证58例,标阳本阴兼气血不足53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病例按7:3分为训练组及验证组,通过深睿科研平台软件,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 MRI)第2期、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中各提取了1 648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及LASSO回归分析建立4个模型:DCE模型、ADC模型、DWI模型及联合模型(DCE+ADC+DWI),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评估预测性能。 [结果] 4个影像组学模型(DCE模型、ADC模型、DWI模型及联合模型)在预测GM中医分型的训练组中的AUC分别为0.84、0.82、0.81、0.92,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79、0.73、0.70、0.82,联合模型诊断效能最高,验证组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0.94、0.67。 [结论] 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具有预测GM中医分型的潜力,联合DCE、DWI、ADC序列比单一序列更佳,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化、标准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2WI联合DCE-MRI的影像组学特征术前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8例浸润性乳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MRI图像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64)和无淋巴结转移组(n=104),并按8:2的比例将病人随机分为训练组(n=134)与验证组(n=34)。在T2WI和DCE两个序列手动勾画ROI进行图像分割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利用Select K Best、LASSO回归及迭代筛选特征对高维组学特征进行降维,保留与腋窝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的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T2WI、DCE和T2WI联合DCE三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效能,并以最优模型生成列线图。结果T2WI、DCE和T2WI联合DCE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组的AUC分别为0.75、0.75和0.80;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5、0.73和0.79。T2WI联合DCE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结论T2WI联合DCE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术前对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无创、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腮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中应用基于多序列MRI的影像组学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5月30日于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共97例,其中良性肿瘤64例,恶性肿瘤33例,提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通过ITK-SNAP软件分割感兴趣区域(ROI),使用3D-slicer软件的PyRadiomics插件在T1加权对比增强成像序列(T1Wce)、T2加权序列(T2WI)及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构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中提取120个影像特征,使用Lasso回归进行特征降维,最后使用筛选的影像特征构建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然后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患者T1Wce、T2WI和ADC序列以及3个序列联合构建4个影像组学模型用于腮腺肿瘤良恶性诊断,AUC分别为T1Wce模型0.752,T2WI...  相似文献   

8.
刘德顺  徐鹤  王小雷  杨昭  李伟  刘浩  谢宗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9):1239-1243, 1247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CT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43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临床、胸部CT增强影像资料。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100)和验证组(n=43)。在静脉期图像上提取肿瘤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逻辑回归用于数据降维、特征筛选。分别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影像特征(最大径、毛刺征)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不同模型的鉴别预测效能,并对模型的ROC曲线行Delong检验;在验证组中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共提取939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筛选最终得到6个最优特征并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对于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在训练组中,影像组学模型AUC为0.864(95%CI:0.781~0.924),大于临床模型的AUC为0.662(95%CI:0.561~0.754)(P < 0.01);在验证组中,影像组学模型AUC为0.860(95%CI:0.720~0.964),大于临床模型的AUC为0.664(95%CI:0.504~0.880)(P < 0.05)。结论基于胸部CT增强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及其构建的预测模型,影像组学模型的效能高于临床模型,可以作为一种预测非小细胞癌病人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辅助工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全子宫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特征对Ⅱ型子宫内膜癌(EC)的预测价值及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型EC(n=68)和Ⅱ型EC(n=22)共9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训练集(n=63)和验证集(n=27)。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前14d内MRI图像。通过MRI图像一致性(ICC)评价和线性相关性检验后,建立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像组学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线下面积(AUC)评估筛选特征预测Ⅱ型EC的精准度。构建术前全子宫MRI影像组学特征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训练集Bootstrap自抽样和验证集以ROC、校准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和准确性。结果 Ⅱ型EC患者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高于Ⅰ型EC(P<0.05)。共提取术前全子宫MRI图像轴位DWI和矢状位T2WI影像组学特征各1132个,全子宫MRI一致性高于EC病灶特征。DWI特征AUC=0.837(95%CI:0.713~0.908,P<0.01),T2WI特征AU...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对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的预测效能。方法对125例肺腺癌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成训练组(n=74)与验证组(n=51),基于CT成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分别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以及联合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以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UC分别为0.749(0.653~0.843)、0.818(0.711~0.898)、0.860(0.760~0.930),在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753(0.612~0.863)、0.797(0.661~0.896)、0.855(0.728~0.938)。结论对于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的预测,CT影像组学特征优于临床因素与CT征象,当影像组学结合临床因素与CT征象,能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淋巴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中的能力。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期间接受多b值DWI盆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的患者61例。测量并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双指数模型参数(D、D*和f)和拉伸指数模型参数(DDC和α),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组织学分级和淋巴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不同模型参数在预测EC肿瘤分级和LVSI中的诊断性能。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EC肿瘤分级和LVSI相关DWI模型参数。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 高级别组的ADC、D、f和DDC显著低于低级别组(AUC:0.699~0.88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e,T2WI)和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readout-segmented EPI,RS-EPI)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开发和验证自动化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直肠癌术前病理T分期的价值.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I-RADS)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在评估膀胱癌肌层浸润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2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膀胱癌患者共50例(52处病灶),均在本院行膀胱磁共振常规多参数(包括T2WI、DWI、DCE序列)及IVIM序列扫描,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30处病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22处病灶。依据VI-RADS对MR各序列图像进行评分,计算不同截断值诊断MIB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测量病灶IVIM各参数值(ADCst、D、D*及f值);分别绘制ROC曲线评价VI-RADS、IVIM参数及其联合对肌层浸润的诊断效能。  结果  IVIM序列内ADCst、D及f值在NMIBC组均高于MI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AUC分别为0.904、0.889和0.780(均P<0.01)。以VI-RADS≥4分作为截断值预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约登指数最大,为0.603,AUC为0.871;其联合ADCst及D值时,约登指数提升为0.636,AUC为0.916。  结论  VI-RADS≥4分及ADCst、D和f值减低均提示膀胱癌侵犯肌层可能性较大,而VI-RADS联合ADCst及D值组合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凝胶阴道填充后MRI在早期宫颈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经宫颈活检确诊为宫颈癌行MRI检查的患者158例,先行常规MRI检查,超声凝胶填充阴道后再行一次MRI检查.两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凝胶填充前后宫颈癌MRI分期进行判定,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同一患者前后2次检查对于鉴别Ⅱa期病例的阳性预测值、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及T2*mapping评估早期髌软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月温州市中医院行膝关节镜检查Outerbridge分级为Ⅰ、Ⅱ级的早期髌软骨损伤患者32例及髌软骨正常者31例,所有入组对象均行膝关节MRI常规扫描、DTI及T2*mapping检查。分析早期髌软骨损伤及正常者DTI、T2*mapping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各定量参数的差异并分析DTI、T2*mapping各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   结果  对照组及早期损伤组的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与T2*值分别为0.42±0.08和0.31±0.09、(1.31±0.17)×10-3 mm2/s和(1.86±0.27)×10-3 mm2/s、(36.40±8.32)ms和(54.39±8.04)ms,各参数2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以0.35为阈值时,FA值诊断早期髌软骨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3%、83.6%;以1.56×10-3 mm2/s为阈值时,ADC值诊断早期髌软骨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6%、84.2%;以46.88 ms为阈值时,T2*值诊断早期髌软骨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4%、80.3%。   结论  多模态MRI成像定量参数对早期髌软骨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早期髌软骨损伤的诊断及评估等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I与术前血清学指标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活检病理联合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LNM)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初次手术的宫颈癌患者307例,按术后病理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81例和未转移组226例,比较2组患者的MRI淋巴结短径、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和阴道受累,术前血清学指标以及病理特征。分析联合诊断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I淋巴结短径大、MRI肿瘤直径大、MRI间质浸润深度>1/2肌层、MRI宫旁浸润、术前SCC-Ag水平升高和脉管浸润是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MRI淋巴结短径、术前SCC-Ag水平、NLR诊断宫颈癌LNM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711、0.63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50 mm、2.55 ng/mL、1.90,灵敏度分别为0.654、0.593、0.593,特异度分别为0.881、0.757、0.642;MRI淋巴结短径联合SCC-Ag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MRI淋巴结短径、术前SCC-Ag水平、NLR三者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多指标(术前SCC-Ag水平、MRI淋巴结短径、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以及脉管浸润)联合诊断宫颈癌LN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  结论  影像学检查与血清学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联合可以提高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周娟  张競  石卉慧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2):2168-2171
  目的  总结预见性护理方法在预防宫颈癌围手术期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筛选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原有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方法。统计并记录2组患者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0)、尿潴留的发生率(7.69%, 2/26)、淋巴囊肿的发生率(3.85%, 1/26)、肠梗阻的发生率(7.69%, 2/26)均低于对照组患者[7.69%(2/26)、19.23%(5/26)、7.69%(2/26)、11.54%(3/26)],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2,P=0.039)。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4(92.30%) vs. 18(69.23%),χ2=4.457,P=0.035]。  结论  宫颈癌术后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护理应用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一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VI-RADS评分在术前对膀胱癌侵袭性预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VI-RADS评分对320例膀胱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灶的T2WI、DWI和DCE-MRI进行单独评分,最后获得VI-RADS评分,根据病理结果将样本分为NMIBC组和MIBC组,将VI-RADS评分与病理分期、VI-RADS评分与不同分组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8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33例,VI-RADS评分与病理结果存在正相关(r=0.841,P <0.001)。VI-RADS评分> 3.5分对判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4%、97.1%。结论 VI-RADS评分在术前对膀胱癌侵袭性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