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全球卫生安全指数(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GHSI)与COVID-19疫情的关系,探索GHSI的价值。 方法  对来自公开数据库的159个国家(地区)进行横断面研究。用Spearman分析GHSI与COVID-19大流行的相关性,并绘制相关性矩阵。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各国社会经济及健康状况等因素,进一步研究GHSI与COVID-19大流行相关指标的关联。 结果  159个国家(地区)2021年GHSI总分平均(41.19±13.41)分,最小值16.10分(也门),最大值75.90分(美国)。截至2021年12月31日159个国家(地区)COVID-19粗病死率0.02(0.01,0.03),最小值< 0.01(不丹),最大值0.20(也门)。每百万人口总确诊病例数50 844.42(5 807.88,101 572.70)例,最小值22.26(瓦努阿图共和国),最大值251 608.38(斯洛伐克)。每百万人口总死亡病例数590.71(105.66,1 533.20),最小值3.10(布隆迪),最大值6 075.95(秘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HSI检测报告评分与每百万人口总确诊病例呈负相关(β=-0.34,P=0.038),与每百万人口总死亡病例呈负相关(β=-0.42,P=0.025);GHSI国际规范评分与每百万人口总确诊病例呈负相关(β=-0.49,P=0.041),GHSI卫生系统评分与每百万人口总死亡病例呈正相关(β=0.65,P=0.003),GHSI风险环境评分与粗病死率呈负相关(β=-0.91,P=0.044)。 结论  GHSI在评估各国家(地区)应对COVID-19大流行的能力方面缺乏有效性,但仍存在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湖南省率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采取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防控和救治举措,确诊病例的总体治愈率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此次新冠肺炎的暴发也暴露出了湖南省公共卫生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员经费投入不足、人员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意见:深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为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人才支撑;完善公共卫生人才准入原则与使用办法;加大公共卫生的政府投入,提高人员待遇保障;完善公共卫生人员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增强人员工作效率和发展高质量公共卫生服务等。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迫使全社会必须反思创新基层卫生治理体系的新动力与方式。加强运用区块链技术不失为一条通过技术性治理变革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互为适应的现实路径。文章分析了此次疫情背景下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疫情监控、舆情应对、应急联动管理等方面暴露的一些突出的问题,介绍了区块链作为一种治理方式的发展历史,论证了区块链引入基层公共卫生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自动式联动预警、可信型疫情信息公开、交叉数据共享与分析、防疫物资调配与监管、基层数字化健康服务以及智慧化健康教育与干预等方面介绍了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治理的方向与方法,未来应从加快应用实践、构建新型信任体系、挖掘技术治理潜能、创新健康管理四个方面加快基于区块链的基层公共卫生治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成为国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全球疫情形势严峻,直接经济损失远超2003年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疫情早期出现的问题包括未能及时准确研判疫情、疫情报告滞后、医院内感染向社区扩散及早期公共卫生防控措施不力等。人群发病率可反映公共卫生预防效果,而患者病死率反映临床疗效。武汉市集中了国内优秀的医疗资源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及大量医疗物质的支援,但病死率一直维持在全国最高水平,说明针对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临床治疗效果有限;中央政府及时采取的非常规公共卫生措施如暂时关闭离汉通道等在控制疫情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近年我国医疗系统趋利性打乱了医疗卫生事业中医疗和预防布局的平衡,促进了“重医疗、轻预防”的恶性循环,损害了常规公共卫生行使其功能的基础,形成了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偶然性中的必然性。提升我国卫生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应考虑以法律形式定位公共卫生事业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要职责、大力提升公共卫生机构的职能和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还应打破由趋利性导致的“重医疗、轻预防”恶性循环,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并优化国家卫生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积极应对使新冠肺炎疫情在本土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但公共卫生体系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仍暴露出一些不足。基于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现阶段取得的成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如缺乏顶层设计、医防割裂、监督与考核不力、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薄弱、人才队伍不稳定及财政投入不足等,进一步提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发展与对策,包括加强法制建设,构建新时代公共卫生体系;转变固有观念,促进医防体系的长效联动;明确监督与考核的标准,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优化防控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基层网底作用,重视信息化建设;完善培养与激励机制,稳定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等。  相似文献   

6.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1月30日召集突发事件委员会议,随后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章通过梳理自2007年6月《国际卫生条例(2005)》生效以来,前5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尝试总结其治理经验,分析主要影响国家的应急管理体系,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提供防控参考。  相似文献   

7.
方法

对上海市某高校576名护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及其他非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需求调查。采用“问卷星”线上自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护理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所差异。多数赞同(>80%)“需要加强公共卫生普及”,也愿意(>60%)“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了解公共卫生相关疾病防控知识”;护理专业学生关注和参与公共卫生教育方面的培训或实践活动较少;各专业大部分学生 (>70%)均认为有必要开设公共卫生护理课程,特别是护理学专业,赞同比例高达92.3%;学生认为以选修课的形式,“每周开设2学时”“占总学时数1/10”“实践和理论教学的学时比例为2:1”为宜;约50%的护理和其他专业学生愿意选择公共卫生护理专业学习和就业,而对于该专业不了解,认为就业前景不明朗可能是阻碍学生选择该专业的主要原因。关于课程教学,护理专业学生从教学目标、方式、内容及特色课程方面均提出了多点期望。

结论

高校本科生对公共卫生护理知识掌握较为欠缺,但大部分学生,尤其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意愿强烈且对开设公共卫生护理课程持积极态度,但仍存在对课程重视不足、了解不够等问题。院校应重视公共卫生护理教育,开设和优化相关课程,以培养适合我国目前卫生服务需求的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相关卫生健康标准中公共卫生领域的传染病标准、环境健康标准、学校卫生标准、消毒标准的现状、主要内容等进行系统分析,为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指南提供支持,也为相关卫生健康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的公共卫生领域标准,将标准中的适用范围、技术要素等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等疫情防控指南进行系统比较。结果 现行公共卫生领域标准基本符合标准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可行性;现行公共卫生领域标准的适用范围、技术要素基本满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公共卫生标准化体系仍需不断完善,部分公共卫生领域标准需要修订。结论 现行公共卫生领域标准的有效贯彻实施,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将推动卫生健康标准化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国家相关部委官方网站数据以及文献回顾分析,发现我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举措有: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组织领导;快速发现、识别并切断传染源;多措并举,严控传播途径;加强宣传,保护易感人群等。防控应对较迅速、系统、全面,但仍需提高新发传染病处理“灵敏度”,主动落实精准防控,加强资源储备及应急演练,加大公共卫生重视程度,从人才培养与资金投入方面补齐短板,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公共卫生体系预防与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卫生服务体系六模块理论,分别从服务提供、领导力与治理、信息系统、卫生人力、筹资和技术等方面对日本急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综合监测和应对体系进行介绍。提示我国在应对急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重视事前预防,充分发挥卫生部门的决策支撑作用;加强智库建设,保证资金到位;加强信息共享,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整合技术性贸易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蔓延,给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带来巨大挑战。文章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剖析疫情暴发与应对过程中所暴露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及其链锁机制,从多层面、多主体探析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目前,亟待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完善公共卫生法律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合作与社会参与共同建立常态化应急准备机制,同时建立卫生问题国内多部门协同治理的联防联控机制以及国际合作机制协同,强化事后反思与容错机制,以期铸就公共卫生安全的严密防线。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简称新冠疫情),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不只是卫生行政部门的治理,而是需要全政府、全社会的协同参与。本文基于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结构和协同治理理论,以及实证研究,就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相关举措,概述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协同治理结构与阶段性演进逻辑,为我国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e nutritional problems of mothers and children in the ArabGulf countries were analysed. Although these countries have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economic and healthstatus, several nutritional disorders are still prevalent. Irondeficiency anaemia and obesity are the main nutritional problemsamong mothers, while low birth weight, undernutrition, irondeficiency anaemia,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dental caries arecommon among children. Health programmes in this area shouldinclud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nutritional status ofmothers and children.  相似文献   

14.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是现阶段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当前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借鉴企业和国外医院管理的成功经验。通过对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建立和完善这一体制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实现公共卫生危机精准治理效率提供了新契机.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大数据的应用着手,文章分析了公共卫生危机治理模式的变革、公共卫生危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为提升我国公共卫生危机治理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在重大活动公共卫生保障中的重要性及应有地位,从而确保今后国家各项重大活动公共卫生保障质量。方法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铁人三项赛公共卫生保障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回顾性分析,提出影响公共卫生保障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质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结果公共卫生保障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在2008年奥运会铁人三项赛前期及比赛期间,通过密度监测、风险评估后,采取了以政府为主导,以专业部门做技术支撑,以专业防治队伍为主力,以社区和相关单位为辅助力量的病媒生物防治模式,使比赛场地、驻地和餐饮及加工行业的外环境蚊幼虫密度、成蚊密度、蝇密度和鼠密度分别下降100%、88.08%、87.01%和100.00%,实现了奥运会期间虫媒传染病及相关事件零发生和零投诉的目标;但同时也暴露了保障工作运行不畅、发现的问题不能实现快速有效的解决等问题。结论开展重大活动时提前做好本地区病媒生物风险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病媒生物防治模式,可以取得预期的防治效果;在管理层给予病媒生物防治专业人员相应的职权和地位,是确保病媒生物防治效果的重要基础,应引起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公安人员群体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群体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方法:应用SRHMSV 1.0量表对常州地区在公安干校参加警司晋升培训的215名公安人员进行现场测试,并与深圳市大专文化程度人员和军队高校学员的调查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公安人员与深圳的大专文化群体相比,在生理症状与器官功能、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维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社会适应与社会接触维度上有显著差异(P<0.05);与部队高校学员相比,在日常生活功能和身体活动功能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在公安系统定期开展群体健康教育,给予个体心理健康辅导,增加各种社会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是建立人群免疫屏障、实现疫情全球卫生治理的关键公共品,WHO、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和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于2020年创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旨在让世界各国,尤其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能公平接种疫苗。尽管COVAX通过协调全球供应链加速了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