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对于治疗视网膜疾病,比如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静脉阻塞具有革命性意义。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能明显减轻黄斑水肿,但同时是否也会破坏视网膜微循环、加快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本文通过相干光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超广角眼底血管造影(ultra-widefield fluorescein angiography,UWFA)技术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抗VEGF治疗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影响,从黄斑无血管区面积、无灌注区大小及血流密度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细微结构,并对黄斑区各组织层次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OCT血管成像(OCTA)是在OCT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非侵入性血管成像技术,具有无创、高速、高分辨率的特点,可提供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结构的三维图像,实现病变的定量检测和分层检测。通过OCT观察黄斑区视网膜的形态和细微结构及OCTA评估血流变化已成为DME的研究热点。本文就OCT和OCTA各生物学标志物在DME病程发展及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评估DME的严重程度、调整治疗方案并判断疾病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价康柏西普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20眼)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析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中央厚度和OCTA测得的视网膜各参数。结果 所有患者抗VEGF治疗后随访1个月,效果良好;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从术前的 0.66±0.23提高到0.50±0.26;视网膜中央厚度从术前的(497.2±71.6)μm降至(341.3±54.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CTA测量的无血管区面积和各毛细血管层的黄斑区血管密度等参数在抗VEGF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能够有效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且不会加剧黄斑区无灌注程度,不会加重黄斑区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4.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是一种用于眼部血管成像的新技术, 现已广泛应用于视网膜、脉络膜以及视神经的血管成像。它既可以提供视网膜血管的形态信息, 又可以提供眼底血管密度的定量测量。OCTA测量参数包括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网(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 SCP)密度、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网(deep capillary plexus, DCP)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 FAZ)面积等。视网膜微血管系统是维持视功能的重要基础, 视网膜血管密度是衡量视网膜微血管循环状态的指标。黄斑区SCP密度、DCP密度以及FAZ面积与许多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如视网膜阻塞性疾病、黄斑裂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以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应用OCTA观察眼底血流的早期改变以及探讨相关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11-16)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并发症,也是DR患者视力下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作为无创、非侵入性评估视网膜各层微结构和微血管病理改变的主要检查手段,是检测和评估DME的常用方法。随着OCT和OCTA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参数被赋予生物标志物的作用,例如中央凹厚度(CST)、黄斑部平均厚度(CAT)和黄斑部容积(CV)、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DRIL)、高反射灶(HRF)和中央凹下神经视网膜脱落(SND)等,广泛运用于临床。OCT可以直观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层次变化和细微结构,而OCTA更常运用于微血管改变。本文就OCT及OCTA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在DME中预后和监测的作用进行阐述,同时检测结果中可见的生物学标志物可以为DME的监测和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并为DR和DME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可发生在DR的任一时期,常引起不可逆转的视力损害.传统的激光光凝治疗有效性局限,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出现使DME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还可引发眼内炎、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随着对DME发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黄斑血流密度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8例47眼DR患者纳入研究组(DR组),依据DR国际临床分期标准将DR患眼分为两组,其中非增殖组(NPDR组)19例30眼和增殖组(PDR组)11例17眼.取年龄相匹配的27例46眼健康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受试者均应用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行3mm×3mm范围模式扫描,获得4个层面黄斑血流密度图,同时测量3个层面黄斑血流密度,包括表层视网膜层、深层视网膜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结果:DR组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层毛细血管层黄斑血流密度分别为0.4963±0.0840、0.4798±0.0801、0.5290±0.0528;其中NPDR组分别为0.5064±0.0843、0.4983±0.0766、0.5345±0.0529,而PDR组分别为0.4786±0.0830、0.4473±0.0778、0.5192±0.0526;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5919±0.0704、0.6301±0.0527、0.5691±0.0169.对照组分别和NPDR组、PDR组、DR组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黄斑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NPDR组和PDR组之间黄斑血流密度在深层视网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但在表层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0.268).结论:DR患者黄斑血流密度在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提示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均存在缺血现象.OCTA可以量化黄斑血流变化的情况,为早期监测糖尿病的进展、发现DR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是目前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的主要手段,其能明显抑制新生血管,减轻水肿,提高患者视力。但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因子,其是否会导致视网膜缺血进展以及是否对视网膜毛细血管产生影响值得临床关注。就目前来看,大多学者认为,从拱环形态改变以及浅层、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层量化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视网膜无灌注区大小及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等方面观察,抗VEGF药物治疗RVO黄斑水肿并不会加重视网膜毛细血管的闭塞。并且,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与患者需要治疗的次数、视力预后等有一定的关系。今后随着OCT血管成像的逐渐普及以及抗VEGF药物治疗次数和时间的延长,期待更大样本、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深入分析抗VEGF药物治疗对RVO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确切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区微循环变化,并对可能影响黄斑区微循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DR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05/10于西安市中心医院眼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5例75眼,分为无DR(NDR)组28眼、非增殖型DR(NPDR)组25眼、增殖型DR(PDR)组22眼。应用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行3mm×3mm血流成像扫描,自动获得浅层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区、黄斑旁中心凹区(1~3mm)以及黄斑区3mm×3mm的血管密度(VD)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分析黄斑区各参数在不同程度DR患者中的变化。结果:与NDR组相比,PDR组和NPDR组患者黄斑区3mm×3mm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SCP)的VD降低(均P<0.017),并且黄斑旁中心凹VD在各象限均降低(P<0.017),以PDR组降低最为显著。PDR组和NPDR组患者FAZ面积明显大于NDR组(P<0.017)。DR患者的年龄、同型半胱氨酸、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轴、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居全球首位,约有33.62%的DR患者同时患有DME,及时有效地治疗DME对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的玻璃体内注射为DME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V...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OCT分型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18例(11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中,DME组88眼,未合并DME(Non-DME)组30眼,根据DME的OCT形态分为弥漫性视网膜增厚型(diffuse retinal thickening,DRT)27眼、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29眼、神经上皮层脱离型(neurosensory retinal detachment,NSD)32眼,对不同组别间患者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和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PCT)进行比较,并分析DR分期与DME的OCT分型间的关系。结果DRT在轻度和中度非增生型DR中的占比为50.0%,而NSD在重度非增生型DR及增生型DR患眼中的占比较高,为84.5%。DME组患者的MPV和PDW均明显高于Non-DME组(均为P<0.05),NSD患者的MPV和PDW均明显高于DRT和CME患者(均为P<0.05)。结论不同DME分型的患者MPV、PDW有差异,血小板与NSD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常见的并发症,而DR患者常因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需要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DME的治疗方案随着玻璃体内替代物和药物动力学的改变发生变化,目前该病主要的治疗方案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糖皮质激素和阈值下微脉冲激光等。本文就玻璃体切割术后DME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玲  陈婷妍  梁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809-181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5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iabetic maeular edema, DME)则是DR患者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因此其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随着前置镜、OCT、FFA、mfERG等的出现,尤其是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水肿指数等客观评价黄斑水肿的量化指标,体现了近年视网膜成像技术的新进展。 OCT是近年临床应用的一种非接触性、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眼科影像学检查,可以对视网膜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做定量分析,且技术已相对成熟,成为黄斑水肿诊断的常规检查。激光光凝、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以及玻璃体手术是现今治疗顽固性黄斑水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流密度(VD)与康柏西普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的46例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期DME患者(DME组)和同期37例无DME的NPDR患者(对照组)资料.DME组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眼底不同分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和视网膜血流密度变化。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150眼纳入研究,依据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患眼分为5组,无DR组和轻、中、重度非增生型DR(NPDR)组及增生型DR(PDR)组,每组各30例30眼。OCTA对所有受试者行黄斑部6 mm×6 mm区域的扫描,测量视网膜浅层、深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血流密度,观察不同分期DR患者脉络膜及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分析血流密度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DR患者的严重程度加深,视网膜浅层、深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均为P<0.001);但不同分层血流密度中,中度NPDR组与重度NPDR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16、0.896、0.350)。视网膜浅层、深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与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均为P<0.001)。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识别DR严重程度的能力(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和93.1%)优于视网膜浅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结论 OCT...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认为DR是神经血管单元(NVU)损伤引起的一类神经血管性疾病,NVU主要由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细胞构成,神经系统和血管组织相互协同依赖。视网膜血管结构作为血-视网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基于NVU中血管神经耦合形成一个精密的功能整体,能够有效维持视网膜内稳态,对维持正常视功能至关重要。本文从NVU的角度就DME的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不同影像类型,采用OCTA探讨D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结构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经3+PRN抗VEGF治疗的51例62眼DME患者资料。根据黄斑水肿类型分为弥漫增厚型DME(DRT-DME)组30例(36眼)和黄斑囊样水肿型DME(CME-DME)组21例(26眼)。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抗VEGF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和OCTA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FAZ面积、黄斑中心凹旁300μm范围内的视网膜血流密度(FD)和FAZ非圆度指数(AI),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对CME-DME组患者抗VEGF治疗前后OCTA指标差值(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差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DRT-DME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各方位的CRT均下降、BCVA均改善(均为P<0.05),但FAZ面积、FD和A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分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分期、糖尿病病程以及视力损害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1 521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 )检查确诊的DR患者的FFA检查结果、病程、视力等临床资料。根据我国现行的DR诊断、分期标准对DR进行分期,按美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小组制定的标准对DME进行分型,分析统计各期DR中DME的发生率以及DME与病程、视力的关系。 结果 1521例患者中,468例791只眼存在DME,占30.77%。DME主要发生在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在此期间,DME 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有逐年上升和加重的趋势。DME中黄斑局限性水肿361只眼,占DME患 者的45.64%;黄斑弥漫性水肿430只眼,占DME患者的54.36%。DME在DR I期中占1.13%;III 期中占7.84%;III期中占41.98%;IV期中占48.93%。V、VI期中,由于视网膜增生、玻璃体积血或者其他并发症的出现使DME的发现率较低。黄斑局限性水肿在DRIII期中居多,占22.51 % ,黄斑弥漫性水肿在DRIV期居多,占31.48%。但有部分患眼在DRI期出现了黄斑弥漫性水肿,而部分患眼在DR IV~V 期仍仅有局限性黄斑水肿。黄斑弥漫性水肿较局限性水肿对视力的损害更重。 结论 DME是DR引起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DME 的发生率增加,程度加重。DME的发生和分型与DR的程度有一定关系,但在时序上与我国现行的DR分期标准之间没有严格对应一致的关系。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83-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