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白介素-1(IL-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诱导加化学刺激复合法"制造溃疡结肠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共给药治疗4周,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组织IL-1水平,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IL-1水平升高,而肠愈宁颗粒可使溃结大鼠结肠组织IL-1水平下降,以高剂量组明显,与西药相近,低剂量组作用相对不明显。结论肠愈宁颗粒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结肠黏膜的IL-1水平,可能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肠泰制剂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不同剂量治疗组(4.3 g/kg与17.1 g/kg)、美沙拉嗪对照组和硫唑嘌呤对照组。造模7d内,观察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和疾病活动指数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的超微结构;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炎症;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结肠组织TNF-α、IL-6、IFN-γ、IL-10;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体质量、DAI和结肠长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组织中TNF-α、IL-6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显示炎性细胞明显浸润,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复方肠泰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复方肠泰制剂对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升高以及肠道免疫功能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表达情况及其与结肠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于实验周期的第10、20、30天分3组(即模型1、2、3组)处死大鼠,另设正常对照组,以大鼠结肠occludin、claudin-1表达(免疫荧光法)、结肠大体和病理评分为主要检测指标.[结果]随着实验周期延长,模型组结肠大体和病理平均评分逐渐降低,occludin表达平均评分先降低后回升,但均低于正常组;occludin表达与其结肠大体和病理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claudin-1表达平均评分呈降低→上升→再降低,但均与正常组比较接近;claudin-1表达与其大体和病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occludin表达降低,且与其结肠病变呈负相关;occludin表达改变比claudin-1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结肠组织机械屏障和炎症细胞因子探讨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JP〗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芍药汤组。采用TNBS/乙醇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使用生理盐水、美沙拉嗪、芍药汤进行干预。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评分,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和结肠组织紧密连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和内毒素(endotoxin, ET)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组大鼠体质量逐渐回升,腹泻及便血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芍药汤组DAI评分,组织形态学评分,IL-4、ET、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模型组大鼠结肠上皮组织紧密连接明显破坏,美沙拉嗪组、芍药汤组大鼠结肠上皮组织紧密连接破坏情况较模型组轻。结论 芍药汤可能是通过修复肠上皮组织紧密连接,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肠黏膜机械屏障而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黄连提取物小檗碱(BBR)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干预作用,探讨BBR治疗UC的可能机制。 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BR低、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复制UC模型,灌胃给药7 d,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切片、HE染色并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肠道干细胞(ISCs)标志物LGR-5和TERT的含量。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药物治疗后小鼠的DAI评分均下降(P<0.01),结肠组织病理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后同期模型对照组比较,高剂量BBR组的DAI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肠组织中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BBR低、高剂量组结肠组织中LGR-5和TERT的含量均升高(P<0.05)。 结论 BBR通过抑制ISCs和紧密连接蛋白的破坏,维持肠黏膜机械屏障的稳态,从而有效抑制UC小鼠的结肠炎症,对UC的发生发展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愈宁颗粒对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药效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肠愈宁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以及柳氮磺胺吡啶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采用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造模。截取结肠做HE染色并对组织损伤进行评价;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 receptor Gamma,PPAR-γ)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增高,同时大鼠血清中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结肠组织PPAR-γ的表达降低、NF-κB的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肠愈宁颗粒各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尤其肠愈宁颗粒高剂量组大鼠的疗效接近于阳性对照组。结论:肠愈宁颗粒能有效减轻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调节PPAR-γ/NF-κB信号通路从而减少炎症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治疗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甘草泻心汤组、美沙拉秦组及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秦组(以下简称联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3%硫酸葡聚糖钠盐(分子量40 000)水溶液自由饮用7 d复制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纯净水干预,其余3组分别采用甘草泻心汤、美沙拉秦混悬液、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秦混悬液灌胃治疗14 d。干预治疗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组织学损伤指数(H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的含量,显色基质鲎试剂定量检测大鼠血清细菌内毒素,Western blotting检测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O和D-LA含量及细菌内毒素定量均升高(P <0.05),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甘草泻心汤组、美沙拉秦组及联合组的大鼠DAI评分和HI评分降低(P <0.05),DAO和D-LA含量及细菌内毒素定量均降低(P <0.05),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升高(P <0.05)。各治疗组间比较,联合组干预治疗后疗效优于甘草泻心汤组和美沙拉秦组。结论 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对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的修复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有关,进而影响肠黏膜的通透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清肠化湿方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炎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紧密连接跨膜蛋白claudin-1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TNBS/无水乙醇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组12.8 g/(kg·d)、美沙拉嗪组(0.67 g/(kg·d)。一次性ig给药,连续10 d后,处死大鼠,留取结肠组织;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TNF-a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上皮claud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laudin-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清肠化湿方可以降低大鼠结肠炎模型结肠组织TNF-α水平[模型组,清肠化湿组分别为(99.40±32.37),(55.07±12.80)pg/mL],(P<0.01),提高claudin-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模型组,清肠化湿组分别为(2.18±0.78),(3.94±0.91)](P<0.01),减轻对claudin-1蛋白的损伤(P<0.05),清肠化湿方组与美沙拉嗪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清肠化湿方降低结肠组织TNF-α水平,保护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是其治疗UC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调肠消炎片及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超微结构及Occlud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葡聚糖硫酸钠制备SD大鼠UC模型,模型建立后,分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处死大鼠,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肠黏膜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果 蒸馏水治疗组及调肠消炎片拆方组大鼠一般状况较差,电镜下结肠黏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变短、扭曲,甚至脱落,细胞器减少,细胞质液化溶解,腺上皮细胞间连接稍松散,杯状细胞,胞内颗粒呈排空状态.调肠消炎片原方组、双歧杆菌组及柳氮磺吡啶组一般状况有所改善,结肠黏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基本完整,腺上皮间相互连接紧密,肠腺杯状细胞,胞浆内黏液颗粒较丰富.各组大鼠肠黏膜Occludin蛋白的表达:调肠消炎片原方组>补气药组>蒸馏水治疗组>双歧杆菌治疗组>清热利湿药组>行气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肠消炎片对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有改善作用,调肠消炎片及其拆方对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Occludin蛋白的表达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 目的 观察白术黄连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NO/INOS /MPO/IL-6指标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TNBS灌肠法制作大鼠UC模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模型组(14只)、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组)各12只,雌雄各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成人用药剂量的1倍、2倍、4倍换算成大鼠剂量给大鼠用药,2次/d,2ml/次。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大鼠溃疡CMDI评分;评估结肠病理评分以及NO/INOS /MPO/IL-6表达情况。结果 中药治疗高剂量组结肠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结肠长度、CMDI评分以及结肠病理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发现高剂量组NO/INOS /MPO/IL-6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术黄连方能显著改善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形成及NO/INOS /MPO/IL-6表达水平,减轻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固肠胶囊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结肠病理组织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固肠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及葡聚糖硫酸钠(DSS)联合应用复制大鼠慢性UC模型,于造模缓解复发期灌胃给药10 d,观察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及病理组织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10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AI、CMDI评分及血清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固肠胶囊能明显升高血清IL-10水平(P<0.05),降低DAI、CMDI评分(P<0.01)及血清TNF-α水平(P<0.05),促进溃疡修复。[结论]固肠胶囊可通过抑制血清TNF-α表达、促进血清IL-10表达,抑制炎症进展,减轻结肠组织因过度免疫介导作用而导致的肠黏膜损伤而治疗慢性UC。  相似文献   

13.
马强  张方信  赵丽  陈嘉屿 《医学争鸣》2007,28(24):2242-2244
目的:探讨乳杆菌(IJA)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IJA预防组,每组10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制作UC大鼠模型;LA预防组在造模前7d给予LA灌肠,观察各组大鼠粪便性状及光学镜下大肠黏膜的改变.采用RT-PCR检测IL-1β,TNF-α和IL-8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粪便正常,黏膜腺体结构完整,无炎细胞浸润.UC模型组从最初出现腹泻,发展到肉眼血便,组织切片也证实了腺体破坏、炎细胞浸润、绒毛脱落等炎症损伤.LA预防组较UC模型组的炎症程度明显减轻,TNF-α,IL-β和IL-8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UC模型组(P〈0.05).结论:LA具有预防UC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1β和IL-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结肠组织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TLR4)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雷公藤多苷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法(DSS)复制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正常对照组小鼠自由饮水,其余各组小鼠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7 d。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0.4 m L灌胃,不同剂量雷公藤多苷组分别以9.00、27.03和81.09 mg/kg浓度的雷公藤多苷混悬液0.40 m L灌胃,实验期间每天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末次给药后解剖观察,组织切片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酶联法检测结肠组织匀浆蛋白MIF的含量,以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黏膜TLR4 m RNA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组织中MIF含量和TLR4 m 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而不同剂量雷公藤多苷组小鼠结肠组织中MIF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TLR4 m 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雷公藤多苷通过降低MIF含量,进而降低TLR4 m RNA表达,影响TLR4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乙酸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观察培菲康(bifico)对UC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8%乙酸灌肠法制备大鼠UC模型,给大鼠应用bifico溶液,观察UC大鼠的症状和组织学变化,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UC大鼠肠黏膜内IL-1β、TNF-α、IL-10、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应用bifico后,UC大鼠的症状、组织损害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同时IL-1β、TNF-α、NF-κB的表达明显降低,IL-10的表达明显提高。结论bifico可有效治疗UC,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进而降低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提高抗炎细胞因子的水平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DG)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5-ASA)组,DG组和5-ASA+DG组,每组10只。用2,4-二硝基氯苯和乙酸联合建模法制备UC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学损伤评分SOD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结肠黏膜iNOS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5-ASA组和DG组大鼠DAI、组织学损伤评分及iNOS表达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但5-ASA组和DG组相比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G+5-AS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G可用于治疗大鼠UC,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损伤,抑制NO生成来减轻UC大鼠结肠黏膜的组织损伤。与5-ASA联用其治疗效果优于两者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奥曲肽)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UC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奥曲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7只。模型组、治疗组大鼠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复制UC模型。观察各组实验大鼠体质量变化、大体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奥曲肽可以缓解大鼠体质量的减轻,减少腹泻及便血的发生;并且能够显著改善结肠组织大体和组织学评分,降低IL-6、TNF-α的表达,同时使IL-10的表达增加。结论奥曲肽对TNBS诱导的大鼠UC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促炎细胞因子及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TRIM)1、occludin、ZO-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TRIM1、occludin、ZO-1表达,分析TRIM1与occludin、ZO-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TRIM1、occludin、ZO-1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TRIM1表达升高,occludin、ZO-1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肠癌组织中TRIM1表达与occludin、ZO-1表达均呈负相关(rs=-0.420、-0.343,均P<0.05)。结肠癌组织中TRIM1、occludin、ZO-1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T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等有关(均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等均无关(均P>0.05)。经生存分析,TRIM1高表达者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TRIM1低表达者(P<0.05),occludin高表达者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occludin低表达者(P<0.05),ZO-1高表达者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ZO-1低表达者(P<0.05)。TRIM1高表达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74,95%CI:1.04~5.44,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TRIM1表达升高,且与occludin、ZO-1表达呈负相关;3项指标均与结肠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T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等有关,其中TRIM1高表达是影响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验方结肠康I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机制.方法 以5 %2,4,6-三硝基苯磺酸和50 %乙醇注入大鼠肛门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给药15 d后,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细胞黏附因子CD54.结果 造模后CD4、CD8显著降低,CD4/CD8、CD54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经结肠康I号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结肠康I号大、小剂量组CD4、CD8显著升高,CD4/CD8、CD54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结肠康I号具有调节CD4/CD8平衡及抑制细胞黏附因子CD54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