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 PKM2)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和TCGA数据库荟萃分析PKM2 mRNA在LUAD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验证HPA数据库中PKM2蛋白表达;分析该基因与LUAD患者生存的关系;LinkedOmics和Metascape平台做PKM2与LUAD临床病理特征及KEGG通路分析;String-DB网站构建PPI网络。结果:LUAD组织中PKM mRNA表达水平是正常肺组织的1.95倍(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KM2蛋白在LUAD组织中高表达。PKM2表达与LUAD的病理分级、T分期和N分期呈正相关(均P<0.05),且高表达者总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P<0.001,HR=2.56)。PKM2共表达基因主要与糖酵解、癌症中央碳代谢、HIF-1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PKM2在LUAD组织中高表达,且与LUAD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有望成为LUAD诊断和治疗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邵昕晔 ' target='_blank'> 杨博文 ' target='_blank'> 李智 ' target='_blank'> 郑雪莹 ' target='_blank'> 刘云鹏 ' target='_blank'> 《现代肿瘤医学》2020,(22):3889-3897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Ki-67能否作为判断肺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获得相关文章,提取文章信息并完成文章质量评价后,利用R 3.6.1软件评估Ki-67高表达对肺腺癌患者及其不同亚组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7篇文章的28项研究。结果显示,在肺腺癌患者中,Ki-67表达与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HR:1.15,P=0.000 1)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HR:2.12,P=0.000 3)呈负相关。种族方面,目前仅在亚洲患者中提示Ki-67高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差;而在不同分期、不同临界值组均提示Ki-67高表达者预后不良。Ki-67临界值定义在50%是目前的最佳临界值。结论:Ki-67高表达在预测肺腺癌预后方面具有临床意义,未来需要进行更多高质量前瞻性研究来验证完善这一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HR2在肺腺癌(LUAD)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CDHR2与LUAD肿瘤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挖掘TCGA、GEPIA数据库中CDHR2在LUAD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83例LUAD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DH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无病生存期(DFS)的关系。通过TIMER和CIBERSORT数据库分析CDHR2与LUAD肿瘤免疫浸润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TCGA数据集中515例LUAD组织的CDHR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59例癌旁正常组织(P<0.05)。GEPIA数据库发现CDHR2高表达与较差的总生存期(OS)有关(P<0.05)。免疫组化显示CDHR2蛋白在LUAD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66.3%(55/83),高于癌旁组织的37.3%(3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HR2蛋白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0.05)。CDHR2蛋白高表达患者的中位DFS为44.6(95%CI:39.5~49.7)个月,短于低表达患者的57.3(95%CI:49.9~64.8...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探讨泛凋亡(PANoptosis)对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患者预后及免疫微环境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LUAD样本与正常样本的基因表达谱及临床数据,从已发表的文献中获取PANoptosis相关基因并分析其在肿瘤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单变量Cox分析和LASSO-Cox回归分析构建生存预后模型,将患者按风险评分划为高、低风险组。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再对模型风险评分进行独立预后分析。GO和KEGG富集分析探索生物功能和潜在的信号通路。采用TIMER数据库ESTIMATE算法综合分析PANoptosis相关基因与免疫微环境相关性。通过qRT-PCR验证PANoptosis预后相关基因在LUAD组织和正常肺组织间的差异表达。[结果] 共有15个PANoptosis相关基因在LUAD组和正常组间存在差异性表达,从中筛选出4个PANoptosis预后相关基因(RIPK3、NLRP3、FADD、MLKL)。在LASSO-Cox回归模型中,高风险组的生存率低于低风险组(P<0.001)。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分析显示该评分模型是LUAD的独立预后因素(HR=2.179,95%CI:1.347~3.524,P=0.001),而GO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与免疫相关的通路。高低风险组之间免疫微环境、免疫细胞差异和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差异显著。此外,qRT-PCR实验也证实PANoptosis相关基因FADD(P=0.007)和NLRP3(P<0.001)在LUAD组和正常组之间表达存在差异。[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PANoptosis相关基因的生存预后模型可以预测LUAD患者的预后及免疫微环境。 相似文献
5.
程阳 王一喆 金悦 ' target='_blank'> 包博文 ' target='_blank'> 郑春雷 ' target='_blank'> 侯科佐 ' target='_blank'> 车晓芳 ' target='_blank'> 胡雪君 《现代肿瘤医学》2020,(4):587-591
目的:探索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ANGPT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肺腺癌和肺鳞癌数据,并下载ANGPT1基因表达谱资料及临床信息资料。采用t检验明确ANGPT1在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χ2检验分析ANGPT1基因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方法,预测肺腺癌中可能受ANGPT1调控的相关通路。结果:ANGPT1基因在肺癌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T分期(P=0.013)呈负相关;ANGPT1低表达的肺腺癌患者预后明显差于高表达患者(P=0.006),是影响肺腺癌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GSEA结果显示,ANGPT1可能通过调节G2M检查点、DNA损伤修复、凋亡、mTOR信号、MYC信号、有丝分裂纺锤体等细胞增殖相关通路影响肺腺癌的发生发展。结论:ANGPT1是肺腺癌的独立预后保护因素,可能成为肺腺癌的潜在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第8版AJCC/UICC TNM分期系统对Ⅰa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行手术切除且病理资料齐全的Ⅰa期肺腺癌患者90例,按照第8版TNM分期系统,预后指标行Kaplan-Meier 分析,选择有显著差异指标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Ⅰa期肺腺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84.4%。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吸烟状态、发病部位、ALK基因状态、EGFR基因状态、手术方式、辅助治疗不影响Ⅰa期肺腺癌患者预后;而肿瘤病理类型、组织分级及第8版TNM分期影响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8版 TNM分期是影响Ⅰa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7版中Ⅰa1期和Ⅰa2期拆分为第8版的Ⅰa1期、Ⅰa2期、Ⅰa3期三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6.9%、88.9%、67.7%(P=0.002)。结论:第8版TNM分期系统能更准确预测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的肺腺癌分类在判断早期可手术的Ⅰb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第7版TNM分期明确诊断为Ⅰb期非小细胞肺腺癌。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病理亚型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168例患者中,无原位腺癌患者,2例患者为微浸润腺癌,51例患者为乳头状为主型,55例患者为腺泡样为主型,24例为微乳头为主型,20例为鳞屑状为主型,12例为实性为主型腺癌,4例为变异性腺癌(其中2例为实性腺癌,2例为胎儿型腺癌)。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淋巴管,血管侵犯(P=0.042)和不同病理类型(P=0.004)是影响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是同时影响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期的惟一因素(P分别为0.002和0.035)。[结论]新肺腺癌分类在预测可手术的Ⅰb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的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失巢凋亡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arlncRNAs)在肺腺癌中的预后价值和免疫浸润分析。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肺腺癌的RNA-seq数据及临床信息,从GeneCards和Harmonizome数据库获取失巢凋亡相关基因。通过共表达分析、差异分析和WGCNA分析,筛选与肺腺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差异表达的arlncRNAs。基于arlncRNAs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对其预测效能进一步验证。最后利用共识聚类识别肺腺癌失巢凋亡相关的分子亚型。结果 确定了7个预后arlncRNAs,其建立的预后风险模型、ROC曲线AUC值均大于0.7。生存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发现,低风险患者的总生存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免疫浸润,对低风险组患者可能有更好的免疫治疗效果。药物敏感性分析表明,高风险组患者对常用的化疗药更敏感。根据模型基因的表达,通过共识聚类确定了亚型C1和C2,C1显示较好的预后。结论 7个arlnc RNAs建立的预后风险模型能有效预测肺腺癌患者的预后。免疫相关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为肺腺癌患者精确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功能图像分析仪,地34例术后生存时间有明显差异的肺腺癌标本进行检测,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P^53蛋白的异常表达;探讨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DNA含量,核面积(NA)、核周长(NP)、最大直径(Dmax)、最小直径(Dmin)、等铲直径ED、核形态指数(NFI)、核面积标准差(NASD)及核周长标准差(NPSD)9项参数与患者预后有显著关系,核积分光密度标准差(NIS)和核轴比(NA 相似文献
10.
探讨肺实性型腺癌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5年7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61例肺实性型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4例、非手术治疗7例。分别对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等因素进行预后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7.3%、44.8%和25.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1)、有无淋巴结转移(P=0.014)、M分期(P=0.013)、pTNM分期(P=0.006)、治疗方式(P<0.001)和手术方式(P=0.006)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15)、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M分期(P=0.013)和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肺实性型腺癌发生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征,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主要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M分期和治疗方式。根治性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争取早期正确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提高生存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TXNs家族与肺腺癌(LUAD)预后的相关性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TXNs家族中LUAD的独立预后因素,计算基于TXNs家族的风险评分RS,并分析RS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最终构建包含RS的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TMX4是独立预后保护因素,TXNRD1是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基于TMX4与TXNRD1的风险评分RS高危患者预后差(P=0.005),且与较晚的T分期呈正相关(P<0.05);利用独立预后因素RS、T分期、年龄构建的列线图能够直观个体化地预测LUAD患者的预后。结论:基于TXNs家族构建的LUAD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有望成为LUAD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胰腺导管腺癌(PDAC)基因表达谱芯片并筛选关键基因。方法:从公共数据库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PDAC基因表达谱芯片GSE28735、GSE15471、GSE101448,共纳入108例PDAC样本和97例癌旁组织样本。应用R语言limma包和impute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利用DAVID数据库和在线分析工具Kobas分别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差异蛋白互作网络并进一步筛选关键基因。结果:3个基因表达谱芯片共有161个差异表达基因(|log2 fold-change(FC)|>2,P<0.05),包括54个上调基因,107个下调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与extracellular exosome、extracellular space、extracellular matrix organization密切相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protein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ECM-receptor interaction和focal adhesion等通路。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中显示节点最多的10个枢纽基因分别是ALB、COL11A1、COL3A1、FN1、EGF、COL1A1、MMP9、COL5A2、ITGA2、COL6A3。结论:筛选所得的10个关键基因可能在PDA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PDAC诊断及治疗的生物学靶标,为进一步研究PDA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及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12年01月至2019年0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的肺腺癌患者503例,根据病理类型分为AAH、AIS、MIA、IAC四组,对比四组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四组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AAH、AIS、MIA、IAC四组患者在性别比例方面,女性多于男性;在年龄分布方面,青年阶段(≤45岁)和中老年阶段(61~75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不同病理类型肺腺癌患者在结节大小、结节性质及手术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不同结节性质肺腺癌患者在手术年龄、再次手术及死亡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结节最长直径[HR=7.166,95%CI(1.011,50.823)]、N分期[HR=10.689,95%CI(2.276,50.200)]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AAH-AIS-MIA-IAC肿瘤演变过程中,结节最长直径、实性成分大小及N分期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肺腺癌国际新分类方法有助于肺腺癌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整合素亚基α2(integrin alpha-2,ITGA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从GEO基因芯片数据库下载GSE28735的芯片数据分析ITGA2的表达;从TCGA数据库搜索有关ITGA2临床样本表达的数据,分析不同ITGA2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利用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ITGA2对胰腺癌预后的影响;最后,运用基因富集分析探究ITGA2在胰腺癌中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ITGA2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00 1),ITGA2基因的表达与胰腺癌患者年龄、T分期、肿瘤的恶性程度G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ITGA2高表达胰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P<0.05)和无病生存期(P<0.05)较差。GSEA结果表明:ITGA2基因主要与顶端连接(P=0.021)、E2F转录途径(P=0.036)、mTORC1信号通路(P=0.018)、糖酵解途径(P=0.032)、PI3K/AKT/mTOR信号通路(P=0.028)、G2/M细胞周期检查点(P=0.034)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ITGA2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且与胰腺癌不良的预后相关,其可以作为胰腺癌有效的预后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GJB3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潜在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验证其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GJB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从TCGA数据库下载有关GJB3基因的临床样本表达数据,分析GJB3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15例胰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JB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合数据库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其表达水平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随后通过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来沉默AsPC-1细胞株中的GJB3表达,进一步检测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所受到的影响。结果:GJB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与低表达患者相比,GJB3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期(P<0.05)和无病生存期(P<0.05)较差。GJB3基因的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T分期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GJB3在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沉默GJB3表达后,胰腺癌AsPC-1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抑制(P<0.05)。结论:GJB3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与胰腺癌不良的预后相关,沉默GJB3能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同时GJB3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加速胰腺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对预测化疗疗效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5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与化疗疗效、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不同化疗方案、化疗前纤维蛋白原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男性患者化疗前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女性(P=0.001),ECOG 1分的患者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ECOG 0分的患者(P=0.000、P=0.002)。化疗前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153例患者化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降低(P=0.004),在这部分人群中,疾病部分缓解(PR)组、疾病稳定(SD)组和疾病进展(PD)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P=0.033)。总体人群化疗前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在PD组明显升高(P=0.016)。不同化疗方案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不相关(P=0.545)。高纤维蛋白原组、低纤维蛋白原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42天和204天,中位OS分别为317天和42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两组患者中位PFS及中位OS在DP、TP和GP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ECOG 1分及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影响PFS和OS的独立因素。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化疗疗效相关,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是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