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现状及其血清型与定植侵袭力、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进行GBS筛查的孕35~37周孕妇31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孕妇GBS定植率、新生儿GBS侵袭性感染率,并分析其药敏性,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GBS的影响因素;比较孕妇定植株和新生儿侵袭株GBS的血清型,并分析不良妊娠结局孕妇的GBS的血清型分布情况。结果 315例孕晚期孕妇经生殖道筛查出47例GBS感染阳性,新生儿中GBS侵袭性感染16例,新生儿侵袭株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于孕妇定植株(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OR=3.086)、流产史(OR=2.583)、妊娠糖尿病(OR=2.312)、阴道清洁度Ⅲ/Ⅳ级(OR=2.519)、CRP≥60 mg/L(OR=2.214)等是妊娠晚期孕妇GBS定植的影响因素(P0.05);孕妇定植株的血清型占比前3位的分别为Ⅲ型51.07%(24/47)、Ⅰb型14.89%(7/47)、Ⅰa型12.77%(6/47),新生儿侵袭株的血清型占比前3位的分别为Ⅲ型62.50%(10/16)、Ⅰa型18.75%(3/16)、Ⅰb型12.50%(2/16);感染Ⅲ型GBS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6.67%(16/24)高于其他血清型的30.43%(7/23)(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有必要进行GBS筛查及血清型鉴别,Ⅲ型血清型GBS的定植侵袭能力更强且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2.
陈军  荆成宝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264-1266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带菌情况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耐药性监测。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安康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妊娠晚期孕妇80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孕妇阴道或直肠分泌物进行GBS检测,同时对培养分离出的GBS标本进行临床常见的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观察所有孕妇及不同年龄、产次、流产史孕妇的GBS阳性率,将800例孕妇分为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分析GBS阳性组与GBS阴性组的母婴结局。 结果 800例晚期孕妇GBS感染阳性率为9.88%(79/800),其中不同年龄分组、产次分组、流产史的孕妇GB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9株GBS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噻肟以及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00%,对红霉素、氯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氨芐西林以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2.03%、17.72%、34.18%、7.59%、58.23%。GBS阳性组的胎儿窘迫、早产、宫内感染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均明显高于GBS阴性组(P<0.05)。GBS阳性组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GBS阴性组(P<0.05)。 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可用于晚期孕妇GBS感染的检测中,而青霉素、万古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噻肟以及利奈唑胺均为有效预防妊娠期GBS感染的理想抗生素。GBS感染会增加胎儿窘迫、早产、宫内感染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温州市人民医院2018—2021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患者妊娠结局,并分析其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采取对应干预措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分娩的400例HDP患者(单胎妊娠)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n=157)与正常妊娠结局组(n=243)。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并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 结果 400例HDP患者中共157例(39.25%)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孕前BMI、分娩方式、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负性情绪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35岁(OR=23.815,95%CI:10.370~54.655)、孕前BMI≥24.0(OR=16.010,95%CI:6.832~34.620)、阴道分娩(OR=16.336,95%CI:7.325~36.403)、GDM(OR=26.337,95%CI:11.908~58.253)、负性情绪(OR=20.682,95%CI:2.791~54.876)均为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为logistic(P)=-4.125+年龄×3.170+孕前BMI×2.773+阴道分娩×2.793+GDM×3.271+负性情绪×3.029;当logistic(P)=4.11,预测HDP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865~0.926),预测敏感度为84.36%,特异度为82.17%;根据设定的评分标准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可将HDP患者划分为低风险(0~4分)、中风险(5~8分)与高风险(9~12分)。 结论 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年龄、孕前BMI、阴道分娩、GDM、负性情绪均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可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有助于临床制定相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足月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测定结局的孕期可控性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3月于安徽省妇幼保健院随机抽取601对母婴为研究对象,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对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孕妇社会人口学特征、孕期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等信息。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601例足月新生儿中,NBNA评分异常的新生儿有63例(10.5%)。怀孕间隔时间在1年以内(OR=2.95,95%CI:1.30~6.68)、早期(OR=2.71,95%CI:2.46~5.02)或晚期(OR=2.70,95%CI:1.34~5.44)足月儿的NBNA异常风险显著升高,而孕期每周至少1次体力运动的孕妇(OR=0.50,95%CI:0.28~0.88),其新生儿NBNA评分异常风险显著降低。在非完全足月儿中,妊娠间隔时间长组的孕妇(OR=0.31,95%CI:0.11~0.86)和有体力运动的孕妇(OR=0.45,95%CI:0.20~0.98),其新生儿NBNA异常的风险显著低于妊娠间隔时间短组。结论 妊娠间隔和孕期体力运动是影响足月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的孕期可控性因素,在促进胎儿行为神经发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降低临床不良妊娠结局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产科收治的227例无妊娠合并症的生殖道感染产妇进行分析。根据是否接受了治疗,将生殖道感染产妇分为接受治疗组85例和未接受治疗组142例。另选取无妊娠合并症、无生殖道感染产妇200例。分析产妇的生殖道感染类型及构成比情况,比较生殖道感染组和无生殖道感染组、接受治疗组和未接受治疗组妊娠结局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227例生殖道感染产妇中其生殖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构成分别是念珠菌属、支原体、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克雷伯氏菌属、无乳链球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构成比分别为34.80%(79例)、27.75%(63例)、15.86%(36例)、7.93%(18例)、5.29%(12例)、4.41%(10例)和3.96%(9例)。生殖道感染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为23.79%,无生殖道感染组为7.00% ,感染组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82,P<0.05)。生殖道感染未接受治疗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为33.10%,高于接受治疗组发生率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31,P<0.05)。 结论 妊娠期生殖道感染以念珠菌和支原体较多见,妊娠期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风险,对此临床上应该努力做到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现状,筛查出高危因素,制定相应预防对策,控制新生儿感染。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儿52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527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24例,感染率4.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医院感染和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在体重(P=0.011)、胎龄(P<0.001)、分娩方式(P=0.014)、有无机械通气(P=0.008)、有无静脉营养(P=0.001)、是否侵入式治疗(P<0.001)等指标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新生儿体重偏低(OR=2.117,95%CI:1.988~2.254);早产(OR=2.077,95%CI:2.009~2.148);剖宫产(OR=1.276,95%CI:1.199~1.359);机械通气(OR=1.699,95%CI:1.621~1.78);静脉营养(OR=2.387,95%CI:2.342~2.433)和侵入式治疗(OR=1.522,95%CI:1.501~1.543)。 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率较高,应根据相应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对策,控制新生儿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发病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GDM患者产妇23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产妇2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与围产儿结局,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病危险因素。 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56.03%)、羊水过多(10.34%)、子痫前期(19.40%)、胎膜早破(3.45%)、产后出血(9.05%)、妊娠高血压(13.36%)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879、6.687、16.551、6.286、16.160、 21.086, 均P<0.05);早产儿(8.62%)、巨大儿(9.48%)、新生儿窒息(10.34%)、胎儿窘迫(19.40%)、新生儿低血糖(3.02%)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068、4.318、6.686、5.027, 均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DM发生与年龄(OR=1.435)、孕次(OR=3.425)、孕前BMI(OR=3.332)、糖尿病家族史(OR=4.443)、阴道念珠菌感染(OR=1.542)明显相关(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母婴不良结局风险,年龄、孕次、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阴道念珠菌感染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大于胎龄儿的相关围产因素及其近期不良结局的情况,为大于胎龄儿新生儿期的临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 年1—5 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81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生大于胎龄儿相关围产因素进行分析;用χ2检验分析大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近期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生大于胎龄儿危险因素是母亲孕晚期体重指数 (BMI>23.9 kg/m2,OR=1.139,95%CI:1.082~1.198,P<0.001),甘油三酯 (TG≥2.3 mmol/L,OR=1.115,95%CI:1.020~1.219,P=0.016)、男性婴儿(OR=1.089,95%CI:1.050~1.129,P<0.001)及新生儿胎龄(OR=1.403,95%CI:1.205~1.634,P<0.001);大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转入新生儿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 vs. 12.4%,χ2=0.239,P>0.05)。结论 应积极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晚期的BMI及TG水平,对胎龄大以及男性婴儿需警惕大于胎龄儿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大于胎龄儿近期结局与适于胎龄儿无明显差别,应着重于其日后远期不良结局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系统化心理管理干预对初产妊娠孕妇社会行为、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产检及分娩的300例初产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以社会心理学视角下进行系统化心理管理干预,评价干预前后妊娠压力、焦虑、抑郁评分及其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 结果 两组干预前妊娠压力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三项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干预后干预组妊娠压力量表评分和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顺产率(68.67%)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剖宫产率(26.67%)显著低于对照组(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胎儿窘迫、产后出血、产后感染、产后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极低体重儿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管理干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显著改善初产妊娠孕妇不良社会心理行为状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吕英  徐娟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2):211-212
目的 研究与分析剖宫产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金华市中心医院的615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感染与未感染者的年龄、孕周、剖宫产时机、产后出血情况、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产前生殖道感染情况、胎膜早破情况、瘢痕子宫情况、产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者的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同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产褥期感染的因素。 结果 615例剖宫产产妇共发生27例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为4.39%,感染与未感染者的年龄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与未感染者的剖宫产时机、产后出血情况、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产前生殖道感染情况、胎膜早破情况、瘢痕子宫情况、产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时机(OR=1.697)、产后出血情况(OR=1.658)、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OR=1.674)、产前生殖道感染情况(OR=1.824)、胎膜早破情况(OR=1.645)、瘢痕子宫情况(OR=1.578)、产前血红蛋白(OR=1.587)及白蛋白(OR=1.709)水平均是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论 金华市中心医院剖宫产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并不低,且围术期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海口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口市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出生的22 860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妇幼卫生信息监测网络收集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出生缺陷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调查22 860名新生儿中共有出生缺陷291人,发生率为127.30/万;2016—2019年发生率分别为106.00/万,120.98/万,136.73/万,145.42/万,不同年份间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4.273,P=0.039);前三位的病种为先天性心脏病(25.37/万)、无脑儿(22.31/万)和脑积水(16.19/万);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上升最明显,2019年发生率为35.95/万,2016年为14.91/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P<0.05);农村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2.10/万,城镇为110.78/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P<0.05)。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孕妇年龄(OR=2.977)、有不良孕产史(OR=1.771)、孕期有高血压(OR=1.914)、孕期有饮酒史(OR=1.471)、孕期有感冒史(OR=1.454)、孕早期有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史(OR=1.692)、叶酸服用时间<3个月(OR=1.732)和孕周<37周(OR=1.443)是新生儿缺陷的影响因素。 结论 海口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和地域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开展孕妇健康咨询和产前检查,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院内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调查并探究对胎膜早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7月于本院定期产前检查的妊娠晚期孕妇3970例GBS感染检测,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胎膜早破发生率及妊娠不良结局。结果:3970例孕妇中103例GBS感染,感染率2.6%,纳入感染组,非感染孕妇中随机选取103例纳入非感染组;感染组年龄≤30岁组感染率(68.0%)高于>30~35岁组及>35岁组,感染组胎膜早破发生率(18.5%)高于非感染组(4.9%),绒毛膜羊膜炎(6.8%)、新生儿肺炎(13.6%)、胎儿生长发育迟缓(8.7%)、新生儿感染(7.8%)、胎儿宫内窘迫(9.7%)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组(0、4.9%、1.0%、1.0%、1.9%)(均P<0.05);两组产妇分娩期发热、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未见差异(P>0.05)。结论:孕晚期孕妇发生GBS感染增加胎膜早破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临床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晚期孕妇461例,取产前35周~37周阴道下1/3分泌物及肛周分泌物,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进行GBS筛查,其中阳性者行GBS培养,比较GBS阳性组与阴性组孕妇母儿结局,并分析GBS感染与绒毛膜炎的关系。结果 461例孕妇GBS阳性检出率为14.09%(65/461),新生儿GBS阳性检出率为0.43%(2/461)。GBS阳性组胎膜早破、早产、败血症及绒毛膜炎的发生率高于GBS阴性组;GBS阳性组新生儿肺炎、先天性感染、脑膜炎的发生率高于GBS阴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生殖道GBS感染是孕妇绒毛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49,95%CI:12.69~47.26,P0.01)。结论妊娠晚期生殖道GBS感染会显著增加孕妇胎膜早破、早产、绒毛膜炎、败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先天性感染及新生儿脑膜炎的发生率,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应对孕妇进行常规筛查并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与分析新生儿手足口病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的1 0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手足口病发病率进行统计,比较不同母亲情况、新生儿情况、喂养情况及外出就医情况者的发病率,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手足口病的关系。结果 1 060例新生儿共发生17例手足口病,发病率为1.60%,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日龄、出生体重及母亲文化程度者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早产情况、喂养方式、母亲卫生习惯、1周内外出史、1周内医院就诊情况、新生儿疾病、与其他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史者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早产(OR=2.516)、混合喂养(OR=2.369)、母亲卫生习惯差(OR=2.639)、1周内外出史(OR=2.893)、1周内医院就诊情况(OR=2.971)、新生儿疾病(OR=2.725)、与患儿接触史(OR=3.052)是新生儿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手足口病的发生率并不低,且影响因素较多,可根据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控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降低新生儿的病原接触概率及提升其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定植对生殖道微生态及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的876例妊娠晚期孕妇,PCR层析法检测GBS定植情况,检测生殖道微生态,追踪妊娠结局。结果:876例中GBS定植阳性率为16.9%。GBS定植阳性与阴性孕妇阴道清洁度I-Ⅱ级占比分别为75.7%、89.2%,ⅡI-IV级占比分别为24.3%、10.9%;细菌性阴道病、需氧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占比分别为6.1%、4.1%、7.4%和2.1%、1.1%、1.8%,生殖道菌群分布失调总占比分别为17.6%、5.0%;PH4.5占比分别为31.8%、12.1%,两组上述指标有差异(P0.05)。GBS定植阳性孕妇羊水污染、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胎儿窘迫、产褥感染,以及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GBS定植阴性孕妇(P0.05),两组孕妇产前发热、早产及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GBS定植阳性可能与生殖道微生态失调有关,且增加羊水污染、宫内感染、胎膜早破以及新生儿不良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西安市1~4岁学龄前幼儿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及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市6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3个社区及所辖幼儿园的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发育评估与问卷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结果 调查的7 907例儿童中,营养不良儿童303例,营养不良患病率3.83%。多因素分析发现,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有早产(OR=1.629,P=0.001)、低出生体重(OR=1.632,P=0.001)、经常吃零食(OR=1.495,P=0.005)、爱喝甜饮料(OR=1.529,P=0.004)、喜食膨化食品(OR=1.478,P=0.008)、偏食挑食(OR=1.561,P=0.002)、进食速度慢(OR=1.501,P=0.004)、每天睡眠时间≤10 h(OR=1.369,P=0.028),保护因素有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OR=0.707,P=0.028)、每天奶量>500 ml(OR=0.704,P=0.027)、辅食合理添加(OR=0.694,P=0.019)、定期营养监测(OR=0.728,P=0.041)。结论 积极开展营养知识宣传和普及,提倡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定期营养监测是预防儿童营养不良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7年4月本院妇产科诊治并分娩的ICP孕妇173例为ICP组,18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宫内窘迫、窒息等妊娠结局,新生儿血常规、凝血机制、肝功能等相关实验室指标及疾病情况,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实验室指标及疾病的差异。结果 两组孕妇间年龄、孕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CP组的产次、剖宫产数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及出生后情况比较显示:ICP组低出生体重儿、羊水粪染、窒息、心肌损害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CP组间新生儿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可引起新生儿产时及产后异常,出现低出生体重儿、羊水粪染、窒息及新生儿ALP、TBA等实验室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12例住院新生儿血浆维生素A(VA)浓度及各种因素对VA浓度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017年6-12月212例住院新生儿血浆VA浓度。并收集新生儿的基本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各种因素对VA浓度影响。结果 VA缺乏(VAD)189例,比例达89.1%;性别、年龄、血糖、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均为影响VA浓度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水平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167,P=0.015);母亲VA水平与新生儿VA水平无相关性(P>0.05);性别(OR=0.465,95%CI:0.237~0.913,P=0.026)、感染(OR=2.583,95%CI:1.135~5.876,P=0.024)是临床VAD危险因素。结论 晋城市新生儿VA缺乏状况较严重,男婴感染的新生儿更容易发生临床VA缺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H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本地区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生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本地区CH发病率及分布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2019年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人数总共为127 524例,确诊为CH患儿45例,5年CH总体发病率为35.29/105。冬春季CH发病率高于夏秋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P=0.347);早产儿CH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251.68/105(18/7 152),早产儿CH发病率高于足月儿20.93/105(25/119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OR=3.172,95%CI:2.185~8.116,P=0.012)、早产(OR=2.662,95%CI:1.904~7.115,P=0.008)、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1.973,95%CI:1.362~4.950,P=0.037)、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892,95%CI:1.207~4.216,P=0.024)、孕期用药史(OR=2.350,95%CI:1.802~6.713,P=0.016)、孕期射线接触史(OR=2.712,95%CI:1.938~7.346,P=0.028)及孕期碘摄入量不足(OR=4.120,95%CI:2.713~9.150,P<0.001)是CH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地区CH发病率较高,影响CH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这些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减少CH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许昌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出生的新生儿1 226例新生儿根据生后1 min Apgar评分分为新生儿窒息组(观察组)与无窒息组(对照组),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并对比两组新生儿相关因素之间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 结果 1 226例新生儿中诊断为新生儿窒息者202例,发生率为16.48%;202例新生儿窒息在性别分布男性占54.6%,女性45.4%,以轻度窒息较为常见(83.2%),足月儿(79.7%)、正常体重儿(82.2%)、经阴道分娩(73.3%)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脐带因素胎盘因素、产程异常及妊娠合并症常见;两组新生儿在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前置胎盘、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产程异常、羊水污染、分娩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前置胎盘(OR=1.588)、胎儿宫内窘迫(OR=2.367)、胎位异常(OR=3.014)、产程异常(OR=3.533)、羊水污染(OR=1.546)、分娩方式(OR=0.662)均为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前置胎盘、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产程异常、羊水污染均为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