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在SBT过程中EAdi的变化以及膈肌厚度位移变化,分析结合二者参数预测脱机拔管的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符合COPD诊断标准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患者采用NAVA呼吸模式,按照患者是否成功脱机拔管分为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SBT前、SBT30 min的呼吸参数变化及SBT时(基线)、10 min、30 min的EAdi值和膈肌厚度及位移变化。结果纳入40例接受机械通气并计划进行SBT的患者,其中32例成功撤机,脱机失败者8例中,6例不得不在SBT过程中重新上机,2例在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1)两组患者撤机前呼吸机参数及血气内PO2和PCO2变化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SBT 30 min后再次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参数显示成功组HR、RR、PCO2比失败组低,均有统计学意义。而Vt、PO2/Fi O2比失败组高(P0.01)。成功者中SBT各时间点的EAdimax和EAdiAUC均比失败组低,且失败组中随着SBT时间延长,EAdimax和EAdiAUC呈增加趋势。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膈肌厚度及位移变化在不同时间段自主呼吸实验成功撤机组中tdi膈肌厚度及右侧膈肌位移指标方面,显著大于撤机失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di联合膈肌功能可监测撤机拔管,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背景 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率较高,近年来超声已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评估中,如评估撤机前患者的心功能,但在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胸部超声应用不多。目的 探讨胸部超声对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2017年6月-2018年12月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5例持续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脓毒症患者,在其符合机械通气撤机筛查条件后采用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SV)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于SBT前及SBT 30 min后进行胸部超声指标检测,获得肺部超声评分(LUS)、膈肌位移值(D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和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并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BSI)和膈肌增厚分数(DTF)。对符合临床撤机标准者进行撤机,根据撤机结果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胸部超声对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最终纳入50例患者,其中撤机成功组35例,撤机失败组15例。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患者SBT后LUS、SBT前DTF、SBT后DTF、SBT后D-RB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失败组患者SBT后LUS较SBT前上升(P<0.05),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患者SBT后DTF均高于SBT前(P<0.05)。SBT后LUS、D-RSBI及SBT前后DTF预测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9、0.895、0.738、0.891。SBT后LUS<15.5分、SBT后D-RSBI<1.41次?min-1?mm-1、SBT前DTF>22.9%、SBT后DTF>33.2%预测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的灵敏度分别为0.730、0.867、0.866、0.886,特异度分别为0.800、0.829、0.667、0.867。结论 胸部超声对脓毒症患者撤机结果有预测价值,SBT后LUS<15.5分、D-RSBI<1.41次?min-1?mm-1、DTF>33.2%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膈肌收缩速度联合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价值与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96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撤机结局将研究对象分为成功组(撤机成功,69例)和失败组(撤机失败,27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测试(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后不同时间点(SBT即刻以及SBT后5、30min)的膈肌收缩速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分析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影响因素以及SBT后30min的膈肌收缩速度、CRP/ALB比值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SBT即刻,两组患者的膈肌收缩速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BT后5、30min,成功组患者的膈肌收缩速度均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膈肌超声相关指标膈肌动度浅快呼吸指数(DD-RSBI)、膈肌增厚浅快呼吸指数(DT-RSBI)与传统浅快呼吸指数(RSBI)在机械通气患者中预测撤机结果的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6家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48h并行撤机自主呼吸试验(SBT)的患者131例。SBT过程中使用超声测量并计算膈肌移动度(DD)与膈肌增厚率(DTF),代替传统RSBI中的潮气量计算出新的DD-RSBI和DT-RSBI。根据撤机结果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与失败组,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各指标预测撤机结果的价值。结果撤机成功组患者97例,撤机失败组患者34例。撤机失败组患者的RSBI、DD-RSBI及DT-RSBI均高于撤机成功组(均P<0.05)。RSBI、DD-RSBI及DT-RSBI预测撤机失败的AUC分别为0.796(95%CI:0.712~0.903)、0.865(95%CI:0.798~0.931)、0.872(95%CI:0.801~0.942),以46.3次/(ml·min)、1.65次/(min·mm)、66次/min为阈值,其预测撤机失败的灵敏度分别为85.3%、73.5%、88.2%,特异度分别为56.7%、88.7%、5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DD-RSBI(OR=5.46,95%CI:1.54~19.37)、高DT-RSBI(OR=1.06,95%CI:1.02~1.1)是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膈肌超声指标DD-RSBI、DT-RSBI较传统RSBI预测撤机结果更准确,是指导撤机时机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指导中床旁超声膈肌功能评估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特护病房需进行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按照撤机成功与否分为两组,将撤机失败设为对照组(n=74),将撤机成功设为研究组(n=46),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在自主呼吸实验(SBT)中右侧膈肌位移(DE)变化情况、SBT中DE对撤机的预测价值、SBT中膈肌收缩速度以及SBT中膈肌收缩速度对撤机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在初始期间时DE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5分钟后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DE对撤机成功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在SBT中的表现均十分显著,DE的AUC最佳临界值为0.862,处于SBT30min时,临界值为DE>1.15cm,对撤机成功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预测分别为95.58%、99.99%、92.35%。SBT中两组患者的膈肌收缩速度均呈上升趋势,两组患者在初始期间收缩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在5min后其收缩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撤机成功准确度和灵敏度与SBT中膈肌收缩速度呈相关性,当DE预测撤机成功的AUC值为0.746时SBT为30分钟,膈肌收缩速度的临界值在1.47cm/s及以下时,对撤机成功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预测为66.24%、68.44%、62.24%。结论 超声膈肌功能评估可有效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撤机指导,且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指导中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且预测结果较为准确,对撤机成功率进行有效改善,当临界值DE>1.15cm时,膈肌收缩速度的临界值在1.47cm/s及以下时,预测较为准确,也可联合其他指标进行应用。 【关键词】机械通气;撤机指导;床旁超声;膈肌功能评估;临床价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膈肌增厚率和位移-时间指数(E-T指数)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十堰市太和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重症医学科(ICU)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床旁超声检查,收集自主呼吸试验(SBT)进行30 min时的超声数据:(1)膈肌增厚率(DTF);(2)膈肌E-T指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膈肌超声指标预测撤机成功的最佳阈值。结果 研究共纳入患者60例,其中撤机成功组42例,撤机失败组18例。成功组与失败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是否行手术治疗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成功组的患者撤机前机械通气时间低于失败组(P<0.05)。在SBT进行30 min时,撤机成功组的DTF及E-T指数均高于失败组(P<0.05)。以DTF≥32.5%为最佳界值预测撤机成功,其敏感性71.4%,特异性83.3%,曲线下面积(AUC) 0.824。以E-T指数≥0.99 cm·s为最佳界值预测撤机成功,为其敏感性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以及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RAI)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关系,评价肾上腺皮质功能测定对呼吸机撤离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入住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 h的重症患者,分别于入ICU当日和第一次自主呼吸测试(SBT)当日进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试验,检测ACTH刺激前和刺激后30 min血浆总皮质醇水平(分别记作T0、T30),二者变化值Δcortisol≤9μg/dL则诊断为RAI。同时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年龄、原发病等。根据第一次SBT后能否成功撤机,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预测撤机结局的准确性。结果共45例机械通气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撤机成功29例,撤机失败16例。撤机成功组RAI的发生率(37.9%,11/29)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75.0%,12/16)(P=0.017)。撤机成功组患者入ICU当日的Δcortisol与撤机失败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0.3±5.7)μg/dL比(7.5±4.5)μg/dL,P=0.100]。但第一次SBT当日监测的Δcortisol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10.9±5.1)比(4.9±2.9)μg/dL,P=0.00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Δcortisol是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第一次SBT当日Δcortisol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Δcortisol≤6.95μg/dL时,评估撤机结局的敏感性为0.813,特异性为0.828。结论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较常见,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可能影响撤机结局,Δcortisol可作为预测重症患者撤机结局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tic thickening fraction,DTF)联合呼吸浅快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RSBI)指导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3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撤机标准,根据撤机结果将其分为撤机成功组(n=67)和撤机失败组(n=36)。两组患者均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30min后,记录呼吸频率及潮气量,计算RSBI,通过超声测量吸气末和呼气末膈肌厚度,计算DTF,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DTF、RSBI及联合指标对撤机时机的预测价值。结果 撤机成功组患者的DTF显著高于撤机失败组[(24.98±4.70)% vs(19.6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撤机成功组患者的RSBI显著低于撤机失败组[(52.67±13.65)次/(min·L)vs(70.82±20.78)次/(min·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TF、RSBI及联合指标对成功撤机有预测效能,以DTF>21.20%且RSBI≤55.56次/(min·L)作为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最大。结论 DTF及RSBI能有效预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成功撤机时机,与单一DTF及RSBI相比,联合指标可显著提高成功撤机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肺部超声、膈肌超声在预测创伤危重症患者呼吸机撤机成功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2月惠州市惠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2例满足自主呼吸试验(SBT)的创伤急危重症患者,根据SBT能否顺利撤机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SBT开始15 min后开始床旁超声检查肺、膈肌功能。记录肺部超声评分(LUS)、膈肌活动度(DE)和膈肌移动时间(E-T)指数。将单变量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寻找独立预测参数。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独立预测参数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成功组55例,失败组37例。SBT期间,失败组的呼吸频率,心率,LUS评分均高于成功组,膈肌活动度,吸气时间,E-T指数均低于成功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US评分[OR=2.752,95%CI(1.928,3.575)]、膈肌活动度[OR=4.329,95%CI(3.309,5.342)]和E-T指数[OR=3.103,95%CI(1.496,4.711)]均是预测撤机失败的预测因素(P<0.001)。...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04-108
目的 探讨肺部超声联合膈肌超声对颈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的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高位颈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48 h,符合自主呼吸试验撤机(SBT)标准。所有患者均采用床边肺部B超和膈肌超声进行评估,测量计算膈肌的移动度(DD),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及肺部B线积分(LUBS)。根据撤机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分析各项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撤机成功组45例,失败组15例。两组患者人群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为(8.91±0.92)分,撤机失败组为(13.52±1.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撤机成功组DD为(13.56±2.04)mm,失败组为(9.36±1.1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撤机成功组D-RSBI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2±0.26)次/(min·mm) vs.(2.16±0.38)次/(min·mm),P=0.008]。D-RSBI、LUBS及联合对撤机失败均有预测效能。LUBS联合D-RSBI的预测效能最大,AUC值为0.982。结论肺膈联合超声能够很好的预测颈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脱管的结局,其中以LUBS联合D-RSBI的预测效能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SBT)前B型脑钠肽(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达到撤机标准并行撤机的66例患者,在患者达到撤机条件行SBT前抽血检测BNP水平,而后进行SBT,后予撤机拔管。根据48 h内的撤机结局,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撤机前BNP水平及其对数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itc curve,ROC曲线),评价撤机前BNP水平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66例患者中,12例(18.2%)撤机失败,失败病例中有4例通过了SBT但撤机失败。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年龄相对较轻(P〈0.05)。撤机失败组SBT前BNP水平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P〈0.01)。 SBT前BNP预测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0.059),95%可信区间为(95%CI 0.751~0.932),其预测撤机失败的截点值为263 pg/mL,在此截点值下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5%。结论:撤机前BNP水平对撤机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撤机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试验( SBT)前后血乳酸水平差值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从ICU住院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选择达到撤机条件可行SBT的5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撤机结局,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APACHE Ⅱ评分、血乳酸水平变化等临床资料。 SBT前后乳酸水平差值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通过ROC曲线评价。结果 SBT后两组血乳酸水平均高于SBT前。撤机成功组SBT后血乳酸水平及其增加幅度均小于撤机失败组( P<0.05)。 SBT前后血乳酸水平差值预测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P<0.05),血乳酸水平差值0.35 mmol/L为最佳截点,其预测撤机失败的敏感度为88.9%,特异性为87.5%。结论 SBT前后血乳酸暖水平差值可作为对撤机结局的一种预测指标,有助于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老年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率高,近年来超声检查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的管理中,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将超声用于评估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前的心、肺功能,但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超声应用不多。目的 探讨心、肺超声对老年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60例持续机械通气后撤机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自主呼吸试验(SBT)前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患者的基础疾病及感染部位。记录常见预测撤机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R)、最大吸气压(MIP)、吸气0.1 s口腔闭合压(P0.1)、SBT后B型尿钠肽(BNP)。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记录患者在SBT前超声检查结果,心脏超声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早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A)、舒张早期左房室瓣环运动速度(E'),计算E/A、E/E';测量收缩期左心房面积(LAA);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部超声指标为肺部超声评分(LUS)。根据撤机结果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心、肺超声对老年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最终纳入60例患者,其中撤机成功组35例,撤机失败组2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失败组基础疾病中的冠心病发生率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两组脓毒症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失败组RSBI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撤机成功组心脏超声指标E'高于撤机失败组,E/E'、LAA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撤机成功组肺部超声指标LUS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E'、LUS、LAA对撤机结果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5、0.751、0.680;当临界值E/E'为8.22、BLUS为15.50分、LAA为22.85 cm2时,灵敏度分别为0.760、0.720、0.560,特异度分别为0.857、0.724、0.829。结论 心肺超声对老年脓毒症患者撤机结果有预测价值,SBT前E/E'为8.22、LUS为15.50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浆microRNA-206 (miRNA-206)与床旁超声膈肌功能联合预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住院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102例,根据撤机结果分为成功组、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miRNA-206、膈肌功能指标及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miRNA-206、床旁超声膈肌功能单独及联合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102例患者撤机失败率为33.33%。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膈肌增厚率(DTF)、膈肌活动度(DE)、血浆miRNA-206、白蛋白(Alb)水平降低(P <0.05),膈肌收缩速度(DCV)加快(P <0.05),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早期气管切开百分率升高(P <0.05),年龄增大(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089 (9...  相似文献   

15.
何振芬  王轩  贾绍俊 《重庆医学》2021,50(6):977-981
目的 分析超声评估膈肌运动指标对于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败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ICU于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6例,分为2组,研究组为40例撤机成功的患者,对照组为56例撤机失败的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自主呼吸试验(SBT)30 min时的呼吸频率、浅快呼吸指数(RSBI)、右侧膈肌位移(DE)、膈肌收缩速度进行检测,并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SBI及膈肌收缩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DE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BI、DE及膈肌收缩速度预测撤机失败均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DE及膈肌收缩速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大于RSBI.单因素分析表明,RSBI、DE及膈肌收缩速度是撤机失败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DE及高膈肌收缩速度均为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预后指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评估膈肌运动指标对于预测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预测患者撤机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iaphragm 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D-RBSI)对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6例机械通气慢阻肺患者。患者通过撤机筛查后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est,SBT),SBT开始后10 min或SBT失败时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和潮气量,并利用床旁超声测量患者的膈肌活动度(diaphragmatic displacement,DD)。以RR和DD的比值(RR/DD)计算D-RBSI,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D-RBSI对机械通气慢阻肺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有28例患者撤机失败。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的年龄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无明显差异。成功组患者DD大于失败组[(22±6)mm比(13±5)mm,P0.001)],RBSI和D-RBSI均低于失败组[RBSI:(40±14)次/(min·L)比(52±20)次/(min·L),P=0.003;D-RBSI:(0.95±0.51)次/(min·mm)比(1.79±0.83)次/(min·mm),P0.001)]。两组患者的RBSI和D-RBSI之间相关性良好(R2=0.778,P0.001)。D-RBSI对患者撤机结果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RBSI[(0.85比0.75,P0.001)],D-RBSI1.13次/(min·mm)预测撤机失败的敏感性为0.82,特异性为0.81。结论超声监测机械通气慢阻肺患者SBT时D-RBSI可有效判断其撤机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方法应用于机械通气重症患者撤机时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接诊的予以机械通气治疗的98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撤机成功组(47例)与撤机失败组(51例).两组患者均行超声监测和自主呼吸试验(SBT),比较组间不同时间节点中最大右侧膈肌位移(DE)和膈肌收缩速度的变化,分析二者数值变化对撤机的预测价值.结果 SBT中两组DE在不同时间节点(0 min、5 min、30 min)均逐渐升高(P<0.05),不同时间节点上,撤机成功组DE分别为(1.05±0.29)mm、(1.57±0.42)mm、(1.86±0.56)mm,撤机失败组分别为(0.98±0.26)mm、(1.24±0.31)mm、(1.38±0.39)mm,撤机成功组均比撤机失败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BT中DE对撤机成功不同时间节点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0.20%、94.12%、96.08%)、敏感性(92.16%、96.08%、100.00%)与准确度(91.18%、95.10%、98.04%),并在30 min时AUC值达到0.942(P<0.05);两组SBT中膈肌收缩速度在不同时间点(0 min、5 min、30 min)均明显上升(P<0.05),不同时间点上,撤机成功组膈肌收缩速度分别为(1.42±0.38)cm/s、(1.54±0.42)cm/s、(1.63±0.59)cm/s,撤机失败组分别为(1.43±0.36)cm/s、(1.81±0.47)cm/s、(2.04±0.68)cm/s,撤机成功组均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肌收缩速度在不同时间点对撤机成功均有一定特异性(52.94%、52.94%、60.78%)、敏感性(62.75%、58.82%、74.51%)与准确度(57.84%、55.88%、67.65%),并在30 min时达到最高,AUC值为0.771(P<0.05).结论 机械通气的撤机预测可采取重症超声诊断方式,其中DE、膈肌收缩速度为评价撤机时机的重要指标,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膈肌超声参数对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结局及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124例ICU呼吸机依赖患者按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n=99)和撤机失败组(n=25),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膈肌超声参数[膈肌增厚率(DTF)、呼吸末膈肌厚度(DTe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膈肌活动度(DE)]。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ICU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结局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膈肌超声参数预测ICU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结局价值,卡普兰-迈耶(K-M)曲线分析生存状况。结果 撤机失败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显著高于撤机成功组(P<0.001),心率(HR)、DTee、DTei、DTF、DE均显著低于撤机成功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DTee、DTei、DTF、DE是ICU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结局失败影响因素(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膈肌超声参数联合预测ICU呼吸机依赖撤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在我院ICU住院达到撤机标准并行撤机的COPD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pH值、PaO2、PaCO2及撤机前血浆BNP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价撤机前血浆BNP水平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成功组年龄小于失败组[(65.8±7.3)岁vs(73.4±7.6)岁,P=0.033],两组性别、pH、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撤机前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成功组[lg BNP 2.48±0.26 vs 2.19±0.31,P=0.000];撤机前BNP水平预测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0.031(95%CI为0.815~0.937),其预测撤机失败的截点值为224.5 pg·ml-1。结论:撤机前血浆BNP水平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撤机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变异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并且最终可以通过自主呼吸实验(SBT)并撤机的患者,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分别记录每个患者的性别、年龄、撤机前通气时间、APACHE Ⅱ评分、体质指数(BMI)、呼吸浅快指数(RSBI)、最大吸气负压(MIP)、口腔闭合压(P0.1)以及SBT时的呼吸变异率包括:潮气量变异率(CV of Vt)、吸气时间变异率(CV of Ti)、呼吸周期变异率(CV of TTOT)、“责任周期”变异率( CV of Ti/TTOT )和平均吸气流速变异率( CV of Vt/Ti)。比较各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共入选符合标准患者57例,其中撤机成功组46例,撤机失败组11例。两组间性别、年龄、APACHE Ⅱ评分、BMI和撤机前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的P0.1和RSBI均低于撤机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撤机成功组的MIP、CV of Vt、CV of Ti、CV of TTOT、CV of Ti/TTOT和CV of Vt/Ti均高于撤机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为各撤机指标建立ROC曲线,并利用cut-off法得出各指标的预测阈值,其中CV of Vt/Ti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62,95%CI为0.917~1.000,当其>15.5时,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90.9%。 P0.1的曲线下面积最小,为0.748,95%CI为0.713~0.784,当其<4.05 cmH2 O,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53.5%,特异度为87.4%。结论呼吸变异率是预测AECOPD患者撤机结局的有效指标,其中CV of Vt/Ti>15.5时,预测患者撤机成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