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及宝安西乡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其是否并发SBP分为两组各50例,对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腹水蛋白、ALB、TBIL等)、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等相关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BP组较非SBP组的腹水蛋白、ALB显著降低,在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TBIL的比较上显著增高(P<0.05),且两组的消化道出血史、Child-Pugh分级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水蛋白、Child-Pugh分级、ALB、TBIL、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以及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SB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126例并发SBP(SBP组),150例未并发SBP(非SBP组),对可能影响SBP的10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BP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腹水总蛋白降低、腹水病程延长、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脾脏厚度>4.0 cm及门静脉内径>1.5 cm等因素关系密切(P均<0.05).结论 对于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高度警惕SBP的发生,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防治SBP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低钠血症、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近期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0-2009年收住我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1例,其中19例死亡病例(死亡组),42例好转出院病例(存活组).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清钠、总胆红素、肌酐水平,凝血酶原时间,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等,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亡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肌酐水平,凝血酶原时间,MELD评分及Child-Pugh评分较存活组显著增高,而血清钠则较存活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与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7和-0.419,P均<0.01),MELD评分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754,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低钠血症及MELD评分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危险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分别为0.000和0.015).结论 低钠血症与MELD评分均是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97例.根据是否合并真菌感染,分为真菌感染组(17例)和未真菌感染组(180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分级、血清白蛋白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有无糖尿病、有无肝性脑病、有无侵入性操作史、有无消化道出血、有无自发性腹膜炎、有无饮酒史等临床资料,分析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97例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为8.63%,住院天数、肝功能分级、血清白蛋白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复杂,感染不易及时识别,应加强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126例并发SBP(SBP组),150例未并发SBP(非SBP组),对可能影响SBP的10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BP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腹水总蛋白降低、腹水病程延长、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脾脏厚度〉4.0 cm及门静脉内径〉1.5 cm等因素关系密切(P均〈0.05)。结论对于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高度警惕SBP的发生,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防治SBP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钠水平与Child-Pugh评分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6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血清钠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40例,轻度低钠组38例,中度低钠组23例以及重度低钠组15例,分析肝硬化患者不同血清钠水平与Child-Pugh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除消化道出血外,血清钠水平越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和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均高,患者Child-Pugh评分越高,血清钠水平与Child-Pugh评分(r=-0.886,P=0)呈负相关。结论低钠血症与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钠水平可有效判断患者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钠水平与Child-Pugh评分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6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血清钠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40例,轻度低钠组38例,中度低钠组23例以及重度低钠组15例,分析肝硬化患者不同血清钠水平与Child-Pugh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除消化道出血外,血清钠水平越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和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均高,患者Child-Pugh评分越高,血清钠水平与 Child-Pugh 评分( r =-0.886, P =0)呈负相关。结论低钠血症与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钠水平可有效判断患者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徐高峰 《医学综述》2013,19(9):1693-1694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诊治的103例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65例)和死亡组(38例),观察患者实验室指标、Child-Pugh分级、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存活组患者血总胆红素、总胆固醇、胆碱酯酶、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时间明优于死亡组(P<0.05),Child-Pugh分级C级以及发生并发症明显少于死亡组(P<0.05),且存活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多于死亡组(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实验室指标、Child-Pugh分级、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案均对预后存在一定的影响,临床工作者应根据以上预后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获得更佳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24-27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炎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60例肝硬化患者,并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在护肝、利尿及支持疗法的基础治疗上,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治疗,治疗组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对两组治疗第3天、第7天时进行疗效评估,同时治疗过程中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加重的患者调整其他方案进行。结果两组治疗3 d、7 d临床总有效率、CRP、PCT、IL-6及TNF-α炎性因子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3 d,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PCT、IL-6及TNF-α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P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70.05)。治疗7 d后,治疗组中临床总有效率、炎性因子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SBP患者炎性因子的分泌有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细菌感染。在高耐药背景下,针对自发性细菌炎腹膜炎治疗选择哌拉西林舒巴坦具有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钠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4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评估患者Child-Pugh分级,分析血清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血清钠水平与腹水、低钾血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的关系。结果血清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均呈负相关(r=-0. 446、-0. 631,P <0. 05)。与其他血钠水平相比,重度低钠血症患者中,低钾血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大量腹水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钠水平与患者肝功能差、并发症多发、MELD评分高具有相关性,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周建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151-152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易发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时预防和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3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任何部位感染,均易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致病菌多为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G-),其中大肠杆菌多发。两组病例在年龄、既往SBP史、Child—Pugh评分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肝脏功能状况是SBP易发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SBP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大、既往有SBP史、Child—Pugh评分越高,则死亡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头孢曲松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72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头孢曲松钠2 g,静脉注射,2次/d,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3 g,静滴,2次/d;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 g,静滴,2次/d.疗程14~21 d,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孢曲松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肝硬化相关肝性脑病(H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回顾性分析H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血氨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河南省荣军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95例,其中单纯肝硬化患者41例设为非HE组,肝硬化合并HE患者54例设为HE组,另选同期该院体检健康人员50例,设为健康组。比较3组患者的血氨水平及血清IL-6、IL-18水平;比较HE组与非HE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HE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氨水平与血清中IL-6、IL-18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非HE组、HE组血清IL-6、IL-18水平及血氨水平均升高(均P<0.05);HE组血清IL-6、IL-18水平及血氨水平高于非HE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6、IL-18、总胆红素(TBIL)高,凝血酶原时间(PT)长是肝硬化相关HE的危险因素(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6与血氨水平呈正相关(r=0.690,P<0.001,95% CI:0.518~0.808),IL-18与血氨水平呈正相关(r=0.667,P<0.001,95% CI:0.487~0.793)。  结论  血清IL-6、IL-18、TBIL高,PT长均是肝硬化相关HE发生的危险因素,且血清IL-6、IL-18水平与血氨水平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预防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笔者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利尿补充白蛋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及复方谷氨酰胺胶囊口服,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Child-Pugh评分及两组SBP发生率等.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ET、TNF-α及IL-6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血浆ET、TNF-α及IL-6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hild-Pugh评分均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统计学差异更显著(P<0.01).两组SBP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SBP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AIMS65、GBS、MGBS、EGBS、CRS、CANUKA、Child-Tureotte-Pugh(CTP)、MELD、MELD-Na评分系统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esophagealgastricvariceal bleeding,EGVB)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探讨影响肝硬化合并EGV...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4例不同胎龄早产儿、206例不同出生体重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的变化。比较分析各组中和组间生化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存在差异:(1)晚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极早产儿中TP、ALB依次递减(P < 0.05);CHE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晚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的DBIL、GGT生成、排泄均比极早产儿好(P < 0.05)。(2)与正常出生体重儿比较,低出生体重儿仅TBA增高(P < 0.05);与极低出生体重儿比较,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DBIL、CHE增高,但仅有低出生体重儿DBIL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随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肝脏功能越差。胎龄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远大于体重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与经皮经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间,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112例行PTCD治疗的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n = 42)与预后良好组(n = 70)。比较2组临床资料、PTCD前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分析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与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与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对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诊断价值。  结果   2组梗阻部位、总胆红素水平、Child-Pug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预后不良组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应变均值较预后良好组低,蓝色领域百分比较预后良好组高(P < 0.05);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与Child-Pugh评分有关(P < 0.05);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均为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患者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联合诊断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AUC为0.862。  结论   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测量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与患者肝功能及预后有关,PTCD术后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有助于疾病预后预测,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EVL)治疗术后早期再出血的临床分析。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09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5例肝硬化行EVL患者为研究对象,17例发生术后早期再出血事件,纳入早期再出血组,其余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性别﹑合并疾病﹑Grade分级﹑Child-Pugh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等生化指标。结果两组Grade分级﹑Child-Pugh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再出血组总胆红素(40.69±25.68)μmol/L﹑凝血酶原时间(21.63±3.68)s高于对照组(26.35±18.56)μmol/L﹑(16.75±4.5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ild-Pugh分级与Grade分级是影响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总胆红素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提示术后发生早期再出血,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舒瑞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AST、TBil、DBil、ALT、LN、HA、PC-III和IV-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AST、TBil、DBil、ALT、LN、HA、PC-III和IV-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效果良好,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得到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代偿功能的肝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小板(PLT)的关系.方法 将40例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代偿与否分为代偿组(n=15)和失代偿组(n=25),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7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TPO水平.结果 对照组、肝硬化肝功能代偿组和失代偿组的血清TPO水平分别为(136.24±68.56)pg·ml^-1、(124.34±41.31)pg·ml^-1和(59.05±52.77)pg·ml^-1;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组的血清TP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肝硬化患者的血清TPO水平与外周PLT计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6,P〈0.01),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r=-0.49,P〈0.05).结论 肝细胞产生TPO不足可能是肝硬化引发PLT减少的主要原因,血清TPO水平是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