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2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导航将其分为荧光组(28例)和常规组(24例)。荧光组使用荧光腹腔镜引导手术,常规组使用高清腹腔镜引导手术。观察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 52例患者中,荧光组的28例患者中3例在术中发现了残留病灶。两组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肝硬化、是否合并肝炎、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ALT、AST、TBIL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组的手术时间(219.54±32.84)min、术中出血量(249.11±48.17)mL,优于常规组的(242.79±36.42)min、(305.63±60.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日ALT、术后第1日AST、术后第1日TBIL、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引导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能实时显示肿瘤边界,减少残留微小肿瘤病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原发性肝癌(PLC)腹腔镜切除术中应用三维可视化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影像技术的优势。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收治的105例PL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三维可视化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影像技术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切除术51例(观察组),行常规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切除术54例(对照组)。收集基线资料、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输血情况、住院天数、术后病理、并发症及术后第1、3、6个月随访资料,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短期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225(135)vs 282.5(118)min,Z=-2.687,P=0.007]、术中肝门阻断时间[(35.9±8.5)vs(240.7±6.8)min,t=-3.183,P=0.002]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300(200)vs 363(141)mL,Z=-2.621,P=0.009]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5(4.8%)vs 14(13.3%),χ2=-4.600,P=0.032]、术后第1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32.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分子荧光显像在腹腔镜下复杂胆囊切除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同一术者2019年1月-2022年1月行腹腔镜下复杂胆囊切除术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7 h经静脉注射吲哚菁绿2.5 mg的患者设为试验组(n=42),未注射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36)。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胆囊管识别率、肝总管识别率、胆总管识别率、解剖出胆囊三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胆道损伤、术后胆瘘)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解剖胆囊三角前,试验组患者胆囊管识别率为76.19%(32/42),肝总管识别率为69.05%(29/42),胆总管识别率为83.33%(35/42),对照组患者胆囊管识别率为33.33%(12/36),肝总管识别率为19.44%(7/36),胆总管识别率为25.00%(9/36),两组术中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识别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解剖出胆囊三角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25.34±7.25)、(38.37±11.26)min,均短于对照组的(38.56±8.86)、(61.47...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影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5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7例患者术前完成CT、GD-EOB-DTPA增强MRI、三维可视化并进行手术规划,术中使用ICG荧光影像实时侦测肿瘤部位、边界,肝内卫星癌灶、转移癌灶,根据术中荧光探查结果并联合三维可视化手术规划,完成最终手术方案;对照组97例患者进行常规手术评估及手术切除。对术前肿瘤的影像学信息、术中肿瘤的探测情况、术后实验室指标、病理信息及随访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57例,术前CT影像学检查发现63个病灶;MRI发现70个病灶;术中ICG分子荧光发现80个病灶,比CT多发现的17个病灶 中,病理证实10个为肝细胞癌,7个为肝硬化结节。实验组术中中位出血量为300(250)mL[M(QR)],少于对照组的400(390)mL(Z=2.291,P=0.022);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围手术期死亡。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12/57),与对照组的48.4%(47/9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6,P=0.001)。实验组的24个月总体无瘤生存率为74.9%,而对照组总体无瘤生存率为28.9%,两组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 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ICG荧光影像能够为原发性肝癌治疗提供精确的术前诊断、手术规划及实施方案,以及术中微小肝癌侦测、精准导航,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术后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标记的荧光实时显影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由单一术者所行25例患者ICG标记的近红外荧光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通过荧光显影,精准定位肿瘤,辨认切缘,并在实时显像下完整切除肿瘤,其中1例为双肾肿瘤,共进行26例次手术。收集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范围)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男19例,女6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4岁,体重指数25.4(20.0~35.4) kg/m2,肿瘤位于肾上极11个(42%)、中部6个(23%)、下极9个(35%),肿瘤大小为2.75 (1.30~5.20) cm,R.E.N.A.L评分为7.5 (5.0~10.0)。肿瘤术前临床分期:T1aN0M0 23个(88.5%),T1bN0M0 2个(7.7%),T2aN0M0 1个(3.8%)。结果: 25位患者共行26例次手术,患者术中注射ICG无过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术中输血和中转开放者,所有手术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为136 (50~247) min,热缺血时间为14 (7~30) min。术中估计失血量为50 (10~400) mL,住院日为5.5 (3.0~31.0) d。术后出现肾周血肿1例,尿漏1例,呼吸衰竭伴下肢静脉血栓1例,经相应治疗后均痊愈,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4~10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ICG标记的荧光实时显影技术应用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有助于肿瘤的精准定位和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标记的荧光实时显影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由单一术者所行25例患者ICG标记的近红外荧光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通过荧光显影,精准定位肿瘤,辨认切缘,并在实时显像下完整切除肿瘤,其中1例为双肾肿瘤,共进行26例次手术。收集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范围)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男19例,女6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4岁,体重指数25.4(20.0~35.4) kg/m2,肿瘤位于肾上极11个(42%)、中部6个(23%)、下极9个(35%),肿瘤大小为2.75 (1.30~5.20) cm,R.E.N.A.L评分为7.5 (5.0~10.0)。肿瘤术前临床分期:T1aN0M0 23个(88.5%),T1bN0M0 2个(7.7%),T2aN0M0 1个(3.8%)。结果: 25位患者共行26例次手术,患者术中注射ICG无过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术中输血和中转开放者,所有手术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为136 (50~247) min,热缺血时间为14 (7~30) min。术中估计失血量为50 (10~400) mL,住院日为5.5 (3.0~31.0) d。术后出现肾周血肿1例,尿漏1例,呼吸衰竭伴下肢静脉血栓1例,经相应治疗后均痊愈,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4~10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ICG标记的荧光实时显影技术应用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有助于肿瘤的精准定位和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对肠管吻合血供情况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患者,其中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的患者46例(ICG组),常规行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患者44例(对照组),分别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吻合口瘘发生数量和因吻合口瘘导致的死亡数量。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ICG组与对照组相比,除手术时间[(149.11±11.97)min vs(148.57±11.24)min],(P=0.826,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术中失血量[(89.35±12.65)ml vs(97.84±9.82)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85±0.33)d vs(3.52±0.49)d]、术后进食流质时间[(4.62±0.45)d vs(5.34±0.44)d]、术后住院时间[(10.93±0.74)d vs(1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影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治中的价值及临床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抽签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手术评估及切除,观察组术前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规划手术方案,术中采用吲哚菁...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型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以提高手术的精准度与安全性。其中,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荧光成像技术,因其通过胆道排泄时可被荧光设备捕捉,从而显影胆道系统的特性,近年来在胆道外科手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该技术在识别肝内外胆道系统、胆总管探查与造影、胆道肿瘤手术切除、胆漏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肝切除是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肝脏手术的一种新兴手术术式,腹腔镜肝切除的适应症在逐渐扩大,腹腔镜操作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也在不断提升.本文就精准肝切除理念的推广、精准肝切除在腹腔镜外科中的应用等方面做一下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手助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经临床筛选的第Ⅱ、Ⅲ、Ⅵ段或边缘型的原发性肝癌6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应用手助器、超声刀、切割器等特殊器械进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包括肝Ⅱ、Ⅲ段切除,Ⅵ段切除及非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手术时间80~130 min,术后住院6~9 d,手术出血150~700 ml,无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术后随访6~15个月,2例分别于手术后3和4个月肝内复发,其余4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在经过临床选择的病例中,手助腹腔镜下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Ligasure刀肝癌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腹腔镜下Ligasure刀肝癌切除术的适应症和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对11例进行了腹腔镜下Ligasure刀肝癌切除术的患者的肿瘤大小和部位,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日,近期疗效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1例手术全部成功,全部肿瘤小于7cm:其中小于3cm的4例,3~5cm的4例,5~7cm的3例.肿瘤分别位于第Ⅱ、Ⅲ、Ⅴ、Ⅵ、Ⅶ肝段.平均手术时间92min(80~126min),术中平均出血81 ml(20~200ml),平均术后住院日8 d(7~9 d),全部病例术后第1天肠功能恢复并进食,全组无手术后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下Ligasure刀肝癌切除术适用于周边型的肝癌的切除,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经临床筛选的第Ⅱ、Ⅲ、Ⅵ段或边缘型的原发性肝癌6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应用手助器、超声刀、切割器等特殊器械进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包括肝Ⅱ、Ⅲ段切除,Ⅵ段切除及非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手术时间80~130min,术后住院6~9d,手术出血150~700ml,无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术后随访6~15个月,2例分别于手术后3和4个月肝内复发,其余4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在经过临床选择的病例中,手助腹腔镜下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吲哚箐绿(ICG)荧光染色在肝细胞癌(HCC)伴肝硬化腹腔镜解剖性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实施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手术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前瞻性单盲试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ICG荧光染色下腹腔镜解剖性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下肝解剖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前后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手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血清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CG荧光染色下腹腔镜解剖性切除术较常规腹腔镜下肝解剖切除有利于减少手术操作的难度、对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8年11月的14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与39例开腹手术作对比。比较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及进食时间相近。腹腔镜组术后无并发症,开腹组有9例并发症。短期疗效:腹腔镜组住院天数、拔管时间及镇痛药使用情况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中期疗效:复发、转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近期疗效优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25例,其中22例行肝癌局部切除术,3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结果24例成功地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行手助式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76min,平均出血量184mL,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9.3d。术后随访6~36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腹壁戳孔种植性转移。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分析1960年1月至1996年9月原发性肝癌3932例行手术切除治疗后手术死亡率和生存率。结果 比较1960 ̄1977年(n=181)、1978 ̄1989年(n=921)、1990 ̄1996年(n=2830)三阶段,术后死亡率分别为8.84%、0.43%、0.35%,而5年生存率分别为16.0%、30.6%、48.6%。比较局部肝切除术(n=90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缘、术后排气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前肝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较手术前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88-9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大范围肝切除术(LMH)与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入院治疗的97 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A 组49 例采取LMH 治疗,B 组48 例采取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治疗指标、肝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 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9.08±0.65)cm、术中出血量为(342.15±21.26)mL、输血量为(102.03±8.54)mL,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略长于B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的术后拔管时间为(4.88±0.26)d、饮食恢复时间为(2.32±0.58)d、住院时间为(6.97±0.97)d,均短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A 组患者的ALT、AST 水平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A 组患者的ALT 水平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B 组为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采取LMH 治疗的效果优于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术,可优化治疗指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且能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9):71-73+78
目的对比分析肝细胞癌患者应用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4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研究,依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应用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免疫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低于对照组(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外周血CD3+、CD4+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细胞癌治疗中,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值得临床应用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