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比副舟骨和髂骨在Cotton截骨术中植骨对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伴有副舟骨痛及前足内翻的柔韧性平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otton截骨术。根据Cotton截骨植骨来源不同, 将患者分为髂骨植骨组和副舟骨植骨组。其中髂骨组共12例(19足), 其中男9例, 女3例, 年龄M(Q1, Q3)为11(11, 12)岁, 随访36(6, 48)个月;副舟骨组共9例(16足), 其中男6例, 女3例, 年龄11(11, 11)岁, 随访12(6, 17)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 包括足正位X线片距骨第1跖骨角(T1MT)、距舟覆盖角(TNCA), 距骨跟骨角(TCA), 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 距骨跟骨角(Kite角), 内侧楔骨关节面夹角(CAA)及跟骨长轴位的后足力线角(HAA)。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OFAS),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Marylan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足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Hintermann截骨术(H-LCL)对柔韧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H-LCL治疗的30例柔韧性平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 女22例, 年龄(39.0±15.2)岁, 症状出现时间[M(Q1, Q3)]为24.0(5.5, 102.0)个月。对比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功能性和影像学评分, 功能性评分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矫形协会(AOFAS)评分、患者报告结果测量信息系统(PROMIS)评分中疼痛影响评分(PI)与物理功能评分(PF);影像学评价为足正侧位的Meary角、距舟关节覆盖角、Pitch角及后足力线位中的跟骨外翻角。结果手术时间为(82.3±24.4)min, 随访时间为(17.9±6.9)个月。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功能评分和影像学表现对比结果显示, 疼痛VAS评分[M(Q1, Q3)]由5(4, 6)分降至2(1, 2)分, PI由(59.8±5.0)分降至(44.6±5.7)分, AOFAS由(65.2±10.0)分升至(85.8±3.3)分, PF由...  相似文献   

3.
Yu GR  Li B  Yang YF  Zhou JQ  Zhu XZ  Huang YG  Yuan F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3):2308-2312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后导致平足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致平足症116例,男94例,女22例,年龄16~46岁,平均33.5岁.单侧跟骨骨折110例,双侧6例.所有患者均为跟骨闭合性骨折后高度丢失,继发创伤性平足症.采用的手术方法为保留距下关节的切开复位截骨矫形术或跟骨丘部重建及距下关节融合术.结果 101例患者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所有患者均牢固愈合,未再次发生平足畸形.截骨植骨处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2周.患者术后平均13周(11~15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足弓高度由术前的(4.2±1.7)mm(1.8~6.2mm)恢复到术后的(14.1±4.1)mm(9.8~19.0 mm)(P<0.05),跟骨倾斜角由术前的(11.2±2.5)°(8.1~14.2°)恢复到术后的(19.1±4.4)°(14.3~25.5°)(P<0.05),Bohler角由术前的(5.4±3.5)°(1.6~10.2°)恢复到术后的(25.8±5.2)°(19.7~31.6°)(P<0.05),Meary角反向成角由术前的(22.2±4.4)°(17.1~27.5°)恢复到术后的(5.1±3.2)°(2.5°~8.5°)(P<0.05),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分由术前的33.4分(27~43分),上升到术后的85.8分(78~98分).结论 对于跟骨骨折畸形愈合致平足症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根据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以达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Zhou JB  Tang KL  Yang HF  Tao X  Xie MM  Li H  Tan XK  Xu JZ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3):2320-2323
目的 探讨小切口跟骨内移截骨治疗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性柔韧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小切口跟骨内移截骨治疗10例(13足)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性柔韧性平足症,所有患者足跟存在明显外翻畸形.取外侧人路3.0~4.5 cm暴露跟骨外侧壁,垂直于跟骨体截断跟骨,远端向内侧平行推移约跟骨体直径1/3~1/2,用两枚空心螺钉平行加压固定.术前,术后6周,3、6、12个月及以后每6个月进行1次临床及影像学评估.所有病人采用AOFAS评分表进行功能评估.站立位摄全足侧位片,了解截骨愈合情况,测定跟骨倾斜角、跟距角、距骨-第1跖骨角变化情况;站立位摄全足前后位片,了解跟距角、距骨-第1跖骨角变化情况;摄后跟轴位片评价外翻力线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均得到有效随访,平均随访20.3个月(7~55个月),临床与影像学证明10例13足全都获得骨性愈合.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50.3分提高到术后随访84.2分.没有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侧位跟骨倾斜角、跟距角、距骨-第1跖骨角,前后位跟距角、距骨-第1跖骨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跟轴位提示所有病人后跟外翻畸形得到纠正.结论 小切口跟骨内移截骨术治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性柔韧性平足症临床效果好,能有效纠正平足畸形,改善踝-后足功能,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截骨联合股骨转子间截骨术治疗复杂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33例复杂性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髋臼周围截骨联合股骨转子间截骨术。术后随访3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记录骨愈合时间;比较术前、术后外侧CE角、颈干角(外翻、内翻)差异,以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33例患者骨愈合时间为(3.0±0.6)个月。术后患者外侧CE角和髋内翻颈干角均高于术前[(28.7±3.2)°比(5.6±1.8)°,(130.0±3.8)°比(108.0±5.1)°](P<0.01),髋外翻颈干角低于术前[(128.6±3.8)°比(155.2±8.9)°](P<0.01);术后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术前[(89.97±4.31)分比(75.64±5.13)分](P<0.01)、VAS评分低于术前[(1.33±0.51)分比(5.04±1.52)分](P<0.01)。随访3年,33例患者中发生轻度跛行3例,占9.0%;股外侧皮神经损伤5例,占15.2%,无股骨头坏死、截骨不愈合、股骨颈骨折病例发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4.2%(8/33)。结论髋臼周围截骨联合股骨转子间截骨术可有效矫正复杂性DDH患者髋关节畸形,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治疗ⅡB和Ⅲ期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治疗ⅡB和Ⅲ期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距下、距舟和跟骰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治疗10例(ⅡB3例、Ⅲ期7例)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患者.手术取内外侧联合人路显露距下、距舟和跟骰关节;完整去除关节软骨;予以适当截骨矫形、维持足于理想位置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用两枚直径7.3 mm空心螺钉固定距下关节;再分别用两枚直径4.5 mm空心螺钉由远及近固定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术前、术后采用AOFAS功能评分表进行疗效分析,同时观察疼痛缓解、功能、外观及满意度等.影像学评估包括骨愈合时间,前后位距骨-第1跖骨角、侧位跟距角、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等.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全部获得随防,平均随访13.2个月(6~21个月).AOFAS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39.4±4.4)分升高到术后(83.7 ±2.6)分,所有病人在疼痛、功能及外观上均有改善,对治疗结果满意.X线片显示:距下、距舟和跟骰关节均达到骨性愈合;前后位距骨-第1跖骨角、侧位跟距角、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等均有显著改善.本组没有发现伤口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 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是一种治疗ⅡB和Ⅲ期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的理想手术,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有效矫正畸形,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跟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的跟骨外侧"L"形切口、外侧壁截骨减压、跟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植骨融合、修复周围软组织与肌力平衡的方法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53例,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手术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间足部功能评分。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间跟骨侧位、轴位和CT片上测定的跟距骨影像学数据:跟骨结节关节角(B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跟骨轴位角(Peries角)、跟骨宽度、跟骨轴长度,跟骨水平长度、跟骨结节部高度、跟骨丘部高度、距骨倾斜角。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8~36个月的随访,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无螺丝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发生。手术后末次随访时足部功能评分:优23例,良22例,可8例,差0例,优良率为84.9%。手术后末次随访时足部功能评分及跟距骨影像学数据均较手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充分考虑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病理特点及跟骨正常形态的解剖功能关系,同时兼顾周围关节、韧带、肌腱和神经,是一种改善足部畸形外观和恢复足部正常功能的可行方法,能显著降低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8.
王宝宝  王强  李旗  沈惠良 《北京医学》2015,37(11):1064-1067
目的 探讨跗骨窦入路联合空心钉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采用跗骨窦入路联合空心钉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病例,通过影像学检查及Maryland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获得3~12个月的随访,平均8.9个月.无螺钉松动及内固定物断裂,Maryland评分优良率达90%,跟骨B(o)hler角从术前(8.25±6.94)o改善至术后(21.13±3.27)o,Gissane角从术前(105.55±9.73)°改善至术后(121.63±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仅1例患者出现伤口浅表坏死,无感染等并发症,1例患者存在腓肠神经牵拉症状.结论 跗骨窦入路联合无头空心钉可以较好地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减少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袁毅  瞿刚波  罗兵  杨家福  周兵华  唐康来 《重庆医学》2018,(14):1900-1903,1907
目的 探讨Scarf联合改良Mcbride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选择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采用Scarf联合改良Mcbride截骨术治疗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38例(47足),获得随访31例(38足).对趾骨近端关节固定角(PAA)增大患者加用拇趾近节趾骨Akin截骨,对第2、3跖骨头转移痛患者,行第2、3跖骨Weil截骨.通过手术前后足站立位、前后位及侧位X线片比较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固定角(DMAA)、PAA等,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42个月.HVA由术前(41.82±5.28)°降至术后(17.03±4.04)°,IMA由术前(19.00±3.78)°降至术后(9.24±1.98)°.DMAA由术前(19.42±5.65)°降至术后(8.71±2.74)°,PAA由术前(5.66±3.27)°降至术后(3.82±2.09)°,AOFAS评分从术前(41.47±6.29)分上升为(84.82±6.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arf联合改良Mcbride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具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伟  潘显明  权毅  刘金标  谢美明  范凌 《四川医学》2013,(12):1825-1827
目的 观察及评价副舟骨切除术加带线锚钉胫后肌腱重建治疗副舟源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5月~2011年6月,16例(22足)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采用副舟骨切除术加带线锚钉胫后肌腱重建治疗;采用中足AOFAS评分评定手术疗效,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了解平足恢复情况,评估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及活动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6个月(时间3~24个月),患者足部症状完全消失16足,症状大部分缓解6足.结论 副舟骨切除加带线锚钉胫后肌腱重建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内侧纵弓有明显恢复,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 evaluate clinical effects of subtotal corpectomy and three column stabilization combined with pedicle screw including the fracture vertebra through posterior approach on severe multilevel thoracic and lumbar fractures . Methods:Eleven cases of severe multilevel thoracic and lumbar fractures were treated by subtotal corpectomy and three column stabilization combined with pedicle screw including the fracture vertebra through posterior approach. The reduction, height of the fractured vertebra, the neurological recovery, the Cobb’s angle and spinal canal compromise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Results:All th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5 cases achieved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different degrees, and there was no internal fixation failure in all cases , for the height of the fracture vertebra which was not severe was (40.7±5.1)% before operation (72.7±4.7)%,and the Cobb’s angle was (29.2±6.3)°before operation (9.2±3.1)°. For the severe vertebra Cobb’s angle is (15.6±1.4)°kyphosis before operation,(19.7±2.7)°lordosis after the operation; spinal canal compromise was (81.2±3.2)% before the operation and zero after the operation. Conclusion: This therapeutic method may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severe multilevel thoracic and lumbar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期微创手术的方式(侧路腰椎间融合术+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成人重度退变性脊柱侧凸病人,评估分期微创手术在恢复病人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分期手术治疗的20例重度退变性脊柱侧凸病人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通过EOS成像系统来评估病人术前和术后站立位时冠状面、矢状面、骨盆参数变化。所有病人随访2~5年。比较术前和术后各项参数。结果一期经侧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时间(231±48)min,术中出血(253±80)mL,第二期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手术时间(155±33)min,术中出血(326±99)mL。两次手术间隔7~42 d。一期侧路腰椎间融合术后影像学参数均有明显改善,二期微创后路固定后这些参数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冠状面上Cobb角从初始(43.1±7.3)°经一期手术后降至(11.4±4.0)°(P < 0.01),二期手术后降至(5.5±1.9)°(P < 0.01)。在矢状面上,腰椎前凸角从(16.8±8.4)°提高到(30.2±6.8)°(P < 0.01),二期手术后恢复到(37.1±4.0)°(P < 0.01)。矢状面垂直轴从(10.5±2.4)cm降至(5.3±2.1)cm(P < 0.01),二期手术后再降至(3.1±1.5)cm(P < 0.01)。在骨盆参数方面,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匹配程度从(33.6±9.6)°下降至(17.8±4.5)°(P < 0.01),二期手术后降至(9.9±3.7)°(P < 0.01)。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腰痛、腿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1)。结论对于重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病人,侧路椎体间融合术可同时纠正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分期微创手术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侧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7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经伤椎单侧置钉并椎体内植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4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接受单纯椎体后外侧植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4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观察组为(22.3±1.7)%,对照组为(21.1±1.5)%]均显著高于术前[观察组为(3.4±1.4)%,对照组(6.7±1.6)%],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脊柱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观察组分别为[(44.2±4.6)°、(7.7±5.8)°,对照组分别为(47.1±4.7)°、(11.5±5.9)°]显著低于术前[观察组分别为(83.4±5.2)°、(22.1±6.1)°,对照组分别为(84.2±5.1)°、(21.9±6.2)°],且术后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疼痛视觉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组分别为(1.62±1.26)分、(14.3±7.9)分,对照组分别为(3.32±1.32)分、(14.4±7.7)分]均显著低于术前[观察组分别为(8.71±1.60)分、(42.4±8.2)分,对照组分别为(8.91±1.54)分、(42.2±7.9)分],且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ODI在术后6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7%vs 79.9%,P>0.05).结论 经伤椎单侧置钉并椎体内植骨、联合椎体后外侧植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更好的恢复伤椎高度、脊柱生理曲度以及脊柱稳定性,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腓骨近端截骨联合钻孔减压术与单纯的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以内侧间室病变为主的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 KOA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采用腓骨近端截骨联合钻孔减压术)和对照组(22例,单纯的腓骨近端截骨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股骨胫骨角,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各观察指标上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术后各时间点治疗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7天两组患者的股骨胫骨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及6个月治疗组股骨胫骨角较对照组明显减小。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联合钻孔减压术能明显减轻KOA患者的静息痛,提高单纯的腓骨近端截骨术的治疗效果,更好地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张建军  李金光  何世凯 《海南医学》2016,(17):2790-2794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螺丝内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中的优劣势。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博乐市博州人民医院就诊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10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外、内固定组,每组各54例,分别给予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及闭合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近、中期疗效。结果外固定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0.7±5.4) min、(55.1±8.1) mL、(7.6±2.0) d和(82.8±9.5) d,均明显少于内固定组的(70.3±6.6) min、(80.2±9.3) mL、(12.5±2.7) d、(114.5±12.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3个月外固定组患肢活动时VAS评分(4.2±0.8)分显著高于内固定组的(3.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台阶三项指标分别为(12.8±1.5)°、(24.1±1.8)°、(2.2±0.4) mm,与外固定组[(9.3±2.0)°、(21.2±2.0)°、(3.0±0.5)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年内固定组上述指标(13.5±1.6)°、(24.9±2.3)°、(0.8±0.4) mm也与外固定组[(11.2±2.1)°,(22.7±2.5)°,(1.4±0.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固定组主动屈伸、桡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及手握、捏力与健侧百分比[(77.7±5.5)%、(68.4±4.9)%、(80.6±5.0)%、(73.3±5.4)%、(79.5±5.9)%]均显著优于外固定组[(62.4±5.1)%、(59.5±5.3)%、(65.8±5.8)%、(57.8±6.1)%、(67.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外固定组优良率为62.96%(34/54),与内固定组的70.37%(38/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96%(7/54)、11.11%(6/54),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螺丝内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中各有优劣,需要根据患者基础情况、经济条件及具体伤情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肖帆  瞿兴崇  方祖怡 《西部医学》2014,(8):1038-1040
目的 探讨改良Kidner手术在治疗痛性副舟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经半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合并扁平足痛性副舟骨患者,行改良Kidner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1.5个月,术后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好转.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由术前平均(45.8士6.4)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5.7±5.7)分(P<0.05).结论 改良Kidner手术在治疗痛性副舟骨中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综合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效果及CT与MRI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收治7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行CT与MRI检查,比较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及后凸Cobb角。结果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由(6.5±1.6)分降低至(3.2±0.8)分,凸Cobb角由(21.8±3.8)°降低至(5.7±1.7)°,前后差异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3%。螺旋CT对患者椎体骨折线、水平方向的细小骨折、椎管结构、轻微关节脱位、椎弓骨折、关节内骨折等方面信息的显示达72.0%,高于MRI的63.2%,MRI对脊髓与损伤及椎体骨髓挫伤的显示达84.2%,高于螺旋CT的57.3%。结论综合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疗效满意,而CT及MRI在患者术前活术后的应用均具有较大价值,利于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周宏星  李俊  肖俊 《医学综述》2012,18(13):2145-2146
目的探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随访中骨折部位无明显疼痛,中度疼痛者8例,轻度疼痛者3例;患者椎体前后凸高度分别由术前的42.1%、92.3%恢复到术后的86.2%、98.3%;患者Cobb角由术前的(23.5±3.5)°降低到术后的(1.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评价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合三维“C”型臂导航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与徒手置钉进行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6例脊柱侧弯患者临床资料。44例采用机器人联合三维“C”型臂导航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机器人组);52例采用徒手透视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徒手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剂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通过X线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治疗前后脊柱冠状位和矢状位参数变化、顶椎旋转角、术后旋转分级以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结果 机器人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后Cobb角、SVA及顶椎旋转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且两组术后顶椎旋转改善率及旋转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徒手组(96.5%vs 88.6%,P<0.05)。机器人组患者的术中辐射剂量高于徒手组[(4.85±0.44)μSv vs(15.97±2.35)×10-5μSv;P<0.05)]。机器人组外科医生术中辐射剂量低于徒手组[(2.96±0.7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