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广东省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病例中核酸检测复检阳性的情况进行分析,为肺炎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出院病例按要求进行病毒核酸检测,采集2020年2月21日—4月22日的复检阳性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330例出院病例中共检测出复阳病例59例,复阳率17.9%。男性24例,女性35例,男女比例为0.83:1。中位年龄38岁,最小1岁,最大86岁。0~19岁,20~59岁,60岁以上分别占15.2%,71.2%,13.6%。从第1次出院至最后1次核酸检测阳性时间最长者为57天。不同年龄(Fisher精确χ2=17.070,P=0.018)和样本类型(χ2=26.367,P <0.001)的复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χ2=0.838,P=0.360)和隔离天数(χ2=6.292,P=0.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阳与年龄和样本类型有关,与性别和隔离天数无关,个别病例复阳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
3.
4.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暴发以来,研究发现COVID-19康复患者在出院后在14 d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期间有样本采集核酸检测再次出现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复阳)的情况,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综述的方法,旨在综合描述COVID-19复阳者临床人口学特征、可能影响因素以及传播风险,为COVID-19患者出院管理、医疗资源救治分配和传播风险控制提供综合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 CoV)感染引起。患者初始症状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经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多数患者经过治疗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血症休克,甚至死亡。随着疫情发展,国家鼓励三甲医院及县 相似文献
6.
7.
Detection of nucleic acid is a method to first confirm COVID-19 theoretically, but it may show false negative result in clinical practice.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suspect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cannot be ruled out easily because of once or twice negative results of nucleic acid detection. The epidemiology and radiological findings should be closely monitored. Dynamic test for viral nucleic acid is needed to avoid missed diagnosis, thus causing the spread of disease and missing the best time for early treatment. Clinical epidemiology, radiological findings, sampling time and criteria have posed significance to diagnose the disease and judge the severity.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的传染风险。方法收集整理分析郴州市40例确诊病例、6例无症状感染者诊断、住院治疗、出院及复查的资料,判定患者出院后是否安全。结果截至2020年5月31日,按照《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40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确诊后住院天数7~29 d,平均12.50 d,≤14 d 29例,>14 d 11例;6例无症状感染者均治愈出院,确诊后住院天数6~16 d,平均14 d,≤14 d 5例,>14 d 1例;均经过两次以上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6例确诊病例出院后复检核酸阳性。结论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可能仍有传染风险,建议完善出院标准,加强患者出院后管理,及时规范随访、复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血常规结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1-23日某定点隔离酒店内738例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医学观察人员,采集其鼻咽拭子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并观察至隔离期结束。结果 738例医学观察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0例(9.49%),阴性664例(89.97%),可疑4例(0.54%),其中首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2例,可疑28例,阴性658例;对28例结果可疑者隔日重新采样检测,18例阳性,6例阴性,4例仍可疑(二次采样后观察期结束转至指定隔离观察点)。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及可疑医学观察人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正常,仅2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在第一个14 d观察期内,738例医学观察人员40例(5.42%)发病,其中70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42.86%(30例)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664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者,1.51%(10例)出现症状。所有确诊病例转至定点医院继续治疗;第一个观察期结束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未转阴者、结果仍可疑者送至指定隔离点继续观察。继续观察期中4.54%(2/44)出现症状被确诊,随即转至定点医院治疗;余下观察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部转阴。整个集中隔离期发病率为5.69%(42/738)。结论 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中,潜伏期感染者所占比例较高,亦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应尽早识别、诊断。
相似文献11.
12.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复阳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疫情防控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30例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阳而再次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复阳前后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患者复阳返院时临床症状少,复阳后无一例出现发热;发热、咳嗽、咽干咽痛临床症状,患者复阳前后首诊主要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阳患者再次入院后的实验室指标大多正常,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D-二聚体、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LAC)患者复阳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阳后胸部CT正常者无变化,有肺炎者均较前吸收、改善。复阳后再次住院时间短于首次住院时间[(6.93±3.84)d VS(17.73±7.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阳者病情继续改善,复阳并不等于再次发病,未见人传人现象,未引起严重公共危害,但复阳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泉州市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BA.2感染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核酸转阴时间的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3月13日—4月5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67例Omicron变异株BA.2感染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1.03,年龄为9~97(41.45±17.51)岁,35.82%患有基础疾病,83.58%接种了新冠疫苗。初诊时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咳嗽(62.69%),其次为发热(32.84%)。白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和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的比率分别为11.94%、7.46%、29.8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的比率分别为8.95%、10.45%、25.37%、14.93%、14.93%,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血沉、降钙素原升高的比率分别为35.82%、71.64%、56.72%、4.48%,D-二聚体、肌酐、铁蛋白升高的比率分别为8.95%、28.36%、13.43%,46.27%的患者IgG抗体阳性。肺部CT以双下肺外周多发、散在病灶为主,斑片状高密度影及磨玻璃影多见,1.49%的患者出现少量双侧胸腔积液。10.45%的患者出现并发症,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平均(18.12±5.37)d,住院时间平均(19.45±5.41)d,所有患者均未进展为重型/危重型,全部治愈出院。有呼吸系统疾病、CRP升高为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泉州市Omicron变异株BA.2感染普通型COVID-19患者初诊临床症状较轻,咳嗽为最常见症状,部分合并基础疾病,绝大部分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较长,与呼吸系统疾病、CRP升高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随机抽取2020年4月1日-5月10日牡丹江新冠肺炎病区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进行调查,记录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及手卫生、佩戴口罩、开窗通风、关门、保持室内清洁、咳嗽礼仪等健康教育实施情况,并通过问卷星填写报告。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173份,参与此次调查的所有新冠肺炎患者在入院前均接受了健康教育,73.41%(127例)的患者接受了有关咳嗽礼仪的健康教育。98.27%(170例)的患者佩戴口罩,其中医用外科口罩的佩戴率最高,占94.12%(160例);173例新冠肺炎患者所处隔离病区手卫生设施配备齐全的比率占22.54%(39例),77.46%(134例)手卫生设施配备不齐全,其中干手纸巾的配备率最低(48例,27.75%)。病室内手卫生设施配备齐全的新冠肺炎患者每日进行手卫生的频次更高(χ2=15.93,P<0.001);较未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及仅配备速干手消毒剂的情况,同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和其他手卫生设施时,患者每日洗手次数更多(χ2=4.16,P=0.040);配备干手纸巾较未配备干手纸巾时,患者的每日洗手次数更多(χ2=15.03,P<0.001)。保持室内清洁的执行率最高(166例,95.95%),咳嗽礼仪的执行情况最差(107例,61.85%)。随着患者年龄增大咳嗽礼仪执行不到位的比例越高(χ2=19.66,P<0.001),普通病区的患者咳嗽礼仪的执行情况较重症病区好(χ2=15.82,P<0.001)。进行过咳嗽礼仪相关健康教育的患者咳嗽礼仪正确率高于未进行咳嗽礼仪健康教育组(χ2=94.57,P<0.001)。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患者的相关健康教育水平较平时有所提高,但仍有不足,医院应继续加强对患者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等内容的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患者陪护人员手部与患者、环境表面及陪护人员自身的接触行为。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7月对2所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MDRO感染患者的陪护人员进行直接观察。由训练有素的观察员使用自行设计的观察量表记录陪护人员手部与患者、环境表面及其自身的接触情况和频次。结果 陪护人员最常接触的为患者(89.82%),其次为近患者区(88.94%)。陪护人员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包括床栏(80.09%)和床面(68.58%)。陪护人员自我接触时触摸口罩和躯干的比率分别为46.02%、36.73%。陪护人员手部与环境表面总接触频次在不同科室存在差异,内科的接触频次高于外科(P<0.05)。陪护人员手部与患者接触频次在不同陪护时段有差异,治疗护理高峰期、探访时段的患者接触频次高于晨晚间护理时段(P<0.05)。结论 陪护人员在为MDRO感染患者提供照护时,频繁与患者、环境表面及自身接触,可能导致MDRO感染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17.
雷诺现象是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HAVD)的典型临床表现,极易与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混淆.本文现就临床先后诊断为HAVD和CTD的1例病例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
1病例资料
1.1职业危害接触情况 劳动者,女,48岁,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