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S-亚硝基-N-乙酰-DL-青霉胺(SNAP)对RAW 264.7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NO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RAW 264.7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SNAP组,采用不同浓度(30、100、300、400、500μmol/L)的SNAP对巨噬细胞进行干预24 h,应用RT-PCR法检测RAW 264.7巨噬细胞iNOS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SNAP(30、100、300、400、500 μmol/L)组iNOS mRNA的表达比空白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不同浓度SNAP(30、100、300 μmol/L)组iNOS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NO可以抑制巨噬细胞自身iNOS mRNA基因转录,降低iNOS的合成而发挥负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海洋溴酚化合物双(2,3,6-三溴-4,5-二羟基苄基)醚(BTDE)处理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所获得的条件培养基对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BTDE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BTDE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明胶酶谱法检测BTDE对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TDE对细胞中β-catenin、VEGF表达的影响;体外获取BTDE处理肺癌A549后的条件培养基(BTDE/A549-CM)和处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RAW264.7后的条件培养基(BTDE/RAW264.7-CM),采用Transwell和Tube formation实验检测条件培养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和成管的影响。结果 BTDE抑制RAW264.7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分泌的MMP9活性;BTDE/A549-CM和BTDE/RAW264.7-CM抑制HUVEC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率在5 μM和10 μM BTDE/A549-CM处理下为75.0%和23.8%,在2.5 μM,5 μM和?10 μM BTDE/RAW264.7-CM处理下为54.1%,35.69%和18.8%。 结论 海洋溴酚BTDE处理肺癌细胞A549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RAW264.7后的条件培养基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迁移和血管生成,提示BTDE有潜力发展为临床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将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系KM3细胞共培养,探讨IL-6在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过程的作用.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3组:A组(KM3细胞组),B组(RAW264.7细胞组),C组(RAW264.7细胞+KM3细胞组).分别予以ACTA(IL-6特异性抑制剂激活素A)或rIL-6(重组人IL-6)处理后,检测肿瘤相关M2型巨噬细胞表达标志F4/80+ CD206+的比例.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因子CCL22、IL-10、IL-12、TNF-αmRNA和蛋白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含量.结果 RAW264.7和KM3细胞共培养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M2 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予以ACTA处理后M2型巨噬细胞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予以rIL-6处理后M2型巨噬细胞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B组(RAW264.7细胞组)相比,C组(RAW264.7细胞+KM3细胞)M2型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CCL22,IL-1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而M1型巨噬细胞相关因子IL-12,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与A组、B组相比,C组细胞上清液中IL-6含量在24 h、48 h、72 h时间点均明显上调(P<0.05).通过浓度梯度改变RAW264.7细胞或KM3细胞的数量,发现RAW264.7细胞数量的改变显著影响了IL-6的表达水平.结论 将RAW264.7细胞和KM3细胞共培养后,后者能诱导RAW264.7细胞向肿瘤相关M2型巨噬细胞转化, IL-6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小鼠 Krüppel 样因子 4(KLF4)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 KLF4 过表达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RAW264.7 细胞株。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KLF4 后,构建重组质粒 pLVX-KLF4,并 通过 PCR、双酶切和测序方法对其进行鉴定。重组质粒与 pSPAX2、pMD2.G 辅助质粒通过 Lipofectamine® 3000 共转 染 293T 细胞,包装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将获得的慢病毒感染 RAW264.7 细胞,实时定量 PCR 法检测 KLF4 mRNA 的表达。分选流式细胞仪分选 GFP 阳性 RAW264.7 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 KLF4 对 RAW264.7 细胞周期的影响。 EdU 法检测 KLF4 对 RAW264.7 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经 PCR、双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包含小鼠 KLF4 基因的慢病毒穿梭质粒,RT-PCR 证实 Lenti-KLF4 感染的 RAW264.7 细胞中 KLF4 mRNA 表达高于未感染的 对照组 RAW264.7 细胞(P<0.05)。初次浓缩后测定小鼠 KLF4 基因重组慢病毒的滴度为 2.05×108 TU/mL。分选出 KLF4 过表达的 RAW264.7 细胞。KLF4 过表达的 RAW264.7 细胞周期变化显示为 S 期延长,G0/G1 期缩短。EdU 检 测显示 KLF4 过表达的 RAW264.7 细胞增殖活性增高。结论 成功构建了 KLF4 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 KLF4 过表达的 RAW264.7 细胞株,KLF4 过表达促进了 RAW264.7 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极化上清对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提取SD大鼠的骨髓细胞和心肌成 纤维细胞。利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处理骨髓细胞后,加入刺激因子:M0(无刺激因子)、M1(100 μg/L脂 多糖+10 μg/L干扰素-γ)、M2(20 μg/L白细胞介素-4)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将极化后的不同型别巨噬细胞及其培养 上清分别与心肌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分别设空白对照组、M0组、M1组和M2组,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心肌成纤维细 胞中纤维化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特征分子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相关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s)信号通路活 化情况。结果 经M-CSF及相应刺激因子诱导,成功获得M1和M2型巨噬细胞。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与M0组相 比,M1组上清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胶原蛋白1(Col1a1)和Col3a1的mRNA水平以及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 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M2组上清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Col1a1和Col3a1的mRNA水平以及α-SMA、结缔 组织生长因子(CCN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M1组上清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PDGFRβ蛋白磷酸化水平 显著低于 M0 组(P<0.01),而 M2 组上清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 PDGFRβ 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 M0 组(P< 0.05)。结论 M1型巨噬细胞上清能够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而M2型巨噬细胞上清能够激活心肌成纤维细胞。 M1型巨噬细胞抑制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抑制PDGFRβ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血吸虫病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5只血吸虫感染小鼠3周后,随机分3组,A组感染组,B组白藜芦醇治疗组,C组吡喹酮治疗组,另取15只小鼠为健康对照D组。感染第9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M1、M2,ATP试剂盒检测肝脏巨噬细胞ATP,实时定量PCR检测M1和M2相关因子、mtDNA。采用虫卵可溶性抗原(SEA)刺激RAW264.7,再给予白藜芦醇处理,检测M1、M2比例,细胞上清中M1和M2相关因子,PGC-1α,mtDNA和ATP。结果B组M1比例高于A组(P<0.01),M2比例低于A组(P<0.05),肝脏巨噬细胞M2相关因子、PGC-1α、mtDNA、ATP、基础耗氧率均低于A组(P<0.05),M1相关因子高于A组(P<0.05)。白藜芦醇使RAW264.7往M1分化增多(P<0.01),往M2分化减少(P<0.01),M2相关因子降低(P<0.05),mtDNA、PGC-1α、ATP、基础耗氧率降低(P<0.05),M1相关因子增高(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线粒体数量和功能促进其往M1分化,抑制其往M2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来源外泌体(Exos)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1:体外培养AECⅡ和Mtb毒株H37Rv,用Mtb感染AECⅡ并分离Exos,分为AECⅡ组和Mtb-AECⅡ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纳米粒子追踪分析(NTA)观察Exos形态,检测Exos的数量和大小;流式细胞术鉴定Exos表面特征标志物CD63、CD81和HSP70表达;BCA法检测Exos的蛋白质含量;miRNA微阵列检测2组间差异miRNA表达谱并进行验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实验2:将AECⅡ分为对照组、mimic-NC组、miR-145 mimic组、inhibitor-NC组、miR-145 inhibitor组,用过表达或沉默miR-145的慢病毒转染AECⅡ后用Mtb感染并分离Exos,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转染后Mtb-AECⅡ Exos中miR-145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M1型标志物(CD86)、M2型标志物(CD163)表达;qPCR检测巨噬细胞中miR-145、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和IL-10的mRNA水平。结果 实验1:Mtb感染的AECⅡ分泌Exos为球形囊泡,直径约为100 nm;Exos中CD63、CD81、HSP70均呈阳性;与AECⅡ组相比,Mtb-AECⅡ组中Exos的数量和蛋白质含量、miR-145、IL-10水平增加(P<0.05),TNF-α和IL-6水平降低(P<0.05)。实验2:与对照组相比,miR-145 mimic组Mtb-AECⅡ Exos中miR-145水平、CD163阳性巨噬细胞百分比及巨噬细胞中miR-145、Arg-1和IL-10 mRNA水平升高(P<0.05),CD86阳性巨噬细胞百分比、巨噬细胞中TNF-α mRNA、iNOS mRNA水平降低(P<0.05),miR-145 inhibitor组上述指标的变化与miR-145 mimic组相反。结论 Mtb感染AECⅡ来源Exos可能通过miR-145刺激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并抑制M1型极化,对抗炎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Toll 样受体 4(TLR4)在棕榈酸诱导 RAW264.7 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 法 观察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和高脂饲料组(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模型)C57BL/6J 小鼠血清自由脂肪酸(FFA) 水平及内脏脂肪组织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 1)的表达;采用棕榈酸(150 μmol/L 组和 300 μmol/L 组)刺激小鼠 RAW264.7 巨噬细胞,观察这 2 组和空白对照 (Control)组、无 FFA 牛血清白蛋白(BSA)组的 TNF-α、IL-6 和 MCP-1 的表达和分泌,同时检测 TLR4 的蛋白表达和 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情况;利用 siRNA 干扰实验抑制 TLR4,观察在 Control 组、BSA 组、棕榈酸(300 μmol/L) 组、棕榈酸(300 μmol/L)+Control siRNA 组、棕榈酸(300 μmol/L)+TLR4 siRNA 组中棕榈酸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 表达和分泌。结果 高脂饲料组体质量和 Lee’s 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 FFA 水平升高,内脏脂肪组织中 TNF-α、IL-6 和 MCP-1 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 BSA 组比较,棕榈酸 150 μmol/L 组和棕榈酸 300 μmol/L 组 炎症因子 TNF-α、IL-6 和 MCP-1 的表达和分泌均明显增加,TLR4 和 NF-κB p65 磷酸化蛋白水平均增加(P<0.05)。 与 BSA 组比较,棕榈酸 300 μmol/L 组 NF-κB p65 的核转运水平和细胞内水平明显升高(P<0.05)。TLR4 被抑制 后,棕榈酸+TLR4 siRNA 组的 TLR4、TNF-α、IL-6 和 MCP-1 的 mRNA 表达和分泌水平明显低于棕榈酸组(P< 0.05)。结论 TLR4 可能参与棕榈酸诱导的 RAW264.7 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诱导炎症因子 TNF-α、IL-6 和 MCP-1 的释放,且其介导的炎症反应与 NF-κB 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褐藻糖胶(Fucoidan)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活性的影响及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比色分析检测不同浓度Fucoidan(0、100、200、300、400、500 μg/mL)作用下RAW264.7吞噬中性红的能力,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Fucoidan(0、50、250、500 μg/mL)作用下RAW264.7增殖,Western Blotting检测Fucoidan诱导的RAW264.7的MAPK/ERK1/2的磷酸化。结果 Fucoidan剂量依赖性地促进RAW264.7吞噬功能和增殖功能。200 μg/mL Fucoidan作用10min即使ERK1/2发生磷酸化,30min时ERK1/2磷酸化达到最大值。结论 Fucoidan可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增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Fucoidan直接激活RAW264.7的MAPK/ERK1/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红铆钉菇多糖对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小鼠的巨噬细胞进行复苏培养,制备细胞悬液,设置空白对照组以及不同质量浓度的血红铆钉菇多糖(CRPS25-Ⅱ)组(1、20、40、80和160 μg/ml)。采用MTT法测定血红铆钉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毒性;采用RT-PCR法检测血红铆钉菇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免疫调节因子IL-6和TNF-α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血红铆钉菇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NF-κB信号通路中p-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实验证明血红铆钉菇多糖在1~160 μg/ml的范围内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CRPS25-Ⅱ质量浓度在1~160 μg/ml可提高细胞因子的分泌量,从而促进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mRNA表达;CRPS25-Ⅱ可促进p-P65蛋白的磷酸化,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1~160 μg/ml浓度范围内均可促进p-P65蛋白的增加,1~40 μg/ml呈上升趋势,40~160 μg/ml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结论 血红铆钉菇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无毒性,且可以促进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分泌以及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YSL)对巨噬细胞(M(?))吞噬功能、肿瘤细胞杀伤功能和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碳粒廓清实验观察YSL对小鼠M(?)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MTT法观察YSL对腹腔M(?)杀伤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作用的影响,用ELISA法观察YSL对M(?)株RAW264.7分泌细胞因子IL-1β和NO功能的影响。结果:YSL 80,160,320μg·kg~(-1)·d~(-1)均能够明显增强小鼠M(?)的吞噬功能(P<0.01),YSL各浓度(0.1,1,10,100 mg·L~(-1))在体外明显增强小鼠腹腔M(?)对肿瘤细胞BEL-7402和B16-F10的杀伤作用(P<0.01)。YSL可以促进细胞毒效应分子IL- 1β和NO的分泌合成,NO和IL-1β水平分别在YSL作用12 h,24 h时达到高峰。结论:YSL可以增强M(?)吞噬功能,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促进细胞因子IL-1β和NO分泌。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无机骨再生修复材料含硅羟基磷灰石(si-HA)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性转换促进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3T3)的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羟基磷灰石(HA)和si-HA纳米粒子,以10 mg/L的剂量刺激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RAW,分别为HA组和si-HA组),另设Control组(10%FBS的DMEM培养基)。分析RAW细胞的极化状态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收集完全培养基、HA和si-HA纳米粒子刺激RAW细胞3 d后获得的上清液,制备RAW条件培养基、HA+RAW条件培养基和si-HA+RAW条件培养基,并培养小鼠3T3前成骨细胞(分别为RAW组、HA+RAW组和si-HA+RAW组),并设空白对照组(完全培养基),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成骨相关基因[M1极化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2极化标志物Arginase基因及促炎、抗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和IL-1ra]的表达水平。结果 si-HA组巨噬细胞iNOS、TNF-α、IL-1β mRNA表达水平低于Control组和HA组,Arginase、IL-10和IL-1ra mRNA表达水平高于Control组和HA组(P<0.05);IL-6 mRNA表达水平低于HA组(P<0.05),与Contro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HA+RAW组3T3细胞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明显强于空白对照组、RAW组和HA+RAW组(P<0.05)。培养14 d时,si-HA+RAW组3T3细胞ALP、OCN、OPN、Col-1、Runx2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si-HA纳米粒子可诱导巨噬细胞产生较有利的骨免疫微环境,增强3T3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糖(HG)处理的Raw264.7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对足细胞的损伤作用,并探讨其作 用机制是否与抑制足细胞自噬相关。 方法将高糖处理Raw264.7细胞的外泌体(HG-Exos)和原代足细胞体外孵育 24 h,检测Exos在原代足细胞的内化情况。原代足细胞用HG提取不同剂量的Exos(0、7、14、28、56、112 mg/L)处理, 探讨HG-Exos对足细胞存活、自噬的影响。将原代足细胞分为对照组、HG-Exos组、氯喹组、HG-Exos+氯喹组、雷帕 霉素组、HG-Exos+雷帕霉素组,探讨HG-Exos诱导的细胞毒性是否会受到自噬调节剂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观察 自噬体生成情况;采用 CCK-8 法测定 Exos 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中 LC3B、Beclin 1、 Nephrin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正常葡萄糖处理的Raw264.7细胞相比,HG处理的Raw264.7细胞产生的Exos数量显 著增加(P<0.05)。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PKH67标记的Exos位于足细胞的核周区中。CCK-8法检测显示, 足细胞活力随 HG-Exos 刺激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与 0 mg/L HG-Exos 组比较,7 mg/L、14 mg/L 和 28 mg/L HG-Exos组足细胞中Nephrin、Beclin 1、LC3B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含有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数量显 著减少(P<0.05)。雷帕霉素组、HG-Exos+雷帕霉素组Nephrin、Beclin 1、LC3B蛋白表达水平及自噬体数量均明显高 于HG-Exos组、氯喹组和HG-Exos+氯喹组(P<0.05)。 结论高糖诱导的巨噬细胞Exos可降低足细胞活力以及增 加足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足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高盐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巨噬细胞表型、淋巴管内皮细胞特性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流式分选将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中VEGFR-3+亚群分选出来,分为Control组、低盐组(LS组,20mmol/L NaCl)和高盐组(HS组,40 mmol/L NaCl)。利用CCK-8法观察不同组VEGFR-3+细胞活性;Real-time PCR检测NaCl干预后VEGFR-3+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及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高盐干预可以使VEGFR-3+巨噬细 胞的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CC类趋化因子配体(C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张力应答性增强子结合蛋白(TonEBP)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HS组在高盐干预24、48 h后细胞活性均显著低于LS组(P<0.05);同时,HS组细胞迁移能力及细胞的吞噬能力与Control组相比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盐可使VEGFR-3+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偏移并表现出促淋巴管生成的特性,其迁移及吞噬能力显著增强,为进一步研究该亚群与淋巴管生成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梓醇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介导肾系膜细胞(MMCs)损伤的影响。方法将MMCs接种于Transwell小室,RAW264.7接种于下层孔板共培养,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梓醇组(0.1、1.0、10.0μmol·L-1),设置氨基胍组(10.0μmol·L-1)作为阳性对照。各组加入药物孵育1 h后,用AGEs(100 mg·L-1)刺激RAW264.7,继续孵育23 h。采用MTT法检测MMCs增殖;免疫荧光法检测MMCs中COL-Ⅳ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MCs中FN、COL-Ⅳ、TGF-β的表达;ELISA法检测RAW264.7上清液中IL-6、IL-12、TNF-α水平。结果梓醇可抑制AGEs刺激巨噬细胞介导系膜细胞的增殖(P<0.05,P<0.01),下调系膜细胞FN、COL-Ⅳ、TGF-β蛋白表达(P<0.05,P<0.01),降低巨噬细胞上清中IL-6、IL-12、TNF-α水平(P<0.05,P<0.01)。结论梓醇对AGEs刺激巨噬细胞介导系膜细胞损伤有明显的的保护作用,下调系膜细胞FN、COL-Ⅳ、TGF-β蛋白表达,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糖尿病肾病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