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医院急诊科护士遭受暴力现象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场所暴力是一全球现象,医院由于其特殊的地位,暴力威胁普遍存在。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士容易遭到暴力伤害。为了解急诊科护士遭暴力袭击的特点及发生情况,达到减少暴力发生的目的,我们进行了本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精神病医院与综合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祖辉  王声湧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1316-1317
目的了解精神病医院和综合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状况并比较其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同期调查广州市1所精神病医院和1所综合医院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纳入标准为:工作人员在被调查前的12个月内遭受过暴力,且事件发生在工作中或当班时。结果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精神病医院为70.52%,综合医院为69.73%。精神病医院中90.82%的受害者曾反复遭受暴力伤害,多次暴力发生率达64.06%;49.45%的应答者1年中遭受过身体暴力;综合医院较少发生身体暴力,发生率仅为7.57%。精神病医院以患者本人肇事为主,综合医院则以患者亲属为主。肇事者精神障碍,患者(或陪护、探视者)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患者自认病情无好转,是精神病医院发生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危险因素;综合医院前3位原因依次为患者(或陪护、探视者)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患者自认病情无好转及诊疗费用太高。医院工作人员对工作场所暴力认知程度很低,精神病医院尤为突出。结论精神病医院比综合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问题更为严重,应针对各类医院特点,开展综合性的工作场所暴力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抽样调查医院工作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根据2002年5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在题为《新的研究表明工作场所暴力威胁卫生服务》的公报中关于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采用频数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 调查的4062名医院工作人员中1年内有2619人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暴力的发生率为64.48%,其中心理暴力为49.12%,身体暴力为15.36%。男性更容易遭受多次暴力,且更容易遭受身体暴力;30~39岁年龄组医院工作人员是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医生、护士。(含助理护士)是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职业人群;白班是发生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高峰时问,病房是多发地点。患者(或探视者)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患者自认病情无好转和诊疗费用太高是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亲属和患者本人是主要的肇事者。结论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问题严重,实施以医院为主导和改善医患关系的综合干预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工作场所暴力发生。  相似文献   

4.
精神病专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情况以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和标准,普查广州市某所大型精神病专科医院所有在职工作人员,探讨其调查前1年内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情况,使用sFlSS10.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精神病专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70.52%,90.82%的受害者曾反复遭受暴力伤害,46.叭%的受害者同时遭受心理与身体暴力的双重折磨;未婚男性工作人员是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30~39a年龄组护士最容易遭受身体暴力;肇事者精神障碍、患者(或陪人、探视者)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和患者自认病情无好转是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受访者对工作场所暴力的认知程度较低,感到委屈是受害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24.22%的受害者请假误工。结论 广州市某所精神病专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高发,应构建综合与支持的工作场所暴力防御体系,确保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北省唐山市国有医院和民营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特征并比较其特点。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调查唐山市3所国有医院和5所民营医院的844名医务人员在2008年4月-2009年4月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结果国有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2.98%(314/497)高于民营医院的19.60%(68/347);国有医院与民营医院均以心理暴力为主,国有医院为46.48%,民营医院为13.55%;国有医院与民营医院暴力发生时间均以白班为主;国有医院暴力事件多发生在病房,发生率为47.92%;民营医院多发生在医办室,发生率为32.35%;国有医院和民营医院发生工作场所暴力的最主要原因分别为肇事者酗酒和患者病情无好转或自认为无好转。结论唐山市民营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低于国有医院,应针对各类医院特点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门诊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分析原因,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对本医院50名门诊护士遭受暴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0名护士中有46人遭受过暴力,暴力的总发生率为92.0%;语言暴力发生率为90.0%,口腔科及服务台是门诊发生暴力的常见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就诊等候时间长、沟通不良、患者要求未得到满足、服务态度问题;社会地位低下、不安全感是门诊护士遭受暴力后的主要负面心理反应。结论 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必须引起重视。应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暴力性伤害,是造成世界各国人群暂时或永久劳动能力丧失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医院场所暴力事件严重妨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影响医务工作的工作和生活,给医疗卫生服务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注意到医院暴力明显降低卫生保健服务的质量,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但是在我国医院场所暴力问题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我们于2004年对吉林省部分不同级别的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和认知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和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医院场所暴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唐山市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现象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唐山市2所三甲医院工作人员2004年4月至2005年4月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结果:747名被调查者在1年中有430人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57.56%,以心理暴力为主(发生率56.89%)。医生比护士更容易受到暴力威胁,发生率分别为65.16%和55.58%,30~39岁年龄段的医院工作人员发生率最高(62.91%)。男性(29.95%)比女性(15.82%)更容易遭受身体暴力。“媒体负面导向”(56.25%)、“肇事者酗酒”(38.46%)、“患者病情无好转或自认为无好转”(36.36%)是发生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原因。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场所暴力可以预防”(85.89%),“媒体正确宣传导向”(81.32%)、“加快立法”(79.75%)、“加强保安”(73.63%)是预防暴力的有效措施。结论:唐山市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多发,须实施以法律与教育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措施,以维护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9.
护士在医疗场所遭受暴力侵害的现况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的现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策略.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对吉林省几所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重点了解护士及护工在医院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情况.结果接受调查的554名护士(含助理护士)及护工(含临床工人)在1年中有349人遭受过医院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3.0%,以心理暴力最为常见.儿科、急诊、门诊是医院场所暴力的高发科室.暴力事件主要发生在病房(60.5%)和护士站(43.0%),患者亲属(84.8%)是最主要的肇事者,未能满足肇事者要求(63.9%)是发生医院场所暴力的最主要原因.暴力事件对工作人员的影响轻重不一,遭遇暴力后,护士及护工多会理智地与对方讲道理.结论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问题较为严重,必须引起重视,建议采取以法律与教育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措施,保护医护工作者的人身安全,维护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10.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工作场所暴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与分层抽样相结合,调查广东省所属广州、揭阳、深圳和东莞4市医院在职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采用频数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被调查到的3319名护士在过去的一年中有2085人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个别护士甚至因暴力伤害而致残或遭受强奸(含未遂),暴力的年发生率为62.82%,其中心理暴力为62.07%,身体暴力为15.06%。暴力多发生在急诊科或住院部各科室,科室内部以病房和护士站最常见,近1/3的暴力事件发生在晚依班。男性护士比女性护士更容易遭受暴力伤害,小于40岁年龄段护士是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受访者认为传媒在暴力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结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问题严重,正逐渐成为一种职业伤害。护士个人、医院、政府以及社会传媒应共同努力,消除暴力隐患,尽量减少和避免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