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胸部肿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679例胸部肿瘤患术后心电监护72小时以上,发生心律失常l14例。分析心律失常与无心律失常组间8项指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合并高血压、肺功能中度以上减退、糖尿病患以及手术时间>5小时以上,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显增加;同时具二项以上合并症较一项合并症术后发生率差异显(P<0.01);肺、食管、贲门肿瘤术后的发生率无显差异(P>0.05)。结论 高龄、肺功能较差、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手术时间长,均可使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增加,而与不同肿瘤即肺、食管、贲门癌及其术式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40例老年眼眶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研究影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发病率比较高,95例占67.86%,术后危险状况的发生率也比较高,57例占40.7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BMI≥24kg/m2、术前合并症、开眶方式、术前贫血、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切除是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手术前合并症多,患者年龄≥75岁、BMI≥24kg/m2、术前合并症、开眶方式、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切除是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常秀军  王子彤  韩鸣  杨声  秦明  段勇 《中国肿瘤》2007,16(8):633-635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95例肺癌手术患者,其中全肺切除术176例,肺叶切除术509例,楔型切除术110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73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34.3%(273/79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吸烟史、心律失常史、全肺切除、术中心包损伤、术后肺不张是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P=0.017).[结论]心脏储备功能的降低、对手术损伤及缺氧的耐受力降低是导致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武艳 《肿瘤学杂志》2011,17(12):917-919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行肺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2.45%(61/18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吸烟史、心律失常史、术中心包损伤、全肺切除、术后肺不张等是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存在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高危肺癌患者,术前应积极治疗心肺并发症、改善心肺功能、戒烟;术中充分给氧,尽量减少对心肺的牵拉及挤压;术后加强心电监护、有效地镇痛,从而减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9例肺癌术后患者,根据是否出现心律失常进行分组,其中79例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心律失常组,140例未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心律未失常组。整理并记录肺癌术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患者吸烟史、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因素与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心电图异常、术中心包损伤、术后电解质异常以及FEV1/FVC与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前心电图异常、术中心包损伤、术后电解质异常及FEV1/FVC均是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均P <0. 05)。结论肺癌患者术中心包损伤、肺损伤及术后电解质紊乱是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过程中应进行干预,能够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诊治的1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9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分析影响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心电图异常、肺功能减退、颈部+弓上吻合术容易造成术后心律失常(均P<0.05)。结论针对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做好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352例高龄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目前肺癌已经成为老年肿瘤患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而手术仍是其首选治疗手段,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本研究旨在分析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08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行原发性肺癌切除术的352例高龄患者中术后出现心律失常者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应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结果 352例高龄肺癌患者中,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71例,发生率为20.2%。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史、术前心电图异常、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与术后心律失常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结论应注意预防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于雷 《中国肿瘤》2013,22(5):403-40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贫血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综合科201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8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男性573例(58.2%),女性413例(41.8%),死亡124例,贫血669例,贫血发生率为67.8%.Ⅰ级295例(44.1%),Ⅱ级218例(32.6%),Ⅲ级87例(l3.0%),Ⅳ级69例(10.3%).胃肠道肿瘤贫血发生率最高为77.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期、抗肿瘤治疗、肿瘤类型、合并出血与恶性肿瘤贫血的发生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出血、临床分期、抗肿瘤治疗与贫血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较高;肿瘤分期、合并出血和抗肿瘤治疗是恶性肿瘤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诱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在肿瘤医院住院予以肺癌手术的患者419例进行调查,对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前吸烟、老年(≥65岁)、肺气肿病史、术中心包损伤、全肺切除的手术方式、术后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并发症(肺不张、液气胸)和术后镇痛均与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术前积极治疗心肺并发症,改善心肺功能;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及预防处理,这样可减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头颈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头颈肿瘤术后发生DVT患者53例作为发生组,并以1∶1配比选择同期头颈肿瘤术后未发生DVT患者53例作为未发生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2组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术中体位等信息,分析头颈肿瘤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术中体位、术后肌力、高脂血症、肢体肿胀、吸烟、术后感染是影响头颈肿瘤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肢体肿胀、吸烟、术后感染是头颈肿瘤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头颈肿瘤患者术后发生DVT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根据上述因素及早实施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DVT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李昂  周毕军 《现代肿瘤医学》2019,(19):3468-3471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直肠癌患者437例,均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法。分析影响老年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肠梗阻、Dukes分期、BMI、出血量、血管侵犯和神经侵犯。结果: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9例,发生率为6.64%。经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ukes分期、BMI、出血量和神经侵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组术前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3 h、吻合距肛缘距离≤7 cm、肠梗阻、血管侵犯人数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3 h、吻合距肛缘距离≤7 cm、肠梗阻和血管侵犯为影响术后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受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吻合距肛缘距离、肠梗阻和血管侵犯影响,为降低术后吻合口瘘,需按照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力  宋伟正 《现代肿瘤医学》2019,(10):1724-1727
目的:分析老年颅内肿瘤术中并发非手术区域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开颅切除手术且并发非手术区域血肿的老年颅内肿瘤患者31例作为血肿组,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行开颅切除手术无血肿的老年颅内肿瘤患者10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造成非手术区域血肿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脑积水、血浆凝血酶时间、术前合并脑萎缩、患者年龄以及肿瘤大小进入回归模型(P<0.05)。对照组患者GOS评分显著优于血肿组(P<0.05)。结论:老年颅内肿瘤术中并发非手术区域血肿对患者术后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术前合并脑积水、血浆凝血酶时间、术前合并脑萎缩、高龄以及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血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救治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吴海 《现代肿瘤医学》2019,(12):2181-2185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高危因素及其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宫颈癌(I-IIa期)并行宫颈癌根治术的338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术后复发患者56例作为复发组,其余未复发患者282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术后复发56例,术后复发率16.57%,其中鳞癌患者46例(82.14%)、非鳞癌患者10例(17.8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浸润深度、术后放疗、术后化疗以及术前SCC表达对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宫颈浸润深度、术后化疗以及SCC表达情况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高、宫颈浸润深、术前SCC表达异常是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化疗是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熊斌  李红稳 《现代肿瘤医学》2019,(16):2849-2852
目的:探讨老年脑肿瘤患者术后脑脊液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老年脑肿瘤患者147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脑脊液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与未感染组11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后脑脊液感染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脑脊液感染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包括性别、平均B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大小、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颅内感染灶。结果:老年脑肿瘤147例患者,发生术后脑脊液感染34例,感染率为23.1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平均B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吸烟史和饮酒史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肿瘤>5 cm多于未感染组、后颅窝手术多于未感染组、手术时间>3 h多于未感染组、脑室外引流多于未感染组、颅内感染灶多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5 cm、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3 h、脑室外引流和颅内感染灶为影响术后脑脊液感染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脑肿瘤患者术后脑脊液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肿瘤大小、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和颅内感染灶为其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多因素分析中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中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中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结果:中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中,发生术后尿失禁31例,发生率为31.00%。经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前列腺手术史和手术时间与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年龄≤60岁,术前尿失禁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高于术前无尿失禁者,术中无保护尿控神经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高于术后保护尿控神经术者,膀胱功能失代偿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高于代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年龄>60岁、术前尿失禁、术中无保护尿控神经和膀胱功能失代偿为影响术后尿失禁危险因素。结论:多因素分析中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术前尿失禁、术中保护尿控神经和膀胱功能失代偿,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术后尿失禁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58例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时间及转归,分析其与年龄、手术方式、左心房大小、NT-pro BNP等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肺癌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为25.58%(66/25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方式、术前肺功一秒率(FEV1%)<70%、左心房大小、NT-pro BNP是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FEV1%、左心房大小、手术方式、NT-pro BNP是肺癌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该并发症及其后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胸部恶性肿瘤行调强放疗(IMRT)后动态心电图变化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并接受调强放疗的老年胸部恶性肿瘤患者81例,在放疗前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统计患者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异常情况,并收集整理患者临床、物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分析探讨可能影响患者放疗后动态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81例老年胸部恶性肿瘤患者,IMRT治疗后发生DCG明显改变45例(55.56%);对可能影响患者IMRT治疗后动态心电图改变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心脏V40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为影响老年胸部恶性肿瘤患者IMRT治疗后动态心电图改变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老年胸部恶性肿瘤调强放疗后动态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女性、高龄、临床分期高、心脏V40是患者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临床资料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中位生存期.通过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统计影响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31 d(95%可信区间109~154 d),诱导化疗后的完全缓解率为29.75%.年龄≤70岁、PS评分﹤2分、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0%、接受标准化疗以及白细胞CD34表达阴性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升高(P﹤0.05);年龄≤70岁、PS评分﹤2分、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初治时的白细胞计数≤5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0%、接受标准化疗以及白细胞CD34表达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长(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S评分、初治时白细胞计数以及治疗方案是影响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PS评分、初治时白细胞计数以及治疗方案是影响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通过整体评估,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124例,均采用眼眶肿瘤摘除术。分析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24例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预后良好109例、预后不良15例;经单因素分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性别、体质量和肿瘤累及范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年龄、肿瘤性质、肿瘤边界及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性质、肿瘤边界及手术时间为影响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受多种影响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