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卫生知信行现状及其对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惠州市6家家具制造企业接触噪声危害且接噪工龄≥1年的292人一线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纯音测听检查,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具制造业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卫生知信行调查问卷》用于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在研究对象中,纯音测听双耳正常听力曲线为69人,正常率为23.6%。纯音测听力双耳听力曲线异常为223人,异常率为76.4%。职业卫生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得分正确率分别为26.4%、36.0%和19.5%。观察组人群对工作中按规定佩戴耳塞或耳罩,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2个条目得分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良的职业行为习惯可导致作业人员听力受损的风险升高。因此,必须提高噪声作业工人的防护意识,开展相关的职业健康培训,提高劳动者预防职业病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某市汽车零件制造企业噪声危害现状及其对工人外周血端粒的影响.方法 选择珠三角某市某汽车零件制造企业的全体噪声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噪声作业工人的个体噪声LEX,W值并进行危害作业分级.调查作业工人的基本情况、职业情况以及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症状,纯音听力检查法测定作业工人的听力水平.分别用实时荧光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疾患家属的精神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今后制订本地区精神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757名精神疾患家属对精神疾病知、信、行情况以及专业知识需求等内容。结果家属的精神疾病常识总体知晓率仅为54.19%,且对患者及其治疗、康复的态度和相关行为存在误区,知、信、行水平较低。结论家属的知、信、行水平有待提高,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家属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精神疾病的知、信、行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杭州市社区居民听力保护知信行现状,为针对性提升居民健康听力保护素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6—7月,对杭州市2个社区居民1 020人进行问卷调查及纯音气导听阈测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听力保护知识、态度与行为,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匹配调查问卷完成纯音气导测听1 020人,其中男性454人,女性566人。杭州市社区居民听力损失率为37.94%。听力损失组与听力正常组在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每天通话时长、耳机音量设置与跳广场舞的频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6.91、70.10、60.86、30.28、10.70、26.61,均P0.01)。听力正常组知识知晓率和态度良好率均高于听力损失组(10.11%vs 0.78%、57.03%vs 34.88%,χ~2=34.11、47.15,均P0.01);居民健康听力保护的知识、态度、行为间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杭州市社区居民听力损失率较高,健康听力保护知信行状况较差,缺乏系统医学健康指导,建议从健康医学文化传播、三级预防有机协调的方式,培养居民默会能力,提高健康听力保护的知信行水平,降低听力损失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噪声接触对汽车制造业工人不同频率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于2018年4至7月以广州市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4 723名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0.5、1.0、2.0、3.0、4.0和6.0 kHz的纯音听阈测试,分析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特征及其与噪声作业工龄的关系。结果:噪声作业工人总体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6.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2020年某特钢厂1 144名接触噪声危害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使用纯音气导听阈测试方法进行听力检查,检测作业环境噪声声级。结果显示,该厂噪声检测点声级超标率50.3%,接噪工人听力损失率18.4%;随着年龄、接噪工龄及噪声接触水平的增加,接噪工人听力损失率呈增高趋势;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工种、接噪声级水平是工人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佩戴防噪耳塞是听力的保护因素。提示企业应改善生产工艺,积极采取防护措施保护接噪工人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7.
梁妙玲  周华萍  温丽颖 《职业与健康》2012,28(24):3071-307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检查纯音听力测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初次纯音听力测试结果已达观察对象或噪声聋水平的病例46例,对46名受检者分别在心理护理前后各行1次纯音听力测试。结果按GBZ 49-2007规定,心理护理前纯音听力测试结果显示,46例(100%)需进入复查;心理护理后听力测试结果显示32例(69.57%)需进入纯音听力测试复查,14例(30.43%)无需再次复查。结论在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检查的纯音听力测试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减少夸大聋和伪聋的例数,降低复查率,维护劳动者的正当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洗煤厂噪声对其作业工人健康的危害,探讨噪声暴露剂量与听力损伤的发病关系,对新疆某洗煤厂进行了现状调查。对象和方法 1 调查对象为洗煤厂一线工种工人,根据职业史、既往史及耳科检查剔除耳疾患者。共观察148人,平均年龄25(18 56)岁,平均工龄2.3(1个月 3年)。 2 方法根据《工业企业噪声测试规范》、《接触噪声工人健康检查规范》,用已校正的HS 6211统计声级计和国产TL 301型纯音听力计分别进行现场噪声强度测定和作业工人听力测定。 3 听力损伤诊断依据根据国内暂用指标,在3、4、6KHZ任一频段听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重点行业的作业工人噪声强度暴露水平和听力损失的现状,为有效防控噪声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5至12月,根据《北京市2021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方案》内容,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从全市16区选取北京市4个重点行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为本次研究对象。对4个重点行业的重点岗位的噪声暴露强度进行现场检测,并从《职业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导出重点岗位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检查结果。采用二水平的logistic回归对听力损失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纳入企业125家,噪声强度超标率为14.6%。重点行业之间噪声强度的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2,P=0.032)。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听力损失率最高,为43.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相比,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业工人发生听力损失较高(P=0.001,OR=5.0,95%CI:2.1~12.0)。与<30岁年龄组的作业工人比较,30~50岁和>50岁组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增加(P<0.001,O...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ICU后综合征(PICS)的干预措施知信行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ICU后综合征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2年4-5月选取山东省6家三级医院646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PICS干预措施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的PICS干预措施知信行得分为54.15±33.87分,处于偏低水平。医院经营性质、ICU专科护士证书、参加过PICS培训是影响ICU护士PICS干预措施知信行的主要因素。结论 目前山东省三级医院ICU护士对ICU后综合征干预措施知信行水平偏低;医院经营性质为民营医院、接受过PICS培训、未获得ICU专科护士证书的ICU护士PICS的干预措施知信行得分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珠三角某市中型汽车零件制造企业生产岗位噪声危害分级及听力损失(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NIHL)现状。
  方法  随机选择3家在珠三角某市的中型汽车零件制造企业的全部生产岗位及608名噪声接触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噪声危害情况及工人NIHL检出情况。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NIHL的影响因素。
  结果  3家汽车零件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岗位LEX,W值超标率为39.6%(89/225),NIHL的总检出率为26.3%(160/608)。冲压和钻孔岗位的中度和重度危害级别岗位占比及岗位工人NIHL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岗位(P < 0.05)。中度危害和重度危害噪声作业岗位防护设施的配备率和生产工人佩戴护耳器的比例高于其他危害级别岗位(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年龄 < 40岁、工龄 < 3年、噪声危害在轻度以下,年龄≥ 40岁、工龄≥ 3年、噪声危害在轻度及以上是NIHL的独立影响因素(OR = 1.75、2.03、1.99,P < 0.05);分别相比无防护设施、未佩戴护耳器,有防护设施、佩戴护耳器则是对抗噪声危害的保护因素(OR = 0.68、0.59,P < 0.05)。
  结论  珠三角某市中型汽车零件制造企业生产岗位噪声危害较重,作业工人NIHL患病率较高。工艺流程的改进是降低噪声水平的关键。应对工人进行全面的培训,使其了解噪声危害,正确使用护耳器。对接触噪声时间较长的工人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饮料制造企业噪声暴露情况,探讨该行业作业工人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广州市某饮料制造企业符合条件的182名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工作场所进行噪声检测,分析工人NIHL影响因素。
  结果  该饮料制造企业工作场所噪声超标率为70.59%,超标岗位主要集中在瓶装饮料线以及纯净水线。84名(46.15%)接触噪声作业工人被检出NIHL。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作业人员年龄> 35岁发生NIHL的危险度是20~30岁的2.647倍(P < 0.05);接触噪声工龄> 10年发生NIHL的危险度是接触噪声工龄 < 5年的2.853倍(P < 0.05);所在岗位为纯净水线发生NIHL的危险度是辅助设施岗位的9.000倍(P < 0.05)。
  结论  该饮料制造行业噪声水平较高,企业应采取工程控制措施控制噪声危害,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珠三角某市瓶装饮料制造企业生产线工人噪声暴露情况,分析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该市7家瓶装饮料制造企业中接噪工龄≥1年的569名工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工人的噪声暴露情况、累积噪声暴露量(cumulative noise exposure,CNE)和高频听力损失(high-frequency hearing loss,HFHL)检出情况,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个体特征和职业特征对接噪工人HFHL的影响。结果 该市瓶装饮料制造企业生产线噪声声级为72.3~96.7 dB(A),38.49%岗位噪声水平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工人HFHL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为109人,检出率为19.16%,高频听力损失组工人(n=109)的接噪声级、CNE、接噪工龄、年龄均高于听力正常组(n=460)(P <0.01)。存在噪声危害的岗位主要有包装岗位、灌装岗位、配料投料岗位、吹瓶岗位,灌装岗位、吹瓶岗位工人的接噪声级、累积噪声暴露量(CNE)均高于其他岗位工人(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CNE每增加1 dB(A)·年,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某市职业人群噪声性听力损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噪声接触声级的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20家企业接触噪声的3 580名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1日建立动态研究队列,观察终止时间为2019年12月31日。收集研究对象2017年之前的现场检测和体检数据,并开始观察对象2017年1月1日之后3年的听力损失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工人噪声性听力损失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3 580名工人中男性2 849人,女性731人;平均年龄(39.42±7.69)岁;平均工龄(11.50±7.06)年。随访时间共计28 585.65人年,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91例,发病密度为0.003 2/人年。随着接触噪声声级的增加,工人噪声性听力损失发病密度、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也随之增加。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是男性的0.148倍;防护用品合适且全程佩戴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是不合适或不佩戴的0.407倍;年龄每增加1岁,工人发生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肌动蛋白结合蛋白TRIOBP基因的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关系,探索人群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遗传学机制。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12月汽车制造工厂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噪声暴露工人,将双耳高频听力阈值超过25 dB的工人作为高频听力损失组,根据年龄、噪声接触情况和工作岗位等变量进行匹配,选择双耳任一频段(500、1 000、2 000、3 000、4 000、6 000 Hz)的听力阈值低于25 dB的工人作为对照组,每组234人。收集受试者的一般信息、职业史、个人史、既往史、体检结果和空腹全血样本,对两组工人的血样进行TRIO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测序,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RIOBP的遗传变异与NIHL(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频听力损失组比对照组有更多的工人接触过混合溶剂,睡眠时间延长(P <0.05);对照组比高频听力损失组有更多的工人有听觉系统症状、ALT异常和LDL-C异常(P <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RIOBP基因的5个SNP均不是NIHL易感性的影响因素(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南京市某己内酰胺合成企业生产性噪声进行暴露风险评估和听力损失风险分级,提出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措施。
  方法  测量作业人员个体噪声接触水平,依据GBZ/T 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评估噪声作业等级;运用ISO 1999:2013方法,计算各岗位听阈级变化、听力损失风险,并依据AQ/T 4276—2016《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进行风险分级。
  结果  25人噪声检测结果超过80 dB(A),为噪声作业岗位。硫铵装置、磷酸羟胺法(hyam-phoshate oximation,HPO)老线、HPO新线、己内酰胺(caprolactam,CPL)老线外操工岗位噪声危害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各噪声岗位员工工作到50、60岁时发生高频听力损失风险概率均低于6%,属于可接受的风险。3种护听器正常使用下能够满足噪声的防护要求。
  结论  对生产性噪声职业接触情况及时进行调查与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正确使用护听器,能够有效预防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某汽车制造企业接触噪声工人听力损失情况,探究职业性噪声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某汽车制造企业暴露于职业性噪声超过一年的3 411名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噪声作业工人开展问卷调查,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结果 该企业有509人检出有听力损失,噪声性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5.7%。听力损失组的接触噪声声级、接触噪声工龄、婚姻情况和工作班制情况与听力正常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接噪工龄、接触噪声声级增大,听力损失的风险增高(OR=1.09~1.54,P < 0.01);相比三班制,单一班制和两班制是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9、2.43,P < 0.01或0.05)。
结论 汽车制造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危害不容忽视。企业应加强工作场所噪声治理,为噪声作业工人开展定期职业健康体检,实行科学健康的工作班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定点检测和个体检测评估职业噪声暴露水平,探究两种方法评估结果的差异原因。方法 根据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对52家机械制造企业的290名工人分别采用定点检测和个体检测计算噪声8 h等效声级,进行噪声暴露评估。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配对χ2检验探究两种检测方法计算的噪声8 h等效声级及超标率是否存在差异,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在不同工种和作业方式间是否存在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究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290名工人基于定点检测的噪声8 h等效声级均值为83.5 dB(A),超标率为36.9%;基于个体检测的噪声8 h等效声级均值为85.9 d B(A),超标率为52.1%,个体检测的均值及超标率均高于定点检测(P <0.05)。按工种和作业方式分层后发现,车床工和电焊工的基于个体检测的噪声8 h等效声级均值均高于定点检测(P <0.05),固定作业的基于个体检测的噪声8 h等效声级均值高于定点检测(P <0.05),而流动作业的基于个体检测的噪声8 h等效声级均值低于定点检测(P=0.002)。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电焊工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的噪声8 h等效声级的差值的均值比车床工高1.7 dB(A)(β=1.7,95%CI:0.4~3.0,P=0.012),流动作业工人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的噪声8 h等效声级的差值的均值高于固定作业工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7,95%CI:-1.1~2.5,P=0.452)。结论 定点检测和个体检测两种方法评估的职业噪声暴露结果存在差异,工种和作业方式对结果的差异性有影响。针对流动作业和电焊工的职业噪声暴露评估,建议采用个体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某汽车灯具生产公司生产性噪声接触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6—12月某汽车灯具生产公司400名单纯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作为噪声接触组,同公司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200名员工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职工的血糖和血脂等健康检查结果。
  结果  36个作业岗位8 h等效A声级测量值范围为65.4~95.8 dB(A),平均(81.00 ± 6.86)dB(A),噪声岗位超标率13.89%(9/36)。噪声接触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和尿酸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噪声接触组的血糖、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异常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噪声接触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异常率有随工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 < 0.05)。
  结论  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对汽车灯具生产公司工人的血糖、血脂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大学生群体对娱乐性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相关情况的知信行现状,为大学生群体的听力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2—4月采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对某综合性大学的45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听力健康知识、听力健康信念与听力相关行为,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听力健康信念对听力损失相关行为的影响。结果 收到有效问卷45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34%。187名大学生(占41.4%)认为自己的听力有一定程度的损失。30.1%的大学生每天使用耳机收听的时间在60 min以上,7.1%的学生将音量设定超过最大音量的60%,42.0%的学生戴着耳机听音乐或广播入睡。只有8.4%的学生知晓长期接触噪声致听力损失的阈值,15.0%的学生知晓噪声所致听力损失不可治愈。医科专业学生对噪声危害知识的知晓率、有关听力健康知识的得分较高(P <0.05),本科高年级学生有关听力健康知识的得分较高(P <0.05)。听力健康信念量表中的“自我效能”维度得分与每天戴耳机频率、每天戴耳机时长、嘈杂环境下提高耳机音量的概率、戴耳机听音乐或广播入睡的频率均成正相关(OR=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