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颞下窝A型入路进行改进,并对其切除颈静脉球瘤(glomus jugulare tumor, GJT)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肿瘤切除术的GJT患者。手术方式以颞下窝A型入路为基础,并在面神经前移、乙状窦处理方式方面予以改进。术后6 h复查CT评估有无出血灶,术后2周复查MRI明确有无肿瘤残留。对患者定期随访,术后1年复查MRI了解有无复发征象并评估面神经功能。  结果  共纳入39例行改进的颞下窝A型入路肿瘤切除术GJT患者。其中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Ⅰ、Ⅱ、Ⅲ、Ⅳ、Ⅴ、Ⅵ级分别为12例、6例、8例、9例、3例、1例。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死亡、偏瘫、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脑脊液漏,经脑脊液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6 h颅脑CT检查均未发现颅内出血;术后2周MRI检查示37例(94.9%)患者肿瘤病灶完整切除,2例(5.1%)患者为近全切除。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Ⅱ、Ⅲ、Ⅳ、Ⅴ、Ⅵ级分别为8例、16例、9例、4例、2例、0例,面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年,1例患者肿瘤复发,予以补充放疗,随访过程中肿瘤无显著增大。  结论  改进的颞下窝A型入路GJT切除术不仅可保留经典颞下窝A型入路的优势,且通过改变面神经前移方式有助于保全面神经功能、通过压闭而非结扎乙状窦减少脑损伤及脑脊液漏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术前介入栓塞治疗颈静脉球瘤的作用,探讨显微外科切除颈静脉球瘤的策略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颈静脉球瘤患者资料,均术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其供血动脉,然后灌注聚乙烯醇颗粒(PVA颗粒)适量,2~3天后行开颅手术治疗。结果:11例患者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均被栓塞,肿瘤染色消失或减轻;栓塞后行开颅手术切除,术中出血量少、显露好,全切除肿瘤9例。结论:颈静脉球瘤术前栓塞治疗对于减少术中出血有重要作用,术前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颈静脉球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颈静脉球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5例颈静脉球瘤的MRI表现,发现MRI能良好的显示肿瘤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因肿瘤富血管性,代表血管信号的瘤空征为MRI的特征性改变,对该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总结15例颈静脉球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监测血压的变化;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的征兆;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监测呼吸、血氧饱和度,咳嗽反射差的患者加强叩背、雾化、吸痰;重点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面神经、后组颅神经损伤的患者早期进行科学、详细、全面的评估,进食时防止误吸,指导患者尽早进行神经功能的康复锻炼,注意观察有无脑脊液漏的发生,保持腹部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经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本组1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静脉球瘤多原发于颈静脉球外膜的球样小体,瘤体内含丰富的血管网及血窦,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可出现耳部症状和后组颅神经麻痹。颈静脉球瘤在临床上相当少见,其发生率占全部肿瘤的0.03%。随着颅底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手术切除成为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肿瘤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又易出血,手术难度及危险性较大。2006年2月至2008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病房共手术治疗颈静脉球瘤患者8例,分别行经远外侧入路和耳后弧形经髁上入路切除颈静脉球瘤,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颈静脉球瘤非常少见,约占头颈部肿瘤的0.6%.我科2004年5月收治了一静脉球瘤患者,肿瘤生长在左侧颈静脉孔区,手术经枕下外侧和颈部联合切口入路,行肿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经导管动脉栓塞对颈静脉球瘤切除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18年1月经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确诊的颈静脉球瘤共35例,将其按照Fisch分级标准分为轻型病例(Fisch A、B级)和重型病例(Fisch C、D级)两层,并根据是否经历术前栓塞将患者分为栓塞组和未栓塞组,比较两组间术中出血量、切除...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颅中窝入路与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1月听神经瘤患者92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颅中窝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面神经功能、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Z=3. 467,P=0. 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 52%(3/46),对照组为21. 74%(10/4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 390,P=0. 036)。结论中颅窝入路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均可有效清除肿瘤组织,但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割精准度较高,可最大限度避免面神经损伤,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在治疗颈静脉孔肿瘤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15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并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操作和并发症等方面予以总结和分析。结果 15例肿瘤均经手术治疗,其中8例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0例,脑膜瘤4例,颈静脉球瘤1例;术后7例患者出现后组颅神经损害,2例出现皮下积液。术后随访未见有肿瘤复发。结论远外侧入路可以直接充分暴露颈静脉孔区,最小程度减少对脑干小脑以及周围神经血管的牵拉和干扰,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筠  刘孟涛 《医学临床研究》2003,20(11):807-809
[目的] 总结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多层面CT和高场强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病例的CT和MRI表现。CT扫描采用GE light—speed QX/I多层面螺旋CT扫描机,采用高质量(HQ)螺旋扫描方式,于AW3.1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MRI检查采用1.5TMRI扫描仪(Marconi,Eclipse),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和时间飞逝法MR血管成像。[结果] 本组病例均表现为颈静脉孔区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检查明显强化。CT可显示颈静脉孔扩大以及颈静脉孔(4例),听骨链(4例),颞骨内面神经管(3例),颞骨岩尖,枕骨基底部以及颈动脉管(2例),内耳道(1例)的骨质结构改变。MRI可显示病灶内的血管流空影像(椒-盐征),同时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2例),面听神经内耳道段(1例),舌咽、迷走副神经的颅内段(5例)受累及。[结论] 多层面CT和高场强MRI对颈静脉球瘤的诊断各有优势,应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肿瘤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6月兴宁市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脑肿瘤出血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肿瘤出血的症状主要有突发剧烈的头痛、呕吐、偏瘫或者偏瘫加重、失语和意识障碍;8例患者头颅CT平扫见颅内低密度肿瘤征象与均匀高密度出血影并存,15例经头颅增强CT扫描确诊.21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清除血块,16例患者临床治愈出院,有4例患者好转出院,有1例患者术后病情恶化死亡.结论:脑肿瘤出血多以急性起病为表现,易误诊为脑出血,头颅增强CT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确诊后应进行手术治疗,尽早切除肿瘤,清除血块.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通过分析甲床根部血管球瘤的声像图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对9例甲床根部血管球瘤的患者行彩超检查并与临床表现及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9例甲床根部血管球瘤病灶均隐匿且较小,临床表现不典型;声像图表现为瘤体轮廓清晰,内部呈低回声,内部及周边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呈彩球样;病理显示瘤细胞大小形态均匀一致,围绕血管或在血管旁分布.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较好地反映血管球瘤的病理学特征,明确血管球瘤的解剖部位,提示肿块性质,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随诊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肿块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66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按乳腺癌肿块最大直径<10 mm、10~20mm、≥20 mm分为3组,分析不同大小乳腺癌肿块超声造影增强的均匀性、有无灌注缺损、增强顺序、增强强度及增强边界,并进行微血管成像分析病灶微血管构筑模式、病灶内部及周边微血管形态和分布特征,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乳腺癌不同大小分组的肿块均以不均匀、向心性、高增强为主,且增强边界多数欠清或不清,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块最大直径的增大,病灶内出现灌注缺损的几率增加,分别为21.4%、63.6%和8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乳腺癌肿块病灶内部微血管构筑模式均以根须状为主,微血管形态几乎均有增粗、扭曲,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周边放射状、毛刺状、增粗和扭曲微血管随肿块增大而出现几率增加,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肿块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病灶内的灌注缺损及病灶周边放射状、毛刺状、增粗、扭曲等微血管分布特征的出现几率随肿块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球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5例GT患者,并均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声像图特征:瘤体轮廓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呈低回声,其内及周边可见丰富的彩色色血流,呈花环状,小火球样,结论: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早期发现GT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术前三维超声测量供者右半肝体积与术中测得供肝体积和质量的相关关系.方法 术前使用三维超声分别测量供者不含肝中静脉和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体积.术后根据采用的术式,使用相应的测量值作为供肝的术前体积(V_(术前)),并将供者分为2组.术中测得供肝的体积(V_(术中))和质量(W_(术中)).计算V_(术前)和V_(术中)的偏差,并对V_(术前)与V_(术中)和W_(术中)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 不含肝中静脉组,V_(术前)与V_(术中)的体积偏差为-3.44%±14.97%,V_(术前)与V_(术中)的相关系数r=0.680,P<0.001,V_(术前)与W_(术中)的相关系数r=0.682,P<0.001;含肝中静脉组,V_(术前)与V_(术中)的体积偏差为6.92%±17.11%,V_(术前)与V_(术中)的相关系数r=0.475,P=0.001,V_(术前)与W_(术中)的相关系数r=0.565,P<0.001.结论 三维超声测量供者肝脏体积与术中肝脏体积和质量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SPT患者的CT和MRI资料,总结该肿瘤的影像学特点。结果:32例SPT均为单发,29例为类圆形,3例呈分叶状。CT平扫囊性部分呈水样低密度,实性部分呈软组织等低密度;MRI平扫T1WI呈混杂稍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包膜可见渐进性延迟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结论:胰腺SPT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术前诊断SPT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颅内肿瘤伴发癫的机制及外科治疗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常见脑肿瘤伴发癫,但脑肿瘤与癫发生的关系仍很难确定。癫放电是脑皮层超同步放电的结果,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癫,都是大脑功能异常的表现,致灶脑生物电变化较其组织形态学变化更明显。因此,对颅内肿瘤伴发癫患者进行致灶定位时,既不同于单纯颅内占位病变者,也有别于其它顽固性癫患者。除了需要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外,更要参考V-EEG的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其它术前评估手段进行联合定位具有更大价值。在神经影像学和电生理指导下,行病变切除术+致灶切除术(或阻断性活动扩散的手术,如多处软膜下横切),可获得较好疗效,但并不能确保所有患者术后癫终止发作或得到明显改善。随着更多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癫发病机制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对此类疾病的诊治也将会达到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