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脑及神经系统肿瘤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优化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2005-2016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与死亡数据,计算不同人群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并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识别其变化趋势。结果:2005-2016年全国、男女、城乡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标化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3.58%、3.15%、4.01%、2.82%、6.08%(均P<0.05)。标化发病率无显著性别差异,城市整体标化发病率(5.65/10万)高于农村(4.64/10万)。2005-2016年全国、男女、城乡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标化死亡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3.17%、3.08%、3.27%、2.74%、2.25%(均P<0.05)。男性整体标化死亡率(3.48/10万)高于女性(2.35/10万),农村(3.19/10万)高于城市(2.72/10万)。发病和死亡重点人群均为老年人,其中女性、农村人群的发病和死亡高峰在70~岁组,而男性、城市人群的发病和死亡高峰在75~岁组。结论:全国脑及神经系统肿瘤疾病负担逐年增加,女性与农村居民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快速上升,应加强重点人群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早期筛查和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分析重庆市肺癌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为开展肺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整理收集2010~2017年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肺癌发病和死亡的个案资料,统计分析肺癌的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累积发病率与死亡率、发病与死亡累积危险度、35~64岁截缩发病率与死亡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年度变化百分比的统计检验采用t检验。[结果] 重庆市肺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由2010年的48.11/10万、34.08/10万上升至2017年的78.42/10万、47.43/10万,APC分别为6.82%与4.92%,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1、6.46,P<0.05)。肺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重庆市肺癌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由2010年的50.83/10万、33.30/10万上升至64.28/10万、39.60/10万,APC分别为3.98%与2.74%,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9、6.19,P<0.05)。肺癌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肺癌发病累积率由2010年的3.97%上升至2017年的5.74%,APC为5.55%,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死亡累积率由2010年的3.60%上升至2017年的4.61%,APC为3.67%,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高度重视肺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丁贤彬  吕晓燕  毛德强 《中国肿瘤》2020,29(10):744-750
摘 要:[目的] 分析重庆市白血病发病率与死亡率趋势变化,为开展白血病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整理收集2012—2018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白血病发病和死亡的个案资料(ICD-10:C91-C95),统计分析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ASIRC)、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ASIRW)、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ASMRC)、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ASMRW)、年龄别死亡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重庆市白血病发病率、中标发病率、世标发病率分别由2012年的8.47/10万、5.59/10万、6.08/10万下降至2018年的4.99/10万、4.21/10万、4.31/10万,APC分别为-7.60%(-9.97%~-5.16%)、-2.27%(-5.73%~1.31%)、-3.25%(-6.57%~0.20%),其中发病率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0.05)。从2014年开始男性白血病发病率高于女性。白血病各年龄组均有发病,1~9岁与70~79岁出现两个小高峰。重庆市白血病死亡率、中标死亡率、世标死亡率分别由2012年的3.82/10万、 3.27/10万、3.37/10万下降至2018年的3.40/10万、2.72/10万、2.85/10万,APC分别为-2.76%、-5.16%、-4.59%,其中中标死亡率和世标死亡率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白血病死亡率各年龄组均有发生,随年龄增长缓慢上升,85+岁年龄组死亡率达到高峰。[结论] 2012—2018年重庆市白血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但有明显下降趋势,儿童与老年人白血病发病率与死亡率高,应重视儿童和老年人群白血病防治。  相似文献   

4.
丁贤彬  吕晓燕  毛德强 《中国肿瘤》2018,27(11):824-829
摘 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为开展宫颈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15年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报告的宫颈癌发病、死亡病例(ICD-10编码为C53)。统计分析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截缩率、累积率、累积危险度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变化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采用t检验,α=0.05。[结果] 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由2010年的8.03/10万、7.78/10万上升至2015年的18.29/10万、14.26/10万,APC分别为16.77%与12.30%,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9与10.25,P均为0.001)。2012~2014年城市宫颈癌发病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由2010年的3.07/10万、3.51/10万上升至2015年的7.84/10万、6.96/10万,APC分别为17.59%与16.30%,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发病率在30岁前低于10/10万,30岁后呈快速上升,5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宫颈癌死亡率在40岁前低于5/10万,40岁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50~岁年龄组出现第1个小高峰,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重庆市宫颈癌截缩发病率、累积发病率与发病累积危险度均呈上升的趋势,分别由2010年的18.38/10万、0.67%、0.67%上升至32.60/10万、1.42%、1.41%(P<0.05)。宫颈癌截缩死亡率、累积死亡率与死亡累积危险度分别由2010年的6.95/10万、0.27%、0.27%上升至2015年的10.74/10万、0.59%、0.59%(P<0.05)。[结论] 重庆市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切实做好宫颈癌三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沈阳市2013年至2019年儿童白血病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方法:从沈阳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及居民死因报表中获取0~14岁儿童白血病的发病、死亡数据,计算构成比、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采用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进行标化。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趋势分析。结果:2013年至2019年沈阳市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分别从2013年的0.90/10万、1.34/10万上升至2019年的5.33/10万、5.14/10万,APC分别为19.64%、16.39%。其中,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发病率年均增长22.77%,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样白血病发病率从2013年的0.60/10万上升至2019年的3.77/10万,APC为35.84%,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沈阳市儿童白血病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50/10万、1.06/10万,2019年儿童白血病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1/10万、1.21/10万,APC分别为-3.80%、-2.53%,趋势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死亡率年均下降6.25%,女性死亡率年均上升7.07%,但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发病和死亡各年龄组均有发生,0~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4.74/10万,10~14岁年龄组死亡率最高为1.93/10万。结论:2013年至2019年沈阳市儿童白血病死亡率相对稳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女性和淋巴样白血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庆市2010-2018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整理2010-2018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资料,采用SPSS 25.0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等。男性与女性、城市与农村发病率、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变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对APC的检验采用t检验。结果: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标率与世标率分别由2010年的200.08/10万、147.03/10万、162.53/10万上升至2018年的289.63/10万、195.85/10万、209.74/10万,APC分别为5.02%(4.39%~5.65%)、4.29%(3.77%~4.81%)、3.87%(3.36%~4.39%),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发病率历年均是男性高于女性(P<0.05)。2011年与2015年城市与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年份恶性肿瘤发病率均是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城市与农村恶性肿瘤发病率均明显上升(P<0.05)。2010年重庆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标死亡率与世标死亡率分别为152.10/10万、103.49/10万、117.91/10万,2018年死亡率、中标死亡率与世标死亡率分别为184.77/10万、110.87/10万、125.53/10万,死亡率以年均3.15%(2.33%~3.98%)上升(t=4.03,P=0.005)。恶性肿瘤死亡率历年均是男性高于女性。2010-2018年男性与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以3.46%(2.63%~4.29%)与2.63%(1.92%~3.36%)上升(t=4.36,P=0.003;t=3.43,P=0.011)。2010-2018年城市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18年农村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以年均3.05%(2.33%~3.77%)上升(t=4.03,P=0.005)。结论: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普及早诊早治,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丁贤彬  吕晓燕  汤成 《中国肿瘤》2022,31(4):260-268
摘 要:[目的] 分析重庆市肝癌发病率的长期趋势,为完善肝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20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肝癌新发个案数据,分析肝癌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世标率)、年龄别发病率,率的趋势变化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重庆市肝癌粗发病率由2006年的18.39/10万上升至2020年的28.72/10万,APC为3.56%(P<0.05)。2006年重庆市肝癌中标率与世标率分别为16.35/10万与17.80/10万,2020年分别为17.56/10万与18.86/10万,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肝癌粗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肝癌粗发病率与中标率分别由2006年的25.54/10万、24.11/10万上升至2020年的43.66/10万、27.56/10万,APC分别为4.19%与2.12%(P<0.05)。女性肝癌粗发病率由2006年的10.29/10万上升至2020年的13.62/10万(P<0.05),APC为2.43%。2006—2012年间女性肝癌世标率以年均7.23%的幅度下降(P<0.05)。农村地区肝癌总体发病率高于城市。2006—2020年城市地区肝癌粗发病率、中标率与世标率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6—2020年农村地区肝癌粗发病率以年均3.46%的幅度上升(P<0.05),2006—2012年农村地区肝癌中标率与世标率分别以年均6.57%与7.04%的幅度下降(P<0.05)。2006—2020年40~49岁年龄组肝癌发病率以年均2.33%的幅度上升(P<0.05),2006—2012年80岁及以上年龄组肝癌发病率以年均7.60%的幅度下降(P<0.05),2013—2020年70~79岁年龄组肝癌发病率以年均6.29%的幅度上升(P<0.05)。[结论] 重庆市肝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女性、农村地区均呈上升趋势,男性与农村居民是肝癌防治的重点人群,应针对肝癌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宫颈癌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0至2017年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宫颈癌(ICD-10:C53)发病、死亡的资料,统计分析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s)、残疾所致寿命年损失(YLDs)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APC趋势变化采用t检验(?琢=0.05)。[结果] 重庆市宫颈癌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分别由2010年的8.03/10万、7.78/10万上升至2017年18.65/10万、14.72/10万,APC分别为16.77%与12.30%,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9、10.25,P<0.01)。宫颈癌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由2010年的3.77/10万、3.51/10万上升到2017年的7.36/10万、 6.83/10万,APC分别为17.59%与16.30%,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0、4.76,P<0.05)。宫颈癌的YLLs率、YLDs率、DALYs率分别由2010年的1.27千人年、0.03千人年、1.30千人年上升至2017年的2.17千人年、0.12千人年、2.29千人年,APC分别为10.74%、25.86%、11.29%,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9、8.02、5.04,P<0.05)。农村地区宫颈癌DALYs以13.54%的速度上升。[结论] 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疾病负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农村地区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应切实做好宫颈癌的三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2—2020年重庆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整理2012—2020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乳腺癌发病与死亡个案资料,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发病率、中标发病率、死亡率、中标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等指标。不同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比较采用U检验,趋势分析采用SPSS 25.0曲线回归分析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重庆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由2012年的21.66/10万上升至34.06/10万,APC为3.56%,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与2020年乳腺癌中标发病率分别为21.67/10万与23.97/10万,APC为0.70%,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历年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均高于农村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以年均6.08%的速度上升,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50~59岁年龄组乳腺癌发病率以年均2.94%的速度上升,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t=3.068,P=0.018)。2012年重庆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与中标死亡率分别为6.89/10万、4.87/10万,2020年分别为6.51/10万、3.91/10万,APC分别为-0.10%与-1.39%,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标化死亡率以年均3.73%的速度下降,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9岁年龄组乳腺癌死亡率以年均7.04%的速度下降,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死亡相对保持平稳。农村地区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是女性乳腺癌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分析2013—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户籍人口肺癌发病和死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上海市2013—2019年肿瘤监测数据,计算闵行区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肺癌发病和死亡率、标化发病和死亡率及早期诊断率等。标化率均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及Segi世界标准人口年龄结构进行标化,记为中标率和世标率,并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描述其变化趋势。 [结果] 2013—2019年闵行区肺癌发病率为95.64/10万,中标发病率为43.79/10万,世标发病率为42.95/10万;死亡率为56.30/10万,中标死亡率为21.04/10万,世标死亡率为20.93/10万。2013—2019年闵行区总人群和男性的肺癌发病率及其中标率、世标率AP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发病率及其中标率、世标率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10.30%、13.77%和12.64%(P<0.05);男性、女性以及总人群的死亡率及其中标率、世标率均呈下降趋势,除男性中标死亡率外,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且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P<0.05)。总人群发病率峰值在80~84岁年龄组,死亡率峰值在85岁及以上年龄组。2013—2019年,肺癌新发诊断期别中早期占比从10.44%逐渐升高至16.98%。[结论] 2013—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肺癌发病率及其标化率无明显变化,死亡率及其标化率均呈下降趋势。发病和死亡主体为男性及老年人群,但女性和中年人群肺癌发病率上升趋势较快,新发诊断早期率仍较低,需引起重视并积极探索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重庆市恶性肿瘤之首,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s)可以全面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本研究分析重庆市肺癌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肺癌防控提供建议。方法肺癌发病死亡个案病例资料(ICD-10:C33,C34)来源于2010-2017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上报的新发肿瘤病例报告。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与标化死亡率、DALYs、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残疾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s)、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APC)等指标,趋势变化统计检验采用t检验。结果 2010年重庆市肺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为48.11/10万与34.08/10万,2017年为78.42/10万与47.43/10万,肺癌发病率APC为6.82%(t=11.21),标化发病率为4.92%(t=6.46),P<0.05。2010年肺癌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为50.83/10万与33.30/10万,2017年为64.28/10万与39.60/10万,肺癌死亡率APC为3.98%(t=5.19),标化死亡率为2.74%(t=6.19),P<0.05。2010年肺癌DALYs率为12.96千人年,YLD率为0.57千人年,YLLs率为12.39千人年,2017年DALYs率为15.38千人年,YLD率为0.89千人年和YLLs率为14.49千人年,APC DALYs率为2.94%(t=4.37),YLD率为7.25%(t=7.18)与YLLs率为2.74%(t=3.90),均P<0.05。DALYs率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女性与农村地区肺癌的DALYs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重庆市肺癌疾病负担逐年上升,肺癌疾病负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重视肺癌三级预防,降低肺癌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6年重庆市肺癌发病率、死亡率与随访五年的生存率,为开展肺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新报告的肺癌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随访,随访信息网络直报到重庆市肿瘤随访登记信息系统,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生存率等指标。标化发病率与死亡率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不同性别与地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生存分析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计算平均生存时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 of Mantel-Cox进行统计检验。结果:2016年重庆市肺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79.13/10万与44.82/10万,男性发病率(110.33/10万)高于女性(46.77/10万)(χ2=63.018,P<0.001),城市(87.65/10万)高于农村(75.86/10万)(χ2=10.47,P=0.001)。肺癌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5.96/10万与33.77/10万,男性死亡率(95.40/10万)高于女性(35.95/10万)(χ2=64.43,P<0.001),城市(73.30/10万)高于农村(60.83/10万)(χ2=12.28,P<0.001)。对18 842例肺癌患者进行五年的随访,随访五年平均生存时间为2.11(2.07,2.14)年。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1.84%、33.41%、29.97%、28.04%、26.54%,女性肺癌生存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5,P<0.001)。城市肺癌生存率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78,P<0.001)。 结论:重庆市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生存率较低,重点应针对男性和农村地区开展肺癌的预防、早期筛查和规范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6-2021年重庆市女性宫颈癌发病率长期趋势变化,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6-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个案资料,采用SPSS 25.0分析宫颈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发病率的趋势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表示。结果: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由2006年的7.99/10万、8.52/10万上升至2021年的21.60/10万、14.64/10万,分别以年均8.44%与5.55%上升(P<0.01)。2006-2015年宫颈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以年均8.98%与5.65%上升(P<0.01),2015-2021年宫颈癌仅发病率以年均2.84%上升(P<0.01)。2006-2021年农村地区宫颈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增长幅度(13.09%与8.98%)大于城市地区(3.87%与2.63%)。 2006-2009年与2012-2014年宫颈癌发病率均是城市高于农村(P<0.05),2018-2021年宫颈癌发病率是农村高于城市(P<0.05)。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在20岁前低,2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5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006-2021年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年龄组宫颈癌发病率分别以年均2.84%、4.29%、11.41%、10.85%、9.31%与4.81%上升(P<0.05)。结论: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高并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农村地区增长幅度大于城市,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发病率增长主要在2006-2015年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趋势变化。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与国际肿瘤学分类(ICD-0-3)整理分析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2006至2015年结直肠肛门癌发病资料,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发病率、中国标化发病率(中标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截缩率与累积危险度,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结果: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由2006年的14.15/105上升至2015年的28.32/105,中标率与世界标化发病率(世标率)均呈上升的趋势,APC分别为7.68%、4.08%与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肛门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t=6.99,P<0.001),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t=5.48,P<0.001)。结直肠肛门癌45岁前发病率低于20/105,45岁后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80~<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60~<65岁、65~<70岁、70~<75岁年龄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6.29%、5.76%与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35~64岁截缩率从2006年的13.94/105上升至2015年的25.77/105,APC为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率与累积危险度分别由2006年的1.37%、1.36%上升至2015年的2.10%与2.08%,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处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并呈上升的趋势,应尽早开展结直肠肛门癌的三级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5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报告的宫颈癌发病死亡病例(ICD-10编码为C53)。统计分析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发病和死亡截缩率、发病或死亡累积危险度、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残疾所致寿命损失年、伤残调整寿命年等指标。城市与农村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2015年重庆市肿瘤登记地区共报告宫颈癌新发病例916例,宫颈癌粗发病率为18.29/105,标化发病率为14.26/105,标化发病率农村(15.60/105)高于城市(12.3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5年共报告宫颈癌死亡病例283例,粗死亡率为5.65/105,标化死亡率为3.98/105。2015年重庆市宫颈癌截缩发病率为32.60/105,截缩死亡率为8.32/105,发病率与死亡率累积危险度分别为1.41%与0.49%。宫颈癌导致的DALYs、YLDs 和YLLs分别是6.76千人年、5.00千人年与1.76千人年。结论: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疾病负担重,疾病负担农村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2年至2020年重庆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肝癌死亡个案病例资料(ICD-10:C22)来源于重庆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报告数据库。采用SPSS 26.0统计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不同性别与地区间死亡率比较用χ2检验,趋势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表示。结果:2012年重庆市肝癌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9.87/10万与20.27/10万,2020年重庆市肝癌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1.21/10万与18.16/10万,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APC分别为0.39%与-0.83%,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012年至2020年男性历年肝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2年至2020年农村地区历年肝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2年重庆市肝癌导致的YLL率为8.72‰,2020年YLL率为8.02‰,APC为-1.28%,变化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AYLL以年均1.66%的速度下降(P<0.05)。男性AYLL高于女性,分别以年均1.55%(P<0.05)和1.96%(P<0.05)的速度下降,城市AYLL低于农村AYLL,城市和农村AYLL总体上分别以年均1.59%(P<0.05)和1.72%(P<0.05)的速度下降。结论:重庆市肝癌死亡率较高,早死导致的疾病负担重,男性与农村地区居民是肝癌发生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8年甘肃省白银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 根据2018年甘肃省白银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其发病率、死亡率、发病死亡顺位和构成比等指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结果 2018年白银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2.67/10万,中标率178.33/10万,世标率为172.91/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18.93%;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是胃癌,其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前10位占新发恶性肿瘤的74.73%。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46.55/10万,中标率86.39/10万,世标率为84.57/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9.29%;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的是胃癌,其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前10位占全部死亡恶性肿瘤的84.34%。中标发病率和中标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白银市各区县发病率中标和死亡率中标最高的分别为平川区和景泰县,最低的为白银区。结论 胃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是需要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排在女性发病率、死亡率的前五位,应作为女性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