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评价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SP-VATS)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结核性脓胸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113例结核性脓胸患者临床资料,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仅行SP-VATS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SP-VATS组,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SP-VATS+围术期ERAS理念治疗的59例患者作为SP-VATS+ERAS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下地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SP-VATS+ERAS组的下地时间[10(8,13)h]、肠鸣音恢复时间[(18.25±3.52)h]、住院时间[(17.75±3.68)d]、拔管时间[6(5,7)d]、并发症发生率[20.34%(12/59)],以及术后1、12、24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26±1.32)分、(5.59±1.54)分、4.0(3.5,5.0)分]均短于或低于SP-VATS组[分别为13(10,17)h、(20.35±3.45)h、(19.45±3.56)d、7(5,9)d、38.89%(21/54)、(5.58±1.68)分、(6.35±1.57)分、5.5(4.0,7.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77,P=0.000;t=3.198,P=0.002;t=2.491,P=0.014;Z=3.342,P=0.001;χ2=4.690,P=0.030;t=8.198,P=0.000;t=2.596,P=0.011;Z=3.191,P=0.001)。结论 相较于单纯SP-VATS方法,SP-VATS联合ERAS理念治疗结核性脓胸患者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疼痛感更轻、术后并发症更少,且在结核外科领域的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骨科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28例老年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其中,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就诊的68例患者术后实施的是常规护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60例患者术后实施的是基于4R危机管理快速康复模式。通过随机抽签法,从两组中各抽取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术后无突发事件和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术后4例(10.0%)发生不良事件,6例(15.0%)出现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11,P=0.040;χ2=6.486,P=0.001)。观察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1周、术后第2周的认知功能障碍评分为(26.90±0.58)分、(26.72±0.55)分和(26.57±0.54)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12±0.60)分、(27.02±0.57)分和(26.95±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2,P=0.047;t=2.441,P=0.008;t=3.221,P<0.001)。术后第2周观察组躯体活动具有独立步行能力者29例(72.5%),多于对照组的19例(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7,P=0.014)。术后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4.55±0.67)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02±0.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6,P=0.003)。研究认为,对于脊柱结核术后伴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实施4R危机管理快速康复模式可提高临床护理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静脉及局部应用在腰椎结核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搜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青岛市胸科医院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术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0.5g(5ml),术后12h内给药1次,每次0.5g,术中每腔内喷洒氨甲环酸 0.5g(包括腰椎后路小切口、腰椎斜前方切口及髂骨取骨区切口)。对照组术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0.5g,术后12h内静脉给药1次,每次0.5g。两组均进行腰椎斜前方入路病椎清除植髂骨融合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72h引流量,术后3d红细胞比容,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1周血D-二聚体(D-D)水平、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相关指标。 结果: 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经下肢静脉彩色超声检查,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手术时间[(149.0±23.8)min]、术中出血量[(344.0±120.0)ml]与对照组[分别为(145.0±26.3)min和(360.0±134.0)m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65,P=0.443; t=0.603,P=0.402)。观察组术后24h引流量、术后72h引流量、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值分别为(64.0±23.3)ml、(159.0±25.2)ml、(28.2±8.1)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7.0±33.1)ml、(174.0±27.2)ml、(32.5±9.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8,P=0.042;t=2.743,P=0.032;t=2.324,P=0.037)。观察组术后3d红细胞比容为(32.1±8.3)%,高于对照组[(28.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4,P=0.048)。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术后3d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术后1周血D-D水平分别为8.7%(4/46)、(13.1±3.2)s、(36.1±6.1)s、(0.9±0.2)mg/L,对照组分别为10.9%(5/46)、(12.6±2.9)s、(34.6±5.6)s、(0.9±0.3)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0.212;t=0.835,P=0.517;t=1.229,P=0.224;t=0.366,P=0.712)。 结论: 静脉及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的渗血量,明显减少术后的出血量,不增加术后血栓形成风险,可使患者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常规化疗方案联合中成药“抗痨合剂”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丽水中医院结核科诊治的30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成3组,即常规西药抗结核治疗组(A组)、常规西药抗结核治疗联合中成药抗痨合剂组(B组)、常规西药抗结核治疗联合中成药抗痨合剂及中医适宜技术组(C组)。剔除24例因诊断变更、中断治疗、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后最终纳入276例患者,其中A组97例、B组93例、C组86例。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疗程末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肺部病灶吸收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B组和C组中医证状改善有效率[92.5%(86/93)和94.2%(81/86)]、肺部病灶吸收有效率[92.5%(86/93)和94.2%(81/86)]、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65.76±5.42)%和(67.06±5.95)%]、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44.97±5.35)%和(46.51±5.26)%]、治疗成功率[94.6%(88/93)和97.7%(84/86)]均明显优于A组[分别为82.5%(80/97)、76.3%(74/97)、(63.80±4.57)%、(42.72±4.82)%、80.4%(78/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46;χ2=2.999,P=0.003;χ2=2.427,P=0.015;χ2=2.886,P=0.004;t=2.699,P=0.008;t=4.186,P=0.005;t=3.048,P=0.003;t=6.428,P<0.001;χ2=2.069,P=0.039;χ2=2.192,P=0.028)。而B组和C组治疗后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7.12±2.32)%和(26.35±3.17)%]均明显低于A组[(29.12±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1,P<0.001;t=9.231,P<0.001)。结论:中西药联合抗结核治疗可明显减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肺部病灶吸收,提高肺结核患者免疫力,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但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效果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高剂量异烟肼、利福喷丁在健康汉族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表现以及安全性,为实施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2019年10—12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招募36名健康受试者,按1:1随机区组分为国产制剂组(T组)18名和参比制剂组(R组)18名, T组单次口服国产异烟肼、利福喷丁各900mg,R组单次口服异烟肼、利福喷丁参比制剂各900mg,每组随机一半受试者空腹服药(T1组9名,R1组9名),另一半受试者餐后服药(T2组9名,R2组9名)。服药后在规定时间点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测定血浆中的药物及代谢物浓度,采用Phoenix WinNonlin 8.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记录72h观察期内所有不良事件。结果 T1组和R1组比较,利福喷丁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21.2±7.3)μg/ml和(15.2±2.8)μg/ml(t=3.256,P=0.003),AUC0~t分别为(624.3±327.4)μg·h/ml和(479.4±141.8)μg·h/ml(t=1.724,P=0.094);异烟肼的Cmax分别为(29.9±4.5)μg/ml和(25.2±6.8)μg/ml(t=2.445,P=0.020);AUC0~t分别为(80.7±21.4)μg·h/ml和(80.4±12.7)μg·h/ml(t=0.051,P=0.960)。T2组和R2组比较,利福喷丁的Cmax分别为 (25.4±6.8)μg/ml和(26.5±5.2)μg/ml(t=-0.545,P=0.589),AUC0~t分别为 (756.4±253.2)μg·h/ml和(779.7±175.5)μg·h/ml(t=-0.321, P=0.750);异烟肼的Cmax分别为(11.5±1.6)μg/ml和(10.9±1.5)μg/ml(t=1.161, P=0.253),AUC0~t分别为(54.2±9.3)μg·h/ml和(55.8±8.9)μg·h/ml(t=-0.527,P=0.602)。T1组与R1组利福喷丁的Cmax、AUC0~t几何均数比值的90%CI分别为102.7%~158.9%和87.4%~169.0%,异烟肼的Cmax、AUC0~t几何均数比值的90%CI分别为100.0%~147.8%和80.9%~120.4%;T2组与R2组利福喷丁的Cmax、AUC0~t几何均数比值的90%CI分别为78.3%~113.6%和74.3%~119.5%,异烟肼的Cmax、AUC0~t几何均数比值的90%CI分别为91.8%~120.8%和82.1%~114.6%。未见严重不良事件报告。结论 根据两组药代动力学指标的几何均数的90%CI,国产异烟肼、利福喷丁与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表现接近,但不完全等效,单次服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HIV抗体阴性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就诊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02例TB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分期Ⅰ期22例、Ⅱ期37例、Ⅲ期43例。于研究对象抗结核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T细胞比值。分析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TBM临床分期和患者治疗转归的相关性。结果: 抗结核治疗2周后,研究对象CD3+、CD4+ T细胞计数和CD4+/CD8+ T细胞比值[分别为(808.27±183.25)×106个/μl、(413.09±134.53)×106个/μl和1.23±0.29]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分别为(631.38±150.14)×106个/μl、(366.78±98.03)×106个/μl和0.99±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41,P=0.000;t=2.809,P=0.005;t=6.548,P=0.000)。抗结核治疗2周后,Ⅲ期TBM患者的CD3+、CD4+T细胞计数与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613.23±140.29)×106个/μl、(342.53±98.36)×106个/μl、0.95±0.18]明显低于Ⅱ期患者[分别为(753.33±153.47)×106个/μl、(399.57±112.26)×106个/μl、1.22±0.21]和Ⅰ期患者[分别为(989.23±194.35)×106个/μl、(501.11±139.25)×106个/μl、1.42±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875、13.372、32.151,P值均为0.000)。抗结核治疗2周后,病情好转患者的CD3+、CD4+ T细胞计数与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941.25±204.17)×106个/μl、(487.35±134.25)×106个/μl、1.36±0.31]明显高于病情恶化者[分别为(683.43±155.76)×106个/μl、(389.64±120.38)×106个/μl、1.02±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6,P=0.000;t=2.394,P=0.018;t=3.698,P=0.000)。结论: TBM患者抗结核治疗2周后,免疫功能明显改善,且病情好转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程度好于病情恶化者。TBM患者临床分期越高,免疫功能受损越严重,对调整治疗方案的需求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下的营养管理在围手术期脊柱结核患者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于北京胸科医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2例患者中途退出试验,最终纳入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ERAS理念下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第6天及第13天营养风险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第1天、第6天及第13天血清学化验指标的差异,以及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临床结局间的差异。 结果: 术后第6天、第13天观察组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70.0%(28/40)、57.1%(20/35),均低于对照组[94.6%(35/37)、81.8%(2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816和4.845,P值分别为0.005和0.028)。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平均值为(9.99±3.12)×109/L,低于对照组[(11.69±2.7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9,P=0.014)。术后第6天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平均水平为(33.48±4.47)g/L,高于对照组[(31.35±3.5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0,P=0.024)。观察组术后第1天尿酸平均水平为(274.67±116.91)μmol/L,低于对照组[(339.19±115.7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18)。观察组患者术中中位出血量为 300.0(175.0,500.0)ml,少于对照组患者[400.0(250.0,60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8,P=0.036);观察组术后中位排气时间为25.5(15.5,37.5)h、平均排便时间为(95.7±46.9)h,对照组术后中位排气时间为30.7(21.5,44.5)h、平均排便时间为(117.3±38.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50,P=0.040;t=2.140,P=0.036)。 结论: ERAS理念下的营养管理可有效改善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利于患者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贝达喹啉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肺结核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为贝达喹啉的安全使用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搜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耐药结核病房完成了24周治疗及随访的127例耐多药肺结核、准广泛耐药肺结核、广泛耐药肺结核及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不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耐药诊断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用其他导致QTc间期延长的药物等。监测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发生QTc间期延长(>450ms)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QTc间期延长发生率为48.5%(32/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2%(1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8,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QTc间期>500ms者分别有3例(4.5%)和1例(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143)。两组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见差异。观察组QTc间期随着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使用时间增加逐渐增大,第4周末QTc间期为(435.1±28.8)ms,明显高于基线期QTc间期[(419.0±23.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7,P=0.001);在第12周末达峰值[(439.5±30.7)ms]。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的患者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时出现QTc间期延长的风险是年龄18~45岁者的9.027倍(95%CI:1.033~78.859);合并使用其他可导致QTc间期延长的药物亦是导致患者发生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9.033(1.042~78.326)]。结论: 耐药肺结核患者应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后QTc间期延长的发生率增高,但未见严重的心脏不良事件;其他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未见增加。高龄患者是QTc间期延长发生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在ERAS管理模式下行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的患者35例(ERAS组),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下连续进行的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35例(非ERAS组)进行对照研究。对比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刀口一期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分别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患者术前与术后8周时疼痛程度与膝关节功能。 结果: ERAS组出血量为(65.0±12.2)ml,较非ERAS组的(125.8±35.0)ml明显减少;ERAS组术后总引流量为(212.9±32.2)ml,较非ERAS组的(408.6±51.9)ml明显减少;ERAS组住院时间为(19.1±2.4)d,较非ERAS组的(28.5±9.7)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85、-11.203、-3.278,P值均<0.05)。ERAS组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非ERAS组发生2例。ERAS组35例刀口一期愈合,非ERAS组31例。术后8周时,ERAS组VAS评分为(2.6±0.8)分,较术前的(7.7±0.7)分明显降低;HSS评分为(77.4±3.8)分,较术前的(36.5±4.1)分明显提高。ERAS组两种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419、-29.654,P值均<0.05)。非ERAS组VAS评分为(3.9±1.0)分,较术前的(8.0±0.8)分明显降低;HSS评分为(68.3±5.0)分,较术前的(36.4±4.6)分明显提高,非ERAS组两种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807、-12.771,P值均<0.05)。术后8周时,ERAS组VAS评分较非ERAS组明显降低,HSS评分较非ERAS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51、4.502,P值均<0.05)。 结论: 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围手术期应用ERAS 管理,可以减轻术后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出血量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达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维生素D及抗菌肽LL-37表达水平的差异。 方法 搜集2017年6—12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的17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包括81例单纯肺结核患者、57例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和40例结核病并发糖尿病患者,分别作为B组、C组和D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划分,分为重症肺结核患者79例和轻症肺结核患者99例)及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名医务人员(A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纳入人群维生素D[以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衡量]及LL-37的水平,分析不同类型肺结核患者与健康对照者25-(OH)D3和LL-37水平的差异,以及肺结核严重程度与25-(OH)D3和LL-37水平的关系。 结果 B组、C组和D组患者外周血25-(OH)D3水平分别为(31.58±11.89)nmol/L、(25.68±13.57)nmol/L和(26.39±10.01)nmol/L,均明显低于A组的(40.57±14.32)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1,P=0.000;t=6.48,P=0.000;t=5.72,P=0.000);LL-37水平分别为(26.97±10.29)μg/L、(30.75±10.16)μg/L和(31.84±11.36)μg/L,均明显高于A组的(24.38±4.5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25;t=4.48,P=0.000;t=4.03,P=0.000)。与B组患者相比,C组和D组25-(OH)D3水平均明显降低,LL-37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08;t=2.52,P=0.011和t=2.14,P=0.032;t=2.29,P=0.022)。79例重症肺结核患者的25-(OH)D3和LL-37水平分别为(24.59±12.36)nmol/L和(31.97±11.43)μg/L,明显低于轻症肺结核患者(99例)的25-(OH)D3水平[(33.79±15.47)nmol/L],但高于轻症肺结核患者的LL-37水平[(27.32±10.6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00;t=2.77,P=0.006)。 结论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LL-3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不同类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维生素D及LL-37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并同时完成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287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SLE合并活动性结核病者30例(结核病组),SLE 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者16例(LTBI组)。按 SLE合并活动性结核病组1∶2的比例,选取同时期性别、年龄匹配的未合并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他病原体感染的SLE患者60例,作为未感染组。同时,从本院体检中心纳入性别、年龄与SLE合并活动性结核病组相匹配,并完成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健康成年人4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及临床治疗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结核病组的结核病病程为4.0(1.0,8.0)周,以合并单纯肺结核为主[17例(56.7%)]。结核病组的 SLE病程为54.0(7.5,96.0)月,明显短于 LTBI组[96.0(7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在表型及分子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指导下,耐药骨关节结核患者术后个体化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3—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骨科接受病灶清除手术治疗的骨关节结核患者112例,对术中标本同时采用BACTEC MGIT 960和MTBDRplus-分子线性探针技术(LPA)进行药敏试验;表型及分子药敏试验联合检出耐药患者23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药品治疗方案,并随访12个月,通过比较术前及随访期间的影像学、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列预后指标来评价治疗效果。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bar{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riedman检验;均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3例耐药骨关节结核患者术后经个体化治疗12个月,好转21例,复发1例,失访1例;好转患者的植骨融合率为90.5%(19/21)。21例好转患者术前检测血红细胞沉降率平均为(62.62±26.52)mm/1h,C-反应蛋白平均为(52.29±22.40)mg/L,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7.0(6.0,7.5)分。经12个月的个体化治疗,血红细胞沉降率降至(14.39±5.24)mm/1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P=0.000);C-反应蛋白平均为(5.36±2.38)mg/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5,P=0.000),两项指标均已恢复至正常范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降至1.0(0.0,1.0)分,疼痛症状得到极大的缓解,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30,P=0.000)。结论 在表型药敏试验的基础上辅以分子药敏试验,有利于全面、快速地制定抗结核药品的治疗方案,术后科学、规范的个体化抗结核药品治疗是治愈耐药骨关节结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短程化疗在单节段脊柱结核前路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56例,男28例,女28例,年龄21~85岁。病变节段:颈椎2例,胸椎21例,腰椎28例、腰骶椎5例。术前均给予短程化疗方案,常规给予H-R-Z-E抗结核治疗方案,用药时间1~10d,平均(6.90±1.35)d,待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有所改善,全身一般情况能耐受手术时实施手术治疗,动态观察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疼痛缓解情况、神经恢复情况、骨融合情况、脊柱结核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56例患者中,早期伤口不愈合1例,经伤口常规换药后愈合;窦道形成1例,行窦道搔刮术后,伤口愈合,其余54例伤口一期甲级愈合。术后3周ESR[(20.96±7.97)mm/1h]较术前[(40.74±14.35)mm/1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98,P=0.000);术后3周CRP[(27.57±8.98)mg/L]较术前[(45.83±9.57)m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07,P=0.000);术后3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3(2,4)分]较术前[6(6,8)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43,P=0.000);并发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29例,至末次随访时2例B级患者1例改善为D级,1例改善为E级;10例C级患者改善为E级8例,D级2例;17例D级患者均改善为E级。术中结核病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44.6%(25/56),其中单耐药脊柱结核阳性率为1.8%(1/56),耐多药脊柱结核阳性率为3.6%(2/56),多耐药脊柱结核阳性率为1.8%(1/56)。术后4~11个月56例患者椎体间植骨按照Bridwell标准达到Ⅰ级率为91.1%(51/56),Ⅱ级率为8.9%(5/56)。 结论: 对于有适应证的脊柱结核,采取术前短程化疗后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