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Omi/HtrA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低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20例高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20例口腔乳头状瘤、20例癌旁组织切除标本中Omi/HtrA2 mRNA与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口腔正常组织标本中Omi/HtrA2mRNA与蛋白的表达情况作比较.结果 Omi/HtrA2蛋白在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到表达,在口腔鳞癌组(高、低分化)与口腔乳头状瘤组织中均有表达.Omi/HtrA2蛋白表达在高分化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低分化鳞癌组织、口腔乳头状瘤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Omi/HtrA2基因在高分化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低分化口腔鳞癌组织、口腔乳头状瘤组织以及癌旁和正常组织(P<0.05).结论 Omi/HtrA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表达,表明Omi/HtrA2可能参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Lasp1基因与蛋白质水平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asp1在3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Las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Lasp1蛋白在临床晚期、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中表达明显升高,与烟酒嗜好、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结论:Las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上调,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基因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lectin-1在3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Galectin-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Galectin-1的表达水平与烟酒嗜好、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口腔鳞癌组织中Galectin-1 mRNA和蛋白质表达上升,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ASZ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探讨CASZ1 mRNA在OSCC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ASZ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CASZ1蛋白的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CASZ1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ab38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60对口腔鳞癌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Rab38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9例口腔鳞癌中Rab38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Rab38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的Rab38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高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Rab38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Rab38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时间少于Rab38低表达患者;Rab38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ab38在口腔鳞癌中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关系密切,Rab38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口腔鳞癌患者唾液中cyfra21-1含量、组织中CK19蛋白质表达和基因转录水平,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对30例口腔鳞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唾液采用ELISA法检测cyfra21-1含量,其中6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CK19蛋白质表达强度和CK19mRNA水平,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鳞癌患者唾液cyfra21-1含量为(85.95±78.00)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27±40.84)μg/L;口腔鳞癌癌组织CK19蛋白质表达强度和CK19mRNA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CK19mRNA水平与CK19蛋白质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癌组织CK19蛋白质与唾液cyfra21-1含量也显著相关。结论:口腔鳞癌患者唾液cyfra21-1含量和组织CK19蛋白表达及基因转录水平显著升高,组织CK19表达升高,对唾液cyfra21-1含量的上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在口腔疣状癌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分析ZO-1相关的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参与口腔癌发生发展的情况。方法:取20例口腔鳞癌及其癌旁组织,10例口腔疣状癌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荧光实时定量Real-time PCR方法检测ZO-1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口腔疣状癌与鳞癌组织中ZO-1基因mRNA的表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与癌旁组织(P<0.05);口腔疣状癌中ZO-1基因mRNA的表达高于鳞癌(P<0.05)。结论:ZO-1作为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其在口腔疣状癌与鳞癌中表达水平的差异,表明口腔鳞癌与口腔疣状癌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皮间充质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细胞角蛋白17(cytokeratin 17,CKl7)的蛋白与基因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CKl7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IO.0软件包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CKl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CKl7的表达水平与烟酒嗜好、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CKl7蛋白质和mRNA表达上升,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1LC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自噬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1LC3在4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6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eclin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43%和75%;MAP1LC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9.79%和62.5%,Beclin1和MAP1LC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Beclin1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2.31%,在中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率为38.1%;MAP1LC3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0.77%,在中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率为28.57%,Beclin1和MAP1LC3这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Beclin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09%和50%;MAP1LC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和38.89%,这2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eclin1和MAP1LC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口腔鳞癌组织(OSCC)中NBS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OSCC病理分化级别的相关性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①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BS1蛋白在30例口腔鳞癌组织、9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②应用RT-PCR技术检测组织中NBS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OSCC与癌旁正常组织中,NBS1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显著,在口腔癌组织中均表达较高,并随着病理级别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NBS1在不同病理分化程度OSCC中表达水平的差别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水平可成为判断口腔鳞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活性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与M2和M1型巨噬细胞的比值(M2/M1)联合检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OSCC患者129例,检测并对比癌组织、癌旁组织中RACK1及M2/M1情况,分析癌组织中RACK1表达、M2/M1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癌组织中RACK1阳性表达率、M2/M1值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累及脉管患者癌组织中RACK1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累及脉管患者(P<0.05),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M2/M1值显著高于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RACK1阳性表达率、M2/M1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癌组织RACK1、M2/M1及两者联合预测OSCC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43、0.718、0.875。RACK1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为62.24%,RACK1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为92.31%;RACK1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曲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2/M1≥2.06患者的存活率为61.70%,M2/M1<2.06患者的生存率为88.24%;M2/M1≥2.06与M2/M1<2.06患者的总生存率曲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C患者癌组织中RACK1、M2/M1异常高表达,并与患者病理情况和预后相关,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7年4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保存的202例口腔黏膜组织石蜡标本。其中健康者41例(对照组)、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45例(A组)、口腔鳞癌116例(B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的表达情况,分析口腔鳞癌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A组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侵袭深度>5 mm、临床T4分期、颈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肿瘤侵袭深度≤5 mm、临床T2分期、无颈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者(P<0.05)。AQP3阳性表达的口腔鳞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65.85%)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90.00%,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情况、AQP3阳性表达率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口腔鳞癌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者,AQP3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肿瘤侵袭深度及总生存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hemerin在合并2型糖尿病口腔鳞癌(T2DM-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为T2DM-OSCC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T2DM-OSCC患者(87例)和普通OSCC患者(113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2组肿瘤及癌旁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其高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复发相关(P<0.05)。T2DM-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chemerin表达显著高于普通OSCC患者(P<0.05)。合并2型糖尿病chemerin高表达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肿瘤组织中chemerin表达是影响T2DM-OSCC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hemerin在T2DM-OSCC中的表达较普通OSCC高,其高表达提示T2DM-OSCC患者的预后更差。Chemerin有望成为T2DM-OSCC患者判断预后的潜在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miR-136-5p表达水平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0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OSCC患者86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组患者血浆miR-136-5p表达水平。通过ROC曲线确定血浆miR-136-5p表达水平的最佳截断值,并以此为标准,将OSCC患者分为高miR-136-5p组(n=36)和低miR-136-5p组(n=50),对2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SPSS 20.0软件包中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OSCC组患者血浆miR-136-5p表达水平(1.27±0.51)显著低于对照组(4.38±1.26,P<0.01);血浆miR-136-5p低表达与OSCC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低miR-136-5p组患者总生存率(48.0%)显著低于高miR-136-5p组(68.4%,P<0.01),低miR-136-5p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28.6%)显著低于高miR-136-5p组患者(57.8%,P<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临床分期[HR(95%CI)=2.462(1.805~4.193)]、颈淋巴结转移[HR(95%CI)=2.913(2.142~5.827)]及血浆miR-136-5p表达水平<2.82[HR(95%CI)=3.856(3.114~8.205)]是影响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浆miR-136-5p低表达与OSCC患者生存期短有关,有望作为预测OSCC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颈部阴性淋巴结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并研究其与颈淋巴结转移、复发及总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O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终点事件为颈淋巴结转移、复发和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生存分析法探讨不同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0个月,失访10例。90例患者中,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复发11例(12.2%)、死亡28例(31.1%),阴性淋巴结出现窦组织细胞增生(sinus histiocytosis, SH)27例(30%),3年无颈淋巴结转移复发率为89.4%,3年总生存率为67.3%。90例患者的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N分期、临床分期对总生存期有显著影响(P<0.05);吸烟、初次颈淋巴结转移(N≠0)、SH、行双侧颈淋巴清扫术对颈淋巴结转移、复发有显著影响(P<0.05),且吸烟、初次颈淋巴结转移、SH、行双侧颈淋巴清扫术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复发概率较高。结论: SH、初次颈淋巴结转移是导致OSC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N分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组织中金属基质蛋白酶14(metallomatrix protease-14, MMP-14)、生长抑制因子4(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y 4, ING4)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 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OSCC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4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口腔鳞癌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口腔鳞癌组织制备成石蜡切片,作为实验组;另取20例正常口腔黏膜(NOM)组织石蜡切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2组口腔黏膜组织中MMP-14、ING4和HIF-1α的阳性表达,并分析其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3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SCC患者组织中的ING4阳性表达率为41.7%(25/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0%(14/20)(P<0.05);MMP-14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41/60)、71.7%(43/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4/20)、15.0%(3/20)(P<0.01)。3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OSCC的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显著有关(P<0.05)。在OSCC组织中,ING4与HIF-1α或MMP-14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9, -0.51, P<0.01),而HIF-1α和MMP-14的表达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 P<0.01)。结论: MMP-14、ING4和HIF-1α与口腔鳞癌的进展密切相关,ING4下调能促进MMP-14和HIF-1α上调,最终促进OSCC的形成、生长、侵袭和转移。3种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OSCC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pindly和Bub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5例OSCC患者的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T-PCR检测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pindly、Bub3 mRNA的表达水平;对OSCC细胞株进行培养,siRNA转染干扰Spindly、Bub3基因表达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indly和Bub3 mRNA在人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Spindly和Bub3 mRNA表达量与T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pindly、Bub3、Spindly/Bub3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且Spindly/Bub3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Spindly、Bub3高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Spindly组的Spindly表达水平低于Spindly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siRNA-Bub3组的Bub3表达水平也低于Bub3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Spindly组细胞在24、48、72、96 h的增殖能力低于Spindly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siRNA-Bub3组细胞在24、48、72、96 h的增殖能力低于Bub3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Spindly组细胞在24、48 h的迁移能力低于Spindly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siRNA-Bub3组细胞在24、48 h的迁移能力低于Bub3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indly和Bub3在口腔鳞癌中呈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分期相关;特异性抑制Spindly和Bub3基因表达,可降低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望作为治疗口腔鳞癌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PTEN)在牙龈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66例牙龈癌(高分化31例,中分化20例,低分化15例)患者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的VEGF及PTEN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2种因子的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的阳性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中VEGF的阳性率最高,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VEGF与复发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TEN与复发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VEGF与PTEN在牙龈癌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VEGF表达增加和PTEN表达降低可能在牙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共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口腔疣状癌(OVC)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TNFAIP6)的表达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在TCGA数据库中下载OSCC的RNA-seq数据,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TNFAIP6在OSCC和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和生存曲线分别评价其诊断和预后价值。取15例正常口腔黏膜、22例OVC和24例OSCC及对应癌旁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TNFAIP6的表达和分布,并分析其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取5例OSCC、3例OVC及对应癌旁组织,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技术验证其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使用Graph Pad Prism 7.0软件进行计量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各组间数据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 在TCGA数据库中,TNFAIP6在OSCC中表达显著上调且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然而其表达失调与OSCC患者总体生存率无关。在OSCC石蜡标本中,TNFAIP6表达显著上调,与饮酒、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在OVC石蜡标本中,TNFAIP6表达显著上调;TNFAIP6在OSCC癌组织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 TNFAIP6在OSCC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与诊断及预后相关,可作为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egative cervical lymph node,cN0)的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患者发生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5月—2017年5月接受颈淋巴结清扫术的111例cN0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χ2检验,分析隐匿性转移与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111例cN0口腔鳞癌患者中,总隐匿性转移率为27.03%(30/111)。cN0口腔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与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无显著相关(P>0.05),与病理分期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越低,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越高。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积极行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