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对PD的药物治疗仅限于改善症状,尚缺乏能够延缓疾病进程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是一种位于神经元突触前末端、由14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它的突变、聚集和过度积累与包括PD在内的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开发针对α-syn及其相关靶点的药物,可能是控制PD等突触核蛋白病进程的有效途径。该文主要从抑制α-syn表达和聚集、促进其解聚和降解、调节其修饰状态等方面,对以α-syn为靶点的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 肠道菌群与帕金森病(PD)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最近研究发现, 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控α-突触核蛋白(α-syn), 激活脑内小胶质细胞, 加重神经炎症, 导致PD患者的多巴胺神经元丢失。本文就PD发病机制中肠道菌群失衡如何经α-syn激活小胶质细胞导致神经炎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表达的可溶性蛋白质,与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α-突触核蛋白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异常表达和聚集,这一过程产生的氧化应激等生化反应和寡聚体中间构象等均在帕金森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综述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uclein,α-syn)的结构及其显像剂和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新型显像剂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荧光显像剂、核素示踪剂以及直接或间接靶向α-syn的小分子抑制剂进行归类总结.结果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是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 SNpc)含黑色素的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残存的神经元胞质内出现以聚集化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为主要成分的嗜酸性包涵体,即路易小体(lewy body, LB)。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旨在探讨P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疫苗是治疗帕金森病(PD)的新方法。由于α-突触核蛋白是一种胞内蛋白,一般认为,异常的α-突触核蛋白无法被疫苗产生的抗体发现,但美国学者用人者突触核蛋白免疫的小鼠PD模型产生的抗体可识别异常α-突触核蛋白神经元细胞膜,并通过溶酶体降解途径进行破坏。这可能是治疗PD的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17,(8):1085-1088
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及其他突触核蛋白病的发病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表达的调控有可能阻止帕金森病的发病及进展。近期研究发现,微小RNA可在转录后水平上通过直接作用于α-突触核蛋白mRNA的3'非翻译区或间接调节帕金森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水平。因此,微小RNA有望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VD3)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VD3低剂量组、VD3中剂量组和VD3高剂量组。通过连续腹腔注射7 d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20 mg/kg,制备PD小鼠。VD3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VD3(0.5、1.0、2.0μg/kg)21 d。通过爬杆试验、滚轴试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学;qPCR检测黑质α-突触核蛋白(α-syn)、酪氨酸羟化酶(TH)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黑质α-syn、TH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停留时间、爬杆时间延长,转轴时间缩短;黑质α-syn升高、TH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小鼠的停留时间、爬杆时间缩短,转杆时间延长;黑质α-syn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TH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PD也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PD患者脑内炎症反应的增加和血脑屏障的破坏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临床研究发现,患者中枢神经系统HLA-DR阳性反应性小胶质细胞增多,胶质细胞明显激活、T淋巴细胞浸润到中枢神经系统、脑脊液和脑组织中炎症因子显著升高,这些现象与患者体内T细胞对α-突触核蛋白产生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摄取胞外的α-突触核蛋白后形成抗原肽-MHCⅡ表达在细胞膜上,通过抗原提呈作用影响活化的T细胞或是效应T细胞,活化的效应T细胞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作用于神经系统,发挥着致炎或抗炎作用。本文就α-突触核蛋白与小胶质细胞中MHCⅡ表达,以及T细胞的后续分化对PD自身免疫病理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PD的免疫疗法供更多的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五味子醇甲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痴呆小鼠模型,五味子醇甲灌胃给药(10 mg·kg-1.d-1),4周后行为学测试,行为学测试后,断头处死,制作脑组织石蜡切片。HE、尼氏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表达。结果五味子醇甲可改善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提高SYP表达,降低α-syn表达。结论五味子醇甲可通过减轻脑组织神经元变性、脱失,改善突触功能等途径起到防治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A53T转基因小鼠体内α-syn的分布和修饰变化情况。方法采用α-syn A53T转基因小鼠作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来检测A53T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的胃、黑质和纹状体中α-syn的表达含量和异常聚集情况。结果相比于野生型小鼠,A53T转基因小鼠的胃、黑质和纹状体中α-syn(C-20)、硝基化α-syn(n-syn)表达均显著增加;胃和黑质中的磷酸化α-syn(p-syn)含量降低,纹状体中p-syn含量升高;黑质和纹状体中寡聚体形式的α-syn(5G4)含量升高,胃中含量降低。其中,n-syn在胃组织中含量最高,寡聚体形式的α-syn在黑质部位含量最高,p-syn在纹状体部位含量最高。结论A53T转基因小鼠体内α-syn总蛋白增加,而异常修饰和聚集化的α-syn在不同器官内的含量变化有所差异,提示A53T相关的α-syn病变有组织特异性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以α-突触核蛋白损伤为靶点筛选抗帕金森病创新药物的细胞模型。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融合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诱导后表达重组α-突触核蛋白,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质谱技术进行鉴定,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α-突触核蛋白基因的c DNA片段与理论分子量大小一致,并成功克隆至载体p ET30a;测序正确的融合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BL21(DE3)。转化子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α-突触核蛋白,通过改变温度、IPTG浓度及宿主菌的增殖状态等条件,获得高表达菌株;宿主菌的裂解液通过亲和层析方法获得纯化的α-突触核蛋白,纯化蛋白通过与不同抗体免疫印迹结果证明为α-突触核蛋白,质谱结果显示其分子质量为15.3ku,与理论分子质量15.5 ku基本一致。纯化的α-突触核蛋白刺激PC12细胞及原代神经元细胞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存活率的降低程度与α-突触核蛋白刺激浓度呈正相关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以α-突触核蛋白损伤为靶点的细胞筛选模型,可用于筛选具有抗帕金森病功能的创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研究刺五加有效组分对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高表达的帕金森病(PD)模型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RNA-蛋白质网络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人类α-synuclein转基因的小鼠模型为实验对象,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方法,研究刺五加有效组分通过α-synuclein机制对PD产生的保护作用。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α-synuclein转基因模型组、α-synuclein+刺五加有效组分组(45.5 mg·kg-1),每组6只。灌胃给药,1次/d,连续20 d。空白对照组和α-synuclein转基因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miR-153、miR-1224、miR-205、miR-433、miR-133b、let-7a、miR-34a、miR-34b/c的表达显著增加,miR-7a水平显著减少(P<0.05);α-synuclein、Lrrk2、FGF20、DP1、E2F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itx3、parkin、DJ-1的mRNA水平显著减少(P<0.05);α-synuclein、Lrrk2、FGF20、DP1、E2F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itx3、parkin、DJ-1的水平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let-7a、miR-34b/c外,α-synuclein+刺五加有效组分组均能显著回调以上各指标表达水平(P<0.05)。结论:α-synuclein的过表达影响了中脑中与PD相关的microRNA-mRNA-蛋白质网络;刺五加有效组分对α-synuclein介导的PD有治疗作用,可以通过对多个microRNA/mRNA/蛋白质靶点的干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异常聚集常被看成是帕金森病(PD)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沉积于PD患者脑组织路易小体的α-Syn磷酸化的程度达到90%以上,表明磷酸化的α-Syn参与了PD的发生。虽然已发现多种磷酸激酶可以磷酸化α-Syn,但这些激酶在PD发生中的作用至今仍未阐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N-methyl-4-phenylpyridiniumiodide,MPP^(+))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SH-SY5Y细胞模型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表达的影响和潜在的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分为溶媒(DMSO)对照组、MPP^(+)组(1.0 mmol·L^(-1)MPP^(+)孵育48 h)、MPP^(+)+GB组(用50μmol·L^(-1)的GB处理1 h后,再用1.0 mmol·L^(-1)MPP^(+)孵育48 h)、第1转染组(转染miR阴性对照物)、第2转染组(转染miR-207模拟物)、第3转染组(转染miR-207抑制剂)、MPP^(+)+GB+第2转染组(细胞转染miR-207模拟物后,用50μmol·L^(-1)的GB处理1 h,再用1.0 mmol·L^(-1)MPP^(+)孵育48 h)、MPP^(+)+GB+第3转染组(细胞转染miR-207抑制剂后,用50μmol·L^(-1)的GB处理1 h,再用1.0 mmol·L^(-1)MPP^(+)孵育48 h)、第4转染组(先转染miR-207模拟物,再转染p CMV6-XL5)和第5转染组(先转染miR-207模拟物,再转染p CMV6-XL5-LAMP2A)。结果与MPP^(+)组(3.51±0.23)比较,MPP^(+)+GB组miR-207的相对表达量(2.07±0.2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转染组、第2转染组和第3转染组α-syn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3±0.09,1.56±0.13,0.78±0.09;α-sy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08,1.81±0.20,0.53±0.23;与第1转染组比较,第2转染组和第3转染组α-syn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2转染组和第5转染组α-syn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1.03±0.12,0.71±0.10;α-sy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9±0.07,0.22±0.11;与第2转染组比较,第5转染组α-syn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PP^(+)+GB组、MPP^(+)+GB+第2转染组和MPP^(+)+GB+第3转染组α-syn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09,1.62±0.15,0.71±0.12;α-sy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10,2.01±0.35,0.63±0.14;与MPP^(+)+GB组比较,MPP^(+)+GB+第2转染组和MPP^(+)+GB+第3转染组α-syn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MP2A是miR-207的靶基因。结论在MPP^(+)诱导的PD SH-SY5Y细胞模型中,GB能通过介导miR-207/LAMP2A信号轴来降低α-sy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氏症(PD)是人类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对于其致病机制虽不能完全阐明,但已发现其与黑质致密部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缺失以及脑中细胞质的路易小体(LBs)的形成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聚集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是LBs的主要成分,与PD的发病机制相关。传统治疗PD药物大多是针对多巴胺的缺失,虽可以缓解PD的症状却不能阻止PD发病进程。鉴于α-Syn在PD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以α-Syn作为PD研究的全新靶点,对α-Syn聚集的病理过程进行干预,这对P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可抑制α-Syn聚集的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化合物的发现及合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堆积形成的路易小体是该疾病发病机制的核心要素,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与α-突触核蛋白相关的寡聚体神经毒性、线粒体功能障碍、蛋白质降解紊乱、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以及靶向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近年来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关系研究现状,以期为深入研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的神经胶质细胞之一,由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分化而成,能够形成绝缘性髓鞘,促进轴突动作电位的快速传导。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为特征的CNS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标志为嗜酸性路易小体(Lewy bodies,LBs)和路易神经突(Lewy neurites,LNs)的聚集,其中,LBs的主要成分为错误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研究发现,许多PD患者具有脱髓鞘、白质病变、OLs损伤等伴随病理表现,此外,OLs中聚集的α-syn能够加速神经元的死亡,提示OLs在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OLs与PD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探索PD的发病机制,为发现新的PD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有望通过维持髓鞘完整性、保证OLs的正常功能而干预PD的病理进展。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氏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这一高度保守的小分子突触前蛋白,与帕金森氏病有密切关联,在路易小体和路易神经突中发现的淀粉样蛋白纤维的主要成分就是α-突触核蛋白[1-2],而这一特异性蛋白沉积物正是帕金森氏病的诊断标志[3].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低聚α-突触核蛋白本身就在帕金森氏病中通过损害细胞正常生理活动起到关键性的神经毒性作用[4].目前针对帕金森氏病的主要治疗药物为多巴胺类药物[5],但随着病程的延长,多巴胺类药物的作用将会逐渐减弱并最终消失,所以研究新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对α-突触核蛋白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治疗帕金森氏病的下一个突破点.本文就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氏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浓度利福平对鱼藤酮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的影响.方法 鱼藤酮损伤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和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mRNA.结果 经利福平1、10、100 nmol/L预处理后,三个利福平组细胞ROS含量、α-突触核蛋白mRNA以及细胞凋亡率均低于鱼藤酮损伤组(P<0.01).结论 利福平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细胞α-突触核蛋白mRNA水平,并对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