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评价美罗培南(meropenem,MEM)对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分离的NTM临床分离株,共计207株。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 法测定MEM对纳入的207株NTM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抑菌效果。同时,评价其对46种NTM标准株[30株快生长分枝杆菌(rapidly growing mycobacterium,RGM)和16株慢生长分枝杆菌(slowly growing mycobacterium, SGM)]的体外抑菌情况。结果 在30株RGM标准菌株中,26.7%(8/30)的菌种对MEM耐药。MEM对偶发和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率分别为33.3%(11/33)和82.5%(33/40)。在16株SGM标准株, 56.3%(9/16)的菌株对MEM耐药。在SGM 临床分离株中,MEM对戈登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依次为20.0%(2/10)、63.9%(23/36)、72.7%(16/22)和95.6%(43/45)。结论 MEM对于大多数RGM菌种和部分SGM菌种都显示出一定的体外抑菌活性,其中对偶发分枝杆菌和戈登分枝杆菌则显示出相对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3-氨甲基-4-卤代苯并噁唑类化合物GSK656与阿米卡星联合用药对脓肿分枝杆菌分离株的体外抑菌作用。 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菌株库保存的30株脓肿分枝杆菌,采用微孔阿尔玛蓝检测法(MABA法)测定GSK656和阿米卡星对脓肿分枝杆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稀释法进行联合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分级抑菌浓度指数判断联合抑菌的效果。 结果: GSK656对脓肿分枝杆菌的MIC为0.063~4.000mg/L;阿米卡星对脓肿分枝杆菌的MIC为4.000~16.000mg/L。GSK656对脓肿分枝杆菌分离株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250mg/L和2.000mg/L,阿米卡星对脓肿分枝杆菌分离株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8.000mg/L和16.000mg/L。GSK656与阿米卡星联合使用时,5株(16.7%)脓肿分枝杆菌分离株表现为协同作用,1株(3.3%)分离株表现为拮抗作用,其他分离株(80.0%,24/30)表现为无关作用。 结论: GSK656与阿米卡星的体外联合用药对脓肿分枝杆菌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3-氨甲基-4-卤代苯并恶唑类化合物GSK656与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联合用药对脓肿分枝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收集2016—2018年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菌株库保存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共80株,包括脓肿分枝杆菌30株,堪萨斯分枝杆菌7株,胞内分枝杆菌37株,鸟分枝杆菌5株和偶发分枝杆菌1株;将30株脓肿分枝杆菌纳入本研究。用微孔阿尔玛蓝检测法(MABA法)测定GSK656、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对脓肿分枝杆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棋盘稀释法检测GSK656分别与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联合用药时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 克拉霉素对脓肿分枝杆菌的MIC为0.031~16mg/L, 其耐药率为10.0%(3/30)。阿奇霉素对脓肿分枝杆菌的MIC为0.125~64mg/L,其耐药率为30.0%(9/30)。GSK656对脓肿分枝杆菌分离株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25mg/L和2mg/L。在GSK656-克拉霉素联合中,6株(20.0%,6/30)表现为协同作用,23株(76.7%,23/30)为无关,1株(3.3%,1/30)为拮抗;在GSK656-阿奇霉素联合中,3株(10.0%,3/30)为协同,18株(60.0%,18/30)为无关,9株(30.0%,9/30)为拮抗,GSK656联合克拉霉素组与GSK656联合阿奇霉素组的联合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0,P=0.018)。结论 GSK656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脓肿分枝杆菌的活性。GSK656联合克拉霉素组与GSK656联合阿奇霉素组的联合效应有差异,其中拮抗效应在GSK656与阿奇霉素联合用药时更多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在世界范围内的报道越来越多,其数目迄今已有150种以上,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NTM主要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人可从环境中感染NTM而患病,水和土壤是重要的传播途径,迄今尚未证实NTM可以通过人进行传播,但可通过动物传染给人。NTM的分类有多种,多数学者倾向于Runyon分类,即根据NTM的产色、生长速度和细胞化学反应将其分为4组,其中,Ⅳ群--快速生长分枝杆菌(rapidly growing mycobacterium, RGM),在固体培养基上不到7d即可见到菌落生长。代表菌种为偶然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fortuitum)、龟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chelonae)、脓肿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bscessus)、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草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hlei)等,其中,偶然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是导致人体感染并致病的常见菌种。多数RGM大多对常见的抗结核药物RFP、S等耐药,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是一种类似阿奇霉素的14元环大环内脂类广谱抗生素,对RGM全部敏感并已广泛应用于RGM感染的治疗,可不必等待药敏结果而作为首选。但近期临床资料显示RGM对克拉霉素耐药率明显上升,导致临床疗效不佳。有研究表明克拉霉素是对RGM有效的惟一常规口服抗生素,但长期单一应用会导致耐药。据中国台湾地区一项1992-2001年间对200株RGM临床分离株的研究结果显示:偶然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龟分枝杆菌对克拉霉素的敏感度分别为65%、79%和49%。而当地自2002-2003年间对312株临床分离株药敏结果显示,偶然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龟分枝杆菌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5%、47%和62%,较以往10年RGM群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有明显上升。可见,临床工作者须重视耐克拉霉素的RGM发生,以下就RGM对于克拉霉素的耐药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广州市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NTM病提供依据。方法从2016年广州市胸科医院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的1250份标本中搜集培养阳性的717株临床分离株,采用水溶性对硝基苯甲酸(PNB)和噻吩-2-羧酸肼(TCH)对其进行培养,以鉴别MTB与NTM,通过多靶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PCR)测序,对PNB和TCH培养确定为NTM的菌株进一步行菌种鉴定,并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MIC)检测98株NTM对18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结果717株分枝杆菌中,检出106株NTM菌株,检出率为14.4%;其中103株传代成功,传代率为97.2%(103/106)。经NTM菌种鉴定,按照构成比高低依次为脓肿分枝杆菌[34.0%(35/103)]、胞内分枝杆菌[25.2%(26/103)]、马赛分枝杆菌[20.4%(21/103)]、鸟分枝杆菌[9.7%(10/103)]、堪萨斯分枝杆菌[5.8%(6/103)]、偶发分枝杆菌[1.9%(2/103)],以及1株缓黄分枝杆菌、1株猪分枝杆菌和1株阿加普尔分枝杆菌[均占0.9%(1/103)]。98株NTM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敏感者前3位依次为阿米卡星[93.9%(92/98)]、克拉霉素[91.8%(90/98)]和阿奇霉素[71.4%(70/98)],耐药者前3位依次为利福平[89.8%(88/98)]、左氧氟沙星[83.7%(82/98)]和亚胺培南[77.6%(76/98)]。并且NTM不同菌种对部分药物的耐药性存在种间差异。结论广州市NTM的检出率高于我国其他地区,流行的菌种以脓肿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为主;克拉霉素和阿米卡星是临床治疗NTM患者的优选抗生素,应重视对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深圳地区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亚种组成及其耐药谱,为治疗胞内分枝杆菌肺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保存且初步鉴定为胞内分枝杆菌的临床分离株,共计97株。菌株均分离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收集的疑似肺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患者的呼吸道标本。采用PCR及基因测序鉴定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亚种,使用Sensititre? SLOWMYCO药敏板测定菌株对13种药品(克拉霉素、阿米卡星、莫西沙星、利奈唑胺、利福平、利福布汀、乙胺丁醇、链霉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异烟肼、乙硫异烟胺及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药物敏感性情况。结果 97株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以亚种胞内分枝杆菌最多[63.92%(62/97)],其次为奇美拉分枝杆菌[18.56%(18/97)]和副胞内分枝杆菌[17.53%(17/97)]。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胞内分枝杆菌的MIC50和MIC90值最低的是利福布汀(0.5和8μg/ml),最高的是链霉素(32和64μg/ml);亚种胞内分枝杆菌和副胞内分枝杆菌的MIC90均为2μg/ml,而奇美拉分枝杆菌则高达64μg/ml。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克拉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利福布汀、链霉素、阿米卡星、利奈唑胺和莫西沙星总的耐药率分别为9.28%(9/97)、44.33%(43/97)、42.27%(41/97)、15.46%(15/97)、36.08%(35/97)、11.34%(11/97)、38.14%(37/97)和46.39%(45/97);奇美拉分枝杆菌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27.78%(5/18)]明显高于亚种胞内分枝杆菌[4.84%(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6, P=0.012)。结论 深圳地区胞内分枝杆菌以亚种胞内分枝杆菌为主,对各药品的敏感性有差异,且各亚种对同一药品的敏感性也不同,建议临床治疗前应鉴定至亚种并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实现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正确选用克拉霉素及有效控制其耐药提供依据和新思路。方法 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保存的2016—2017年全国耐药监测菌株中,鉴定为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的385株临床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靶位基因测序法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基因检测;采用微孔板稀释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检测其对克拉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情况,并分析耐药菌株的耐药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385株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中,218株为脓肿分枝杆菌[包括185株为erm(41)T28基因型和33株erm (41)C28基因型],163株为马赛分枝杆菌,4株为博莱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马赛分枝杆菌对阿米卡星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8%(6/218)和6.4%(14/218)、4.3%(7/163)和10.4%(17/163)。其中,erm(41)C28基因型脓肿分枝杆菌培养3d和14d对克拉毒素的耐药率(均为9.1%,3/33)不变,未发生诱导耐药,而erm(41)T28基因型脓肿分枝杆菌的耐药率则由培养3d时的5.9%(11/185)上升为培养14d的98.4%(182/185),171株发生诱导耐药。31株获得性耐药菌株中,10株脓肿分枝杆菌及10株马赛分枝杆菌均在rrl基因的2058/2059位点突变,最常见突变类型分别为A2058C(6株脓肿分枝杆菌,3株马赛分枝杆菌)和A2058G (3株脓肿分枝杆菌,5株马赛分枝杆菌);另有9株对阿米卡星耐药的菌株在rrs基因的A1408G位点发生突变,其中7株同时对克拉霉素耐药。结论 erm(41)T28基因型脓肿分枝杆菌更易诱导克拉霉素耐药。脓肿分枝杆菌和马赛分枝杆菌最常见的获得性耐药突变位点是rrl基因的A2058C和A2058G。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达托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头孢吡普、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对血培养分离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用微最肉汤稀释法测定达托霉素对499株血培养分离革兰阳性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余9种抗菌药物MIC值,WHONET 5.4软件分析药敏数据.结果 葡萄球菌对达托霉素、万古霉索、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头孢吡普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达托霉素在1 mg/L浓度下可抑制所有的葡萄球菌.对于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其MIC50和MIC90均为0.5 mg/L.达托霉素对肠球菌的最高MIC为4 mg/L,粪肠球菌的MIC50和MIC90均为2 mg/L;屎肠球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2 mg/L和4 mg/L.1株对利奈唑胺耐药(MIC为8 mg/L)的粪肠球菌对达托霉索敏感(MIC为1 mg/L).3株携带vanA基因的屎肠球菌(万古霉素的MIC均大于32 mg/L,替考拉宁的MIC均为32 mg/L)对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均敏感.达托霉素对肺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的MIC范围分别为0.032~0.250 mg/L和0.125~1.000 mg/L.结论 达托霉素作为新型的抗菌药物,对血流感染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均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可成为临床治疗革兰阳性球菌特别是耐药菌感染的很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鸟分枝杆菌亚种和胞内分枝杆菌亚种对20种药物的敏感性特征及比较2个亚种间的药物敏感性差异。方法 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分别检测97株鸟分枝杆菌和172株胞内分枝杆菌对克拉霉素、卷曲霉素和利福布丁等20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判断其敏感性,分析2个亚种菌株对20种药物的敏感性特征以及对利福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内药物的交叉耐药性,并比较2个亚种对20种药物的敏感性差异。结果 对鸟分枝杆菌敏感率高于80%的药物依次是卷曲霉素(100%,97/97)、阿米卡星(97.9%,95/97)、利福布丁(96.9%,94/97)、利福平和卡那霉素(83.5%,81/97)及克拉霉素(82.5%,80/97);对胞内分枝杆菌敏感率高于80%的药物依次是阿米卡星(99.4%,171/172)、卡那霉素(95.9%,165/172)、利福布丁(95.4%,164/172)、克拉霉素(94.2%,162/172)、氯法齐明(87.2%,150/172)、卷曲霉素和罗红霉素(86.1%,148/172)及利福喷丁(82.6%,142/172)。97株鸟分枝杆菌分别有1株、1株和17株而172株胞内分枝杆菌中分别有0株、7株和6株同时对氨基糖苷类、利福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内各种药物同时耐药或中度敏感。鸟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卷曲霉素的敏感率明显高于胞内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对利福喷丁、妥布霉素、卡那霉素、乙胺丁醇、莫西沙星、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的敏感率均高于鸟分枝杆菌。结论 鸟和胞内分枝杆菌均对卷曲霉素、阿米卡星、利福布丁和克拉霉素敏感性较高,对胞内分枝杆菌敏感的药物多于鸟分枝杆菌,利福喷丁仅对胞内分枝杆菌抗菌性较好,而利福平仅对鸟分枝杆菌抗菌性较好,乙胺丁醇对两个亚种敏感性均较差;对同一种类的药物做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为临床医生治疗鸟或胞内分枝杆菌感染选择合适的替代药物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唐山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 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NTM)流行及耐药情况,为NTM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唐山地区NTM人群分离率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通过趋势检验分析NTM分离率、分析相应菌种构成比及耐药性的趋势变化。结果 从2487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到NTM菌株390株,分离率为15.68%,各年份NTM分离率依次为13.89%、14.12%、14.36%、17.44%、15.69%、18.37%,NTM中前3位的优势菌种为胞内分枝杆菌(62.31%)、堪萨斯分枝杆菌(18.72%)、脓肿分枝杆菌(9.49%)。单一抗NTM药物的耐药率顺位为亚胺西司(IC)(80.3%)>多西环素(DOX)(55.49%)>米诺环素(MNO)(43.35%)>磺胺甲唑(SMZ)(28.32%)>头孢西丁(FOX)(24.86%)>妥布霉素(TOB)(17.92%)>乙胺丁醇(EMB)(14.45%)>利福平(RFP)(10.98%)>阿奇霉素(AZM)(9...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3个单位非结核分枝杆菌 (NTM)临床分离株采用芯片杂交法(简称“芯片法”)和16S rRNA基因测序(简称“基因测序”)进行菌种鉴定的结果,为临床分枝杆菌病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芯片法和基因测序进行北京地区3个单位129株NTM临床分离株的菌种鉴定,实验操作者之间采用双盲法,对两种鉴定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129株NTM菌株中,有107株进行分枝杆菌基因测序,其中59株为胞内分枝杆菌(55.1%);29株为堪萨斯分枝杆菌(27.1%);5株为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4.7%);3株为鸟分枝杆菌(2.8%);2株为偶发分枝杆菌(1.9%);2株为戈登分枝杆菌(1.9%);1株为蟾蜍分枝杆菌(0.9%);1株为草分枝杆菌(0.9%);1株为瘰疬分枝杆菌(0.9%);4株为其他NTM(3.7%)。有116株进行芯片法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且有96株同时进行芯片法和基因测序法检测,两种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的符合率为88.5%(85/96)。基因测序发现有3株外来菌株,分别为明尼苏达分枝杆菌、熊本分枝杆菌、提门分枝杆菌(M.temen)。结论 北京3家机构NTM菌种以胞内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和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为主。用芯片法和基因测序对NTM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的一致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内蒙古兴安盟布鲁氏菌流行株的主要种型,分析布鲁氏菌流行株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内蒙古兴安盟布病发病率较高的旗县和人口密集的旗县,采集临床诊断的布病患者200份血液样本,用全自动血液培养仪培养分离出28株布鲁氏菌,用全自动生化鉴定系统、BCSP31-PCR及传统经典的方法进行种型鉴定,最后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对其中的25株布鲁氏菌进行13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28株布鲁氏菌中羊种3型18株(64.29%)和羊种1型10株(35.71%),进行药敏试验的25株菌中,100%菌株对多西环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均敏感,16%的菌株对利福平、头孢曲松的药物敏感性可能降低,20%的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100%的菌株对阿奇霉素耐药。结论 内蒙古兴安盟布鲁氏菌流行株主要是羊种3型和羊种1型,目前对一线方案药物较为敏感,在布病的急性期治疗上,宜规范化治疗,首选一线方案药物:多西环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利福平。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天津市海河医院经罗氏培养和“DNA微阵列芯片技术”确定的33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并对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339株NTM临床分离株中,排在前3位者分别为胞内分枝杆菌38.6%(131/339)、龟-脓肿分枝杆菌21.2%(72/339)、堪萨斯分枝杆菌18.3%(62/339)。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胞内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和龟-脓肿分枝杆菌对8种抗结核药品(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卷曲霉素、氧氟沙星)耐药率情况为:胞内分枝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95.6%(108/113)、82.3%(93/113)、94.7%(107/113)、54.0%(61/113)、92.0%(69/75)、81.3%(61/75)、85.3%(64/75)、87.5%(49/56);堪萨斯分枝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54/54)、3.7%(2/54)、98.1%(53/54)、11.1%(6/54)、95.0%(38/40)、90.0%(36/40)、27.5%(11/40)、13.8%(4/29);龟-脓肿分枝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96.9%(62/64)、93.8%(60/64)、95.3%(61/64)、92.2%(59/64)、88.4%(38/43)、86.0%(37/43)、88.4%(38/43)、87.1%(27/31)。临床分离NTM菌种以胞内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为主,其中胞内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对常用一线、二线抗结核药品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堪萨斯分枝杆菌对利福平、乙胺丁醇、氧氟沙星、卷曲霉素的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养鱼水中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30份市售养鱼水标本,通过分离培养和生化反应初步鉴定,然后从培养菌落中提取DNA,PCR扩增65kD分枝杆菌抗原,扩增产物:(1)分别应用两种限制性内切酶BstEⅡ和HaeⅢ酶切,然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RA);(2)直接测序。结果30份市售养鱼水中29份样本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其中6份样本分别生长出两种形态性状完全不同的菌落,共分离出35株分枝杆菌,表型特征均符合NTM。理化性质、PRA和测序鉴定发现,戈登分枝杆菌8株(23%)、龟-偶然分枝杆菌复合群8株(23%)、日内瓦分枝杆菌9株(26%)、不产色分枝杆菌1株,其余9株未鉴定到种。结论NTM广泛存在于市售养鱼水中,分子生物学方法与常规细菌学鉴定可互相补充,提高鉴定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309医院结核病研究所接收的肺病病人中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菌种分布及病例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309医院结核病研究所临床实验室2014年9月至2018年3月非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报告,根据2012年版中华医学会《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建立确诊NTM肺病组,研究NTM肺病组中NTM的分布特点;根据NTM肺病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地域和发病时限建立配对肺结核组,研究两组病人基础状态的差别。结果 NTM阳性108例,分离率为4.66%。确诊NTM肺病72例,分离率为3.10%,90%病例来自华北和东北地区。包括胞内分枝杆菌(33/72, 45.8%),龟/脓肿分枝杆菌(27/72, 37.5%),鸟分枝杆菌(7/72, 9.7%),堪萨斯分枝杆菌(3/72, 4.2%),蟾蜍分枝杆菌(2/72, 2.8%)。NTM肺病患者明确诊断用时平均27.8±30.8个月;平均年龄64.1±18.0岁;男女比例1.88∶1;>80岁组全部为男性,11/13为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NTM肺病患者的基础性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发生率高于肺结核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1,P=0.042);女性NTM肺病的基础性支气管扩张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NTM肺病患者(χ2=10.277,P=0.006)。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平均年龄75.2±14.8岁,胞内NTM肺病患者平均年龄59.9±17.0岁,这两种肺病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32,P=0.011)。结论 华北东北地区主要的NTM肺病致病菌是胞内分枝杆菌和龟/脓肿分枝杆菌;40岁之后NTM肺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多;80岁之后以龟/脓肿分枝杆菌为主;女性NTM肺病发病年龄相对小,基础性支气管扩张是女性NTM肺病的易感因素;NTM肺病明确诊断用时长,分枝杆菌核酸检验可以显著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对脓肿分枝杆菌肺病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脓肿分枝杆菌肺病4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无合并结核分枝杆菌肺病32例(68.1%),合并结核分枝杆菌肺病15例(31.9%)。有反复抗结核病治疗史31例(66%)。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咯血(痰)。X线胸片中,病灶在3个肺野以上37例(78.7%);两侧受累者28例(59.6%),右侧15例(31.9%),左侧4例(8.5%),病灶内有空洞23例(48.9%),其中右上空洞16例(69.6%),左上空洞9例(39.1%)。对H、R、S、E、Th1321、D、L耐药率高,对A、C、V、CTM耐药率相对低。结论 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病程长,症状无特异,耐药率高,抗结核治疗疗效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沿海地区手部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体外培养技术和要领,为临床确诊,治疗提供直接证据。方法对2001年6月—2004年9月收治的28例可疑手部分枝杆菌感染作组织块匀浆后的涂片抗酸染色,分枝杆菌培养,分枝杆菌生化分型,分枝杆菌的核酸测序分型。结果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1例,具体为海分枝杆菌占8例,偶发1例,鸟1例,结核1例,其中直接抗酸染色检查阳性2例。结论手部慢性可疑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应同时做抗酸染色及分枝杆菌培养。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尤其是海分枝杆菌远比结核分枝杆菌常见,是沿海地区手部非典型感染的主要致病因素。在分枝杆菌培养时必须同时在30℃、35℃两种温度下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