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CTRP5及CTRP1与CTRP5的比值(CTRP1/CTRP5)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关系。方法 以103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Gensini(GS)积分的中位数将其分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GS≤39分,53例)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GS>39分,50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其分为单支病变组(20例)、双支病变组(46例)和多支病变组(37例)。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47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TRP1和CTRP5的水平,并计算CTRP1/CTRP5比值。结果 UAP组血清CTRP1、CTRP5和CTRP1/CTRP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血清CTRP1和CTRP5水平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UAP中,多支病变组血清CTRP1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TRP1水平升高是U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 相似文献
2.
3.
刘恩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短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A组27例和辛伐他汀治疗B组26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般治疗,不予任何降脂药物;辛伐他汀治疗A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每天20mg;辛伐他汀治疗B组加用辛伐他汀,每天40mg.治疗1周后比较3组CRP及TNFa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及治疗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CRP、TNFα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后与血清CRP、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组治疗后CRP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短期干预可阻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刘恩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7):8-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短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A组27例和辛伐他汀治疗B组26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般治疗,不予任何降脂药物;辛伐他汀治疗A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每天20mg;辛伐他汀治疗B组加用辛伐他汀,每天40mg。治疗1周后比较3组CRP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及治疗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CRP、TNFα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后与血清CRP、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组治疗后CRP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短期干预可阻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3月至2005年5月6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罗格列酮组(B组)。对照组采用原来降糖药治疗,不加用罗格列酮。B组在原来降糖药的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4mg口服,每天一次,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蛋白(TC,TG,HDL-C,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4周后,两治疗组血脂水平TC,TG,LDL-C和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升高,且变化程度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减少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可以使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口服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9月在安国市医院就诊的UA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在常规基础给予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在常规基础给予患者口服替格瑞洛片,均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CD40配体(CD 40L)水平及循环血内皮细胞(CEC)。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发作频率、发作间隔和发作持续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且观察组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发作间隔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IL-6和外周血CE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40L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hs-CRP、IL-6水平和外周血CE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CD40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替格瑞洛治疗UA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效果显著,且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IL-6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IL-6和C反应蛋白(CRP)活性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A组)31例,不使用美托洛尔组(B组)31例,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入院即刻、24h、出院前血清CRP、IL-6的水平。结果(1)A组和B组血清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血清CRP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血清IL-6水平入院时即刻、24hB组较A组明显升高.出院时IL-6水平在这两组相似。结论炎症反应在心绞痛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β-受体阻滞剂具有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L-6、CRP的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介素-18(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氯吡格雷抗凝、倍他乐克、左卡尼汀营养心肌等基础治疗和密切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硝酸甘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18及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IL-18、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IL-18及TNF-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与胆红素及尿酸的关系.方法 将入选20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尿酸,比较其心绞痛发作时、3个月、6个月及1年内未再发作时胆红素及尿酸的变化情况.结果 心绞痛发作时胆红素降低,尿酸偏高.结论 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可间接反映不稳定型心绞痛机体氧化、抗氧化情况,胆红素对评估病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孕中期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TRP5)、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病人围生儿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8例GDM病人和125例健康孕妇,分别记为疾病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孕中期血清CTRP5、CTRP9水平,比较两组不良结局、孕中期血清CTRP5、CTRP9水平差异。比较疾病组结局良好与结局不良病人孕中期血清CTRP5、CTRP9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疾病组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CTRP5、CTRP9单独及联合对疾病组围生儿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 疾病组有2例失访,对照组有1例失访,均剔除本研究,最终纳入本研究疾病组126例,对照组124例。疾病组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9.05%(24/126)高于对照组2.42%(3/124)(P<0.05);疾病组孕中期血清CTRP5水平(41.47±8.04)μg/L高于对照组(21.06±4.5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在冠状动脉钙化(CAC)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CAC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接收的CAC病人128例,按照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将其分为少量钙化组(28例)、轻度钙化组(32例)、中度钙化组(38例)和重度钙化组(30例),选取同期健康者13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外周血并分离出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CTRP3、CTRP9的表达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CAC病人血清中CTRP3、CTRP9水平与TG、TC、HDL-C、LDL-C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AC发生的因素.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AC组血清中CTRP3[(67.26±7.58)μg/L比(80.05±16.23)μg/L]、CTRP9[(34.15±2.65)μg/L比(39.26±3.12)μg/L]和HDL-C水平[(1.17±0.22)mmol/L比(1.64±0.31)mmol/L]明显下降(P<0.05),TC[(5.43±0.86)mmol/L比(4.52±0.53)mmol/L]、TG[(1.99±0.41)mmol/L比(1.58±0.27)mmol/L]、LDL-C水平[(3.57±0.34)mmol/L比(3.06±0.19)mmol/L]、收缩压[(134.78±12.63)mmHg比(121.74±11.85)mmHg]、舒张压[(85.42±7.84)mmHg比(70.67±6.01)mmHg]明显升高(P<0.05);随着少量钙化的发生及CAC病人CACS的升高,CTRP3、CTRP9和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在四组不同钙化组中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CAC病人血清中CTRP3、CTRP9水平与TC、TG水平均明显负相关(P<0.05),与HDL-C水平均明显正相关(P<0.05);CTRP3、CTRP9、HDL-C是影响CAC发生的保护因素,TC、TG、LDL-C水平均是影响CA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CAC组病人血清中CTRP3、CTRP9表达均明显下调,其表达水平均随着CAC组病人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加重而下调,且与部分血脂指标关系密切,是影响CAC发生的保护因素,可作为CAC早期诊断的指标及CAC严重程度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摘要:肠道菌群是定植在肠道的微生物群,其微生态平衡受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药物等多种因素影 响而发生改变,这些改变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菌群中的硬壁菌门、变形菌门、放 线菌门及拟杆菌门等,可通过免疫、代谢及生物钟途径参与肥胖及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发展,目前肠道菌群与 肥胖及T2DM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两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望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肥胖及T2DM的 发病机制,并为寻找两者的治疗靶点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及药物干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C 反应蛋白 (CRP)升高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的预后关系及用氟伐他汀干预后的结果。方法 将 17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CRP <4.0mg L的作为A组 ,将CRP >4.0mg L的分为B、C两组 ,C组给予氟伐他汀 40mg每晚 1次干预治疗。结果 A组 60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3例 ,无死亡 ;B组 5 8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16例 ,死亡 3例 ;C组 5 2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9例 ,死亡 2例。A、B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B、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CRP是炎症反应的指标 ,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CRP可以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预测是否会出现急性心血管并发症 ,是冠心病形成的独立危险因子。在UA患者中早期使用氟伐他汀可减少斑块炎症 ,加强斑块的稳定性 ,防止新的粥样斑块形成 ,减少急性心血管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帕金森病(PD)及T2D伴发PD(T2D-PD)患者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其转录后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T2D患者21例、PD患者20例、T2D-PD患者17例以及正常对照25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血清相关microRNAs的表达水平;miRanda分析软件预测miR-206可能靶向IGF-1 mRNA表达的作用位点。结果 T2D-PD患者血清IGF-1水平较PD组下降,但差异不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而较T2D组显著升高(P<0.001);T2D-PD组血清miR-206相对含量显著低于T2D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和P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miRanda软件预测miR-206可以靶向性结合IGF-1 mRNA的3''-非编码区(3''-UTR),mirSVR评分为-1.285,PhastCons评分为0.6561。结论 miR-206介导的IGF-1表达增加可能是糖尿病伴发PD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提示血清IGF-1水平可能成为糖尿病伴发PD早期临床诊断的关键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MOTS-c水平与心脏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4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23例,其中无并发症22例(对照组),伴心功能Ⅰ,Ⅱ,Ⅲ,Ⅳ级分别为28例、30例、26例、17例(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个人史(烟酒史)、既往史、家族史及近期用药情况等。所有受试对象测定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受试对象空腹血清MOTS-c水平,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患者血清MOTS-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组患者血清MOTS-c水平低于心功能Ⅰ级和Ⅱ级组(P<0.05),心功能Ⅰ级组与Ⅱ级组、Ⅲ级组与Ⅳ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糖尿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中,血清MOTS-c与年龄、TC、TG、LDL-C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全天7点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三餐前、三餐后2 h及睡前共7次血糖值,并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同时测定HbA1c。按HbA1c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血糖控制尚可组(HbA1c≤7.5%,A组)和控制差组(HbA1c〉7.5%,B组)。直线回归相关分析总体及各组HbA1c与MBG、全天7点血糖的相关性。结果 162例患者中,MBG与HbA1c显著正相关(r=0.849,P〈0.01),MBG=-0.72+1.31×HbA1c;HbA1c与全天7点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与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血糖相关。A组的HbA1c与晚餐后、中餐后及中餐前血糖相关,而B组HbA1c与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血糖相关。结论 HbA1c受全天平均血糖水平的影响,血糖控制尚可组晚餐后、中餐后及中餐前的血糖对HbA1c影响明显,而血糖控制差组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的血糖对HbA1c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鸢尾素(irisin)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40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作为T2DM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NC)组。收集并测量2组一般临床指标、代谢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及irisin水平,比较2组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分析irisin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irisin与新诊断T2DM的关系。结果 与NC组相比,T2DM组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IFN-γ水平明显升高,irisin水平明显下降(P<0.05)。irisin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IL-1β及IFN-γ呈负相关(P<0.05)。血清irisin水平升高是发生T2DM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下降,irisin与机体糖代谢、胰岛素抵抗以及炎症反应有关,可能对T2DM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素水平与血脂代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478例,年龄20~87岁,记录血压、体重指数,入院d 2空腹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_(lc)),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并根据患者甲状腺功能、TSH水平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患者的血脂水平、TC和LDL-C的影响因素等。结果研究队列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110例(23.0%),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甲减)168例(35.2%)。女性患者的年龄低于男性(P<0.05),FT_4、TC和HDL-C水平高于男性(P<0.05)。甲减和亚甲减患者的TC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P<0.01),而在甲减和亚甲减患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TC和LDL-C随着TSH水平升高而进行性升高。TC及LDL-C均和FT_3负相关(r=-0.134、-0.1 12,P<0.05),和TSH正相关(r=0.195、0.247,P<0.05),和HbA_(lc)正相关(r=0.298、0.308,P<0.01)。HbA_(lc)、FT_3、TSH和LDL-C是影响TC变化的独立因素,FT_3、TSH和TC是影响LDL-C变化的独立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FT_3和TSH水平是独立于血糖控制情况,影响TC及LDL-C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