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廖宗慧  袁艺  蒲红  李杭 《天津医药》2022,50(2):200-205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兴趣区(ROI)的选择评估直肠癌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应用价值。方法 54例直肠癌患者术前均行直肠MRI和IVIM序列 检查。采用3种ROI法(容积ROI、最大层面面积ROI、小ROI)分别测量病灶的纯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假扩散系数 (D*)、灌注分数(f)。采用免疫组化检测 MVD、VEGF、LVI 的表达。通过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 (AUC),评估各参数对MVD、VEGF、LVI的诊断效能。结果 2位医生采用3种ROI法检测各参数值中,容积ROI测 得D值、D*值、f值的一致性最好,而IVIM的3个参数中D值诊断的一致性普遍更有优势。MVD低、高表达者中仅容 积ROI测量的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阴、阳性患者中仅容积ROI和小ROI测量的D值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LVI阴性和阳性患者中仅容积ROI测量的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 显示,容积ROI的D值判断MVD、VEGF及LVI效果较好,尤其判断MVD高表达的敏感度有优势;小ROI的D值诊断 VEGF阴性表达的特异度较高。结论 D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直肠癌血管生成情况,尤其是容积ROI法测得的D 值能更客观准确地评估直肠癌术前MVD、VEGF和LVI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f)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diffusioneoefficient,ADC值)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临床病理证实并行DWI检查的病例,比较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结果转移性淋巴结平均ADC值(0.765±0.112)×10-3mm2/s,非转移性淋巴结平均ADC值(1.002±0.182)×10-3mm2/s,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平均ADC值对评价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3.0T磁共振弥散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检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方法:按术后病理结果,将5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盆腔淋巴结未受累组29例、盆腔亚厘米淋巴结转移组和盆腔显著淋巴结转移组11例,分别测量各组原发癌灶的ADC值,并分别比较各组之间的ADC值差异.结果:29例盆腔淋巴结未受累组ADC值为(1.070±0.151)×10-3mm2/s,10例盆腔亚厘米淋巴结转移组ADC值为(0.981±0.140)×10-3mm2/s,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1例盆腔显著淋巴结转移组ADC值为(0.933±0.111)×10-3mm2/s,亚厘米淋巴结转移组与显著淋巴结转移组ADC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ADC值可以用来检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但须在高场强(3.0T)和高b值(b=1000s/mm2)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患者扩散加权成像( DWI)特点及其与放化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6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放化疗前后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和DWI检查。记录肿瘤的基线特点包括复发部位、大体肿瘤体积、坏死区和ADC值,勾画扩散受限局灶作为一个单独的ROI并测量ADC值。按完全反应( CR组)、部分反应( PR组)分组,比较组间的影像学特点。结果12例为CR组,14例为PR组。部分反应患者放化疗后的ADC值显著高于放化疗前的ADC值。与CR组相比,PR组患者具有更大的大体肿瘤体积、更高的ADC值和更多的扩散受限局灶,而复发类型、坏死区域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应用DWI获得的ADC值和扩散受限局灶有助于判断宫颈癌复发癌灶对放化疗的反应,这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预测治疗效果,对于合理制定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66例及正常宫颈10例,进行常规MRI扫描和横断面DWI测量其病灶ADC值。结果宫颈癌病灶在DWI上均成高信号,平均ADC值(0.88±0.15)×10^-3mm^2/s,正常宫颈组织平均ADC值(1.21±0.03)×10^-3mm^2/s,宫颈癌组织的ADC值低于正常宫颈组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C值可有效地区分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对宫颈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DWI检查,对比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体积、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随时间变化等情况.结果 20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ADC值较化疗前明显升高[(1.31±0.32) ×10-3 mm2/s比(0.89±0.2 9)×10-3 mm2/s],化疗后肿块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化疗前肿块平均体积[(92 020±12 994) mm3比(23 584±27 359) 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ADC差值随时间变化趋势显示,化疗后第19天,化疗前后肿块ADC值的平均差值最大,为0.135×10-3mm2/s,早于肿瘤体积变化时间,且ADC值变化率反映预后较体积变化率好.结论 DWI有助于预测宫颈癌化疗前后化疗疗效及预后,优于肿瘤体积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无明显宫颈病变的健康志愿者及25例宫颈癌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分析正常宫颈及病变的影像特点,测量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1)15例健康女性宫颈ADC平均值为:内带(1.38±0.32)×10-3 mm2/s、中间带(1.41±0.26)×10-3 mm2/s、外带(1.41±0.08)×10-3 mm2/s;正常宫颈内带 ADC值低于中间结合带及外带肌层ADC值(P〈0.05),而中间结合带与外带肌层ADC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05).(2)25例宫颈癌患者ADC平均值为(0.869±0.108)×10-3 mm2/s,明显小于正常宫颈ADC平均值(P〈0.05).结论 DWI图可明显观察宫颈癌病灶的位置、范围,作为常规MRI检查的有益补充,采用ADC值可有效地定量区分宫颈癌与正常宫颈,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肺癌的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8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肺癌患者采用DWI检查,比较不同肺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不同的T分期及N分期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差异;并对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行化疗,并比较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3个月所有肺癌患者的ADC值变化情况。结果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ADC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ADC值(1.338±0.246)×10-3 mm2· S-1明显高于鳞癌和小细胞癌。不同分化程度的肺癌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肺癌ADC值明显高于中分化、低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不同T分期患者的ADC值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仅T1分期ADC值明显高于其它分期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癌不同N分期患者的ADC值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仅N3分期ADC值明显低于于其他分期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的ADC值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ADC值差异显著,有效组的ADC为(1.464±0.317)×10-3mm2· S-1明显高于无效组的(1.315±0.284)×10-3mm2· S-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在肺癌的诊断及病理类型、分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治疗效果能够进行有效的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NCE),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77例宫颈癌(ICC)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蛋白在NCE,CIN,ICC中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0%(1/10)、44.4%(8/18)、74.0%(57/77),三组间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蛋白表达与临床期别,组织学类型、间质浸润等无关,与细胞分化程度、脉管有无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VEGF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进展及肿瘤细胞的去分化程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正相关.宫颈癌组织中VEGF蛋白通过诱导血管生成,促进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宫颈癌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赣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1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进行常规MRI、DCE-MRI、DWI检查,比较不同分化程度及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的相关参数水平。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 高分化宫颈癌患者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以及容量转移参数(Ktrans)低于低分化及中分化患者,且中分化患者的Ve、Kep、Ktrans低于低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Ve、Kep、Ktrans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且Ⅳ期患者的Ve、Kep、Ktrans水平均高于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且Ⅳ期患者的ADC水平低于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FIGO分期与Ve、Kep、Ktrans水平均呈正相关,与...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远端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 月-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2例接受机器人辅助远端乙状结肠癌 (4例) 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 (8例) 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5例, 女7例, 年龄27~72岁, 中位年龄59.5岁。观察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 了解患者术后生存、 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辅助远端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 无中转传统腹腔镜或开腹手术。1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282.50±90.72) min, 术中出血量为 (91.67±41.74) mL, 未发生术中并发症。12例患者中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 肠梗阻、 吻合口漏和脑梗死各1 例。脑梗死患者转回当地继续治疗, 肠梗阻和吻合口漏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住院时间为 (11.25±4.22) d。术后12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 (18.50±7.75) 枚。手术切缘均为阴性, 8例直肠癌患者远切缘距离为 (2.21±0.88) cm。病理学T分期: ypT0期1例, pT1期2例, pT2期2例, pT3期5例, pT4a期2例。病理学N分期: pN0期7例, pN1期3 例, pN2期2例。病理学类型: 中分化腺癌10例, 低分化腺癌2例。12例均获得术后随访, 随访时间为1~28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随访期间, 1例因脑梗死死亡, 其余患者均无肿瘤复发、 转移和死亡。结论 机器人辅助远端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确诊的宫颈癌100例,均接受1.5 T MR常规序列及多b值DWI扫描,通过双指数衰减模型计算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slow)、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及快速弥散所占容积分数(Ffast),观察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鳞癌ADCslow低于腺癌,ADCfast和Ffast值高于腺癌(P<0.05);不同分化程度鳞癌ADCslo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fast、Ffas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IGO分期、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ADCslow、ADCfast、Ffas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 T MR多b值DWI相关参数对宫颈癌病理类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肝癌介入术后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行介入治疗的120例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治疗疗效不同分为有效组71例与无效组49例,其中有效组男性52例,女性19例,年龄(53...  相似文献   

14.
周寨文  张延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087-208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价值,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特异性.方法 对93例105个乳腺肿块患者行常规MR平扫DWI成像,测量ADC值.结果 37例43个良性病灶的平均ADC值:(1.37±0.36)×10-3 mm2/s,最大、最小ADC差值(0.63±0.19)×10-3mm2/s;58例62个恶性病灶的平均ADC值:(0.90±0.53)×10-3mm2/s,最大、最小ADC差值(0.91±0.27)×10-3 mm2/s;两者平均ADC值,最大、最小ADC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绘制诊断良、恶性病变ADC值ROC曲线,以1.1×10-3mm2/s作为临界值作为判断良、恶性的标准,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72%;以1.0×10-3mm2/s为临界值,特异性可提高到84%.而敏感度降为60%.以最大、最小ADC差值0.75×10-3mm2/s为临界值,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68%,如以0.80×10-3mm2/s为临界值,敏感性为53%,特异性为82%.结论 DWI的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常规MR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GBM和22例PCNSL病例的常规MR图像,分析其信号特点.测量肿瘤平均表观弥散系数(mean ADC,ADCM).同时测量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计算肿瘤校正ADC值(corrected ADC,ADCc=ADC肿瘤实质、ADC对侧白质).两组间常规MR信号特点采用卡方检验比较,ADCM和ADCc值采用f检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ADCM和ADCc值对GBM和PCNSL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GBM和PCNSL组在T1WI(P=O.06)和T2WI(P=0.86)上的信号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强化均匀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BM组的ADCM和ADCc值均明显高于PCNSL组[ADCM:(0.97±0.17)×10-3 mm2/s比(0.69+0.11)×10-3 mm2/s,P<0.01];[ADCc:(1.28±+0.21)比(0.92±0.13),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以ADCM值≤0.85×10-3 mm2/s为阈值,可获得最优的诊断效能(AUC:0.911,敏感度:95.5%,特异度:81.5%).以ADCc值≤1.09为阈值,可获得最优的诊断效能(AUC:0.936,敏感度:95.5%,特异度:85.2%).结论 DWI和ADC值可辅助GBM和PCNSL的鉴别诊断,为常规MR提供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鉴别低、中高级别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6月经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证实的5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资料,平均年龄65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低级别组(Gleason评分≤6分,20例)和中高级别组(Gleason评分≥7分,38例)。...  相似文献   

17.
李爽  刘影  吕维富 《安徽医药》2018,39(10):1176-118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或病理检查确诊的52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1~3次TACE治疗,并于TACE术前、术后4~6周行上腹部磁共振平扫及DWI检查,术后4个月行磁共振增强扫描,上述检查均在1周内完成。依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mRECIST),将病例分为稳定组和进展组,分析TACE术前、术后病灶的坏死、复发转移情况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鉴别稳定组和进展组的诊断效能以及ADC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52例HCC患者术前共计检出68个病灶;参照mRECIST标准,评价为稳定病例20例,进展病例32例。术前病灶以稍长T1和T2信号为主,DWI序列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TACE术后,肿瘤坏死区呈等或稍长T1、T2信号,DWI序列上呈等或稍低信号。进展组于T1WI和T2WI序列上信号表现多样,DWI序列上呈不均性高信号;稳定组和进展组术前肿瘤病灶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术后ADC值较术前升高(P<0.05),其手术前后ADC的增加值高于进展组(P<0.05)。ROC分析提示:鉴别稳定组和进展组ADC的最佳截断值为1.28×10-3 mm2/s,此时曲线下面积为0.773(P<0.05)、灵敏度为76.3%、特异度为68.9%。结论 DWI扫描能够及时、客观的评估HCC患者化疗栓塞术后疗效,具有较高的随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52例手术切除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ROC曲线等数据分析方法,评估各个指标在直肠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血清CA19-9与临床资料及肿瘤各项特征无关(P>0.05);NLR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依据ROC曲线按照Youden指数确定NLR、CEA的临界值.并依此临界值进行进一步分组比较ROC曲线下面积.血清CEA、NLR检测肿瘤大小情况的AUC值分别为0.758和0.804;血清CEA、NLR检测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的AUC值分别为0.801和0.741;两者联合检测的AUC值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直肠癌患者术前检测血清CEA、NLR对判断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帮助,两者联合检测更有临床诊断意义.血清CA19-9对判断肿瘤特征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甲状腺癌的超声检查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5年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患者196例,共246个甲状腺癌结节的术前超声表现进行分析。记录甲状腺癌结节的超声特征,进行甲状腺癌超声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并绘制ROC曲线评价甲状腺癌结节的超声特征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1-.40%(105/129),特异度为92.32%(108/117),阳性预测值为92.11%(105/114),阴性预测值为81.82%(108/132)。甲状腺癌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最常见Ⅵ区,其次为Ⅳ区和Ⅲ区。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甲状腺癌结节大小、边界与被膜接触面积、微钙化和血流分级是甲状腺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P <0.05),癌结节大小、甲状腺被膜侵犯、微钙化和血流分级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856、0.881和0.812。结论甲状腺癌患者的癌结节最大直径、甲状腺被膜侵犯、微钙化和血流分级可能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综合多个指标判断可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