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和分析临床应用替考拉宁的用药合理性,为替考拉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筛选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使用替考拉宁的住院患者,提取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8例患者应用替考拉宁治疗,以肺部感染为主,占68.52%。病原学标本送检率达98.1%,送检样本阳性率为45.4%,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替考拉宁的37例(34.3%)。47例(43.5%)患者替考拉宁用药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为未予起始负荷量(89.4%)、负荷剂量给药方案不合理(17.0%)以及未根据肾功能水平调整剂量(19.1%)等。结论:应继续规范替考拉宁的临床使用及给药方案,特别是负荷剂量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调整,提升替考拉宁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的合理给药方式及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必要性。方法:对使用替考拉宁治疗的2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前3 d平均起始给药剂量(MID)的不同,分为MID=533.33 mg/d组10例和MID<533.33 mg/d组10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采集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Cmin)。结果:研究发现替考拉宁Cmin与初始给药剂量密切相关,其Pearson相关性为0.685,双侧显著性检验均为0.01,使用起始负荷剂量的患者Cmin明显高于不采用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且治疗效果亦明显好于不予以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两组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在使用替考拉宁时需要予以规范的起始负荷给药方式,以期快速达到有效药物治疗浓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应根据TDM结果协助调整给药剂量,避免替考拉宁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俞婷婷  赵蕊 《中国药业》2012,(20):50-51
目的促进替考拉宁的合理使用。方法分析1例57岁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予替考拉宁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过程。结果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替考拉宁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且连续性血液净化与间歇血液透析时剂量调整略有不同。结论临床药师通过监护患者的肾功能与替考拉宁的剂量调整,可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Cmin)不达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替考拉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3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并监测替考拉宁Cmin的重症感染患者,根据替考拉宁Cmin的分布分为达标组(≥10μg·ml-1)和不达标组(<10μg·ml-1)。采集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血浆白蛋白信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替考拉宁Cmin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监测替考拉宁Cmin共57例次其中达标16例次不达标41例次。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单次给药剂量为重症感染患者Cmin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单次给药剂量为800 mg的患者谷浓度达标率最高(52.9%)。结论:单次给药剂量对替考拉宁Cmin达标率有明显影响,建议监测替考拉宁Cmin,并根据Cmin调整给药剂量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陈鑫 《抗感染药学》2021,18(6):815-817
目的:探究替考拉宁不同剂量的血药谷浓度变化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的影响,为合理使用替考拉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4月—2020年9月收治的60岁及以上重症肺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均予以替考拉宁治疗,并根据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高负荷剂量组(51例)和标准剂量组(45例);高负荷剂量组患者予以替考拉宁10 mg/kg,标准剂量组患者予以替考拉宁6 mg/kg,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血药谷浓度、目标血药谷浓度的达标情况.结果:高负荷剂量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标准剂量组(92.16%vs 75.56%,P<0.05),血药谷浓度、目标血药谷浓度达标率高于标准剂量组(74.51%vs 31.11%,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标准剂量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2%vs2.22%,P>0.05).结论:60岁及以上重症肺炎患者,采用替考拉宁10mg/kg治疗可有效提升其血药谷浓度,且疗效显著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替考拉宁在肾衰竭患者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下的清除情况,优化替考拉宁首剂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临床药师通过2例CRRT患者替考拉宁治疗药物监测(TDM)协助医师制定和优化替考拉宁的给药剂量.同时测定替考拉宁在CRRT上机时和下机时的血药浓度、滤出液浓度和尿液浓度,计算该药物的滤过系数和清除比率,为不同CRRT...  相似文献   

7.
替考拉宁作为糖肽类抗菌药,在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其负荷剂量不当会导致治疗无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尤其对于肾功能不全及采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的患者,替考拉宁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发生显著变化,且个体差异较大,干扰了临床给药剂量的精准,导致无法达到理想的疗效。因此,通过探讨替考拉宁在老年、儿童、低蛋白血症、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行不同CRRT模式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PK特征与疗效的相关性,对替考拉宁的用药方案进行了综述,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替考拉宁(800mg起始负荷剂量)对革兰氏阳性球菌(G+)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G+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治疗,研究组采用替考拉宁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治疗前后炎性指标[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替考拉宁在不同人群中的药动学及给药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在国内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替考拉宁在健康志愿者、新生儿和儿童ICU患者、老年人、连续流动时腹膜透析的肾终末期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等人群中的药动学及给药方案。结果与结论替考拉宁具有抗菌优势和低毒性等特点,因而在临床应用上有着广阔的前景,替考拉宁在国内人群中的药动学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监测重症感染患者负荷剂量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分析药物谷浓度分布情况、达标率、影响因素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G~+)感染患者共40例,根据负荷天数不同分为A组(3d,n=22)和B组(4 d,n=18),给予替考拉宁每12 h400 mg,之后以400 mg·d~(-1)维持,分别于首次维持剂量给药前30 min测定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C_(min));同时测定用药过程中患者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C_(min)>10 mg·L~(-1)总达标率为65%。A、B2组达标率分别为50.0%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肌酐清除率(Ccr)外,其余因素对C_(min)无影响。临床好转率95%,用药过程中未出现急性肝、肾损伤。结论: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血药浓度随负荷剂量天数增加,血药谷浓度达标率及临床好转率升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住院患儿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17年共检出多重耐药菌368株,检出率32.2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1.80%)、肺炎克雷伯菌(31.2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5.4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76%);多重耐药菌标本主要为痰液(198例)、血液(102例)、脓液(25例)、中段尿(16例)、分泌物(14例),主要集中在新生儿内科NICU 136例(36.96%)、重症监护室(PICU)87例(23.64%)、新生儿外科ICU 67例(18.21%)。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下降,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达到82.34%;革兰阳性多重耐药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应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管,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注意手卫生,减少或避免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评价我院血液制剂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血液制剂合理使用。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功能,每月随机抽取点评30条使用血液制剂的医嘱,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6年点评的360条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使用血液制剂的科室以重症医学科最多,占29.17%;使用率最多的为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占48.06%;不合理使用血液制剂的情况以适应证不适宜多见,占63.16%。结论:通过对我院使用血液制剂的医嘱进行点评,能够及时了解我院血液制剂使用情况,通过及时的干预,不合理使用血液制剂的情况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真菌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本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真菌感染的33例患者,分别为血、尿、痰、局部引流物及中心穿刺针顶端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阳性者。结果:本组33例真菌感染患者中,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最高(36.4%),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21.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和穿刺针顶端。提示感染与侵入性操作和光谱抗生素的应用有关。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分别为42.7%、37.5%、8.2%,所有菌株对二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敏感性均较好。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侵入性操作无菌化,从而降低真菌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早产儿静脉营养处方设计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1-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静脉营养处方及病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存活出院。平均应用静脉营养5.2 d后患儿体质量开始稳步增长,应用静脉营养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静脉营养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其处方设计仍存在问题有待改进。结论:该院早产儿静脉营养处方设计需改善,临床医生和药师可以共同合作提高临床静脉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颅脑创伤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情况,并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痰培养为MRSA的121例颅脑创伤病例,并对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1例MRSA对青霉素G、红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及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达到了92.3%~100%,对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完全敏感,对利福平、奈替米星、磷霉素的耐药率均较低,但对于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从2001年的10%骤升到了2005年的95.2%.结论 MRSA的耐药性应引起高度重视,预防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王琪  )  金志鹏  )  苏军  )  马洁  )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0-11
目的探讨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哮喘持续状态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科PICU收治哮喘持续状态的患儿69例,根据治疗不同,计为观察组(持续小剂量肾上腺素泵入)38例,对照组(氨茶碱)31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疗效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两组患儿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PaO2治疗前后变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肾上腺素持续泵入对有效缓解哮喘持续状态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收集我院PICU内使用万古霉素的重症患儿52例,分析万古霉素的用药合理性、病原学检查、血药浓度检测和有效率等。结果显示,患儿应用万古霉素多为治疗用药,以经验性用药为主(66.7%),TDM送检率为46%,初次TDM的平均血药谷浓度为14.1 mg·L-1,初次TDM谷浓度达标率仅为33.3%,经给药剂量调整后,谷浓度达标率上升至62.5%且治疗有效率提高至78.95%,与剂量调整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DM组和非TDM组的临床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ICU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TDM送检率较低,经验给药剂量的目标血药浓度达标率较低。医生和药师应积极配合,提高TDM样本送检率,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给药方案,促进万古霉素的个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18.
褚娜英  刘源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9,44(12):1426-1428
目的 探讨替考拉宁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部感染伴低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2例MRSA肺部感染患者,将低蛋白血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给予替考拉宁起始6mg/kg q12h,维持6mg/(kg·d)治疗,B组给予起始12mg/kg q12h,维持12mg/(kg·d)治疗,蛋白水平正常者为对照组,给予起始6mg/kg q12h,维持6mg/(kg·d)治疗。分析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当;B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与对照组相当,不良反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蛋白血症患者与蛋白水平正常者相比,替考拉宁的临床疗效明显降低、病原菌清除率降低,通过提高替考拉宁的剂量,临床疗效、病原菌清除率明显提高,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伴随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儿童患者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儿科送检标本分离出的革兰阴性菌,采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本研究分离出284株CRE,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N)232株(81.7%),居第一位;其次为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 cloacae,CR-ECL)23株(8.1%)、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R-ECO)17株(6.0%)。CRE主要来自ICU病房(包括NICU、PICU、SICU),总计217株(76.1%)。痰标本检出CRE居第一位(209株,73.3%),其次为气管导管(31株,10.9%)。CR-KPN检出患者的年龄以新生儿(<28d)及婴儿(≥28d~1岁)为主,分别为57.4%及48.8%。亚胺培南MIC值分布≥16μg/mL的CR-KPN约为81.0%,CR-ECL约为21.7%,CR-ECO约为70.6%。CR-KPN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性高,敏感率均大于90%,氨曲南次之,敏感率为43.5%。CR-ECL对阿米卡星敏感率为95.7%,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无耐药株。CR-ECO对阿米卡星敏感性高,敏感率为94.1%,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次之,敏感率分别为64.7%、58.8%。结论 我院检出的CRE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检出科室以ICU病房为主,标本来源主要为下呼吸道标本。新生儿及婴儿CR-KPN的检出较其它年龄段更高。CR-KPN、CR-ECO亚胺培南MIC值分布≥16μg/mL比例高,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形式严峻,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