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已经报道的利伐沙班及其关键中间体4-氨基苯基-3-吗啉酮的合成路线,分别从原料、反应条件、收率等方面对每条路线进行了总结。根据原料易得程度、路线长短、条件是否温和、收率的高低,得出以N-苯基乙醇胺为起始原料,C路线的合成路线比较适合大量制备,这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希望对实际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利伐沙班是新型口服抗凝药,可以高选择、直接抑制结合或游离状态的Xa因子,进而中断内、外源性的凝血途径,抑制凝血酶产生,并最终抑制血栓形成。由于利伐沙班不能直接作用于已产生的凝血酶,所以生理性止血受其影响较小[1]。利伐沙班口服后2~4 h即可达到血药峰值浓度,具有起效快、代谢迅速等强效抗凝且无需监测凝血功能的特点。在国内,利伐沙班最先被批准主要用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临床。本文主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BI、NH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I、NHI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机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比较常见的老年周围血管疾病之一,且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采用口服利伐沙班、阿司匹林,静脉用疏血通抗凝疏通血管的方法治疗16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利伐沙班治疗93岁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资料患者,女,93岁,于2009年6月19日以"晕厥1次,左下肢水肿半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冠心病史10余年,1999年行胆囊切除术,2009年6月29日因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行DDD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长期口服缬沙坦胶囊(80mg,1次/日)、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1次/日)、单硝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利伐沙班抗凝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80例非瓣膜性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2组术后凝血、抗凝功能的变化。结果 2组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尿素氮、谷丙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b下降2例,PLT下降1例,房颤复发5例;对照组ALT上高2例,PLT下降3例,房颤复发7例,2组检测指标异常发生率及房颤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仅为2.5%,低于对照组的15.0%,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采用利伐沙班作抗凝治疗,可降低栓塞所致出血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在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疗中应用利伐沙班或华法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74例肺栓塞患者,依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4例,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发绀以及胸痛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栓塞患者应用利伐沙班的抗凝治疗效果优于华法林,前者更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并迅速缓解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陈夏欢 《吉林医学》2012,33(21):4646-4647
<正>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人类致残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血栓的形成是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房颤时心房血栓、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2]。抗栓治疗则是这些疾病预防策略和抢救治疗的核心,其中抗凝治疗则是抗栓治疗的关键之一[3-5]。目前传统的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医院信息管理的变革,提升病案管理工作效率,某院应用PDCA循环理论不断优化病案管理流程。在调查基础上找出制约病案管理效率提高的关键环节,参照三级医院评审规范确定整改目标,以现代的信息管理模式为平台,实施电子病案条码签收、信息化病案首页质量监控、改进病案首页编码系统等优化措施,并提出下一轮以优化编码质量为核心的改进计划。病案管理流程的优化不仅让病案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也顺应现代化、数字化医院管理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股骨颈骨折实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实施关节置换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用来预防血栓的形成,对照组术后进行皮下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钠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两周后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发生血栓的有5例,对照组有11例,实验组血栓发生率(8.3%)明显小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18.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第3、9天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能够显著降低股骨颈骨折实施关节置换后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靳志海  杜进  赵艳飞 《医学综述》2014,(9):1662-1665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在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预防深静脉血栓(DVT)效果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关键词"利伐沙班、关节置换"为检索词,利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语言为中文,检索时间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计算机共检索出文献40篇;以"Rivaroxaban、arthroplasty"为关键词在Pubmed中检索,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检索的研究对象为人类,检索时间限制在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检索文献82篇。结果在20082013年中文文献分布中,已发表的中文文献有40篇,2009年最少,为0篇,2011年最多,前3年所发表的论文为5篇。从PubMed搜索到的关于利伐沙班预防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外文期刊有47种,符合检索条件的共78篇,发表文献最多的期刊是Lancet,有5篇,所占比例是6.41%。结论利伐沙班在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比一般药物好,建议在关节置换术后使用利伐沙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DVT发生影响。方法:42例采用骨水泥型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21)和观察组( n=21),分别于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指标,记录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4d凝血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5%VS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208,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股骨头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有利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在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使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2016 年10 月在该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50 例。根据患者入选标准随机分成4 组,A 组术前72 h 使用利伐沙班,B 组术前48 h 使用利伐沙班,C 组术前24 h 使用利伐沙班,D 组术后6 h 使用利伐沙班。观察4 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出血并发症与记录围手术期出血量。结果 A 组发生DVT 1 例(2.5%),B 组发生DVT 4 例(11.1%),C 组发生DVT 5 例(13.2%),D 组发生DVT 11 例(30.6%)。A 组DVT 发生率与B、C、D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低于B、C、D 组。围手术期出血量上4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术前72 h 使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 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方法我院2009年9月~2010年11月收治断指再植术患者,研究组56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预防术后血管危象,对照组60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应用罂粟碱、肝素钠预防术后血管危象,观察记录断指再植血管危象发生情况、血管危象救治情况、药物副作用。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再植指体血管危象发生率低,断指再植成活率高,药物副作用明显少。结论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可以在断指再植术后广泛应用,能够降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同时药物副作用少,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比较住院患者电子检查申请预约信息系统应用前后,医生与患者检查预约的流程环节和耗费的时间,分析系统对检查预约流程优化的价值。指出该系统可以减少检查预约流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就医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伊诺肝素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LMWHca)对脊柱融合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脊柱融合术后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0例肢体,分别采用利伐沙班(54例),伊诺肝素(52)和LMWHca(54例)治疗,疗程均为1~3个月,采用彩超观察血栓的消失情况,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利伐沙班组和LMWHca组总有效率均高于伊诺肝素组(χ~2=13.2,12.8;P=0.01);而利伐沙班组和LMWHc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05)。利伐沙班组和LMWHca组治疗后血小板功能相关参数均低于伊诺肝素组(F=5.22,5.23,5.19;P=0.01);而利伐沙班组和LMWHc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P0.05)。利伐沙班组和LMWHca组治疗后内皮细胞功能相关参数均低于伊诺肝素组(F=5.08,5.12,5.12;P=0.01,0.01,0.010.05);而利伐沙班组和LMWHc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05)。利伐沙班组和素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伊诺肝素组(χ2=13.4,13.6;P=0.01,0.010.05);而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 LMWHca和利伐沙班片治疗脊柱融合术后急性肌间静脉血栓疗效强大,安全性较高,但服药方式不同,可根据患者需要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肉桂酸中间体的合成工艺。方法通过Perkin合成法制备肉桂酸,考察催化剂、反应时间、温度对产率的影响。结果通过实验优化,催化剂使用无水碳酸钾时,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50min,肉桂酸的产率较高,为80.5%。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原料成本低,为肉桂酸的生产和利用提供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