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联合全面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三门峡市直机关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动机性访谈+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bA1c[(8.27±1.41)%]、FBG[(8.03±1.27)mmol/L]低于对照组[(9.03±1.04)%、(9.35±2.7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动机性访谈联合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65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与65例正常成年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进行测定,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的HbA1c为(5.67±0.35)%,FBG为(4.88±0.56)mmol/L;糖尿病组的HbA1c为(9.68±3.12)%,FBG为(9.54±4.25)mmol/L;糖尿病伴有并发症的HbA1c为(13.52±1.85)%,FBG为(12.01±4.35)mmol/L;糖尿病无并发症的HbA1c为(7.4±0.65)%,FBG为(7.92±1.85)mmol/L,糖尿病患者的HbA1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P<0.01)。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HbA1c有关,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对预防糖尿病极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伏格列波糖分散片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严格糖尿病饮食及适量运动.观察组餐前即刻口服伏格列波糖分散片0.2 mg,每日3次,同时服用参芪降糖颗粒;对照组餐前即刻口服伏格列波糖分散片0.2 m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服药治疗8周,监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消化道症状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为(6.1±1.4)mmol/L,PBG为(8.1±l.9)mmol/L,HbA1c为(6.5±0.9)%;对照组治疗后FBG为(7.9±2.2)mmol/L,PBG为(9.4l.8)mmol/L,HbA1c为(7.0±0.9)%;两组治疗后FBG、PBG、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腹胀、肠鸣音亢进、稀便、排气次数增加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伏格列波糖分散片联合参芪降糖颗粒能提高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但不会增加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王贤文 《重庆医学》2007,36(12):1164-1166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BG)、血清果糖胺(FMN)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清FBG、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法检测血清FMN、免疫抑制透射比浊法检测全血HbA1c.结果 糖尿病组FBG(12.15±5.82)mmol/L、FMN(3.26±0.75)mmol/L、HbA1c(9.81±1.84)%,FBG与血清FMN和HbA1c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72,均明显比对照组FBG(4.85±0.56)mmol/L,FMN(2.17±0.32)mmol/L,HbA1c(5.74±0.84)%高,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检测FBG、FMN和HbA1c分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个即刻、近期和长期的血糖监控信息,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评判,更好地建立和开展对糖尿病的三级防治.  相似文献   

5.
王宏  叶丹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25-2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500 mg,3次/d,连用l2周;观察组同时给予吡格列酮30 mg,1次/d,早餐前15 min服用,连用12周。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内皮素(E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显效率达40.63%、总有效率达93.75%,对照组的显效率达31.25%、总有效率达71.88%,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FBG达(6.43±1.16)mmol/L,PBG达(9.24±1.38)mmol/L,HbA1c达(6.67±1.17)%。对照组治疗12周后FBG达(7.95±1.21)mmol/L,PBG达(10.89±1.52)mmol/L,HbA1c达(7.29±1.02)%,两组上述指标分别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BG、PBG、HbA1c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ET含量为(83.12±12.64)ng/L,HOMA-IR(为2.29±0.12),对照组患者的ET含量为(89.23±11.35)ng/L,HOMA-IR为(3.28±0.7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ET、HOMA-I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T2DM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及对胰岛素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在饮食控制、运动的基础上随机分组,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口服降糖药组及胰岛素对照组。其中,胰岛素治疗组随机又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及预混胰岛素二次治疗组,治疗前后查OGTT、内生胰岛功能及HbA1c,各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FBG≤6.0mmol/L,PBG≤6.0mmol/L)后巩固治疗2周,然后停药;停药后第7天复诊,若FBG≥7.0mmol/L,PBG≥10.0mmol/L为治疗继发性失效,未失效的按方案1 ̄3个月复查1次,随诊1年。结果:强化治疗组与预混胰岛素二次治疗组血糖分别于治疗后(5.9±1.3)、(9.6±2.1)d达到良好控制,达标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1.6±7.9)d(P<0.05),其中强化组治疗3个月后复查HbA1c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口服降糖药组及对照组(P<0.05),而胰岛素治疗组及口服降糖药组内生胰岛测定由治疗前的(37.3±27.8)、(38.2±28.2)U/ml,分别提高到(54.4±31.6)、(40.1±28.3)U/ml。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或口服药治疗,强化血糖控制均可改变胰岛B细胞功能,并可诱导部分患者长达一年的血糖控制,胰岛素治疗在降低血糖幅度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故可考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强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入院的1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血糖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FBG(7.21±1.47)mmol/L、2hPBG(10.11±1.47)mmol/L、HbA1c(8.49±1.36)%,护理满意度78.57%:非常满意22例、满意22例、不满意12例;观察组FBG(5.23±0.34)mmol/L、2hPBG(7.01±0.74)mmol/L、HbA1c(6.31±0.36)%,护理满意度96.43%:非常满意38例、满意16例、不满意2例,两组数据之间进行对比,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拉近了医患亲密关系,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24 h 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影响因素?方法:110例未经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行连续3 d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计算 MAGE;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 h血糖(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PBG)?胰岛素?C肽?血脂?肾功能?肝功能?结果:HbA1c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MAGE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HbA1c<9.9%患者的MAGE显著低于HbA1c≥9.9%患者(5.97 mmol/L vs. 7.43 mmol/L,P < 0.05)?其中当HbA1c<8.5%时,HbA1c主要受PBG影响,但当HbA1c≥9.2%时,则FBG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HbA1c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01)?FBG<10.84 mmol/L患者的HbA1c显著低于FBG≥10.84 mmol/L患者(9.10% vs. 10.87%,P < 0.001)?结论:HbA1c 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MAGE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FBG与HbA1c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乙酰肝素酶(HPSE)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指标(包括血糖、血压、血脂、腰围等)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20例T2DM患者,收集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HPSE水平.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2DM患者血清HPSE水平与糖尿病代谢指标[腰围、体质指数(BMI)、FBG、PBG、HbA1c、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无相关性( P >0.05).T2DM患者血清HPSE水平在FBG≥5.6 mmol/L组显著高于FBG<5.6 mmol/L组[(1.52±1.41)U/L与(0.92±1.2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其他糖尿病代谢指标分层间血清HP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FBG升高伴随有血清HPSE水平升高,提示血糖可能是T2DM患者血清HPSE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CSⅡ)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收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6例,在控制饮食、运动锻炼基础上,予CSⅡ治疗2周,使空腹血糖(FBG)<6.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BG2h)<8.0mmol/L,观察CSⅡ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sCRP水平的改变.结果 CSⅡ治疗后FBG为(5.4±1.6)mmol/L,PBG2h为(7.6±2.1)mmol/L;治疗后血浆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3.2±1.8)mg/L vs.(5.8±2.3)mg/L,P<0.01].结论 CSⅡ治疗使FBG和PBG2h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并显著降低血浆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配合运动疗法的影响因素和效果。 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对瑞金医院内分泌门诊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指导配合运动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营养治疗干预,干预3年后比较2组患者每年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人口学指标作为自变量(性别、组别、年份、学历、居住地和病龄),以FBG、PBG和HbA1c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2015年、2016年试验组和对照组FBG、PBG和HbA1c数值与2014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014—2016年试验组的FBG、PBG和HbA1c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干预措施、年份、学历、居住地及病龄均为FBG、PBG和HbA1c的影响因素。试验组血糖数值相关指标下降趋势比对照组显著,证明对2型糖尿病运动疗法患者进行营养干预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指标。 结论 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运动疗法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NICE减重管理模式对超重及肥胖人群体重及相关指标的管理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7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超重及肥胖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体重管理模式,观察组使用NICE减重管理模式.比较2组干预前、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接受治疗的DR患者92例,依照建档顺序,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均干预1年。比较2组视力、血糖、自我管理能力及视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变化。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视力下降率为2.17%(1/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8/46,χ2=4.343, P=0.035);干预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5.74±0.66)mmol/L、(9.35±0.92)mmol/L,均低于对照组[(6.79±0.87)mmol/L、(11.41±1.00)mmol/L, t=6.521、10.282,均P<0.001]。干预后试验组饮食、运动、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及足部管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后,试验组除眼痛、色觉外,其余各项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DR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糖、视力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韩瑜  罗要国  李转珍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728-1732
  目的  评价基于赋权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及规律锻炼达标率,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方法。  方法  于2020年5—9月以社区年度健康体检为契机,从洛阳市6个社区选择符合纳排标准的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接受社区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将赋权理论运用到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干预前后分别收集2组患者的生活习惯及危险因素控制状况调查问卷、健康素养等信息进行分析。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收缩压[(132.1±5.3)mm Hg vs.(142.5±10.8)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81.8±5.2)mm Hg vs.(87.5±7.1)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实验组合理膳食、限酒和运动达标率分别为73.7%(28/38)、94.7%(36/38)、92.1%(35/38),对照组合理膳食、限酒和运动达标率分别为27.8%(10/36)、77.8%(28/36)、72.2%(26/36),2组各项达标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戒烟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3)。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健康素养得分[(104.13±6.12)分vs. (86.97±8.02)分]及4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基于赋权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健康教练技术为核心的延续性护理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20例进行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在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按照科室规定进行常规延续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健康教练技术为核心的延续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  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糖指标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21.71±6.75)分,对照组患者为(14.46±6.51)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以健康教练技术为核心的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提升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预防及缓解骨科大便失禁患者发生失禁性皮炎,本研究将分级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骨科护理中,并观察其对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情况、患者生活质量及其自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大便失禁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分级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失禁性皮炎严重程度(皮损严重程度评估量表IADS)、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4.00%,对照组发生率为21.33%,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失禁性皮炎严重程度评分为(8.4±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1±1.7)分,P < 0.05;干预前,2组患者SF-36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F-36评分及ESCA评分分别为(86.75±6.12)分、(126.75±11.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6.37±6.75)分,(76.37±10.71)分,均P < 0.05]。   结论   分级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骨科大便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缓解其严重程度,同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孙伟  王飞  杨光束  于影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8):1303-1305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期间于淮北市人民医院住院的60例注射门冬胰岛素30与二甲双胍口服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临床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30例, 对照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联合二甲双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达格列净片,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 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事件、体重变化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12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P < 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6.60±0.52)mmol/L、血糖达标时间(6.67±1.60)d、胰岛素用量(40.17±7.01)U/d、体重指数23.41±2.1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对照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达格列净联合预混胰岛素降糖效果显著, 具有减轻体重优势,患者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在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受损(IGT)患者中对于炎症因子YKL-40和肠道菌群的作用。 方法 选取冠心病合并IGT患者5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27)和阿卡波糖300 mg/d干预组(B组,n=30),分别在基线水平和24周实验结束时进行体质指标评估、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血清胰岛素(FINS), 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清YKL-40测定;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含量。 结果 A组和B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结果分析表明,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水平与YKL-40呈负相关。24周研究终点时B组YKL-40、FBG、PB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较A组显著降低(P<0.05);粪便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含量显著增加(P<0.05)。 结论 应用300 mg/d阿卡波糖治疗24周后,冠心病合并IGT患者血糖得到改善, YKL-40显著下降, 肠道内有益细菌菌群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上海市2型糖尿病(T2DM)患者社区管理下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上海市T2DM管理的1 671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管理1组(血糖控制不佳组,n=725)和管理2组(血糖控制良好组,n=946)。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中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PBG)的影响因素。结果管理1组中T2DM患者FBG和PBG的平均浓度为(8.62±2.93)mmol/L和(11.51±3.95)mmol/L,管理2组中分别为(6.77±2.24)mmol/L和(9.22±2.88)mmol/L,两组与参考标准(FBG为7 mmol/L,PBG为10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除病程外,管理1组FBG或PBG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频率、制定运动方案、根据血糖调整饮食和运动;管理2组FBG或PBG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为社区医院转诊和执行饮食方案。结论 T2DM患者社区管理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重点加强对T2DM患者饮食、运动的干预和指导,加强对血糖控制较差患者的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