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刺激下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增殖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利用TGF-β刺激RPE细胞增殖模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ham组)和TGF-β诱导RPE细胞增殖组(TGF-β组),TGF-β组再根据浓度(0.5 μg·L-1、2.5 μg·L-1、10.0 μg·L-1、12.5 μg·L-1)分组。利用MTT 微量酶比色法检测RPE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观察NLRP3蛋白的表达变化;利用标准ELISA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 IL-18表达情况。结果 与Sham组比较,0.5 μg·L-1 TGF-β组RPE细胞增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LRP3、IL-1β和 IL-18表达明显提高(均为P<0.01);2.5 μg·L-1、10.0 μg·L-1和12.5 μg·L-1TGF-β组RPE细胞增殖明显,NLRP3、IL-1β和 IL-18表达均提高(均为P<0.05);与0.5 μg·L-1 TGF-β组相比,2.5 μg·L-1、10.0 μg·L-1和12.5 μg·L-1TGF-β组RPE细胞增殖显著增加,NLRP3、IL-1β和 IL-18表达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不同浓度TGF-β诱导RPE细胞增殖中NLRP3炎症小体表达变化不同,两者可能相互调控影响RPE细胞增殖,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RPE细胞增殖和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胰岛素(0.1~10×103U/mL)加入培养基刺激ARPE-19细胞不同时间(0~48h)。采用MTS法检测RPE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种处理情况下RPE细胞分泌TGF-β2的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TGF-β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MTS结果显示,作用12h后,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PE细胞明显增殖(P<0.05)。ELISA结果表明胰岛素可明显促进RPE细胞分泌TGF-β2,并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胰岛素作用24h后,TGF-β2mRNA表达上调(P<0.01),且10×103U/mL胰岛素组TGF-β2mRNA表达明显高于0.1×103U/mL胰岛素组(P<0.01)。结论:RPE细胞是眼内近视信号因子TGF-β2的重要来源,胰岛素可以通过促进RPE细胞增殖并分泌TGF-β2进行信号传递,促进近视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B)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和RPE细胞诱导的胶原收缩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PDGF-AB和TGF-β1对α-SMA表达的影响。体外胶原凝胶收缩实验用于证实两种生长因子对兔RP细胞收缩的刺激作用。结果 PDGF-AB和TGF-β1均可显著诱导兔RPE细胞α-SMA的表达,TGF-β1的作用显著强于PDGF-AB;两种生长因子对RPE细胞诱导的胶原收缩有着相同显著的刺激作用。结论 PDGF-AB和TGF-β1均可增强RPE细胞的收缩力量.但二者可能是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这一效果,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分析α-S1MA在纤维增殖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及活化素受体样激酶5(activated receptor kinase 5,ALK5)抑制剂(SB-431542)对这一影响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RPE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TGF-β1处理组、TGF-β1+SB-431542处理组、SB-431542处理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三组分别用10 μg·L-1 TGF-β1、10 μg·L-1 TGF-β1+30 μmol·L-1 SB-431542、30 μmol·L-1 SB-431542处理细胞24 h。MTT法检测各组RPE细胞增殖率;划痕实验观察各组处理后0 h、12 h、24 h RPE细胞迁移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ALK5蛋白的分布和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ALK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以及纤维粘连素(fibronectin,FN)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GF-β1作用于RPE细胞24 h后,可改变RPE细胞表型,使其呈成纤维细胞样外观,并明显促进RPE细胞增殖和迁移。10.0 g·L-1 TGF-β1作用24 h后RPE细胞增殖率为对照组的(1.33±0.08)倍,30 μmol·L-1 SB-431542作用24 h后RPE细胞增殖率为10.0 g·L-1 TGF-β1处理组的(67.77±6.78)%。经TGF-β1作用24 h后RPE细胞内ALK5、VEGF、α-SMA、ColⅠ及FN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分别是对照组的(3.69±0.37)倍、(1.76±0.05)倍、(2.58±0.18)倍、(1.86±0.11)倍、(1.74±0.08)倍;SB-431542可逆转TGF-β1诱导的ALK5、VEGF、α-SMA、ColⅠ及FN蛋白表达上调,分别是TGF-β1处理组的(67.73±5.15)%、(71.71±3.50)%、(79.87±0.05)%、(63.59±3.16)%、(83.07±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TGF-β1可促进RPE细胞增殖、迁移,向成纤维细胞转化,并能显著上调RPE细胞内ALK5、VEGF、α-SMA、ColⅠ及FN蛋白的表达;SB-431542可通过抑制TGF-β1的作用而抑制RPE细胞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间质样转分化(EMT)过程中Rac1在其细胞学行为改变中的作用.方法 人RPE-19细胞分为空白组、TGF-β1组、TGF-β1+NSC23766组、NSC23766组.所有实验于加入TGF-β1前2h给予NSC23766以封闭Rac1受体.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细胞划痕、侵袭及凝胶收缩实验,观察NSC23766对细胞迁徙、侵袭、凝胶收缩作用.结果 TGF-β1组细胞中α-SMA荧光表达较空白组、TGF-β1+ NSC23766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5.314,P=0.003);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细胞间距小于TGF-β1+ NSC2376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4h=0.04,P48h =0.001);与空白组细胞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278).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穿过纤维膜的细胞数与空白组、TGF-β1+ NSC23766组、NSC23766组穿过纤维膜的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71,P=0.055).凝胶收缩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能明显增加细胞的促凝胶收缩能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473,P=0.014),TGF-β1组相对TGF-β1+ NSC2376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Rac1在TGF-β1诱导RPE细胞凝胶收缩改变中发挥作用;NSC23766可通过调控Rac1活化抑制RPE细胞学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迁移、合成细胞外基质是促进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PVD)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诱导入RPE细胞增生、迁移;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诱导入RPE细胞迁移及合成细胞外基质;均在PVD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4].但目前,有关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RPE细胞热休克蛋白47(HSP47)是一种胶原特异的分子伴侣,对胶原成熟有一定影响[5].我们通过观察TGF-β1对人RPE细胞HSP47及VEGF合成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TGF-β1在P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 胰岛素具有促进近视发生的作用,胰岛素受体已被证实存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上,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是RPE细胞分泌的重要的近视信号因子之一.目的 研究胰岛素是否通过磷脂酰肌醇-3-羟基酶/苏氨酸激酶(PI3K/Akt)通路促进RPE细胞增生及分泌TGF-β2.方法 使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常规培养人RPE细胞株ARPE-19细胞,分别将10×103 U(商品单位)/ml胰岛素、LY294002、10× 103 U/ml胰岛素+LY294002、Wortmanin和10× 103 U/ml胰岛素+Wortmanin20 μmol/L各20μl加入培养基,另设常规培养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作用后48 h,采用MTS法检测各组RPE细胞的增生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RPE细胞上清液中TGF-β2质量浓度,以评估细胞分泌TGF-β2的能力;各种药物作用后1h和2h,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GF-β2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MTS结果显示,胰岛素+LY294002组RPE细胞的增生值(A值)明显低于胰岛素组(0.75±0.03 versus0.98±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胰岛素+Wortmanin组RPE细胞增生与胰岛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7±0.07 versus 0.98±0.04,P>0.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胰岛素+LY294002组和胰岛素+Wortmanin组RPE细胞上清液中TGF-β2质量浓度分别为(11.59±2.85)pg/ml和(49.16±10.94) pg/ml,明显低于胰岛素组的(548.50±35.18)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胰岛素+LY294002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质量浓度的下降值明显高于胰岛素+Wortman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1,P=0.000).RT-PCR结果显示,药物作用后1h和2h,胰岛素+LY294002组和胰岛素+Wortmanin组细胞中TGF-β2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胰岛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 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RNA相对表达量的下降程度稍大于胰岛素+Wortmanin组,作用后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6,P=0.014),但作用后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6,P=0.492).结论 胰岛素可以通过PI3 K/Akt途径促进RPE细胞增生,并促进RPE细胞分泌TGF-β2以进行信号传递,可能是胰岛素促进近视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TGF-β对体外培养人胚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体外培养人胚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影响,从细胞生物学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近视眼的发病机制。方法 外源性TGF-β刺激人RPE细胞后,通过绘制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观察透射电镜研究其细胞自身的生长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其分泌HGF、bFGF和TGF-β的量;采用RT-PCR法检测其细胞表达HGF的情况,从而分析外源性TGF-β对体外培养的RPE细胞的影响。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TGF-β均可抑制人胚RPE细胞的生长,随时间的延长作用更加明显;TGF-β可使RPE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变化;ELISA结果显示TGF-β对其他两种因子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但对自身有促进作用,为正反馈调节;同时可明显抑制RPE细胞内HGF的表达。结论 TGF-β可影响RPE细胞增生、改变超微结构及抑制H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R-155)在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系分为对照组和TGF-β2组,分别用DMEM培养液和含10 ng/ml TGF-β2的DMEM培养液培养,另取ARPE-19细胞系分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作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细胞模型,研究缓激肽(bradykinin,BK)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发生EMT的影响,并探讨BK对PVR的影响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RPE细胞株ARPE-19细胞,采用不同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 β1)分别作用于ARPE-19细胞24 h、48 h,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确定TGF-β1浓度及作用时间;利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EMT标志蛋白E-钙黏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波形蛋白(Viminten)表达情况;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F/Smad通路下游pSmad3和Smad7的表达。结果 TGF- β1刺激ARPE-19细胞后可以成功诱导EMT体外细胞模型。当TGF-β1浓度为10 μg·L-1、作用时间为48 h时,细胞增殖最明显。BK在TGF- β1诱导的EMT中可以降低α-SMA、Viminten的表达,升高E-钙黏素的表达并且降低细胞迁移能力。这些影响能被BK-2受体拮抗剂HOE-140逆转。TGF-β1诱导ARPE-19细胞发生EMT时,pSmad3表达量升高;TGF-β1刺激前给予BK刺激,pSmad3表达量减少;加入BK前预敷HOE-140,然后给予TGF-β1刺激,BK作用减弱,pSmad3表达量升高。Smad7表达趋势与pSmad3表达趋势相反。结论 10 μg·L-1 TGF-β1可导致ARPE-19细胞发生EMT。BK通过TGF-/Smad信号通路上调Smad 7的表达、下调pSmad 3的表达,从而逆转TGF-β1诱导的EMT。提示BK可能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PVR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细胞MMP-2、MMP-9和TI 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hRPE细胞中MMP-2、MMP-9和TI MP-1的表达,及不同浓度TGF-β1(0.01μg·L-1、0.1μg·L-1、1μg·L-1、10μg·L-1)对hRPE细胞表达MMP-2、MMP-9和TI MP-1的影响。结果培养的人RPE细胞中MMP-2,MMP-9和TI MP-1的mRNA均有表达。TGF-β1能上调MMP-2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低浓度(0·01μg·L-1、0.1μg·L-1)TGF-β1处理RPE细胞后,可下调TI MP-1mRNA的表达,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1μg·L-1、10μg·L-1),TI MP-1mRNA的表达可轻微上调,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GF-β1能上调培养的hRPE细胞中MMP-2mRNA的表达,引起MMP-TI MP平衡的直接改变,可能在玻璃体视网膜病理机制中有利于RPE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12.
吉梦  刘明  马波  刘轩  裴澄  陈丽 《眼科新进展》2021,(8):717-721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对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所致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RPE细胞常规培养后,用5 μg·L-1 TGF-β2处理48 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MP-6蛋白水平的变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随后,筛选BMP-6 siRNA抑制率最高的片段用于后续实验,构建BMP-6过表达质粒并进行鉴定后用于后续实验,RPE细胞随机分组,即(1)对照组:加入正常培养基培养48 h;(2)TGF-β2组:培养基中加入5 μg·L-1 TGF-β2培养48 h;(3)BMP-6 siRNA组:转染BMP-6-homo-1087后培养48 h;(4)BMP-6过表达组:转染BMP-6过表达质粒后培养48 h;(5)TGF-β2+BMP-6过表达组:转染BMP-6过表达质粒24 h后,加入5 μg·L-1TGF-β2继续培养48 h。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数的变化,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TGF-β2组迁移细胞数为(122.00±5.57)个,与对照组[(63.67±4.04)个]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GF-β2组BMP-6蛋白表达水平为0.41±0.13,与对照组(0.70±0.0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BMP-6 siRNA组迁移细胞数为(115.67±1.53)个,与对照组[(57.00±7.00)个]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BMP-6过表达组迁移细胞数为(44.33±5.51)个,与对照组[(60.00±6.25)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TGF-β2 +BMP-6过表达组迁移细胞数为(90.33±3.51)个,与TGF-β2组[(112.00±9.64)个]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 BMP-6可以阻止TGF-β2所致的RPE细胞的迁移,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后发性白内障(PCO)是现代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迁移、上皮-间质转化(EMT)、胶原沉积、残留LECs向晶状体纤维的再生和转化是形成PCO的主要原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目前已知的与诱导LECs转分化和组织病理性纤维化关系最为密切的细胞因子,许多研究已经证实Smad经典通路参与了TGF-β诱导的EMT过程,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多条非Smad通路共同参与TGF-β诱导的EMT过程,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 K/Akt) Akt激酶、Rho、Wn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等.就参与PCO病理过程的TGF-β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iR-34a-5p对ARPE-19细胞TGF-β/Smad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将ARPE-19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组、miR-34a-5p过表达组与复合干预组,对照组与TGF-β1组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转染对照模拟物,miR-34a-5p过表达组与复合干预组转染miR-34a-5p模拟物,培养24 h后采用无血清培养基饥饿培养12 h, TGF-β1组与miR-34a-5p过表达组均添加10 mg·L-1的TGF-β1,复合干预组添加10 mg·L-1的TGF-β1与10μmol·L-1的TGF-β通路激活剂SRI-011381,各组细胞继续培养24 h,测定细胞增殖、迁移与EMT。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GF-β/Smad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Ki67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测定细胞EMT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测定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  相似文献   

15.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牛角膜内皮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对体外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合成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0μg·L-1(对照)、0.1μg·L-1、1.0μg·L-1、10.0μg·L-1、100.0μg·L-1浓度的TGF-β1处理48h后,用SABC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角膜内皮细胞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的合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一定浓度(1.0μg·L-1及10.0μg·L-1)的TGF-β1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纤维连接蛋白及层粘连蛋白的合成,且呈剂量依赖性。但浓度为0.1μg·L-1及100.0μg·L-1的TGF-β1组O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一定浓度(1·0μg·L-1及10.0μg·L-1)TGF-β1能促进牛角膜内皮细胞ECM的合成,提示TGF-β1可能在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修复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一个眼部组织的创伤修复和纤维化过程,其特征性改变是在玻璃体腔和(或)视网膜表面形成由细胞外基质(ECM)和各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视网膜前膜(ERM),ERM收缩形成视网膜皱褶,并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RD)。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和ECM累积是ERM形成的重要病理机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诱导RPE细胞发生EMT,细胞失去上皮表型、细胞间黏附减弱和表达间充质表型。由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成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分泌ECM等成分,与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共同形成ERM。RPE细胞的EMT过程受许多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转录因子及微小RNA(microRNA,miRNA)等的调控,研究证明miRNA是一类新型且功能强大的调节基因,在PVR的EMT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将近年来miRNA调控PVR的作用机制和干预性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磷脂酶C(PLC)抑制剂U73122和腺苷酸环化酶(AC)抑制剂SQ22536对豚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的影响。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培养原代豚鼠RPE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为阳性后,传2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组加入含不同浓度U73122或SQ22536的培养液,设溶剂对照。24h后观察RPE细胞形态,噻唑蓝(MTT)法检测加入不同浓度U73122后RPE细胞的增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1×10-5mol/LU73122及SQ22536作用2、4、6、8、16h后细胞培养液中TGF-β2的分泌量。结果培养的RPE细胞通过角蛋白染色后呈棕黄色阳性反应。MTT法检测显示,U73122实验组中除5×10-6mol/L浓度组外,其余各浓度组OD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且随着浓度的增加,OD值下降越明显(P〈0.05);SQ22536各浓度组与对照组OD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16,P〉0.05)。ELISA结果显示,加入1×10-5mol/LU73122后2h实验组TGF-β2的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8、16h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及2h组均明显增加(P〈0.05);而SQ22536组RPE细胞TGF-β2的分泌量在2、4、6、16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h时分泌量降低。结论 PLC抑制剂U73122能抑制RPE细胞的增生,并可使RPE细胞分泌TGF-β2增加。AC抑制剂SQ22536对RPE细胞的生长和TGF-β2的分泌无明显影响。提示RPE细胞分泌TGF-β2的调控可能与PLC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由于组织修复反应,房水中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增加,致使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分化和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从而引起上皮-间质转化,导致后囊膜混浊形成后发性白内障(PCO)。当抗TGF-β抗体或一些蛋白竞争性拮抗TGF-β活性时可以阻止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本文就TGF-β在PCO中发挥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上开发防治PCO的特效低毒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多西环素对体外培养并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刺激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对3~6代培养的人RPE细胞,用不同浓度(0.01、0,10、1.00、10.00μg/L)TGF-β1处理36h,采用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人RPE细胞上清液中明胶酶的活性,采用Boyden室迁移测定法评估RPE细胞经TGF-β1刺激后的迁移情况。结果TGF-β1能促进人RPE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一2的分泌,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在无多西环素的环境下,TGF-β1刺激RPE细胞后,能明显促进RPE细胞迁移,迁移的RPE细胞数约增加2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多西环素的环境中,TGF-β1刺激人RPE细胞后迁移受到明显抑制,随着多西环素浓度的增加,RPE细胞穿透微小多孔膜发生迁移的细胞数相应减少,迁移的RPE细胞数约减少50%~7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西环素能抑制TGF-β1作用所致的RPE细胞迁移,TGF-β1介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的增加在RPE细胞的迁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INF-γ和TGF-β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l,TGF—β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INF-γ和TGF—βl处理RPE细胞24h后,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定性、定量检测上述细胞因子作用下的RPE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随着上述细胞因子浓度的增加,RPE细胞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2种细胞因子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INF-γ和TGF—βl对RPE细胞端粒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细胞因子有可能成为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