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颞下颌关节关节盘前移位的研究StudyofAnterordiscdisplacementoftemporomandibularjoint韩正学综述哈纟其杨驰审校颞下颌关节(TMJ)关节盘前移位(anterordiscdisplacement,ADD)...  相似文献   

2.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和穿孔的关节内窥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内窥镜下颌下颌关节盘移位和关节盘穿孔的病理改变特征。方法:76例84例临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胶移位以及关节盘穿孔的病例进行颞下颌关节内窥镜检查。结果: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病例出现滑膜炎,关节腔内有絮状物,关节结节表面有纤维形成。不可复笥关节结节表面纤维形成,关节软骨软化,软骨剥脱,同时伴有纤维粘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Twin-block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前后关节盘形态和位置的变化.方法 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经临床及MRI检查诊断为单侧或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并接受改良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者19例,共28侧关节纳入研究,治疗前后均拍摄MRI,测量治疗前后关节盘前后径、盘髁距离、盘髁角度并进行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关节盘形态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例患者28侧关节盘均存在可复性前移位,经过改良Twin-block治疗后,24侧关节盘位置恢复正常,4侧关节盘在闭口时仍处于前移位状态.治疗后关节盘前后径增加,盘髁距离、盘髁角度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盘形态治疗前以V形最多(16侧),其次为双面平滑形(9侧);治疗后以双凹形(16侧)和双面平滑形(10侧)为主;治疗后关节盘形变程度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侧关节盘复位失败者,治疗前盘髁距离及盘髁角度相对较大,关节盘形变相对较重.结论 改良Twin-block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发生移位的关节盘前后径及位置恢复,使关节盘形变减小.但对于关节盘移位及形变程度较重者,其治疗效果可能不理想,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分层研究,并延长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第三磨牙拔除术与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97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anterior disk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的患者作为病例组,985例口腔科门诊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法,电话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第三磨牙拔除情况。结果:ADDwR并未表现出与病例组更明确的相关性,比值比(OR)为1.24,95%置信区间(CI):0.91-1.68;同时,只有31例(15.7%)报告在确诊AD-DwR前5年内接受过第三磨牙拔除术。结论:就大多数患者而言,拔除第三磨牙并不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三维形态学测量方法探究可复性关节盘前移患者(ADDwR)与正常人颞下颌关节(TMJ的差异。方法招募了15名ADDwR患者和10名无症状的正常人,在MIMICS 20.0软件中重建出上、下颌骨的三维模型,在三维模型上测量双侧TMJ的9个形态学参数,分析ADDwR患者患病侧与正常人两侧之间的差异。结果 ADDwR患者患侧的水平髁突角、冠状髁突角均显著大于正常人(P<0.01),矢状升支角、关节腔内间隙、关节腔外间隙、关节腔上间隙、关节腔前间隙和关节腔后间隙均显著小于正常人(P<0.01)。结论ADDwR将导致患病侧的髁突角显著大于正常人,下颌矢状升支角、关节间隙显著小于正常人,从而导致髁突向上移位,更接近关节窝。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松驰型牙合板、稳定型牙合板及调位牙合板结合肌松剂Myonal治疗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观察。方法:临床分组治疗,随访。结果:松驰型牙合板、稳定型牙合板及调位牙合板分别对9例,12例和18例可复性盘前移位病例的弹响消除或明显减弱效果达88.9%,75.01%,100.0%,结合Myonal治疗,39例患者关节疼痛消除或减弱,开口度增大至正常。结论:松驰牙合板、稳定型牙合板及调位牙合板对可复性盘前移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中翼外肌作用下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数字化仿真模型,在单纯翼外肌加载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 关节盘应力集中于关节盘中间带偏外侧区域;髁突及关节窝应力主要集中于与关节盘相接触的功能面。在颞下颌关节盘的位移分布中,从关节盘前带至关节盘中间带,位移趋势逐渐增大,关节盘中间带与关节盘后带之间出现位移撕裂带,从关节盘中间带至关节盘双板区位移逐渐递减;而颞下颌关节整体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关节囊前份的翼外肌上头附着区。结论 在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中翼外肌可导致关节盘中间带偏外侧区域的应力集中,可能导致此区域关节盘变薄、穿孔甚至撕裂。  相似文献   

8.
声电图在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可复性颞下颌关节(TMJ)盘前移位关节杂音的波形和声电图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计算机系统记录,用K6-I软件分析健康人群、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骨关节病的TMJ杂音声电图特点,并观察利用声电图辅助诊断可复性TMJ盘前移位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在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关节杂音的声电图中反复出现一种波形,在健康TMJ、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骨关节病TMJ杂音中未出现或很少出现该波形。利用声电图辅助诊断TMJ盘前移位的灵敏度为77.2%,特异度为93.3%。结论这种波形可能是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关节杂音的特征波形,声电图检查可能是一种临床辅助诊断TMJ盘前移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和穿孔的关节内窥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内窥镜下颞下颌关节盘移位和关节盘穿孔的病理改变特征。方法 :76例 84侧临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以及关节盘穿孔的病例进行颞下颌关节内窥镜检查。结果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病例出现滑膜炎 ,关节腔内有絮状物 ,关节结节表面有纤维形成。不可复性关节结节表面纤维形成 ,关节软骨软化 ,软骨剥脱 ,同时伴有纤维粘连。关节盘穿孔大多数位于双板区与后带。关节盘穿孔出现滑膜增生 ,关节窝及关节结节表面纤维形成 ,软骨剥脱甚至骨质暴露。结论 :关节内窥镜检查可诊断关节盘前移位与关节盘穿孔 ,并能发现病理性改变 ,如滑膜炎 ,滑膜增生 ,纤维变性 ,软骨软化 ,关节内粘连等。在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病例中发现关节退行性改变 ,关节盘穿孔为严重的骨关节病。  相似文献   

10.
顾姣娜  焦博强  李志勇 《口腔医学》2022,42(10):942-945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TMJ AD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TMD),主要表现为疼痛、关节弹响和下颌运动受限,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但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无统一结论,对其发病机制也缺乏明确而全面的认识。本文将对ADD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再定位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移位伴间断锁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大连市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门诊接诊的34例患者(男9例,女25例,平均年龄31岁),经MRI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移位伴间断性锁结,采用再定位垫治疗,治疗期限为6个月,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戴用再定位垫3个月、6个月,取下垫后1个月和3个月复查时的关节弹响,疼痛程度、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和紊乱指数。结果 治疗结束时,34例患者中32例(94.12%)弹响完全消失,1个月复查时,弹响消失患者占88.24%,3个月复查时,弹响消失患者占76.46%;治疗开始后3个月患者疼痛主诉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肌肉压痛指数和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指数均有显著下降。结论 再定位垫治疗关节盘移位伴间断性锁结,在短期内可有效消除关节弹响,缓解疼痛症状,解除功能障碍,利于关节盘获得良好的盘突关节。  相似文献   

12.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是一种常见的颞下颌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开口受限、关节区疼痛、摩擦音等一系列症状。虽然骨关节病不是致命性疾病,但是骨关节病的发生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中,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发生率最高,是最常见的关节紊乱病。本文就TMJ ADD与OA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应用改良切口关节盘锚固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颞下颌关节专科就诊的24例(30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改良切口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进行治疗, 分析术前、术后6个月不同时期患者的疼痛值、开口度的变化及MRI影像学表现,采用SPSS17.0软件包中的t检验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治疗前平均开口度为(23.63±3.31)mm(17~29 mm),治疗后平均开口度为(38.00±2.30)mm(32~42 mm),治疗后开口度≥35 mm 的患者占 87.5%(21/24);疼痛直观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值术前为29.76±23.35(0~80),术后6个月为3.71±7.91(0~50),术后6个月的开口度及VAS值均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MRI影像学评价有效率达96.67%(29/30侧),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能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在复位关节盘的前提下,显著改善开口度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HR-US)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关节盘前移位(ADD)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TMD患者的40侧关节作HR-US(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与关节造影检查。结果HR-US在显示可复性盘前移位与关节造影显示中等一致性,在显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与关节造影显示高度一致性。结论HR-US在诊断ADD方面显示较强的可行性,可以作为ADD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5.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组织中S-100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组织中S-100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26只日本大耳白兔,在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后,分别于术后1周、2周、4周、6周、8周、10周和12周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关节组织内S-100的分布。结果:正常时S-100的表达主要位于关节盘前带和后带的软骨细胞中,双板区内无软骨细胞亦无S-100的表达。1周时下板内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和纤维软骨细胞弱表达S-100,2周时出现少量弱表达S-100的游离软骨细胞。以后软骨细胞数目逐渐增多、S-100表达逐渐增强。10周时,可见多数强表达S-100的软骨细胞,12周时,滑膜层亦可见软骨细胞的出现及S-100的表达。结论:关节盘前移位后双板区出现软骨细胞及S-100的表达,S-100的表达可能与双板区组织的适应性改建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颞下颌关节 (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 盘前移位 (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 就诊患者特征。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11月初次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并诊断为TMJ ADD的连续病例。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首诊科室、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临床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和诊断等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743例ADD患者,男女比例为1∶5.52。其中20岁以下的患者比率最高 (58.0%),就诊高峰年龄为15~16岁。年龄 ≤ 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与成年患者相比,因牙颌面畸形主诉而首诊于正畸 (或正颌) 科的患者占比更高 (P<0.001),有更高的夜磨牙患者占比 (P<0.001),而有耳前区疼痛、下颌偏斜症状或被诊断为特发性髁突吸收的患者占比较低 (P<0.01)。在年龄≤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因牙颌面畸形主诉而首诊于正畸 (或正颌) 科的患者与因关节相关问题首诊于关节专科的患者相比,有耳前区疼痛和开口受限症状的患者占比更低 (P<0.01),但下颌后缩患者占比更高 (P<0.001)。结论: 青少年TMJ ADD患者对该疾病有很高的治疗需求,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以牙颌面畸形为主诉、有更轻的关节症状,但不了解颞下颌关节问题和牙颌面畸形的密切关系,可能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7.
颞下颌关节灌洗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韩正学  哈綨  杨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34(5):269-271,I022
目的 评价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因不可复性关节盘多位引起张口受限的患者行关节上腔灌洗治疗,分析治疗不同时期患者的疼痛值、下颌运动度变化,通过关节造影判定治疗前后关节盘位置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不同时期的下颌运动均较治疗前的显著增加(P〈0.001),特别在治疗后1个月内增加明显,疼痛亦有显著缓解(P〈0.01)。关节造影显示仅有2患者的关节盘部分复位。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关节下腔治疗颞下颌关节(TMJ)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单侧TMJADDw/oR患者56例,随机分为关节上腔组和下腔组,以治疗前作对照,经关节内灌洗、注射玻璃酸钠后行手法复位并佩戴密歇根(Michigan)稳定性咬合板2个月,复诊记录摩擦指数并评价其疗效。结果关节上腔和下腔治疗组开口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1),摩擦指数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 下腔治疗组开口改善度较上腔治疗组增加明显(P〈0.05),而摩擦指数值又明显小于上腔治疗组(P〈0.05)。结论TMJADDw/oR的关节下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上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盘前移位后髁突软骨中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及其配体(osteoprotegerinligand,OPGL)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只日本大耳白兔,16只用弹力丝牵引关节盘前伸部,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1、2、4、8周处死。2只行模拟手术作为手术对照组,术后2周处死;另2只不行手术,作为空白对照。取颞下颌关节标本,HE染色,观察其镜下结构,SP免疫组化法检测髁突软骨中OPG和OPGL的表达与分布,并对各标本OPG和OPGL的表达进行灰度测定。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实验组动物术后体重无明显减轻,伤口愈合良好,大体及显微镜下观察,关节盘明显前移位。OPG和OPGL在各组髁突软骨的增殖层及肥大层浅层均有表达,其中关节盘移位组OPG、OPGL染色较强,染色灰度值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OPG/OPGL比率基本稳定。结论:关节盘移位后OPG和OPGL的表达均有升高,可能参与关节盘移位后髁突软骨病变的发展及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