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病现状,为当地人群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控制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成人全民健康体检数据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9年墨玉县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共14 659例,患病率为4.96%;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冠心病患者共767例,患病率为5.2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218,95%CI:1.042~1.424)、年龄[40~59岁(OR=3.254,95%CI:2.151~4.922);≥60岁(OR=4.382,95%CI:2.860~6.712)]、婚姻状况[已婚(OR=12.798,95%CI:1.772~92.415);离婚/其他(OR=16.659,95%CI:2.276~121.948)]、有冠心病家族史(OR=3.878,95%CI:2.773~5.423)、高血压(OR=3.295,95%CI:2.698~4.024)、肥胖(OR=1.264,95%CI:1.084~1.475)、嗜糖(OR=1.995,95%CI:1.490~2.670)、嗜油(OR=2.406,95%CI:2.025~2.860)、嗜盐(OR=1.447,95%CI:1.151~1.820)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 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建议当地医疗卫生部门应重视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防治,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改变居民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健康体检者中冠心病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2017年6月—2019年6月浙江医院健康管理中心4 186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统计冠心病检出情况,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4 186名老年健康体检者中检出冠心病193人,检出率为4.61%。男性94人,检出率为5.90%,女性99人,检出率为3.82%,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34,P=0.002)。年龄≥75岁老年人检出率高达7.05%,但不同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80,P=0.061);经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OR=62.013)、糖尿病(OR=9.994)、血脂异常(OR=33.683)、肥胖(OR=48.521)、饮酒(OR=4.689)、吸烟(OR=15.831)、高脂饮食(OR=22.465)、高糖饮食(OR=31.375)、高盐饮食(OR=7.257)及家族病史(OR=13.229)是老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浙江医院老年体检者冠心病检出率较高,应采取社区综合干预以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饮酒、吸烟、高脂饮食、高糖饮食和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水平,以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江西省城乡中老年糖尿病(DM)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居民营养计划和预防控制慢性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应用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表对江西省城乡中老年居民进行糖尿病与健康状况的评估。根据空腹血糖监测及口服糖耐量试验诊断DM,分析性别、年龄、食物消费量、营养素摄入情况、运动、吸烟、糖尿病家族史与DM的关系。结果 江西省城乡中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14%,居民城市的患病率为13.45%,乡镇的患病率为8.83%,城市患病率高于乡镇(χ2=4.26,P<0.05);食盐(OR=3.05)、肉摄入(OR=2.91)、脂肪(OR=4.89)、家族史(OR=5.89)、吸烟(OR=2.14)、饮酒(OR=3.67)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维生素E(OR=0.23)、维生素B族(OR=0.46)、钙(OR=0.14)、运动(OR=0.41)是DM的保护性因素;江西省城乡中老年糖尿病居民膳食来源构成中脂肪性食物来源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江西省城乡中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膳食结构不合理、能量和脂肪摄入过量、年龄等是DM的患病因素。因此应建立营养状况评估及干预体系,为制定改善策略,防治DM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常德市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今后实施高效、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4月对常德市桃源县和安乡县两地共396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服药的社会规范认知等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结果 61.4%的患者服药依从性水平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是否知晓所服药物名称(OR=3.824,95%CI:2.068~7.069),自我效能(OR=0.121,95%CI:0.067~0.218),患者网络大小(OR=0.200,95%CI:0.104~0.382),是否与其他患者讨论高血压相关话题(即交流型社会规范认知)(OR=11.084,95%CI:5.848~21.008)以及身边患者中能做到坚持服药的人数比例(即描述型社会规范认知)(OR=0.299,95%CI:0.164~0.544)是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结论 常德市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仍较差,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提高;自我效能高,患者网络大,身边患者中多数人能做到坚持服药是服药依从性差的保护因素;而不知晓/部分知晓药物名称,与其他患者讨论过高血压相关话题,是服药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改变患者的社会规范认知是干预其用药依从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便利抽取2017 年5月-2018 年5月新疆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的15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服药依从性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调查。 结果 152例调查对象中,服药依从性好的为115例(75.7%)。忘记服药的时间发生频次最高的是夜里(40.6%)。而患者忘记服药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外出(21.6%)、忘记吃药(18.9%)及我不想让其他人知道我在吃药(16.2%)。不同服药依从性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大(OR=1.590)、家庭收入水平低(OR=2.035)是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OR=1.532)、社会支持利用度高(OR=1.113)是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保护性因素(P<0.05)。 结论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总体较低,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进行个体化管理,加强出院随访次数和健康宣教,不断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饮食依从性、心理负担的现状,探讨其与血糖水平之间的关联。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在潍坊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30例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人体指标检测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评价简化量表、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测评量表、糖尿病痛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自我管理、饮食依从性、心理负担的影响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自我管理、饮食依从性、心理负担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血糖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330例研究对象中HbA1c<7%者共99例(30.00%),自我管理合格、饮食依从性合格、略微心理负担者分别为184、189、150例(占比:55.76%、57.27%、45.4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OR=0.495,95%CI:0.280~0.874)、病程(OR=1.771,95%CI:1.421~2.206)、因糖尿病住院次数(OR=2.481,95%CI:1.396~4.408)、是否接受过专业系统宣教(OR=3.649,95%CI:1.239~10.751)、药物饮食运动联合控制(OR=4.354,95%CI:2.419~7.838)是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年龄(OR=1.525,95%CI:1.119~2.078)、性别(OR=2.543,95%CI:1.465~4.415)、是否接受过专业系统宣教(OR=3.085,95%CI:1.368~6.960)、药物饮食运动联合控制(OR=11.910,95%CI:6.323~22.432)是饮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年龄(OR=0.739,95%CI:0.559~0.979)、病程(OR=0.543,95%CI:0.449~0.657)是心理负担的影响因素。自我管理与饮食依从性、与心理负担,饮食依从性与心理负担相关(r=0.586、-0.443、-0.168,P<0.0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食依从性、握力、药物饮食运动联合控制、心理负担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饮食依从性、心理负担、联合控制方式等密切相关;制定综合防控措施,着力提高饮食依从性,提升握力水平,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高脂血症在医院医护人员中的患病情况,为医护人员高脂血症的综合防治策略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2017年某三甲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 544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对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检测结果,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患病相关因素。 结果 1 544例体检者,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为28.4%。 男性患病率(44.5%)高于女性(22.2%)(χ2=76.29,P<0.001);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χ2=16.52,P<0.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85,95%CI:1.39~2.46)、超重(OR=1.76,95%CI:1.36~2.28)、肥胖(OR=2.61,95%CI:1.62~4.20)、吸烟(OR=1.71,95%CI:1.12~2.62)、高尿酸血症(OR=1.85,95%CI:1.39~2.46)及糖尿病(OR=2.33,95%CI:1.34~4.07)可能是影响高脂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论 医护人员高脂血症的患病率较高,应综合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进行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珠海市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2005-2014年珠海市所有初次接受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满半年且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接受了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CD4+T淋巴细胞计数作为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依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结果 309例患者中,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有效个案265例,有效率85.8%。治疗后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309.74±175.42)较治疗前(165.67±108.36)明显升高(t=20.13,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Ⅰ期(OR=7.755)、Ⅱ期(OR=18.338)、临床Ⅲ期(OR=1.369)患者的免疫学有效率较临床Ⅳ期临床期患者显著增高。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的免疫学有效率明显高于依从性差的(OR=3.741,P<0.05)。 结论 珠海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疾病临床分期和服药依从性是珠海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分期处于早期和服药依从性好有利于获得好的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通过早发现早治疗以及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珠海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84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收集门诊健康体检者284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TOAST)分型进行病因分析,对患者进行长程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分析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生存影响因素。结果 284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是(39.6±5.1)岁,其中男性211例(74.30%),女性73例(25.70%),男女比为2.89∶1。经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脂(OR=6.579)、高血压(OR=5.83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7.332)、吸烟(OR=2.047)、饮酒(OR=1.562)、卒中家族史(OR=1.606)、高血糖(OR=2.117)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TOAST分型显示不明病因型最多(34.16%),其中18~35岁组以不明病因型最多(50.62%),36~45岁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血管闭塞最多(28.57%)。病灶分布主要累及前循环(69.01%),病灶多累及多部位(53.52%)。TOAST分型预后分析显示心源性脑卒中预后最差,发病1年后mRS评分均降低(均P<0.05)。复发/死亡发生率与TOAST分型无关(χ2= 0.346,P=0.986)。结论 高血脂、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健康生活方式等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TOAST分型中以不明原因型多见,青年型脑卒中预后相对较好。应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及时监测血压、血脂等有利于预防青年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分析佛山市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患病现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佛山市51 200例受试者的体检资料,统计并记录所有受试者的体检资料数据信息,分析HUA患病现况,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统计HUA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51 200例受试者中,共有6 891例HUA患者,占比13.46%。其中男性HUA患者5 711例,占比20.00%,女性HUA患者1 180例,占比5.21%。年龄<60岁的HUA患者5 623例,占比13.45%,≥60岁的HUA患者1 268例,占比13.49%。HUA患病与性别(χ2=2 371.250)、高血压(χ2=586.557)、高脂血症(χ2=1 819.032)、肥胖(χ2=857.320)、肌酐清除率下降(χ2=575.533)及高甘油三酯(χ2=2 403.077)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1.957)、高血压(OR=1.885)、高脂血症(OR=2.643)、肥胖(OR=1.720)、肌酐清除率下降(OR=2.541)及高TG(OR=1.651)均为HUA患病的危险影响因素。结论 佛山市体检人群中HUA患者以男性为主,且与年龄无明显关联。HUA的危险因素主要包含男性、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肌酐清除率下降及高甘油三酯,临床上应对此类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科学干预,从而更好地达到防控HUA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上海市延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率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在2017年7月基线调查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的597名研究对象,随访2年后2019年8月再次进行眼底检查,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DR的发病率。采用1∶2匹配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计算各个相关因素OR值及95%可信区间,用Cox回归模型拟合配伍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DR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上海市延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DR 2年累积发病率为21.94%,其中轻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 proliferatin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93人(男性44人,女性49人),中度NPDR 38人(男性20人,女性18人)。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OR=2.839,95%CI:1.025~7.859)、糖尿病家族史(OR=3.867,95%CI:1.826~8.188)、空腹血糖(OR=3.648,95%CI:1.668~7.978)、糖化血红蛋白(OR=6.066,95%CI:2.815~13.071)、血压(OR=2.076,95%CI:1.097~3.92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OR=2.415,95%CI:1.208~4.827)是发生DR的影响因素。 结论 上海市延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DR 2年累积发病率为21.94%,饮酒、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是DR发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州市2020年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流行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广州市18岁及以上常住成年人口(在调查地点居住超过6个月)7 435人作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进行人口学特征、慢性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水平为(5.53±1.36)mmol/L,女性FPG水平略高于男性。FPG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广州市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3.27%,女性(14.02%)高于男性(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2,P<0.05)。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χ2趋势=63.928,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表明,年龄(OR=1.14, 95%CI:1.07~1.21)、吸烟(OR=1.17, 95%CI:1.11~1.24)、高BMI(OR=1.24, 95%CI:1.11~1.39)、糖尿病家族史(OR=1.19, 95%CI:1.10~1.28)、高脂血症(OR=1.16, 95%CI:1.06~1.27)为广州市居民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广州市糖尿病流行状况严峻,应重视年龄、吸烟、高BMI、糖尿病家族史、高脂血症等因素,积极控制糖尿病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海口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口市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出生的22 860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妇幼卫生信息监测网络收集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出生缺陷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调查22 860名新生儿中共有出生缺陷291人,发生率为127.30/万;2016—2019年发生率分别为106.00/万,120.98/万,136.73/万,145.42/万,不同年份间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4.273,P=0.039);前三位的病种为先天性心脏病(25.37/万)、无脑儿(22.31/万)和脑积水(16.19/万);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上升最明显,2019年发生率为35.95/万,2016年为14.91/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P<0.05);农村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2.10/万,城镇为110.78/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P<0.05)。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孕妇年龄(OR=2.977)、有不良孕产史(OR=1.771)、孕期有高血压(OR=1.914)、孕期有饮酒史(OR=1.471)、孕期有感冒史(OR=1.454)、孕早期有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史(OR=1.692)、叶酸服用时间<3个月(OR=1.732)和孕周<37周(OR=1.443)是新生儿缺陷的影响因素。 结论 海口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和地域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开展孕妇健康咨询和产前检查,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描述上海市松江区自报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分析相关因素,为防治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6—2017年在上海市松江区4个华东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项目街镇招募20~74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其区域临床诊疗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不同特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调查11 849名自报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61.56±7.84)岁,其中女性占54.47%;血压控制率为38.69%,标化率36.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136,95%CI:1.029~1.254)、40~59年龄组(OR=1.831,95%CI:1.209~2.772)、60~74年龄组(OR=2.066,95%CI:1.367~3.124)、体重过低(OR=1.717,95%CI:1.083~2.721)、戒烟(OR=1.264,95%CI:1.054~1.515)、现在吸烟(OR=1.240,95%CI:1.104~1.393)是血压控制率的有利因素。超重(OR=0.817,95%CI:0.745~0.896)、肥胖(OR=0.683,95%CI:0.599~0.778)、并发糖尿病(OR=0.883,95%CI:0.808~0.965)、血脂异常(OR=0.872,95%CI:0.804~0.944)是血压控制的不利因素。 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自报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不高,在采取药物控制措施同时应注意体重控制、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并发症控制。  相似文献   

15.
廖瑜玲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0):1229-1232
目的 探究激素受体阳性(ER+)和(或)孕激素阳性(PR+)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8年8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ER+和(或)PR+乳腺癌女性患者369例,利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治疗依从性量表(MMAS-8)通过电话随访或复查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停药原因及出现副反应的情况,并通过单因素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获取有效病例286人,有效率77.5%。坚持服药≥1年的患者有257例(89.9%),坚持服药≥2年的患者有227例(79.4%),坚持服药≥3年的患者有212例(74.1%),坚持服药≥4年的患者有199例(69.6%),坚持服药5年的患者有175例(61.2%)。根据MMAS-8量表,依从性好者152例(53.1%),依从性中等者79例(27.6%),依从性差者55例(19.2%),疗效不佳、缺乏指导和副反应是导致患者未坚持服用药物的主要原因。140例患者出现副反应,其中消化道反应、骨关节痛、子宫内膜增厚为主要副反应。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χ2=13.242,P=0.010),文化程度(χ2=19.189,P=0.001),合并症(χ2=20.863,P=0.000), 家庭月收入(χ2=12.711,P=0.002),副反应(χ2=11.181,P=0.004)患者口服内分泌治疗药物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越大(≥50岁:OR=3.146;40~岁:OR=3.483)、文化程度越低(小学及以下:OR=5.900;中学:OR=2.630)、合并症(OR=6.740)、家庭月收入低(OR=1.861)、副反应(OR=3.418)是乳腺癌患者口服内分泌治疗药物依从性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合并症、家庭月收入、副反应是乳腺癌患者口服内分泌治疗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7例,按照患者是否合并血管病变将其分为血管病变组38例,非血管病变组59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等基本资料,血脂、血糖、空腹C-肽以及餐后1 h C-肽水平,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61.37±9.38)岁、病程(8.17±3.45)年均明显高于非血管病变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35、3.567,P<0.05)。血管病变组患者三酰甘油(1.70±0.8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3±1.05)mmol/L、餐后1 h血糖(18.44±4.21)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9.65%±1.83%)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管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2、2.074、3.072、2.276,P<0.05)。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清空腹C-肽(0.73±0.62)μg/L以及餐后1 h C-肽(1.62±0.83)μg/L水平明显低于非血管病变组(t=3.281、3.61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OR=2.53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187)、餐后1 h血糖(OR=2.561)以及糖化血红蛋白(OR=2.105)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危险因素,而血清空腹C-肽(OR=0.482)、餐后1 h C-肽(OR=0.435)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导致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C肽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发病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GDM患者产妇23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产妇2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与围产儿结局,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病危险因素。 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56.03%)、羊水过多(10.34%)、子痫前期(19.40%)、胎膜早破(3.45%)、产后出血(9.05%)、妊娠高血压(13.36%)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879、6.687、16.551、6.286、16.160、 21.086, 均P<0.05);早产儿(8.62%)、巨大儿(9.48%)、新生儿窒息(10.34%)、胎儿窘迫(19.40%)、新生儿低血糖(3.02%)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068、4.318、6.686、5.027, 均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DM发生与年龄(OR=1.435)、孕次(OR=3.425)、孕前BMI(OR=3.332)、糖尿病家族史(OR=4.443)、阴道念珠菌感染(OR=1.542)明显相关(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母婴不良结局风险,年龄、孕次、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阴道念珠菌感染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反复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住院原因,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再住院风险采取必要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三医院2016年5月—2021年6月反复住院治疗的102例肺结核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住院原因,并选取同期100例初治痊愈后未复发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变程度、服药依从性、经济状况等情况,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肺结核患者反复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反复住院治疗的102例肺结核患者中,32例(31.17%)因长期不规范服药、26例(25.49%)因药物副作用大、20例(19.61%)因化疗方案不合理、9例(8.82%)因疾病复发、8例(7.84%)因感染耐药菌株、7例(6.86%)因擅自停药导致复治而反复住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12.962,95%CI:4.614~36.413)、个人年收入(OR=28.847,95%CI:9.951~83.620)、营养状况(OR=73.039,95%CI:22.357~238.612)、是否规则服药(OR=123.224,95%CI:39.925~380.315)、全程监督服药(OR=81.288,95%CI:36.969~178.738)、治疗方案(OR=56.713,95%CI:13.272~242.344)、初始病变范围(OR=66.420,95%CI:18.506~238.393)、残留空洞(OR=317.984,95%CI:64.620~1564.748)和心理情绪(OR=339.000,95%CI:90.642~1267.853)是肺结核患者反复住院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反复住院原因主要为化疗方案不合理、药物副作用大以及服药依从性差;在临床治疗中需关注文化程度低、贫困、营养状况差、不规范治疗、初始病变范围大、停药时残留空洞及心理状态不佳的患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再次住院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IV/AIDS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青春医院2015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将134例患者分为依从性好组(n=68)和依从性差组(n=66),对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因素、药物及治疗因素进行统计及比较,并对上述有统计学意义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两组患者是否有工作、饮酒、吸毒、疾病知识了解情况、是否受到社会歧视、服药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及家属配合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药物注意事项了解情况、是否相信抗病毒方案有效性以及对以后生活的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OR=14.226)、饮酒(OR=7.867)、吸毒(OR=2.856)、艾滋病知识了解程度(OR=14.024)、社会歧视(OR=2.046)、服药时间(OR=4.430)、有无药物不良反应(OR=5.483)及家属配合程度(OR=2.095)均是影响HIV/AIDS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艾滋病患者无工作、饮酒、吸毒、对艾滋病知识不了解、受到社会歧视、服药时间越长、有药物不良反应及家属配合程度差是影响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具体原因给予相应改进措施,对提高HIV/AIDS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SALL3启动子高甲基化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析283对HCC及其相邻非肿瘤组织中SALL3的甲基化状态,评估SALL3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肝细胞癌中SALL3启动子区甲基化率(38.87%)高于相邻癌旁组织(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3,P<0.000 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HBV病毒感染状况、肿瘤大小的肝癌患者SALL3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肝癌细胞分化程度(χ2=3.046,P=0.018 9)、临床分期(χ2=4.684,P=0.030 4)、门静脉瘤栓侵犯(χ2=14.930,P=0.000 1)的肝癌患者SALL3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ALL3基因甲基化(OR=1.73, 95%CI:1.28~2.33, P=0.002 6)、肝硬化(OR=1.56, 95%CI:1.11~2.18, P=0.009 6)、临床分期(OR=1.63, 95%CI:1.36~1.94, P=0.000 0)是患者5年生存的影响因素。多因数Cox回归分析证实SALL3基因甲基化(OR=1.41, 95%CI:1.02~1.94, P=0.035 7)、临床分期(OR=1.73, 95%CI:1.39~2.01, P=0.000 0)是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SALL3启动子甲基化的HC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非甲基化HCC患者[(20.37±3.5)月vs.(30.77±5.5)月, P=0.002 4)]。结论 SALL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是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预后不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