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深圳市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的创伤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急救中心2011—2015年所有创伤患者调度出车及院前电子病历数据,导入SPSS 19.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院前创伤患者逐年增加,在纳入的79 480例创伤患者中,20~49岁青壮年占76.5%;一年中,以10—12月份创伤患者较多,二月份最少;每日就诊,以夜间20:00—22:00较多,凌晨4:00—6:00较少;急救反应时间分布呈非正态分布,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中位数为9.12 min,救护车到达医院时间中位数为23.31 min;各区急救反应时间不均衡;致伤原因前3位为交通伤、斗殴伤、跌倒伤,交通伤占42.74%,55岁之前的致伤原因前3位均为交通伤、斗殴伤、跌倒,56岁之后顺位改变为跌倒、交通伤和斗殴伤,跌倒居首位,占39.51%;下肢和脊柱受伤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重伤原因以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刀砍刺伤、斗殴伤、酗酒致伤为主。结论深圳院前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其移民城市的性质密切相关,深圳市急救资源的配置依然不均衡,老龄人创伤的流行病学分布不同于其他人群,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李树国 《现代养生》2014,(8):142-142
目的:分析外科创伤患者的危险因素,改进创伤的修复与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创伤患者修复与救治的病例,并选取性别、年龄、气管插管、清创止血、院前时间、现场评估昏迷、专业现场急救、修复等原因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创伤部位以头部、胸部、腹部居多;急诊创伤死亡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其中急诊创伤死亡病例以交通事故最多,为60.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机械通气、GCS与ISS评分及现场急救是影响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论:创伤原因中交通伤占首位,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可加大患者修复与救治成功率,使患者生存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前创伤急救护理的风险,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创伤急救护理质量。方法总结627例院前创伤急救病例资料,分析常见的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抢救流程和管理对策。结果在院前创伤急救护理中,护士的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成了护士的自觉行为,患者投诉为0,满意度达到99.2%。结论实施风险因素分析,院前创伤患者得到有效迅速的急救护理,从而保证了院前创伤急救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严重创伤初期及时有效的综合处理对提高成功率和减少死亡率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3-2007年521例严要掣伤患者在院前转运和院内急救初期诊治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其中抢救成功511例(占98.08%),死亡10例(占1.92%)。结论不断提高院前和院内急救的水平和质量非常重要,大力普及急救常识,加快城市院前急救网络建设,提高院前急救的反应速度及院内急救的水平是提高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1―2017年北京市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全面综合的创伤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1―2017年北京市急救中心的急救创伤病例,针对不同创伤原因,分别从不同人群、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93 453例创伤患者,男女比例为1.40:1,高发年龄段为35~64岁,占总例数的36.63%;其次为15~34岁,占总例数的31.96%。按致伤原因分类,交通事故伤占比最大(28.19%)。 < 65岁人群以交通事故为主要致伤原因,≥65岁人群以跌倒为主要致伤原因。创伤患者例数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城区多于郊区。创伤发生与人群活动密切相关,白天明显多于夜晚,上午7:00-8:00是跌倒伤和交通事故伤发生的高峰期。  结论  北京市院前创伤急救具有较明显的人群、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指导医院急救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制定有效的创伤防控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重庆市大足区2015-2019年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变化特征,了解院前急救患者的发病规律,为提高急救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重庆市大足区急救中心2015-2019年院前急救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病例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就诊时间段等进行回顾性调查,以分析院前急救患者的发病规律.结果 39 048例患者中,男女比...  相似文献   

7.
区域性创伤急救网在严重创伤伤员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在严重创伤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08年3月本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2076例伤员的资料,根据是否为网络内伤员分为网络组和非网络组。比较和分析两组伤后至就诊的时间间隔、送院工具及院前预报率、院前及院内处置。结果:网络组1小时内人院比例明显高于非网络组。网络组伤员送院前782例(85%)有预报,非网络组仅为16.57%。结论: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在严重创伤伤员的救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在严重创伤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07年10月间进入我院急诊抢救室的1421例伤员的资料,根据是否为网络内单位伤员分为网络组和非网络组.比较和分析两组伤后至就诊的时间间隔、致伤原因、送院工具及通讯联络、院前及院内处置.结果 网络组1h内入院明显高于非网络组.网络组伤员送院前417例(89%)有预报.非网络组108例(13%)120送院前有预报.结论 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在严重创伤伤员的救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创伤所致心跳呼吸骤停的致病因素、年龄特点及不同月份发生的情况,以期能发现其中的分布特征,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汇总分析12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致病因素以及月份分布之间的关系及特点.结果:交通伤、高处坠落是因创伤而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分别占48.8%(62例)和22.8%(29例);而20~49岁(共97例)是创伤致死主要受累人群,占到总创伤死亡人数的76.4%;多发伤是创伤致死的重要因素,占87.7%;全年中3~5月及9~12月是两个明显的高峰,各占总数的37.0%.结论:青壮年多发刨伤是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原因,其中院前死亡占据很大比例,加强人群安全意识的教育与监管,广泛开展群众性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是减少因创伤导致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天津市急救中心对院前创伤患者颈托使用的现状,为院前急救中预防性使用颈托提供依据。方法对院前创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颈托使用的现状,查找不合理使用的原因,提出合理使用的方案。结果院前创伤尤其是意识障碍患者和意识清楚伴头背部损伤患者并没有引起院前急救医生的足够重视,颈托使用率不容乐观。结论应加强急救医生院前创伤急救的培训,提高对院前创伤急救过程中保护颈椎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德阳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抽取德阳市823名社区居民,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院前急救知识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811份。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得分为(9.75 ±2.83)分。社区居民急救知识5个维度的回答正确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急救电话维度正确率为98.8%,意外伤害急救维度正确率为62.8%,气道异物急救维度正确率为47.1%,创伤急救维度正确率为20.3%,心搏骤停急救维度正确率为11.6%。15个条目中急救电话正确率最高为98.8%,心肺复苏术正确率最低为27.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学生、医务人员、警务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和参加过急救培训是德阳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调整后模型R2=0.481,F=142.176,P < 0.01),以上人群急救知识得分都相对较高。
  结论  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政府与有关机构应探索并建立社区居民急救培训模式,加大对现场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扩大培训覆盖面,根据不同职业和学历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提升公众急救知识水平,建立居民自救互救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015-2019年云南省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 为制定预防儿童意外死亡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5-2019年云南省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死亡病例性别分布、年龄组分布、死因顺位等特征作回顾性分析, 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估计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间死亡率的差异。  结果  云南省5~19岁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粗死亡率从2015年的19.15/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8.35/10万(Z=-3.36, P < 0.01)。道路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伤害、意外中毒、火灾死亡率男生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867.01, 11.69, 147.60, 190.34, 7.23, 702.97, P值均 < 0.05)。意外伤害前3位死因为道路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除了意外跌落外, 道路交通事故、溺水、其他意外伤害、意外中毒、火灾、全意外伤害死因15~19岁组死亡率高于5~9和10~14岁组(χ2值分别为764.47, 75.91, 31.75, 9.24, 114.96, 327.64, P值均 < 0.05)。前3位交通类型事故为骑(乘)摩托车人员的损伤、轻型货车或篷车事故损伤和驾(乘)小汽车人员的损伤, 分别占27.83%, 10.57%和7.90%。  讨论  需根据不同地区、年龄阶段、性别的儿童青少年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 减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7年深圳市盐田区跌倒/坠落伤害病例分布特征,探索其空间聚集性。  方法  描述性分析2017年盐田区跌倒/坠落病例特征,应用Arcgis 10.2绘制跌倒/坠落病例专题地图,利用Geoda 1.12进行跌倒/坠落的全局、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  结果  2017年深圳市盐田区跌倒/坠落病例共报告4 622例,占全部伤害病例28.91%;主要发生年龄段为0~15岁,占比37.19%。男女性别比1.97:1,60岁以上女性病例数多于男性;冬季高发(28.66%);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28.10%);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48.27%);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76.66%)为主;跌倒/坠落主要发生在明珠、永安、东海、大梅沙社区。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Moran's I统计量为0.51,Z=3.29(P=0.004),说明盐田区跌倒/坠落的发生存在空间聚集性;局域自相关分析发现永安、明珠、东海和田东4个社区存在高属性值聚集(P=0.003),即跌倒/坠落发生的"热点"区域。  结论  深圳市盐田区儿童与老年女性是跌倒/坠落的重点预防人群,跌倒/坠落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深圳市2010—2018年人群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y, RTI)的现状,为深圳市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政策及RTI预防提供参考与建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深圳市急救中心急救综合信息查询平台受理的RTI数据,统计深圳市RTI发生的总体情况、人群特点、时间、区域分布及伤情严重程度等。  结果  2010—2018年深圳市急救中心涉及人员伤亡的RTI共79 369例,受伤/现场死亡比为79.66∶1。深圳市急救中心RTI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趋势2=8.200, P=0.004),现场死亡率总体上亦呈下降趋势(χ趋势2=4.604, P=0.032)。男性发病率为478.90/10万人,高于女性发病率223.92/10万人(χ2=92.823, P < 0.001)。受伤者年龄多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占比60.16%。按月份分布,7月份呼叫率最高,占比8.98%,2月份最低,占比4.84%;10月份现场致死人数最多,占比19.91%。按呼叫时间分布,周末高于工作日,一天24 h中RTI的就诊高峰时间为19∶00—20∶00及8∶00—9∶00,而3∶00—5∶00 RTI就诊数最低。按区域分布,各行政区间分布不均衡,以研究期间各区域平均常住人口为暴露分母计算, 光明区RTI发生率为1 007.73/10万人,大鹏新区及盐田区随后,为917.72/10万人和917.62/10万人。各区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057, P < 0.001)。急救反应时间分布呈非正态分布,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为11.93(8.23, 17.38) min, 救护车到达医院时间为24.25(17.93, 32.70) min。  结论  针对深圳市急救中心2010—2018年RTI流行病学特点,预防和控制RTI的关键是完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提高重点人群的交通安全防范意识,加强高峰时段的道路监管,合理调配急救资源,提高急救反应时间,改进急救体系和服务模式,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院前急救的现况,探索院前急救规律,为有效利用救护资源,提高救治成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01~2010年院前急救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分析.结果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01~2010年院前急救总病例54 612例,男性病例43 542例,占79.73%,女性病例11 070例,占20.27%,男、女性病例之比为3.93∶1;城郊患者40 265例,城内患者14 347例,之比为2.81∶1;内科病例4 285例,占7.85%;外科病例39 151例,占71.69%;妇产科病例5 867例,占10.74%;儿科患者5 309例,占9.72%;外科病人占第1位,超过总急救病例的2/3;21~50岁病例占76.39%;各种疾病病例53 615例,占98.17%,突发事件病例266例,占0.49%,车祸427例,占0.79%,其他病例304例,占0.56%.结论 创伤急救是出诊的首位原因,出诊半径和到达时间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对院前急救应采取分层、分类与分流急救相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6―2019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ies, RTI)新发病例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发病监测系统,对2006―2019年首次就诊于各级医疗机构门急诊和住院的RTI病例信息进行收集,检测范围覆盖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结果 2006―2019年,天津市各级医疗机构报告RTI 415 032例,报告发生率为294.00/10万,位居伤害(injury, INJ)各种原因的第三位,总体INJ报告发生率为2 313.49/10万。男性RTI报告发生率358.18/10万,占61.20%;女性228.48/10万,占38.80%。住院占33.02%(137 029例)、门诊占30.37%(126 031例)、急诊占27.97%(116 101例)、其他占8.64%(35 871例)。轻度占58.74%、中度占33.56%、重度占7.04%、死亡占0.67%。2006―2019年,在全市总体INJ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的前提下(APC2006―2019=5.33,P<0.001),RTI的变化却较平稳(APC<...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颌面部创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性别分布特点、受伤原因分布特点、创伤部位分布特点进行了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①98例颌面部创伤患者中,男性患者66例,所占比例为67.35%;女性患者32例,所占比例为32.65%。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06:1;②按照受伤原因分析,排名前三的受伤原因分别是交通事故受伤的患者59例;职业性受伤的患者14例;生活意外性受伤的患者11例;③按照创伤部位分析,排名前三的创伤部位分别是下颌骨骨折的患者32例;颧骨颧弓骨折的患者22例;多发性骨折的患者18例。结论男性人群是颌面部创伤的高发人群,交通事故受伤是导致颌面部创伤的主要原因,患者受伤的创伤部位主要是下颌骨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阿巴嘎旗蒙古族中小学生布鲁菌病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阿巴嘎旗1所蒙古族学校的500名中小学生进行血清学检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布鲁菌病饮食行为知识.结果 500名中小学生中,确认布鲁菌病感染者6例,感染率为1.20%.男性感染者4例,女性感染者2例,男性感染率(1.61%)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4年镇江地区院前救治的道路交通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14岁的道路交通伤患者的年龄、性别、日期和时间、患者的损伤部位、伤害类型等。 结果 2 583例患者中,男1 455例(56.3%),女1 128例(43.7%),男女例数之比为1.29:1。患者的年龄15~93岁,平均年龄(46.49 ±15.58)岁。10月发生道路交通伤的患者最多,共336例(13.01%),2月最少,共107例(4.14%);8:00-9:00发生道路交通伤的患者最多,共194例(7.51%),03:00-04:00发生道路交通伤的患者最少,共9例(0.35%)。头部和四肢是最常见的身体损伤部位,占总人数的78.17%,出现2处及以上损伤部位的人数为220人,占总人数的8.52%。道路交通伤害导致的严重患者有124例(4.81%),中度患者647例(25.04%),轻度患者1 812例(70.15%)。 结论 镇江地区交通伤害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损伤以头部和四肢为主,大部分是轻度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