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与未并发糖尿病患者CT征象的差异,以期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8年1—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经临床与实验室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糖尿病患者59例(A组)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未并发糖尿病患者59例(B组)的CT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CT扫描显示的病灶分布及征象。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进行比较,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病灶分布:A组病灶分布≥3叶的显示率(83.05%,49/59)明显高于B组(66.10%,3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0,P=0.035)。(2)CT扫描征象:B组结节状病灶、树芽征的显示率分别为88.14%(52/59)、71.19%(42/59),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67.80%(40/59)、52.54%(3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104、4.346,P值分别为0.008、0.037);A组实变影、空洞、球状/团块状影、蜂窝状影的显示率分别为35.59%(21/59)、67.80%(40/59)、38.98%(23/59)、25.42%(15/59),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13.56%(8/59)、49.15%(29/59)、11.86%(7/59)、3.39%(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26、4.223、8.139、11.614,P值分别为0.005、0.040、0.004、0.001)。(3)空洞:A组厚壁空洞显示率(55.93%,33/59)高于B组(20.34%,12/59),B组薄壁空洞显示率(38.98%,23/59)高于A组(22.03%,13/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841、3.997,P值分别为0.000、0.046)。A组空洞分布≥3叶、数量≥3个者分别占59.32%(35/59)、57.63%(34/59),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28.81%(17/59)、35.59%(2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140、5.755,P值分别为0.001、0.016)。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糖尿病患者胸部CT扫描更易看到病灶分布范围广、实变影、厚壁空洞、球状/团块状影、蜂窝状影;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未并发糖尿病患者更易看到薄壁空洞、结节状病灶、树芽征;以上CT征象有助于对两种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与未并发糖尿病患者CT征象的差异,以期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8年1—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经临床与实验室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糖尿病患者59例(A组)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未并发糖尿病患者59例(B组)的CT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CT扫描显示的病灶分布及征象。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进行比较,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病灶分布:A组病灶分布≥3叶的显示率(83.05%,49/59)明显高于B组(66.10%,3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0,P=0.035)。(2)CT扫描征象:B组结节状病灶、树芽征的显示率分别为88.14%(52/59)、71.19%(42/59),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67.80%(40/59)、52.54%(3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104、4.346,P值分别为0.008、0.037);A组实变影、空洞、球状/团块状影、蜂窝状影的显示率分别为35.59%(21/59)、67.80%(40/59)、38.98%(23/59)、25.42%(15/59),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13.56%(8/59)、49.15%(29/59)、11.86%(7/59)、3.39%(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26、4.223、8.139、11.614,P值分别为0.005、0.040、0.004、0.001)。(3)空洞:A组厚壁空洞显示率(55.93%,33/59)高于B组(20.34%,12/59),B组薄壁空洞显示率(38.98%,23/59)高于A组(22.03%,13/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841、3.997,P值分别为0.000、0.046)。A组空洞分布≥3叶、数量≥3个者分别占59.32%(35/59)、57.63%(34/59),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28.81%(17/59)、35.59%(2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140、5.755,P值分别为0.001、0.016)。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糖尿病患者胸部CT扫描更易看到病灶分布范围广、实变影、厚壁空洞、球状/团块状影、蜂窝状影;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未并发糖尿病患者更易看到薄壁空洞、结节状病灶、树芽征;以上CT征象有助于对两种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照分析不同肺结核耐药类型及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以提高耐药肺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并明确诊断的11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及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初治患者26例,复治患者90例;同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1∶4的比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由本院收治并确诊的药物敏感肺结核(DS-PTB)患者31例。147例耐药患者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分成4个组,分别为耐多药肺结核组(MDR-PTB组)39例,广泛耐药肺结核组(XDR-PTB组)31例,其他耐药肺结核组(DR-PTB组)[包括单耐药肺结核(MR-PTB)41例+多耐药肺结核(PDR-PTB)5例]46例, DS-PTB组31例。全部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并行层厚1.25mm薄层重建,对不同组别患者肺内病变的分布、CT征象和空洞结节发生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147例患者,CT表现对比分析显示,耐药肺结核患者病变分布范围广泛,累及3个肺叶及以上者[MDR-PTB组为84.6%(33/39)、XDR-PTB组为83.9%(26/31)、DR-PTB组为91.3%(42/46)]明显多于DS-PTB组(51.6%,16/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96,P=0.003;χ 2=7.38,P=0.007;χ 2=15.70,P<0.001);并且更容易累及肺结核的非常见部位(上叶前段及下叶基底段)[MDR-PTB组占94.9%(37/39)、XDR-PTB组占87.1%(27/31)、DR-PTB组占95.7%(44/46),与DS-PTB组(51.6%,16/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7.58,P<0.001;χ 2=9.18,P=0.002;χ 2=20.88,P<0.001)];但三组耐药类型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病变肺叶分布数量及部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0.00、0.38、0.40和0.53、0.00、0.88,P值分别为1.000、0.538、0.526和0.248、1.000、0.347)。CT征象对比分析显示,肺内出现结节、支气管管壁增厚在不同类型耐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发生率[MDR-PTB组分别为100.0%(39/39)和87.2%(34/39),XDR-PTB组分别为100.0%(31/31)和87.1%(27/31),DR-PTB组分别为100.0%(46/46)和84.8%(39/46)]均明显高于DS-PTB组[80.6%(25/31)和48.4%(1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97,P=0.015;χ 2=4.61,P=0.032;χ 2=7.15,P=0.007和χ 2=12.38,P<0.001;χ 2=10.63,P=0.001;χ 2=11.71,P=0.001);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在支气管管壁增厚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0.00、0.00、0.10,P值分别为1.000、1.000、0.752)。结节及实变内出现空洞的比较, XDR-PTB组、DR-PTB组发生空洞的比率分别为87.1%(27/31)、87.0%(40/46),明显高于DS-PTB组的58.1%(18/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57,P=0.010,χ 2=8.32,P=0.004);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18、0.00、1.46,P值分别为0.277、1.000、0.227)。 结论 CT征象对耐药肺结核与药物敏感肺结核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但对鉴别耐药类型无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肺结核不同中医证候与CT空洞征象特征间的关系,为肺结核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纳入2019年1—8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科确诊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73例,采集患者中医病史、临床表现及舌脉象等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分型,筛选胸部CT检查提示有结核性空洞者 71例,根据患者胸部CT征象的特征,分析中医证候与肺结核空洞CT征象特征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73例初治肺结核患者,肺阴亏虚证89例(51.45%),阴虚火旺证38例(21.96%),气阴两虚证37例(21.39%),阴阳两虚证9例(5.20%)。其中胸部CT检查显示有空洞者71例,包括肺阴亏虚证31例(43.66%),阴虚火旺证22例(30.99%),气阴两虚证15例(21.13%),阴阳两虚证3例(4.22%)。单因素分析发现气阴两虚证患者空洞周围渗出发生率(66.67%,10/15)最高,显著高于肺阴亏虚证患者(32.26%,10/31)(χ2=4.870,P=0.027); 肺阴亏虚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患者空洞个数分别为2.00(1.00,5.00)、4.50(1.00,8.25)、3.50(1.75,8.50)(Z=2.952,P=0.229);空洞体积分别为1884.00(435.50,5569.50)、7969.50(2958.25,29710.00)、3250.00(1162.00,8492.00)mm3 (Z=10.534,P=0.005);空洞面积分别为420.50(191.75,753.00)、 888.00(487.00,2283.00)、572.00(190.50,1264.50)mm2 (Z=6.822,P=0.033);空洞壁厚度分别为3.00(1.25,4.00)、4.00(3.13,5.88)、3.50(2.50,5.00)mm (Z=10.436,P=0.005)。阴虚火旺证患者空洞体积、空洞面积、空洞壁厚度显著高于肺阴亏虚证患者(Z值分别为-17.017、-13.792和-16.695;P值分别为0.004、0.027、0.004)。比较空洞形态,肺阴亏虚证薄壁空洞发生率(74.19%,23/31)显著高于阴虚火旺证(31.82%,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7,P=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空洞周围渗出是影响中医肺结核证候分型的独立相关因素(OR=0.238;95%CI:0.076~0.741;P=0.013)。结论 肺结核中医各证候间CT空洞征象的特征表现不同。肺结核肺阴亏虚证阶段,空洞形态以薄壁空洞为主;进展到阴虚火旺型,空洞范围出现增大趋势,空洞壁逐渐增厚,空洞形态向厚壁空洞转变;气阴两虚证空洞周围更容易出现渗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肺结核不同中医证候与CT空洞征象特征间的关系,为肺结核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纳入2019年1—8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科确诊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73例,采集患者中医病史、临床表现及舌脉象等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分型,筛选胸部CT检查提示有结核性空洞者 71例,根据患者胸部CT征象的特征,分析中医证候与肺结核空洞CT征象特征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73例初治肺结核患者,肺阴亏虚证89例(51.45%),阴虚火旺证38例(21.96%),气阴两虚证37例(21.39%),阴阳两虚证9例(5.20%)。其中胸部CT检查显示有空洞者71例,包括肺阴亏虚证31例(43.66%),阴虚火旺证22例(30.99%),气阴两虚证15例(21.13%),阴阳两虚证3例(4.22%)。单因素分析发现气阴两虚证患者空洞周围渗出发生率(66.67%,10/15)最高,显著高于肺阴亏虚证患者(32.26%,10/31)(χ2=4.870,P=0.027); 肺阴亏虚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患者空洞个数分别为2.00(1.00,5.00)、4.50(1.00,8.25)、3.50(1.75,8.50)(Z=2.952,P=0.229);空洞体积分别为1884.00(435.50,5569.50)、7969.50(2958.25,29710.00)、3250.00(1162.00,8492.00)mm3 (Z=10.534,P=0.005);空洞面积分别为420.50(191.75,753.00)、 888.00(487.00,2283.00)、572.00(190.50,1264.50)mm2 (Z=6.822,P=0.033);空洞壁厚度分别为3.00(1.25,4.00)、4.00(3.13,5.88)、3.50(2.50,5.00)mm (Z=10.436,P=0.005)。阴虚火旺证患者空洞体积、空洞面积、空洞壁厚度显著高于肺阴亏虚证患者(Z值分别为-17.017、-13.792和-16.695;P值分别为0.004、0.027、0.004)。比较空洞形态,肺阴亏虚证薄壁空洞发生率(74.19%,23/31)显著高于阴虚火旺证(31.82%,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7,P=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空洞周围渗出是影响中医肺结核证候分型的独立相关因素(OR=0.238;95%CI:0.076~0.741;P=0.013)。结论 肺结核中医各证候间CT空洞征象的特征表现不同。肺结核肺阴亏虚证阶段,空洞形态以薄壁空洞为主;进展到阴虚火旺型,空洞范围出现增大趋势,空洞壁逐渐增厚,空洞形态向厚壁空洞转变;气阴两虚证空洞周围更容易出现渗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治疗失败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的影像学演变规律,为MDR-PTB影像学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大连市结核病医院治疗失败的MDR-PTB 患者56例,疗程中每3个月进行一次CT检查,观察56例MDR-PTB患者的肺CT征象的演变与转归表现。根据CT征象将病程演变分为3种类型:吸收-进展型21例(37.5%,21/56);吸收好转型20例(35.7%,20/56);间歇进展型15例(26.8%,15/56)。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第3、6、24个月的痰菌阴性率在吸收-进展型患者中占比为81.0%(17/21)、61.9%(13/21)、28.6%(6/21);吸收-好转型患者中为90.0%(18/20)、85.0%(17/20)、60.0%(12/20);间歇进展型患者中为40.0%(6/15)、26.7%(4/15)、20.0%(3/15)。三型患者第3、6、24个月痰菌阴性率比较,χ 2值分别为11.953、12.248、6.994, P值分别为0.003、0.002、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6例患者的肺CT征象:树芽征、磨玻璃状影、结节状影的检出率在治疗前分别为67.9%(38/56)、21.4%(12/56)和80.4%(45/56);在治疗后分别为8.9%(5/56)、1.8%(1/56)和60.7%(34/56),χ 2值分别为41.108、10.530、5.198, P值分别为0.000、0.001、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支气管聚拢迂曲、肺纤维化、毁损肺、支气管扩张治疗,治疗前分别为21.4%(12/56)、5.4%(3/56)、5.4%(3/56)和8.9%(5/56);治疗后分别为41.1%(23/56)、17.9%(10/56)、23.2%(13/56)和37.5%(21/56),χ 2值分别为5.029、4.264、7.292、12.823, P值分别为0.025、0.039、0.007、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在固有病变中,空洞(37.8%,108/286)、结节状病灶(25.9%,74/286)、肺实变(16.4%,47/286)和树芽征(10.8%,31/286)多见;而在新增病变中树芽征(46.9%,23/49)和结节状病灶(40.8%,20/49)多见。新增树芽征与无新增树芽征患者中“干酪性肺实变伴空洞”的检出率分别为47.4%(9/19)和18.9%(7/37),χ 2=4.979 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CT征象连续观察,可对治疗失败进行预测,从而提示临床及时调整化疗方案,以减少不可逆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TB-DM)患者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二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结核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PTB-DM组85例,单纯肺结核组(PTB组)9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史和胸部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B-DM组男性和女性分别占76.4%(65/85)和23.6%(20/85),PTB组分别占57.3%(55/96)和42.7%(4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06)。PTB-DM组<25岁、25~60岁和>60岁的患者分别占2.4%(2/85)、68.2%(58/85)和29.4%(25/85); PTB组则分别占25.0%(24/96)、63.5%(61/96)和11.5%(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5,P=0.000)。PTB-DM组初治和复治患者分别占74.1%(63/85)和25.9%(22/85),PTB组分别占84.4%(81/96)和15.6%(1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88)。PTB-DM组胸部CT扫描显示无空洞、有空洞、病变范围<3个肺叶和≥3个肺叶者分别占23.5%(20/85)、76.5%(65/85)、31.8%(27/85)和68.2%(58/85);PTB组分别为53.1%(51/96)、46.9%(45/96)、54.2%(52/96)和45.8%(44/96);PTB-DM组胸部CT有空洞和病变范围≥3个肺叶的患者明显多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P=0.000和χ2=9.20,P=0.002)。PTB-DM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阳性率为81.3%(65/80),PTB组阳性率为74.2%(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270)。PTB-DM组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绝对计数、NK样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总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值分别为1069.00(753.50,2372.50)、548.00(381.00,787.50)、380.00(270.50,574.50)、184.00(111.00,294.50)、60.00(36.00,120.50)和162.00(80.50,244.00)个/μl,PTB组则分别为1161.50(858.50,1601.00)、628.00(472.75,860.50)、457.50(286.00,614.75)、191.50(115.75,315.75)、65.50(34.50,119.50)和184.50(112.25,301.00)个/μl,两组间6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73;Z=-1.47,P=0.142;Z=-1.46,P=0.144;Z=-0.57,P=0.568;Z=-0.09,P=0.931;Z=-1.93,P=0.053)。结论 PTB-DM中老年男性较多,病灶范围广泛、严重; PTB是否并发DM对淋巴细胞亚群6项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治菌阳肺结核治疗成功后再次复发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取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联合国内22家结核病防治机构共同参与。对复治肺结核满疗程治疗成功后的300例患者,在2013年3月至2019年1月进行了近6年的随访,共发现有23例治疗成功后的肺结核患者再次复发(复发组),治疗成功后有277例未复发者(未复发组)。对两组在既往(初治时和复治时)累计用药时间、此次治疗前是否存在耐药、此次复治方案、此次治疗时服用利福平或利福喷丁(简称“利福类药物”)剂量,以及治疗成功时胸片显示的空洞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成功后再次复发的危险因素。统计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与复发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复发组胸片显示空洞闭合率[7.1%(1/14)]明显低于未复发组[49.2%(90/1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46,P=0.002)。单因素分析复发与未复发两组在既往(此次治疗前)累计使用一线抗结核药物时间≥7个月者分别为60.9%(14/23)和29.1%(80/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9.926,P=0.002)。在此次治疗前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存在耐药者复发组占63.6% (14/22),与未复发组[35.8%(93/260)]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6.690,P=0.010)。多因素分析既往累计用药时间和此次复治前是否存在耐药与再次复发有相关性,OR值(95%CI值)分别为4.911(1.885~12.792)和3.085(1.204~7.902)(P=0.001和P=0.019);另外发现此次复治方案中使用低剂量利福类药物对再次复发有影响,OR值(95%CI值)为3.499(1.302~9.404)(P=0.013)。结论 既往累计抗结核用药时间≥7个月、此次复治前存在耐药、此次复治方案中使用低剂量利福类药物,以及治疗结束时胸片仍显示有空洞者是复治肺结核再次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TB-DM)患者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二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结核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PTB-DM组85例,单纯肺结核组(PTB组)9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史和胸部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B-DM组男性和女性分别占76.4%(65/85)和23.6%(20/85),PTB组分别占57.3%(55/96)和42.7%(4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06)。PTB-DM组<25岁、25~60岁和>60岁的患者分别占2.4%(2/85)、68.2%(58/85)和29.4%(25/85); PTB组则分别占25.0%(24/96)、63.5%(61/96)和11.5%(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5,P=0.000)。PTB-DM组初治和复治患者分别占74.1%(63/85)和25.9%(22/85),PTB组分别占84.4%(81/96)和15.6%(1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88)。PTB-DM组胸部CT扫描显示无空洞、有空洞、病变范围<3个肺叶和≥3个肺叶者分别占23.5%(20/85)、76.5%(65/85)、31.8%(27/85)和68.2%(58/85);PTB组分别为53.1%(51/96)、46.9%(45/96)、54.2%(52/96)和45.8%(44/96);PTB-DM组胸部CT有空洞和病变范围≥3个肺叶的患者明显多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P=0.000和χ2=9.20,P=0.002)。PTB-DM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阳性率为81.3%(65/80),PTB组阳性率为74.2%(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270)。PTB-DM组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绝对计数、NK样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总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值分别为1069.00(753.50,2372.50)、548.00(381.00,787.50)、380.00(270.50,574.50)、184.00(111.00,294.50)、60.00(36.00,120.50)和162.00(80.50,244.00)个/μl,PTB组则分别为1161.50(858.50,1601.00)、628.00(472.75,860.50)、457.50(286.00,614.75)、191.50(115.75,315.75)、65.50(34.50,119.50)和184.50(112.25,301.00)个/μl,两组间6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73;Z=-1.47,P=0.142;Z=-1.46,P=0.144;Z=-0.57,P=0.568;Z=-0.09,P=0.931;Z=-1.93,P=0.053)。结论 PTB-DM中老年男性较多,病灶范围广泛、严重; PTB是否并发DM对淋巴细胞亚群6项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初治与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 方法 搜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经药物敏感性试验确诊的1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其中初治患者80例,作为初治组;复治患者106例,作为复治组。对比两组患者病变范围、病灶形态(树芽征、腺泡结节、斑片状影、大片状影、条索状影、钙化影)、空洞数量及形态、空洞壁、支气管扩张等CT表现,对CT表现等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复治组肺毁损者占20.8%(22/106)、病灶范围≥3叶者占 90.6%(96/106)、病灶位于中叶及舌段者占85.8%(91/106),以及出现索条状影者占54.7%(58/106)、钙化灶者占27.4%(29/106)、支气管扩张者占77.4%(82/106),与初治组比较 [分别为6.2%(5/80)、71.2%(57/80)、72.5%(58/80)、23.8%(19/80)、10.0%(8/80)、31.2%(25/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7.730、11.656、5.098、18.021、8.621、39.670,P值均<0.05)。复治组发生胸廓塌陷者占21.7%(23/106)、纵隔移位者占35.8%(38/106)、胸膜增厚者占78.3%(83/106),与初治组比较 [分别为5.0%(4/80)、7.5%(6/80)、53.8%(4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8.943、20.288、12.576,P值均<0.05)。复治组患者空洞发生率为83.0%(88/106)、空洞≥3个者占59.4%(63/106)、厚壁空洞者占70.8%(75/106)、薄壁空洞者占40.6%(43/106)、虫蚀样空洞者占40.6%(43/106)、空洞呈簇聚集者占40.6%(43/106)、空洞内壁不光滑者占20.8%(22/106),与初治组比较 [分别为56.2%(45/80)、23.8%(19/80)、51.2%(41/80)、12.5%(10/80)、16.2%(13/80)、16.2%(13/80)、7.5%(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6.034、23.551、7.390、17.626、12.810、12.810、6.264,P值均<0.05)。结论 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病变范围,肺毁损、多发空洞且呈簇聚集、干酪性肺炎伴虫蚀样空洞及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等CT表现与初治组比较更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菌阴肺结核时取材部位的病灶形态、密度与诊断阳性率的关系,以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3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试验性治疗确诊的菌阴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时各类病灶CT征象与诊断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24.0 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病变形态:磨玻璃样影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结节、实变、空洞、团块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1.67%(33/36)、94.74%(18/19)、100.00%(21/21)、75.00%(18/24),该4种形态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918,P=0.030);两两比较,结节组与实变组、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0.174,P=0.677;χ 2=1.847,P=0.174;χ 2=3.137,P=0.077),实变组与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1.134,P=0.287;χ 2=3.031,P=0.082),空洞组与团块组比较(χ 2=8.058,P=0.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变密度:纵隔窗不可测量组3例,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0~20HU无强化组、>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20HU且强化明显组的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6.88%(31/32)、94.34%(50/53)、60.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790,P=0.000)。该3种密度病灶穿刺阳性率两两比较, 0~20HU无强化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956,P=0.001)。>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005,P=0.001)。0~20HU无强化与>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86,P=0.593)。(3)病理检测:HE染色阳性33例、抗酸染色阳性87例、TB-DNA检测阳性91例, HE染色阳性率32.04%(33/103)、抗酸染色阳性率84.47%(87/103)、TB-DNA检测阳性率88.35%(91/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4.084,P=0.001)。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菌阴肺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选择取材病灶的形态、密度进行穿刺能够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与未并发糖尿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案电子化管理系统》,搜集2012—2017年经改良罗氏培养基痰培养及绝对浓度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且符合排除标准的660例患者资料,按照是否并发糖尿病将患者分为并发糖尿病组(159例,并发组)、未并发糖尿病组(501例,未并发组)。采用数字表法从两组患者中分别随机抽取6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由2名影像科经验丰富医师在不知患者是否并发糖尿病的情况下重新阅读CT片,以记录胸部CT表现及病变分布范围。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中的曼-惠特妮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并发组患者中的段或叶性实变[48.3%(29/60)]、大结节[26.7%(16/60)]、任何形式空洞[93.3%(56/60)]、胸腔积液[40.0%(24/6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并发组患者[分别为28.3%(17/60)、11.7%(7/60)、76.7%(46/60)、20.0%(12/60)](χ 2=5.08,P=0.024;χ 2=4.36,P=0.037;χ 2=6.54,P=0.011;χ 2=5.71,P=0.017),而支气管扩张[45.0%(27/6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并发组[70.0%(42/60)](χ 2=7.67,P=0.006);且并发组患者中的段性或叶性实变累及叶数[(0.78±0.96)个]、大结节累及肺叶数[(0.48±0.96)个]和任何形式空洞累及叶数[(2.05±1.43)个]明显多于未并发组[分别为(0.38±0.72)个、(0.13±0.39)个、(1.58±1.43)个](U=1380.50,P=0.011;U=1511.00,P=0.027;U=1432.00,P=0.046),而支气管扩张累及肺叶数[(0.97±1.37)个]明显少于未并发组[(1.58±1.57)个](U=1335.50,P=0.010)。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CT扫描出现段以上肺实变的频率及分布范围、出现大结节和空洞的频率及累及范围、并发胸腔积液的频率均较未并发糖尿病患者高;而支气管扩张多见于未并发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内多发结节影为主要表现患者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影像资料库胸部CT出现肺内多发结节影的53例患者资料,其中肺结核19例、肺转移瘤23例、肺慢性炎症5例、弥漫性淋巴管瘤病6例,总结比较4种疾病的CT表现特征。结果 13例(68.4%,13/19)肺结核及18例(78.3%,18/23)肺转移瘤的结节最大径达10~20mm,3例(3/5)肺慢性炎症与3例(3/6)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肺内结节最大径范围为3~8mm。肺慢性炎症的CT表现为结节以无分叶且边缘光滑为主共69个(79.3%;69/87)、病灶邻近胸膜增厚粘连36个(41.4%;36/87),结节无钙化及空洞;肺结核的CT表现为结节以无分叶且边缘光滑为主共128个(82.1%;128/156)、钙化86个(55.1%;86/156)、空洞43个(27.6%;43/156)、病灶邻近胸膜增厚粘连71个(45.5%;71/156);肺转移瘤的CT表现为结节以边缘见分叶及毛刺为主共369个(60.0%;369/615)、钙化23个(3.7%;23/615)、空洞111个(18.0%;111/615)、病灶邻近胸膜增厚粘连114个(18.5%;114/615)。肺慢性炎症、肺结核出现结节边缘无分叶且边缘光滑的比率分别与肺转移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7.613,P=0.000;χ 2=88.095,P=0.000),肺结核与肺转移瘤出现钙化的比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70.707,P=0.000),肺结核与肺转移瘤出现空洞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048,P=0.008),肺慢性炎症与肺转移瘤、肺结核与肺转移瘤出现病灶邻近胸膜增厚粘连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3.670,P=0.000;χ 2=49.650,P=0.000)。肺转移瘤空洞类型:空泡样空洞发生率(34.2%,38/111)>囊样空洞发生率(26.2%,29/111)>小环形空洞发生率(22.5%,25/111)>不规则空洞发生率(17.1%,19/111);所有的空泡样空洞仅出现在腺癌肺转移中、78.9%(30/38)的空泡样空洞结节边缘均见分叶、毛刺。5例肺慢性炎症患者均见边缘模糊的结节,边缘见局限的片状浸润影及索条状影。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结节常呈弥漫或多灶性分布,累及多个部位并呈多发的大小不等的囊性病变,肺内结节均边缘光滑、密度均匀。 结论 肺结核、肺转移瘤、肺慢性炎症和弥漫性淋巴管瘤病出现肺内多发结节时,其病灶大小、分布、形态、边缘、密度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各自具有一定特点,CT扫描对4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伴空洞的胞内分枝杆菌肺病与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差异。方法 搜集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符合纳入标准(具有治疗前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既往未经过抗NTM及抗结核药物治疗,排除并发尘肺、糖尿病、HIV或其他感染,且均伴有直径>10mm空洞者)的全部胞内分枝杆菌肺病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同期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标准与观察组相同)的862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抽取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CT检查表现的支气管扩张分类及分布、空洞形态及邻近胸膜增厚、肺体积缩小、肺气肿、纵隔淋巴结肿大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发生支气管扩张、静脉曲张状及囊状支气管扩张、肺部病灶钙化、肺体积缩小、肺气肿、薄壁空洞、空洞邻近胸膜增厚分别占92.3%(24/26)、88.5%(23/26)、57.7%(15/26)、69.2%(18/26)、57.7%(15/26)、73.1%(19/26)、80.8%(21/26),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占60.0%(24/40)、35.0%(14/40)、15.0%(6/40)、15.0%(6/40)、10.0%(4/40)、25.0%(10/40)、37.5%(1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8.29、18.28、13.24、20.03、17.48、14.79、11.90,P值均<0.05);观察组大结节影(直径≥10mm)、结节边缘模糊、单发空洞、厚壁空洞、纵隔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及心包增厚者分别占19.2%(5/26)、34.6%(9/26)、7.7%(2/26)、26.9%(7/26)、23.1%(6/26)、7.7%(2/26),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占57.5%(23/40)、72.5%(29/40)、37.5%(15/40)、75.0%(30/40)、47.5%(19/40)、30.0%(1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9.45、9.26、7.32、14.79、3.99、4.69,P值均<0.05)。观察组无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占1~2叶的发生率分别为11.5%(3/26)、19.2%(5/2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0%(16/40)、50.0%(2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6.23、6.34,P值均<0.05);观察组支气管扩张占3~4叶、占≥5叶的发生率分别为30.8%(8/26)、38.5%(10/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0%(2/40)、5.0%(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χ 2值分别为6.26、9.72,P值均<0.05);观察组静脉曲张状及囊状支气管扩张占3~4叶的发生率为26.9%(7/26),明显高于对照组(5.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χ 2值为4.70,P<0.05)。 结论 伴有空洞的胞内分枝杆菌肺病患者CT表现中薄壁空洞、肺体积缩小、肺气肿、双肺广泛静脉曲张状及囊状支气管扩张多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大结节影(直径>10mm)、结节边缘模糊、单发空洞、厚壁空洞、纵隔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少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以上特征有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