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并发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这三个数据库。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由2名作者进行文献筛选、文献质量评估及数据提取,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总体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癌症相关生存期(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进行分析,并把风险比(HR)作为效应量,各效应量以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共389 584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未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相比,使用二甲双胍能够明显提高前列腺癌患者OS(HR=0.74,95%CI:0.61~0.90,P=0.003)、CSS(HR=0.74,95%CI:0.62~0.87,P=0.000 3)及RFS(HR=0.72,95%CI:0.57~0.92,P=0.008)。结论:相比非二甲双胍治疗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前列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总体生存期、癌症相关生存期以及无复发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陈晓  林铷  陈吉祥 《现代肿瘤医学》2022,(19):3534-3538
目的:系统评价二甲双胍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由两名研究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分别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使用RevMan5.4软件对总体生存率、癌症特异性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进行Meta分析,效应量为风险比(hazard ratio, HR),各效应量以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表示。结果:总共纳入10项研究,共计2 522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未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相比,二甲双胍的使用能够提高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生存期(HR=0.71,95%CI:0.63~0.80,P<0.000 01)、癌症特异性生存期(HR=0.76,95%CI:0.65~0.90,P=0.001)及无复发生存期(HR=0.58,95%CI:0.47~0.72,P<0.000 01)。结论:与非二甲双胍治疗相比,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改善预后,总生存期、癌症特异性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得到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二甲双胍对患者预后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病史及二甲双胍规律服用史,将患者分为单纯子宫内膜癌组154例、二甲双胍组23例、非二甲双胍组26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的OS为(43.14±1.14)月,单纯子宫内膜癌组、二甲双胍组、非二甲双胍组的OS分别为(42.94±1.37)月、(48.52±2.29)月、(37.54±2.51)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二甲双胍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最好,单纯子宫内膜癌组次之,非二甲双胍组最差。全组患者的PFS为(42.63±1.15)月,单纯子宫内膜癌组、二甲双胍组、非二甲双胍组的PFS分别为(42.51±1.15)月、(48.03±2.47)月、(36.40±1.37)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三组患者的PFS存在显著差异(P=0.045),两两比较后发现,二甲双胍组与单纯子宫内膜癌组的PFS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好于非二甲双胍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发病年龄≥50岁、病理分期Ⅲ期、组织学分级较高、深肌层浸润、存在淋巴结转移既是影响患者OS,也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性危险因素(OR>1,P<0.05),服用二甲双胍是影响OS及PFS的独立性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规律服用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子宫内膜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尤其是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二甲双胍联合标准一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关于二甲双胍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影响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结局指标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和8篇队列研究,包含5 0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辅助治疗组的OS(HR=0.77,95%CI:0.69~0.86,P<0.000 1)、PFS(HR=0.83,95%CI:0.72~0.96,P=0.01)以及ORR(RR=1.19,95%CI:1.04~1.35,P=0.008)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二甲双胍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可提高患者的ORR,延长患者的PFS和OS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luminal B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  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luminal B型乳腺癌4 401例,其中合并糖尿病乳腺癌479例及未合并糖尿病乳腺癌3 392例。按照高敏感性luminal B和Her-2阳性luminal B两种亚型分组进行对比研究。各亚型进一步分组为二甲双胍治疗组、非二甲双胍治疗组和非糖尿病组。研究指标包括乳腺癌死亡率、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状况、化疗方案及内分泌治疗方案。Kaplan-Meier方法分析各分组之间死亡率是否存在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检测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  结果  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显示高敏感性luminal B、Her-2阳性luminal B型中二甲双胍治疗组、非二甲双胍治疗组和非糖尿病组癌症死亡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5年生存率依次为93.5%、81.0%、89.0%(P < 0.001)和84.0%、77.0%、83.0%(P=0.03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类分型中相对于二甲双胍治疗组,非二甲双胍治疗组预后较差(P < 0.001,P=0.044)。但仅高敏感性luminal B分型相对于二甲双胍治疗组,非糖尿病组预后较差(P=0.038)。临床特征方面,二甲双胍治疗组和非二甲双胍治疗组T3~4期患者比例高(P < 0.001),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01)。  结论  luminal B型乳腺癌分型中以二甲双胍治疗组作为参考,非二甲双胍治疗组均预示较差的预后,其中仅高敏感性luminal B分型中非糖尿病组预示了较差的预后。糖尿病用药对不同的luminal B分型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二甲双胍与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肿瘤(腺瘤和癌)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建库以来至2023年5月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Science、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所有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与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在评价文献质量的基础上共纳入了符合标准的17项研究,其中包括队列研究12项、病例对照研究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服用二甲双胍者较未服用二甲双胍者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降低38%(n=9,OR=0.62, 95%CI:0.54~0.70),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了23%(n=7,OR=0.77, 95%CI:0.58~0.97)。结论 二甲双胍的使用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肿瘤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Meta分析来评估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并发肾癌患者生存结果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NKI等数据库,筛选并纳入相关文献,提取文献特征,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计算总的风险比(HR)及95%CI,并评价研究间的异质性、有无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5篇队列研究.根据肾癌局部与转移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对肾癌患者的PFS无显著改善作用(HR=0.78,95%CI:0.42~1.45,P=0.43)、(HR=0.98,95%CI:0.81~1.19,P=0.84),同样对CSS、OS也无显著影响(HR=0.59,95%CI:0.22~1.58,P=0.30)、(HR=0.78,95%CI:0.50~1.22,P=0.28),(HR=1.01,95%CI:0.71~1.43,P=0.96)、(HR=1.05,95%CI:0.83~1.33,P=0.68).发表偏倚结果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Begg:P=0.658;Egger:P=0.765).结论:本项Meta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对于肾癌患者的生存结果无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前化疗能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计算机文献检索ISI Web ofKnowledge、Pubmed及中国期刊网,检索国内外自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公开发表的有关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文章。Meta分析比较术前化疗组与未接受术前化疗组术后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术前化疗组与未接受术前化疗组相比较,1年生存率(OR=0.44,CI:0.17-1.13,P=0.07)、3年生存率(OR=1.02,CI:0.64-1.62,P=0.93)、5年生存率(OR=0.69,CI:0.42-1.14,P=0.16)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前化疗不能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磺酰脲类药物(sulfonylureas,SUs)对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胃癌的发病风险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收集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SUs对胃癌的发生风险及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2月1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12篇文献。其中,10篇文献研究了SUs与胃癌的发生风险,Meta分析显示与使用非磺酰脲类药物相比,使用SUs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RR=1.43,95%CI 1.05~1.94,P<0.05);亚组分析显示,3项研究报道了SUs与二甲双胍相比胃癌的发生风险,结果显示与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相比,使用SUs的患者胃癌发生风险较高(RR=2.22,95%CI 1.75~2.81,P<0.000 01);2项研究报道了SUs与胰岛素相比胃癌的发生风险,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胃癌发生的风险无明显差异(RR=2.05,95%CI 0.49~8.55,P=0.33)。其余5项研究未具体阐明对照组降糖药物种类,该结果尚不能认为使用SUs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RR=0.99,95%CI 0.98~1.00,P=0.006)。2篇文献研究了SUs对2型糖尿病合并胃癌患者的预后,Meta分析显示与使用非磺酰脲类药物相比,使用SUs对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明显影响(RR=1.36,95%CI 0.69~2.67)。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磺酰脲类药物作为降糖药物会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此外,磺酰脲类药物不会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在恶性肿瘤的免疫逃逸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评价方法,探讨PD-L1表达与胃癌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pringer、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2016-05-25前公开发表的关于PD-L1表达与胃癌预后相关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Newcastle-OttawaScale (NOS)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漏斗图评估文献的发表偏移.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评价关联强度.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1 322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PD-L1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OR=2.88,95%CI:2.19~3.79,P<0.001)及5年总体生存率(OR=2.95,95%CI:1.70~5.10,P<0.001)降低有关.PD-L1表达差异与淋巴结转移(OR=3.32,95%CI:2.35~4.68,P<0.001)、肿瘤大小(OR=1.52,95%CI:1.12~2.05,P=0.007)有关,而与性别(OR=1.14,95%CI:0.89~1.46,P=0.290)、分化程度(OR=1.02,95%CI:0.68~1.53,P=0.920)、浸润深度(OR=2.14,95%CI:0.93~4.94,P=0.080)、TNM分期(OR=1.99,95%CI:0.77~5.16,P=0.160)无关.结论 PD-L1与胃癌预后有关,其阳性表达在淋巴结转移阳性、肿瘤直径>5 cm的胃癌患者中更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Ivor Lewis和Sweet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肺保护作用。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最终纳入24篇文献,其中包括21篇病例对照研究、3篇随机对照研究(RCT),总共包含5 082例患者,其中行Ivor Lewis术式患者2 241例,行Sweet术式患者2 841例。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得出[OR=0.50,95%CI(0.25,1.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得出[OR=0.69,95%CI(0.48,0.99),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得出[OR=0.83,95%CI(0.51,1.35),P=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得出[OR=1.57,95%CI(0.75,3.27),P=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Meta分析结果得出[OR=1.91,95%CI(1.29,2.81),P=0.001],Ivor Lewis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Swe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Meta分析结果得出[MD=30.61,95%CI(14.48,46.74),P=0.000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清扫数目Meta分析结果得出[MD=5.81,95%CI(4.63,6.9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Meta分析结果得出[MD=4.54,95%CI(-4.54,13.63),P=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天数Meta分析结果得出[MD=-0.59,95%CI(-1.80,0.61),P=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Sweet手术相比,Ivor Lewis手术在淋巴结清扫、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率方面有较大优势。而在手术时间方面,传统Sweet手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cCR)采取等待观察策略和手术切除治疗策略在肿瘤控制及生存期方面的差异,以此阐述等待观察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在国外数据库中检索关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达到cCR关于等待观察策略和手术切除对比试验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比两组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肿瘤相关死亡、2年及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之间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待观察组相比手术组有着较高的局部复发率(LR)(RR=5.05;95%CI:2.22~11.51;P<0.001),但是两组在远处转移(RR=0.93;95%CI:0.51~1.68;P=0.805)、肿瘤相关死亡(RR=0.83;95%CI:0.37~1.87;P=0.658)、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RR=0.97;95%CI:0.91~1.03;P=0.277)、2年总体生存期(RR=1.03;95%CI:0.97~1.10;P=0.346)、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RR=0.95,95%CI:0.83~1.08;P=0.406)、5年总体生存期(RR=1.03;95%CI:0.95~1.11;P=0.534)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部分nCRT后达到cCR的患者采用等待观察策略是可行的,但需要制定严格的筛选标准以及规范的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出现下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筛选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直肠癌手术患者283例,病理示下切缘阳性再行R0切除患者21例作为观察组,262例直接达R0切除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随访。结果:BMI(OR=4.325,95%CI:1.633~11.457,P=0.003)、新辅助治疗(OR=2.819,95%CI:1.062~7.484,P=0.038)、肿瘤距肛缘距离(OR=3.201,95%CI:1.200~8.538,P=0.020)为术中出现下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3年无瘤生存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4%(P=0.023)。两组间1年无瘤生存率、1年总生存率以及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新辅助治疗、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影响直肠癌标本下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下切缘阳性的直肠癌患者即使再行根治手术预后仍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Meta分析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Databases、Embase、CNKI、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20年1月止,收集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利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中英文文献20篇,涉及5 37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占比88.6%。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MD=-3.65,95%CI(-4.18,-3.11),P<0.001],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55,95%CI(0.48,0.64),P<0.001],但手术时间延长[MD=17.86,95%CI(14.76,20.95),P<0.001],并且会增加术中并发症[OR=1.37,95%CI(1.08,1.73),P=0.009];在术后5年生存率、5年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及术中盆腔淋巴结切除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上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的生存预后相当。腹腔镜手术损伤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减少,且恢复较快,但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增加了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linical Trial、Web of Science、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录的相关研究,搜索年限从建库到2020年02月21日。研究对象为食管癌患者,实验组采用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使用Cochrane手册5.1.0版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 RevMan5.3.0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研究,共9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均提高[OR=2.96,95%CI(2.07,4.22)]、[OR=3.06,95%CI(1.75,5.35)]、[OR=2.06,95%CI(1.35,3.14)]、[OR=1.81,95%CI(1.08,3.03)]、[OR=1.78,95%CI(1.00,3.17)](P<0.05),但两组的2年局控率无明显差别[OR=1.48,95%CI(0.74,2.96)](P=0.27)。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OR=1.13,95%CI(0.79,1.60)]、放射性肺炎发生率[OR=1.15,95%CI(0.66,1.99)]、白细胞减少发生率[OR=1.04,95%CI(0.59,1.84)]、血小板减少发生率[OR=0.84,95%CI(0.43,1.65)]、消化道反应发生率[OR=0.82,95%CI(0.47,1.44)]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同步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食管癌可提高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和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影响,上述结果尚需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启动子(-181A/G)基因多态性与消化道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各大医学数据库,对2017年7月前公开发表的关于MMP-7(-181A/G)基因多态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9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数3 296例,对照组4 362例。从总体效应量分析,除隐性基因模型外,MMP-7(-181A/G)基因多态性与消化道肿瘤易感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 vs A,OR=1.25,95%CI:1.09~1.43,P=0.00;GG/AG vs AA,OR=1.25,95%CI:1.12~1.39,P=0.00;GG vs AA,OR=1.42,95%CI:1.03~1.94,P=0.03;AG vs AA,OR=1.21,95%CI:1.07~1.35,P=0.00)。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MMP-7(-181A/G)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食管鳞癌的易感性有关,但并不能确定是否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按照种族进行亚组分析,提示MMP-7(-181A/G)基因多态性能够显著增加亚洲人群的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结论:MMP-7(-181A/G)基因多态性与消化道肿瘤有关,G等位基因增加了食管鳞癌、胃癌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第一代EGFR-TKIs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及转移性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KNI、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09月,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包括1 482名患者。这项研究终点是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及安全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代EGFR-TKIs联合贝伐珠单抗较EGFR-TKIs单药能有效改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及转移性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比值比(odds ratio,OR)=1.8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40,2.46),P<0.000 1]、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OR=1.90,95%CI(1.46,2.48),P<0.000 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风险比(hazard ratio,HR)=0.62,95%CI(0.54,0.71),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皮疹[OR=1.64,95%CI(1.20,2.24),P=0.002]、高血压[OR=6.50,95%CI(4.07,10.39),P<0.000 01]、蛋白尿[OR=9.87,95%CI(2.97,32.81),P=0.000 2]发生率高于EGFR-TKIs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泻[OR=1.09,95%CI(0.54,2.17),P=0.82]、出血事件[OR=1.74,95%CI(0.74,4.09),P=0.21]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及转移性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时,第一代EGFR-TKIs联合贝伐珠单抗与EGFR-TKIs单药相比能有效改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高血压、蛋白尿,试验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