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军  周春香  张晓枫 《广西医学》2022,(17):1978-1981
目的 探讨低糖高脂营养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给予低糖高脂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指标、免疫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FVC百分比(FEV1/FV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FVC、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肺部二氧化碳排出量和最大摄氧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PaO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gG水平、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炎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黄岩医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56例,将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后,比较2组肺功能(FEV1、FEV1%、FEV1/FEVC)及动脉血气(PaO2、PaCO2)、炎症因子(TNF-α、IL-8、ICAM-1)及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FEV1、FEV1%、FEV1/FVC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O2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PaCO2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IL-8、ICAM-1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能够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水平。   相似文献   

3.
蒿国贤 《当代医学》2022,(17):146-149
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指标及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68 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法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 34 例。A 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B 组在 A 组基础上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比较两组血气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 T 细胞亚群(CD3+、CD4+、CD8+及 CD4+/CD8+)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pH、PaCO2均低于治疗前,PaO2高于治疗前,且 B 组 pH 及 PaCO2均低于 A 组,PaO2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CD3+、CD4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强度与常规压力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对比。   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1月就诊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共72例, 应用简单随机法分为高强度组(36例)和常规压力组(36例),吸气压力分别设为(24.7±1.8)cm H2O(1 cm H2O=0.098 kPa)和(16.1±1.2)cm H2O,比较2组之间及组内治疗后2、6、24、48、72 h的pH、PaCO2、PaO2;使用无创通气的不良反应;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住院天数;出院28 d后再入院率及6分钟步行距离。   结果  2组治疗前pH、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pH、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aO2、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率分别为8.33%(3/36)和13.89%(5/36),病死率分别为2.78%(1/36)和8.33%(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10.0±1.7)d和(13.2±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8 d后患者再入院率、6分钟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应用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可更快改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PaCO2,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牛肺表面活性剂辅助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血气分析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入住我院NICU确诊为NRDS 50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牛肺表面活性剂辅助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统计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参数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PaO2、PaO2/FiO2、pH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a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患儿PaO2、PaO2/FiO2、pH、PaCO2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呼吸机参数指标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呼吸机参数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且组间比较,观察组呼吸机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在CPAP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湿化仪联合精细化护理对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6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Ⅰ型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湿化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精细化护理进行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RR)],治疗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SGRO评分(活动情况评分、呼吸症状评分、疾病影响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酸中毒、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pO2、PaO2、PaCO2、R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G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膈神经电刺激对神经危重症患者呼吸机撤机的影响。方法 :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神经危重症患者 41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21 例和对照组 2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体外膈神经电刺激,比较两组撤机时长和机械通气时长以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撤机时长 7.67±2.75 d,机械通气时长 12.86±3.69 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 9.85±2.52 d 和 15.95±3.81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后PaO2、SPO2和 PaO2/Fi O2较撤机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PaCO2与撤机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观察组 PaO2、PaO2/Fi 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PaCO2、SPO2与对照...  相似文献   

8.
韩虎  袁军  张立涛 《广西医学》2023,(2):142-146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OT)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灌洗治疗在急性肺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6例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联合HFNCOT,观察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HFNCOT联合纤支镜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呼吸动力学指标(气道峰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8 h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PaCO2、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均较治疗前降低,SaO2、PaO2、氧合指数、肺顺应性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81.13%(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OT联合纤支镜...  相似文献   

9.
高婧  牛瑞兰 《河南医学研究》2022,(23):4402-4404
目的 探析以误吸风险评估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15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以误吸风险评估为基础的护理措施。两组持续护理15 d,比较两组误吸发生情况,比较护理前、护理15 d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发生误吸3例(5.26%),对照组发生误吸12例(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2,P=0.014);护理15 d,两组PaO2较护理前提高,PaCO2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误吸风险评估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0.
鲍志坚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8):1429-1432
目的 探讨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将2015年8月—2016年4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70例重度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免疫功能、炎性因子、呼吸道功能,并统计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IgA、IgG和IgM水平均较前明显升高(P<0.05),CD8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IgA、IgG和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hs-CRP和IL-8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TNF-α、hs-CRP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O2、FVC、FEV1、FEV1%、FEV1/FV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a CO2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Pa O2、FVC、FEV1、FEV1%、FEV1/FV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P<0.05)。 结论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能显著改善重度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炎症、呼吸道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12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儿给予间歇俯卧位,即俯卧2 h-左侧卧位1 h-俯卧位2 h-右侧卧位1 h交替更换患儿体位,每日持续应用俯卧位16 h,对照组采取常规仰卧位护理,收集并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 h、24 h的血气分析指标、住院天数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长。  结果  2组患儿在治疗后2 h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治疗后24 h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治疗后2 h的PaO2、PaCO2、PaO2/FiO2及治疗后24 h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患儿在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天数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间歇俯卧位能够有效改善呼吸窘迫新生儿的通气/换气功能,缓解其呼吸窘迫症状,缩短患儿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2.
祁玉凤  邵强  沈兵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9):1504-150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肺动脉收缩压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的关系。   方法  将六安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9年9—12月收治的106例COPD患者按照CAT评分法进行疾病状态评定,分为病情轻微组(11例)、中等组(28例)、严重组(41例)、非常严重组(26例),比较不同疾病状态下COPD患者的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一秒率[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 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sPAP)的差异,探讨各指标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CAT评分越低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FEV1、FEV1/FVC、PEF)越高(均P < 0.05);患者CAT评分越低,PaO2越高,PaCO2越低(均P < 0.05),sPAP也越低(P < 0.05);尤其在CAT评分>20分的患者,上述差异尤其明显。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EV1、FEV1/FVC、PEF、PaO2与CAT评分呈负相关,PaCO2、sPAP与CAT评分呈正相关。   结论  COPD患者的CAT评分与肺功能、肺动脉收缩压、血气分析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说明CAT评分可以有效预测COPD患者的换气和通气功能障碍,评价患者的肺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3.
徐娟  吴晓飞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5):627-629, 634
目的比较经鼻加温湿化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辅助通气(NI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7例COPD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8)。观察组采用HFNC,对照组采用NIV,2组病人均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综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COPD评估测试评分(CAT)、肺功能指标及失败率。结果2组治疗后24 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分别低于和高于治疗前(P < 0.05),治疗后72 h PaCO2、PaO2分别低于和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P < 0.05);2组间治疗前后pH、PaCO2、P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失败率、CAT评分、肺功能指标(FEV1、FVC及FEV1/FVC)及失败原因(治疗不耐受、血气指标恶化、临床症状加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NC与NIV在治疗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中疗效类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管联合文丘里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脱机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年龄≥ 18岁的58例气管切开脱机病人,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18年1-12月收治的30例病人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收治的28例病人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T管联合文丘里加温湿化氧疗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湿化氧疗。比较2组脱机时和脱机后1、5 d呼吸频率及氧合指数(PaO2/FiO2)、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痰液黏稠度、吸痰次数、吸痰时SpO2下降程度、吸痰时SpO2下降持续时间、ICU滞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脱机后1、5 d观察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aO2/FiO2高于对照组(P < 0.01);脱机后1、5 d观察组痰液黏稠度优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观察组吸痰次数、吸痰时SpO2下降程度、吸痰时SpO2下降持续时间、ICU滞留时间少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刺激性咳嗽(3.57%)、痰痂形成(0.00%)、肺部感染(0.00%)、气道出血发生率(7.14%)均低于对照组(33.33%、20.00%、20.00%、26.67%)(P < 0.05~P < 0.01)。结论文丘里氧疗温湿化法应用于气管切开脱机病人,符合人体温湿化的生理需求,避免了病人的呛咳和不适,可改善痰液黏稠度和呼吸参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肺复张对全麻开腹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肺功能和氧分压(PaO2)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全麻开腹手术的6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的干预方式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潮气量6 mL/kg)联合肺复张手法;对照组选择标准通气量(潮气量8 mL/kg)。观察并比较2组气道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Pa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观察组呼吸频率、气道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对照组(P < 0.01);术后观察组脉搏血氧饱和度、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1);术后2组肺功能各指标水平较术前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FEV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及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并发症率为3.33%,对照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肺复张有助于改善全麻开腹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肺功能和PaO2,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吸入一氧化氮(NO)联合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79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使用HFO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NO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脑钠肽(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 h后,观察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IL-17、TGF-β1、VEGF、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NO联合HFOV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PaO2水平,降低PaCO2、IL-17、TGF-β1、VEGF和BNP水平,效果优于单纯HFOV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患者中肌肉抑制素、动脉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 情况及相关性,并据BMI 进行分层研究。方法:选择稳定期重度COPD 男性患者为研究组及年龄相仿的中度 COPD 男性为对照组,肺功能仪器检测每位受试者的1 s 用力呼气容积(FEV1) 及其预计值;测定身高及体质量, 计算BMI,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肌肉抑制素;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探讨肌肉抑制 素与动脉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结果:根据BMI 分组的重度COPD 组患者血清中肌肉抑制素及二 氧化碳分压水平较对照组均有升高,而动脉氧分压明显下降;研究组中BMI 低者肌肉抑制素及二氧化碳分压水 平升高更明显,动脉氧分压下降更明显(P<0.05)。BMI 与肌肉抑制素呈负相关,FEV1/ 预计值与肌肉抑制素呈 负相关;肌肉抑制素与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与动脉氧分压呈负相关。结论:COPD 患者肌肉抑制素水平越高, BMI 越低,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储留更突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肌肉抑制素在COPD 疾病有重要作用,肌 肉抑制素可能成为COPD 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