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中毒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34例儿童急性中毒的年龄、性别、发病月份、中毒类型及构成比以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占82.1%,高峰年龄段为4岁(52.2%)。中毒类型以农药中毒(44.8%)和药物中毒(38.1%)最多见,不同年龄组中毒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岁和4~8岁年龄组中毒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中毒在5~10月份发生比例较高(74.6%),不同月份农药、药物和一氧化碳中毒等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途径以消化道摄入为主(87.3%),学龄前儿童均为误服,4例自服中毒为年长儿童。结论:儿童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学龄前期和夏秋季节,中毒途径以误服常见。儿童急性中毒的预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153例EB病毒感染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年龄阶段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20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53名EB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婴幼儿期组(1个月~3岁)52例,学龄前期组(3~7岁)57例,学龄期组(7~14岁)44例,对各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发病季节以春夏为主,呈夏高冬低趋势,分别为夏季66例(43.2%),秋季32例(20.9%),春季43例(28.1%),冬季12例(7.8%)。在疾病谱分布中,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主,共62例(40.5%);婴幼儿期组疾病更具有多样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亦高发,少数患儿仅仅表现为腮腺肿大。临床表现中,婴幼儿组患儿咳嗽25例(48.1%)、皮疹14例(26.9%),较学龄前期组及学龄期组患儿高;学龄前期组淋巴结肿大36例(63.2%),学龄期组淋巴结肿大26例(59.1%),较婴幼儿组高;婴幼儿组无热有18例(72.0%),较其他2组高,高热有7例(16.7%),较其他2组低。实验室检查显示,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者93例,婴幼儿组ALT升高程度较学龄期组低(P<0.05)。  结论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EBV感染后在疾病分布、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中各有特点,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疾病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李瑞娜 《中外医疗》2013,32(4):45-4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急性中毒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2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不同,将患儿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比较分析不同年龄试验组患儿急性中毒临床特征。结果儿童急性中毒以学龄前儿童比例较高,男多于女,冬夏季比例相对较高,农村比例较高,以药物误服为主要原因,毒物种类以药物中毒比例最高,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不同年龄组患儿在中毒原因和毒物类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婴儿组药物误服比例最高,因自杀中毒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农药、杀鼠药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幼儿、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酒精中毒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结论急性中毒儿童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特征。处理急性中毒儿童应考虑年龄相关临床特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成都地区儿童急性中毒的共性特点,指导本地区儿童急性中毒的预防工作。 方法 回顾分析成都地区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157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相关特性。 结果 四季均有发生,春季略多(33.76%);男孩占59.87%;年龄4天~14岁,平均(5.74±4.58)岁,1~3岁最多(36.31%);农村患儿65.61%;服毒自杀者占4.46%。毒物种类繁多,其中农药占40.13%、食物中毒17.83%、鼠药中毒15.93%和药物中毒13.38%;92.36%经消化道食入中毒。儿童各年龄段内春季中毒数略多;中毒途径主要是误服或误喂服而经消化道中毒;12岁前各年龄组中毒数最多的均为农药,其他种类略有差异(食物、药物、鼠药)。治愈率80.25%。不同性别和居住地患儿年龄无统计学差异;自杀与否患儿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者均为学龄及以上儿童,毒物主要是百草枯。不同性别患儿的居住地和中毒种类无统计学差异。城市和农村患儿的毒物种类有统计学差异(P<0.05),城市的前三位是鼠药(33.33%)、药物(24.07%)和农药(18.52%);农村的前三位是农药(51.46%)、食物(24.27%)和药物(7.77%)。 结论 儿童急性中毒常发生,应从多环节入手做好防控工作,确保儿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10例小儿急性中毒进行总结,分析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小儿急性中毒的中毒年龄、原因、途径及毒物种类,治疗与转归。结果发病年龄在40 d~14岁之间,1~3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57.6%(121/210),其次4~7岁占24.3%(51/210)。主要中毒原因为误服,毒物以药物为主,占41.9%(88/210),其次是农药38.1%(80/210),仅次于药物。农村发病率为94.3%(198/210)远高于城市,男孩占69.0%(145/210),明显多于女孩。结论210例小儿急性中毒以幼儿、学龄前儿童为主,误服是中毒的主要原因。农村是预防的重点,加强小儿和农药的管理对预防小儿急性中毒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京城区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南京城区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状况,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可能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整理2004~2006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来自南京城区的儿童急性中毒病例,分析病例的一般资料、中毒类型以及急性中毒在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的分布特征.结果:儿童中毒呈现明显的年龄特征.学龄前儿童占93%,以2岁年龄组居多(32.5%);误服药物是中毒的主要原因,占66.5%,且儿童误服成人药物的比例较高,误服降压药(19.1%)者显著高于其他药物引起的中毒;不同季节儿童中毒的发生有一定变化,夏秋季高于春冬季,各季节中儿童中毒类型也不相同,药物、农药、日用化学品和食物中毒分别在四个季节中占据主导地位.结论:误服药物引起的中毒是南京城区儿童急性中毒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药物的管理,规范药品的使用,以减少城区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儿童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近年来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可能的原因,以寻求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4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儿童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8例急性中毒儿童中1~岁79例(53.4%);药物中毒(过量)89例(60.1%);经消化道中毒112例(75.6%);恶心、呕吐77例(52.0%),烦躁谵语48例(32.4%).治愈132例,死亡3例,急性中毒死亡率2.0%.结论 儿童急性中毒以学龄前儿童中毒发生率较高;误服药物是中毒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药物的管理,规范药品的使用以减少城乡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兴趣游戏对学龄前儿童术后急性疼痛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普通外科二病区就诊的胃肠道手术患儿114例作为研究对象。为避免干预措施交叉影响,将先入院的5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后入院的57例患儿作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加速康复外科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在实施加速康复外科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实施兴趣游戏干预。比较2组患儿术后急性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量、术后前3天下床活动量、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  结果  2组患儿的术后疼痛评分存在显著差别(P < 0.01),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显著降低;干预组患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恶心/呕吐、上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和粘连性肠梗阻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5);干预组患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量、术后第一天活动量、术后第二天活动量、术后第三天活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1);另外,干预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96.5%)高于对照组(87.7%)。  结论  兴趣游戏能够有效减轻学龄前儿童术后急性疼痛,促进患儿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朱颖  董扬  徐达良  江家云  吴琳 《安徽医学》2018,39(5):580-582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中毒特点及血液灌流(HP)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中毒并行HP治疗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从患儿居住区域、中毒性质、中毒途径、中毒种类、临床表现、一般资料等方面统计分析中毒患儿临床特点,通过观察HP治疗后临床转归评估HP疗效,并统计HP治疗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中毒患儿中,农村患儿90例(90%);意外中毒95例(95%);误食中毒88例(88%);农药中毒56例(56%),药物中毒34例(34%);首诊神经系统表现58例(58%),消化系统表现35例(35%);≤5岁患儿80例(80%).②HP治疗后,治愈或好转患儿95例(95%),死亡5例(5%).临床症状一般于治疗后24~48 h缓解,HP治疗过程中,无发热、高血压、血小板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①急性中毒患儿集中于农村,以误食中毒多见,中毒物主要是农药及药物中毒,临床以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表现为主,≤5岁者发病率高;②HP治疗可快速清除毒素,是治疗儿童急性中毒的有效方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急性中毒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为急性中毒患儿的预防和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笔者医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118例0~14岁因急性中毒收住ICU患儿的病案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18例急性中毒患儿占同期该科室住院病例2.56%,占意外伤害9.2%,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性别比为1.74:1,以幼儿期(32.2%)和学龄期(39.8%)为主。误服为首要的中毒原因,95.8%的患儿为经口摄入有毒物质,主要为药物中毒,不同种类有毒物质中毒其转归不同,药物中毒治愈率较高。治愈52例(44.0%),好转56例(47.5%),放弃治疗10例(8.5%)。结论 急性中毒对儿童生命具有极大的威胁,预防是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儿童兴趣喜好为诱导的干预模式在学龄前期患儿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该干预模式在学龄前期全麻手术患儿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68例学龄前全麻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439例患儿,将2019年7—12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218例全麻手术患儿作为常规组,将2020年1—6月采用童趣化诱导干预模式管理的221例全麻手术患儿作为干预组;对2组患儿术前焦虑情绪、麻醉诱导配合程度及苏醒期躁动程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儿术前访视时焦虑情绪评分为(29.96±3.25)分,与常规组的(30.18±3.3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前等候时[(26.16±4.15)分]及麻醉诱导前[(44.47±5.38)分]焦虑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34.92±4.32)分及(52.48±5.52)分];麻醉诱导合作程度评分[(1.51±0.84)分]及苏醒期躁动程度评分[(6.79±3.27)分]明显低于常规组[(2.87±1.13)分及(8.51±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云南省热带地区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云南省的热带地区某三级综合医院为对象,从该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出院的急性中毒病例数据,对中毒人群、中毒类型、中毒发生的季节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6年期间共收治急性中毒1 364例,各年龄段均有发生,其中20~<50岁占总病例的60.19%。导致中毒的物质中,农药、化学药物、草药及植物性中毒分别占总量的48.39%、16.72%和11.80%,其中百草枯、有机磷农药、野生菌、乌头碱、杀鼠剂分别为244例、189例、96例、90例、89例,居前5位。导致中毒的热带毒性植物品类繁多。中毒病例发生在雨季的占总量的57.26%,其中野生菌中毒几乎全部发生在雨季,农药中毒雨季也显著高于旱季。治疗效果上,百草枯治疗效果差,出院时死亡和未愈病例占44.90%,有机磷农药死亡率也高达8.47%。结论 云南省热带地区急性中毒发生率高,其中农药类、野生菌、有毒植物中毒问题突出。应加强宣传,提高对急性中毒的关注,完善应急处理体系,以期有效地降低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灭鼠药中毒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52例急性小儿灭鼠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儿中死亡5例;合并癫痫5例;中毒性脑病4例;中毒性心肌炎2例;余36例住院3~10d痊愈出院。结论:小儿急性灭鼠药中毒主要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多脏器损害,应高度重视,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青海省多地5~18岁儿童脊柱侧弯发生情况,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于2020年10月—2021年2月在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各简单随机抽样3个区,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各区抽取2所小学(部分含学前班)、2所初中,每个年级抽取1~2个班,共抽取24所学校,3 582名符合要求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脊柱侧弯筛查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总结。  结果  脊柱侧弯筛查阳性率为5.6%(201/3 582),其中≥10岁为9.2%(143/1 549),<10岁为2.9%(58/2 03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户口、家庭年收入、父母学历、父母职业、出生季节及胎次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体重增长,父亲职业(对比农民)为牧民,母亲职业(对比农民)为牧民、个体户、自由职业为危险因素;而身高、BMI增大,二胎及以上,秋季出生,城镇户口,母亲高学历为保护因素。  结论  青海省儿童因父母职业的特殊性(牧民)、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较低及农村户口,更易患脊柱侧弯。青春期发生率较高,临床应了解危险因素,及时发现脊柱畸形,制定有效措施培养健康用脊习惯,积极预防侧弯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15.
李瑞云  李琼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7):1239-1242
  目的  探讨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中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集束化护理的价值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4例,均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27例,采用个性化护理)与观察组(27例,采用个性化护理联合集束化护理)。对比2组护理前后的TNF-α、ALT、Cr、血清白介素-18水平,观察并记录2组28 d存活率与死亡率。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TNF-α、血清白介素-18水平更低[(74.75±8.58)ng/L vs. (112.42±12.39)ng/L, (145.42±13.85)ng/L vs. (164.57±15.34)ng/L, t=12.988、4.815,均P < 0.05]。2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护理前ALT、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ALT、Cr水平更低[(122.82±15.65)U/mL vs. (236.15±28.58)U/mL, (138.56±15.77)μmol/L vs. (181.36±19.34)μmol/L, t=18.073、8.912,均P < 0.05]。观察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28 d存活率为48.15%,对照组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9,P=0.046)。  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与联合护理(个性化护理+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TNF-α、血清白介素-18、ALT、Cr等相关生化指标,提高患者存活率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6.
黄伟 《吉林医学》2010,(30):5345-5345
目的:针对小儿急性中毒在临床上的特点以及中毒的原因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方法:对90例中毒的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主要是以药物中毒为主,通常是误服用药物;其次是误用了化学物质等。发病的年龄5岁以下为主。结论:加强小儿和药物的管理是对预防小儿急性中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应用改良式胸部叩击联合无创吸痰技术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儿科六病区住院的90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2组患儿均采取常规的抗炎、雾化吸入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叩击联合传统吸痰技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式胸部叩击联合无创吸痰技术。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排痰效果、临床症状、呼吸功能等各项指标,比较2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仅2例无效,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10例无效,有效率为76.19%(χ2=7.479,P=0.006);观察组咳喘、憋气、肺部啰音和住院时间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呼吸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黏膜损伤发生率为2.08%(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12/42,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改良式胸部叩击联合无创吸痰技术应用于婴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可显著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快速解除气道阻塞、减轻喘息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吸痰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家长满意度,且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对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抗感染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共150例,根据是否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动态监测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结合PCT动态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比较2组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疗程、累计抗菌药物消耗数、药物选择、退热时间、ICU滞留时间、出院转归等。结果 对照组人均累计抗菌药物消耗数为3.50(1.92,6.20),而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仅为2.13(1.25,4.95),P<0.05;观察组的抗菌药物疗程较对照组约缩短1 d[7.0(5.0,10.0)d vs. 8.0(5.0,11.0) d,P<0.05];对照组的抗菌药物总费用为1 659.0(1 036.3,3 263.2)元,显著高于观察组[762.2(243.3,1 423.8)元,P<0.01];观察组的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27.3%(18/66) vs. 51.8%(44/85),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