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损伤(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831名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北欧肌肉骨骼疾患问卷(改良版)》调查其WMSDs患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对象WMSDs总患病率为46.9%,患病率最高的是颈部(30.7%),其次是肩部(23.2%)、踝部(20.2%)。不同岗位作业工人颈部、踝部、下背、手部、腿部及肘部WMSDs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不舒服姿势工作(OR=2.12,P < 0.05)、长时间保持低头(OR=2.08,P < 0.05)、工作中背部弯曲(OR=1.68,P < 0.05)、腰背经常重复同一动作(OR=1.61,P < 0.05)和颈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OR=1.53,P < 0.05)的作业工人罹患颈部WMSDs的风险更高;肩部WMSDs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以不舒服姿势工作(OR=2.44,P < 0.05)及经常加班(OR=1.75,P < 0.05);踝部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不舒服姿势工作(OR=1.91,P < 0.05)和长时间保持低头(OR=1.63,P < 0.05);男性是颈部及肩部WMSDs的保护因素(OR=0.42、0.36,P < 0.05)。
  结论  该汽车零部件企业作业人员颈部、肩部、踝部WMSDs的患病率较高;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不良劳动姿势及不合理的工作组织。应开展有效工效学干预措施,降低WMSDs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子制造行业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现状与不良工效学因素的关联性。
  方法  采用国内扩展版《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调查珠三角某市某电子制造企业生产工人的WMSDs患病情况,计算WMSDs的年患病率和各部位的检出率,并以VAS法评估研究对象患病期间最不能耐受的疼痛程度。
  结果  350名生产工人中,有203名工人(占58.0%)在过去12个月内曾发生WMSDs,各部位WMSDs检出率为:颈部75.37%、肩部56.16%、踝部36.94%、上背部35.96%,其他均低于35.00%。过去12个月内患WMSDs的工人VAS分值[M(P25,P75)]为4.0(3.0,6.0)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未婚、不是一直坐位工作、工龄≤ 5年、不需要每分钟重复多次操作、工作时颈部直立(≤ 10°),已婚(OR=2.39)、一直坐位工作(OR=1.83)、工龄 > 5年(OR=1.89)、每分钟重复多次操作(OR=1.87)、工作时颈部弯曲(> 10°)(OR=2.42)是罹患WMSDs的危险因素(P < 0.05);“需要上肢或手用力” “以不舒服的姿势干活”的程度每增加一个等级,工人罹患WMSDs的危险性分别增加0.71、1.42倍(P < 0.05)。
  结论  珠三角某市电子制造行业WMSDs的患病率较高,但患病的持续时间和引起的疼痛感、不适感较轻。改善电子制造行业生产流程的工效学设计,加强对工人科学作业姿势和标准生产技能的培训,可能有助于预防电子制造行业WMS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海口市护理人员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症状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以海口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工龄满1年以上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用肌肉骨骼疾患自评问卷调查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工作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WMSDs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发放717份问卷,有效回收714份。护理人员从参加工作至今的总患病率为85.43%,近1年总患病率为83.75%,近1周患病率为71.85%,患病率较高的部位均是腰部、颈部和肩部。参加工作至今、近1年、近1周护理人员因WMSDs导致的缺勤率分别为11.5%、8.3%、4.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龄≥21年的护理人员发生WMSDs的危险性是工龄≤5年的5.784倍(P < 0.05);下班后感觉有点累或很累的护理人员发生WMSDs的危险性是下班后不感觉累的2.721倍(P < 0.01);大幅度弯腰、上方空间不够被迫弯腰、工作中有时脚底打滑或跌倒、头每分钟多次做同一动作的护理人员发生WMSDs的危险性分别是没有这类情况护理人员的2.692倍、2.194倍、2.228倍、2.456倍(P < 0.05);休息时间充足和工作在户外完成的护理人员发生WMSDs的危险性仅为休息时间不充足和工作不在户外完成的0.319、0.285倍(P < 0.01)。
  结论  海口市护理人员WMSDs患病率较高,以腰部患病最常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工龄、下班后疲劳感和不良工效学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上海市闵行区电子行业作业工人工作有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ar 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闵行区8家电子行业企业1 426名生产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工人近1年内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模型对工人肌肉骨骼疾患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 319份,有效率92.5%。工人不同身体部位WMSDs的年发生率在3.6% ~ 23.0%之间,发生率最高的依次为颈部(23.0%)、肩部(20.0%)和下背部(10.4%)。焊锡工手腕部WMSDs的年发生率(10.7%)最高,车间管理员踝/足部WMSDs的年发生率(15.4%)最高(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背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是颈部、肩部和下背部WMSDs发生的危险因素(OR = 1.56、1.45、1.86,P < 0.05);长时间坐位工作(OR = 1.60、2.44)、颈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OR = 2.30、1.79)、背部稍弯曲(OR = 1.41、1.59)均是颈部和肩部WMSDs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背部大幅弯曲是颈部和下背部WMSDs发生的危险因素(OR = 2.11、3.21,P < 0.05);颈部前倾是颈部WMSDs发生的危险因素(OR = 2.15,P < 0.05);轮流工作是肩部和下背部WMSDs发生的保护因素(OR = 0.73、0.58,P < 0.05)。
  结论  电子行业工人肩部、颈部和下背部WMSDs发生率较高,亟须根据WMSDs的个体、职业和心理社会因素制定相关措施,合理安排劳动,降低工作场所不良工效学负荷,减少工人WMS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建筑行业工人工作相关骨骼肌肉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现状,探讨建筑工人WMSDs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辽宁省、山东省、北京市等多个省市8家建筑业公司的471名建筑工人为研究对象,应用电子版的《骨骼肌肉疾患调查问卷》收集WMSDs的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建筑工人WMSDs的影响因素。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53份,有效回收率为91.2%。建筑工人WMSDs总患病率为43.7%,其中患病率较高的部位是下背部24.1%(109/453)、肩部18.3%(83/453)、颈部14.6%(66/453)。罹患WMSDs的198名建筑工人中有1 ~ 3个部位患WMSDs的比例为81.3%(161/198)。相比年龄 < 38岁,年龄38 ~ 48岁、≥ 49岁的建筑工人WMSDs患病风险分别是2.213倍和2.573倍(P < 0.05);分别相比其他工人,搬运重物每次 > 5 kg的建筑工人WMSDs患病风险提高1.711倍,长时间蹲或跪姿的建筑工人WMSDs患病风险提高1.010倍,以不舒服姿势工作的建筑工人罹患WMSDs的风险提高11.247倍,经常加班的建筑工人罹患WMSDs的风险提高1.214倍,腰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的建筑工人罹患WMSDs的风险提高1.002倍(P < 0.05);休息时间充足的建筑工人罹患WMSDs的风险仅是休息不足的0.552倍(P < 0.05);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工人罹患WMSDs的风险仅是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工人的0.425倍(P < 0.05)。
  结论  建筑工人WMSDs患病风险高,患病率较高的部位分别是下背部、肩部和颈部。建筑工人WMSDs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学历、搬运重物每次>5 kg、长时间蹲或跪姿工作、以不舒服姿势工作、休息时间充足、经常加班、腰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建筑公司应加强员工培训,宣传正确的工效学知识,识别和减少不良工作姿势,通过增加工间休息频率和时长等措施降低建筑工人罹患WMSDs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办公室文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实施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将深圳市10家企业中的514名办公室文员列为调查对象,综合北欧国家肌肉骨骼疾病标准调查表(NMQ)、荷兰肌肉骨骼疾病调查表(DMQ)、国内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设计制作调查表,调查办公室文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的年患病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病率较高的3个部位(颈部、肩部、腰部)患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办公室文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的年患病率为54.12%,依次为颈部(39.4%)、肩部(36.2%)、腰部(30.9%)、背部(18.6%)、膝部(11.5%)、手腕部(10.1%)、髋臀部(8.1%)、踝足部(7.7%)、肘部(4.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部不处于自然位置(OR = 0.893 8,P < 0.05)是颈部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的保护因素;相比男性,女性是肩部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的危险因素(OR = 1.162 7,P < 0.05);经常改变坐姿(OR = 0.890 3,P < 0.01)是腰部患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办公室文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的患病率较高,患病部位最高的是颈部,其次是肩部、腰部;工作中人体保持各种不良姿势均会增加身体各关节肌肉骨骼的负担,造成肌肉骨骼损伤。应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办公室文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某家具制造企业工人下背部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危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对某家具制造企业工人WMSDs现况进行调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工人下背部肌肉骨骼疾患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37份。该家具制造企业工人2017年下背部WMSDs年患病率为11.21%,因下背部WMSDs病缺勤率为14.29%。基本路径假设为:姿势负荷、心理负荷和工作环境负荷对下背部WMSDs均有直接效应,工作环境负荷还可通过姿势负荷对下背部WMSDs产生间接效应。对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为:平均提取方差(AVE)为50.0%~75.7%,表示提取的潜变量代表显变量程度高;组合信度为0.715~0.851,非标准拟合指数(TLI)=0.968,比较拟合指数(CFI)=0.972,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45,χ2/df=2.56,模型拟合较好。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三类潜自变量(姿势负荷、心理负荷和工作环境负荷)可解释下背部WMSDs原因的34.8%;姿势负荷、心理负荷和工作环境负荷对下背部WMSDs存在直接效应,结构系数分别为0.247(P < 0.05)、0.277(P < 0.05)。姿势负荷还可通过工作环境负荷对下背部WMSDs产生间接效应(结构系数=0.225,P < 0.01)。
  结论  姿势负荷和工作环境负荷是下背部肌肉骨骼疾患的危险因素,姿势负荷可通过工作环境负荷对下背部WMSDs产生间接效应。建议家具制造企业调整工作组织制度、加快生产设备升级、加强岗前和在岗培训,降低WMSDs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某市金属制造业工人噪声危害知、信、行与纯音听力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关联性。
  方法  选择金属制造业的噪声作业者作为研究对象,问卷法调查其对噪声危害的知、信、行现状,并检测其接触的噪声声级和纯音听力水平。
  结果  本次共纳入188名研究对象,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检出率为44.15%。年龄≥ 40岁、工龄≥ 5年、接触噪声声级85.0~89.9 dB(A)和≥ 90.0 dB(A)者NIHL比例分别高于年龄 < 40岁、工龄 < 5年、接触噪声声级80.0~84.9 dB(A)者。NIHL者噪声危害认知、听力保护意识、听力保护行为得分低于双耳听力正常者(P < 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龄和噪声声级增加是NIHL的危险因素(OR=1.68、1.88、2.39,P < 0.05),而具备噪声危害认知能力、听力保护意识、听力保护行为是NIHL的保护因素(OR=0.68、0.65、0.56,P < 0.05)。
  结论  积极采取健康教育措施,提高金属制造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保护的知、信、行水平,有助于预防NIHL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尘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及相关营养状况,探讨尘肺病并发气胸的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016—2020年收治的114例尘肺病患者,分为尘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组(n=30)和单纯尘肺病组(n=84),比较两组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情况。
  结果  尘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组患者BMI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9.31 ± 2.88)kg/m2和(36.95 ± 4.28)g,均低于单纯尘肺病组的(22.96 ± 3.43)kg/m2和(40.39 ± 4.33)g(P < 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大(OR=0.803)、BMI高(OR=0.534)、血清白蛋白高(OR=0.546)、平均病程长(OR=0.369)是尘肺病患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保护因素(P < 0.05);而尘肺病叁期(OR=126.914)是尘肺病患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注重防护,尘肺病患者平时加强蛋白质类营养的补充,均可减少尘肺病患者发生气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汽车制造企业员工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为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该企业3 897名在岗男性职业人员(观察组)及506名岗前男性人员(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况调查及职业健康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两组人群血脂异常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观察组血脂异常率(44.8%)高于对照组(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常吸烟、年龄增长、高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增加、噪声作业、驾驶作业是职业人员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OR = 1.631、1.040、1.620、1.916、5.491、1.659、1.597,P < 0.05)。
  结论  该汽车制造企业一线作业可导致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加。应定期监测工人的血脂水平,控制吸烟、BMI、高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建筑工人下背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WMSDs)的患病现状和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北京市、辽宁省、山东省和广东省等地共8家建筑公司的453名建筑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各部位WMSDs的患病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建筑工人下背部WMSDs的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对象WMSDs总患病率为43.7%,其中患病率从高到低排序为下背部24.1%、肩部18.3%、颈部14.6%、上背部12.4%、手腕部12.1%、足踝部6.0%、腿部5.5%、膝部5.1%及肘部5.1%。研究对象的多部位WMSDs患病率为2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以初中及以下组为参考组,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是建筑工人罹患WMSDs的保护因素(OR=0.390, 95% CI: 0.179~0.849, P=0.018);长时间蹲或跪姿(OR=1.818, 95% CI: 1.053~3.138, P=0.032)、搬运重物(每次>20 kg)(OR=2.876, 95% CI: 1.629~5.077, P<0.001)、以不舒服姿势工作(OR=2.619, 95% CI: 1.455~4.714, P=0.001)、下背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OR=2.913, 95% CI: 1.640~5.177, P<0.001)和长时间屈膝(OR=2.958, 95% CI: 1.659~5.274, P<0.001)是研究对象罹患WMSD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建筑工人WMSDs患病风险较高,其中最常见的是下背部WMSDs。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特征、劳动类型和不良工效学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中国医疗行业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WMSDs)发生情况,探究不同岗位不良工效学职业危害因素及WMSDs发生模式。  方法  通过《北欧肌肉骨骼疾患问卷(修改版)》电子问卷系统对中国6 854名医疗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判定WMSDs方法进行发生结果统计分析。应用潜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 LCA)对主要工种WMSDs多部位发生模式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不良工效学因素。  结果  调查样本中,不计部位的总体WMSDs发生率为56.1%。其中,医生为54.15%、护士为58.66%、护工为51.04%、技师为54.05%、药师为48.48%。根据LCA分类结果,医生与护士WMSDs发生模式主要有颈肩型和躯干型;技师主要为颈肩型;药师为颈肩型;护工主要为颈肩型和轻微疼痛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肩型医生发生危险主要来自手腕长期弯曲(OR=1.383, P=0.036),频繁坐位工作(OR=2.110, P=0.020),工作姿势经常不舒服(OR=2.023, P=0.001);躯干型医生发生危险主要有腿部姿势受限(OR=1.413, P=0.044),频繁不舒适工作姿势(OR=4.402, P<0.001);颈肩型护士发生危险主要来自颈部大幅度前倾(OR=2.218, P=0.024),长时间频繁坐位工作(OR=1.533, P=0.006);躯干型护士发生危险有长时间频繁坐位工作(OR=1.883, P < 0.001),频繁不舒适工作姿势(OR=2.137, P < 0.001)。  结论  中国医疗行业WMSDs发生率同世界主流国家地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但行业总体不良工效学危害水平较高,不良作业姿势普遍存在。其中颈部、肩部、上背部、下背部的工效学负荷水平较高,主要与颈部工作中长时间保持不变、长时间低头、颈部大幅度前倾、手腕长期弯曲、长时间保持转身、腿部空间受限、长时间坐姿、作业姿势不舒服等职业因素有关。应通过加强宣教培训、增加辅助助力设施、改善工作组织模式等方式,降低肌肉骨骼损伤危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啤酒制造厂工人多部位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1年9月以广州市某啤酒制造厂的501名员工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调查WMSDs患病现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颈、肩、背多部位WMSDs的危险因素。结果啤酒制造厂员工WMSDs总患病率达39.7%,其中各部位患病率较高的是颈部27.1%、肩部25.0%、下背部24.0%和上背部23.2%。工人单一部位WMSDs患病率为10.8%,多部位WMSDs患病率为28.9%,2个部位同时患病的比例是3.8%,3个部位同时患病的比例是4.4%,4个部位同时患病的比例是16.4%,5个及以上部位同时患病的比例为4.6%,其中颈、肩、上背、下背4个部位同时患病的比例为17.8%(89/501),上肢部位(肘部、手腕部)同时患病的比例为3.2%(16/501),下肢部位(腿部、膝部、踝部)同时患病的比例为2.2%(11/5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总工龄<5年,总工龄5~9年、10~14年的员工罹患颈、肩、上背、下背多部位WMSDs的风险分别提高至2.781倍、3.480倍(P<0.05);以不舒服姿势工作罹患颈、肩、上背、下背多部位WMSDs的风险提高至2.343倍(P<0.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相对于初中及以下)、每天从事同样工作是颈、肩、上背、下背多部位WMSDs的保护因素(OR=0.355、0.554,P<0.05)。结论啤酒制造行业WMSDs患病风险较高,以多部位WMSDs发病为主,其中以颈、肩、上背、下背多部位患病模式较为常见。啤酒制造行业可以通过避免不舒服作业姿势,重点关注工龄长、文化程度较低的员工,以降低工人多部位WMSDs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内外迁移民慢性病患病情况,疾病谱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库区内迁的307名移民和外迁的676名移民,采用一般资料及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  结果  内迁移民慢性病患病率为51.8%,患病率居于前5位的慢性病依次为腰腿疼、高血压、胃炎、心脏病和糖尿病;外迁移民慢性病患病率为65.1%,患病率居于前5位的慢性病依次为腰腿疼、高血压、胃炎、心脏病和气管炎。外迁移民慢性病患病率、两周患病率和两周就诊率均高于内迁移民(均有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内迁移民慢性病患病的因素有:≥ 60岁(OR=59.928,P < 0.001)、家庭收入不满意(OR=0.377,P=0.002)和经济状况差(OR=0.519,P=0.028);影响外迁移民慢性病患病的因素有:≥ 60岁(OR=26.190,P < 0.001)、吸烟(OR=1.856,P=0.004)、家庭收入不满意(OR=0.598,P=0.029)和经济状况差(OR=0.460,P < 0.001)。  结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内外迁移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切实提高移民收入有利于提高移民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