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和肾小球微血管病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ei L  Wang C  Duan H  Zhang Z 《中华眼科杂志》1999,(2):144-146,I008
寻找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肾病两者间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普通电镜和免疫组化电镜方法,并经电镜下定量分析视网膜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厚度及基底膜上负电荷位点的计数。  相似文献   

2.
陈茜  王菁  魏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2):204-208

目的:探讨五苓散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采用五苓散水煎液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大鼠右眼球内注射康柏西普。给药12wk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伊文思蓝(EB)渗漏试验观察大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中的表达。

结果: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和视网膜组织EB渗透量、CRP和sICAM-1表达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组织EB渗透量、CRP和sICAM-1表达均低于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结构紊乱,视网膜水肿,VEGF表达明显升高; 与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神经节细胞排列较清晰,水肿减轻。

结论:五苓散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视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减轻水肿,保护血-视网膜屏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眼科门诊及内分泌科病房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观察组(T组)各48例,C组给予二甲双胍降糖治疗,T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骨化三醇0.25μg/d治疗。另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组(N组),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磷、25-(OH)D3、1,25-(OH)2D3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底病变减轻的有效率。结果:与N组相比,C组、T组患者治疗前均存在血清25-(OH)D3和1,25-(OH)2D3水平低下,甲状旁腺素上升;给予骨化三醇治疗后,T组患者维生素D及甲状旁腺素水平有改善,同时视力及眼底出血渗出均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R患者存在血清维生素D代谢紊乱,给予维生素D治疗可以改善其代谢紊乱,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及眼底病变。  相似文献   

4.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细胞参与,多因素调控的复杂过程.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是视网膜主要的炎性细胞,参与视网膜的许多病理和生理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DR病程中炎症的作用,人们发现巨噬细胞对DR的发病机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秀  刘畅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8):1368-137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神经退行性病变、炎症和血管交替的再生与损伤共同促进DR的发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视网膜的慢性低度炎症是DR的一个关键因素,是DR更为早期的表现,然而确切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炎症在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干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etrin-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DR大鼠模型,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为了研究Netrin-1基因沉默对DR的影响,构建si-NC和si-Netrin-1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A组(si-NC大鼠)、B组(si-Netrin-1大鼠)、C组(si-NC大鼠+DR造模)、D组(si-Netrin-1大鼠+DR造模)。为了研究外源性Netrin-1对DR的影响,将WT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R组、Netrin-1组。造模后3个月,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各层厚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ba1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D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内核层、外核层厚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Iba1及IL-1β、IL-6、IL-12、TNF-α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DR组相比,Netrin-1组内核层、外核层厚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Iba1及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etrin-1基因沉默可加重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损伤和炎症,外源性Netrin-1则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DR的自然病程中,早期即有视网膜血管自我调节的紊乱和血流异常,以及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最早的眼底改变有视网膜微血管瘤,以后逐渐出现视网膜静脉和动脉的较大血管的改变,并有血管外的出血和渗出等视网膜组织损害。约有25%的糖尿病患者并发DR,其中5%的患者出现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视网膜病变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神经和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20~74岁人群发生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DR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补体功能失调在DR中的作用受到关注。补体因子及补体调节蛋白异常影响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的命运和功能,因而可能作为DR治疗的新靶点。就眼内补体的特点,DR与补体功能失调关系的研究进展,DR中补体基因的多态性和靶向补体分子的探索性治疗成果进行综述,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日佳  陈剑 《眼科研究》2007,25(5):393-396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与半胱氨酸同系的四碳含硫氨基酸,在细胞内由蛋氨酸代谢脱去甲基后形成,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氨基酸,具有细胞毒性,与微血管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存在着密切的关系。Hcy可通过氧化应激系统影响血管内皮的功能,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过氧化,造成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通过诱导多种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等在体内的表达,而导致微血管疾病的发生。就Hcy与DR发病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孔慧  崔彦 《眼科新进展》2022,(9):753-756
视网膜内皮细胞(REC)是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许多眼部疾病的主要细胞类型之一。视网膜微血管系统有助于血-视网膜屏障的维持,这对正常的视功能至关重要。REC的改变在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高血糖是糖尿病微血管损伤的重要原因,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REC功能障碍,包括向衰老表型改变、迁移和增殖能力增强、炎性凋亡等,最终导致无细胞毛细血管及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本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REC的功能障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郭丹  杜宁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2):2026-2030

目的:探究白皮杉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方法: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常规用药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各10只。模型组使用100mg/kg的生理盐水灌胃,常规用药组使用100mg/kg的依帕司他灌胃,低剂量、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分别使用100、200mg/kg白皮杉醇灌胃。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五组大鼠视网膜组织,Western blot检测五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Bcl-2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五组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HIF-1α、ANGⅡ、Ang-1、Ang-2、Tie-2水平。

结果: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Ang-1/Ang-2比值(1.76±0.05、3.16±0.09)高于低剂量白皮杉醇组(1.01±0.21、2.98±0.02)(P<0.05)。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cl-2、VEGF、HIF-1α、ANGⅡ、Ang-1、Ang-2、Tie-2水平(0.37±0.06ng/mL、121.89±5.45ng/mL、0.38±0.01pg/mL、7.58±0.10ng/mL、8.56±0.04μg/L、3.24±0.25μg/L、3.00±0.04μg/L)低于低剂量白皮杉醇组(0.96±0.21ng/mL、140.25±8.10ng/mL、0.42±0.02pg/mL、8.12±0.09ng/mL、9.10±0.46μg/L、4.12±0.23μg/L、3.46±0.15μg/L)(P<0.05)。

结论:白皮杉醇通过作用于Ang/Tie受体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新生血管的生成,有效保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的视网膜组织,且呈剂量依赖,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曾被认为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如今已被广泛认为是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损伤引起的一类神经血管性疾病。研究表明,在出现临床可检测的微血管病变之前,视网膜神经损伤已经出现,并参与了微血管病变的进展。因此,微血管病变这一观点并没有揭示视网膜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间相互联系及影响的重要性。以NVU作为整体研究神经血管损伤及保护机制,寻找临床新的预防和干预DR的措施必定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细胞焦亡是新发现的一种程序性促炎症细胞死亡方式,其主要信号通路包括依赖NLRP3炎症小体等激活Caspase-1的经典细胞焦亡通路和依赖Caspase-4/5/11的非经典细胞焦亡通路两种,且所有炎症性Caspase的底物都是GSDMD.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细胞焦亡与某些感染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在眼部的并发症之一,是工作人群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DR的发病机制复杂,炎症、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等诸多因素均参与了DR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褪黑素是人脑松果体的合成产物,可释放到脑脊液和血液中;褪黑素及其代谢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炎症和氧化应激均具有拮抗作用.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38(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eptide-38,PACAP38)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过程中的视网膜保护是否由瞬时受体电位通道6(TRPC6)介导。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STZ组,每组15只。经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在注射STZ 2周后,一次性向大鼠一眼玻璃体内注射100μmol·L-1 PACAP38(STZ+PACAP38组),另一眼注射等量的PBS作为对照(STZ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视网膜组织中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蛋白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6,TRPC6)的表达情况。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各组大鼠的视网膜厚度。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系RGC-5细胞暴露于高血糖和低氧环境,分别给予PACAP38、TRPC6通道激动剂(OAG)、PAC1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icroRNA-let-7c(miRNA-let-7c)在逆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DR大鼠模型48只,分为6组:空白模型组、miRNA-let-7c模拟物组、Anti-miRNA-let-7c组、阴性对照(NC)组、Anti-miRNA-let-7c+Anti-STAT3组、Anti-STAT3组;同时选择8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和转染后的293T细胞中miRNA-let-7c和STAT3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STAT3、VEGFA、BAX及Bcl蛋白水平,通过HE染色计数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数目以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NA-let-7c与STAT3的直接作用。结果 各组大鼠视网膜和转染后的293T细胞中miRNA let-7c与STAT3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r=-0.906,P<0.001)。与NC组的血管内皮细胞核[(22±3)个]相比,Anti-STAT3组的血管内皮细胞核[(14±3)个]明显减少(P<0.05);而Anti-miRNA-let-7c组血管内皮细胞核[(58±6)个]显著增加(P<0.05)。与NC组相比,miRNA-let-7c组和Anti-STAT3组大鼠视网膜中的STAT3、VEGFA和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Anti-miRNA-let-7c组大鼠视网膜中的STAT3、VEGFA和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此外,miRNA-let-7c组miRNA-let-7c mRNA表达为2.24±0.25,较NC组miRNA-let-7c mRNA表达(1.32±0.17)显著升高(P<0.05),而Anti-miRNA-let-7c组miRNA-let-7c mRNA表达(0.62±0.05)显著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STAT3 3’UTR-WT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为0.55±0.03,低于WT + NC组的1.0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TAT3是miRNA-let-7c的靶基因。结论 miRNA-let-7c的过表达可能下调STAT3的表达,从而阻止大鼠DR模型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