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埋伏前牙治疗时机对牙根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牙根发育期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进行正畸牵引。应用MCT定位、追踪,比较阻生牙治疗前后牙根发育情况。结果:17例阻生牙调整牙根在牙槽骨中的位置关系,发育期弯曲牙根改变方向继续发育,长度短于对侧同名,但牙冠根比正常。2例根尖发育完成牙根弯曲合并牙槽骨缺损的牵引不成功。结论:早发现、早牵引对埋伏阻生牙的牙根继续发育有良好治疗效果,但要注意牙槽骨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观察埋伏上颌中切牙牵引萌出前、后牙根形态的三维变化,探讨埋伏上颌中切牙牵引萌出的时机.方法:对10例经曲面体层片确诊的上颌埋伏中切牙拍摄CBCT进行精确定位,进行外科开窗和正畸牵引萌出,排齐牙列,治疗后拍摄CBCT图像对牵引效果和牙根发育进行评估.结果:10例埋伏上颌中切牙均成功牵引到位,牵引前牙根已发育完成的4例埋伏牙牙根形态未发生变化;而牵引前牙根未发育完成的6例埋伏牙在治疗过程中牙根继续发育,弯曲度和长度均有改善.结论:埋伏上颌中切牙在牙根尚未发育完成前进行牵引萌出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颌埋伏前牙正畸治疗的时机.方法 对17例20颗萌出道异常或牙根弯曲的上颌埋伏前牙摄片定位、拓展间隙后,在牙根未发育完成前进行闭合式牵引,治疗后测量埋伏牙和对侧同名牙牙根的相对长度,并采用PES(the pink esthetic score)指数对牵引后的埋伏牙进行牙龈软组织美学评价.结果 20颗埋伏前牙均牵引成功,牵引后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的牙根平均长度分别为(18.00±2.79) mm、(15.75±1.06) mm和(21.88±2.32) mm,略短于对侧同名牙[中切牙(20.25±1.56) mm、侧切牙(18.00±1.41) mm、尖牙(23.5±2.58) mm],牙龈软组织美学评分平均为10.65±2.68.结论 对某些萌出方向异常或牙根弯曲的埋伏牙在牙根未发育完成前进行闭合式开窗和正畸牵引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埋伏中切牙可致牙列不齐、中线偏斜、咬合错乱等,严重影响儿童口腔的功能和美观。本文对1例牙根未发育完成的埋伏上颌中切牙进行正畸牵引萌出,应用牙科三维CT影像对牙根形态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5.
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患者的年龄、性别在正畸治疗中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用128例经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完成的病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不同年龄、性别组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的牙根长度变化。结果:成人组与儿童组上颌前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下颌前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上、下颌前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是正畸治疗中影响牙根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根倒置合并根发育异常的埋伏阻生切牙保存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对9例10颗冠根倒置埋伏合并根严重弯曲的上颌前牙,应用封闭式导萌术合并正畸牵引技术进行治疗。其中9颗通过固定矫治器开拓间隙,进行开窗封闭式牵引导萌矫治;1颗间隙足够的患牙使用活动矫治器牵引。结果 8例9颗牙牵引成功,1例因其牙根1/2唇向弯曲近90°,导萌后牙根突出于唇侧牙槽骨,牙冠突出于牙弓0.5 mm。结论牙根严重弯曲的埋伏阻生牙的正畸导萌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周威  王林  王亮  赵春洋 《口腔医学》2022,42(6):525-528
目的 分析上颌阻生尖牙正畸牵引治疗后邻近切牙的牙根吸收情况及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上颌尖牙阻生且符合标准的43例患者,年龄10~23岁,共60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上颌阻生尖牙正畸牵引治疗前后分别拍摄锥形束CT,分析阻生尖牙邻近切牙的牙根吸收程度,并对可能存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上颌阻生尖牙正畸牵引治疗后,上颌中切牙发生轻、中、重度牙根吸收的概率分别为71.7%、15.0%、13.3%,上颌侧切牙发生轻、中、重度牙根吸收的概率分别为48.3%、36.7%、15.0%,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牙根吸收严重程度存在差异(P<0.05)。位于腭侧及颌骨内、低位且靠近面中线的阻生尖牙,在正畸牵引治疗后,侧切牙牙根吸收程度较重(P<0.05)。低位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后,中切牙牙根吸收较重(P<0.05)。牵引时间较长时,中切牙牙根吸收程度较重(P<0.05)。治疗前已发生牙根吸收的切牙,在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后发生的牙根吸收程度较重(P<0.05)。结论 上颌侧切牙在阻生尖牙正畸牵引治疗后,发生的牙根吸收程度较重。上颌阻生尖牙正畸牵引治疗后,邻近切牙牙根吸收情况与阻生尖...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埋伏上颌中切牙正畸治疗前、后体积和表面积变化,探讨牙根吸收情况.方法:对10例上颌埋伏中切牙患者(12颗埋伏牙,8颗对侧同名牙),采用外科开窗、导杆式矫治器牵引、直丝弓技术治疗,治疗前、后拍摄CBCT.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分离上颌埋伏中切牙及对侧同名牙,其中8例单侧埋伏阻生患者的对侧同名牙作为对照组.计算牙体积和表面积,采用SPSS13.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体积、表面积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埋伏牙治疗前后牙体积平均增加(9.67±10.86)mm3,表面积平均增加(28.97±14.36) mm2,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对侧同名牙治疗后牙体积平均增加(12.38±10.22)mm3,表面积平均增加(30.64±16.74) mm2.埋伏牙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体积及表面积增加量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对尚未完全发育完成的埋伏上颌中切牙,正畸结合外科治疗能促进牙根发育,不会引起牙根吸收,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牙位分布、矫治方法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预防.方法 对43例48颗埋伏阻生的上颌前牙,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适宜的外科助萌术或开窗导萌术进行矫治.助萌组15颗,导萌组33颗.结果 48颗埋伏阻生的上颌前牙均顺利萌出至正常位置.助萌组无并发症出现;导萌组有5颗出现矫治后牙周附着不足,6颗出现牙根吸收.结论 正畸技术是矫治埋伏阻生上颌前牙的有效手段,治疗中应注意避免炎症的发生和减少手术创伤,以预防矫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埋伏阻生上颌前牙获得良好的牙龈形态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上颌前牙骨内埋伏阻生的正畸患者,采用根尖向粘骨膜瓣暴露法与固定矫治器以轻力牵引进行治疗。结果18例患者的埋伏阻生牙均被引入正常牙列,其牙龈形态与邻牙一致且术后无并发症。结论采用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内埋伏阻生上颌前牙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显微镜下血运重建术与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恒牙牙髓坏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泉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75例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A组(30例)在显微镜下行血运重建术,B组(45例)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患牙疼痛改善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牙根管壁厚度、根管长度,计算治疗后的牙骨样沉积率。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根管长度相比显著差异(P>0.05);B组治疗前、后的根管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A组治疗后6个月的根管长度较治疗前显著延长,且根管长度显著大于B组(P<0.05)。B组治疗前、后的根管壁厚度无显著变化(P>0.05),A组治疗后6个月的根管壁厚度大于治疗前,且显著大于B组(P<0.05)。A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牙骨样沉积率显著高于B组(P<0.05)。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8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愈率为70.00%,显著高于B组的48.89%(P<0.05)。结论: 显微镜下血运重建术能有效促进牙根发育、延长根管、增加根管壁厚度,其治疗效果优于根尖诱导成形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D打印数字化定位导板在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集的82颗离体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颗。2组均行根管再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髓,实验组在3D打印数字化定位导板下精准开髓。比较2组冠部修复体损伤情况,记录开髓操作时间,统计2组根管内充填物去除情况、牙体组织抗折性能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开髓孔面积与面总面积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开髓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根管预备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2组开髓与根管预备总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根管内充填物去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破坏载荷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数字化定位导板用于根管再治疗,可实现精准微创开髓,减少冠部修复体损伤,保留更多牙体组织,提高去除根管充填物效率及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3种往复旋转单支镍钛器械预备模拟弯曲根管的效果.方法:选择115个单弯树脂模拟根管,采用随机图表法分为Reciproc组(A组,28个)、One file组(B组,29个)、Wave One组(C组,29个)和对照组(D组,29个).按照说明书要求预备模拟根管,比较4组根管预备、树脂去除量、根管清理效果、中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青少年与成年人正畸治疗后上颌切牙牙根吸收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8月于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少年组(12~17岁,32例)与成人组(18~35岁,36例).入组患者均接受全口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结束后戴Hawley保持器,随访1年.治疗前(T1)、治疗结束时(T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用镍钛ProTaper根管预备附加不同超声冲洗液对根管壁牙本质显微硬度的影响。方法收集60颗离体单根管上颌前牙,随机分为6组,A组为对照组,B组应用机用镍钛ProTaper根管预备至F3,C组预备后附加3%过氧化氢溶液超声冲洗1 min,D组预备后附加口泰漱口液超声冲洗1 min,E组预备后附加17%EDTA溶液超声冲洗1 min,F组预备后附加蒸馏水超声冲洗1 min。将每个牙根平均横截为根上、根中和根尖 3 段,再纵向劈开,用显微硬度仪分别测量各组根管壁显微硬度。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根管各处的显微硬度分别为(52.66±1.64)HV、(52.08±1.53)HV和(51.47±2.53)HV,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各组的根尖1/3显微硬度均低于根颈和根中1/3,差异显著(P<0.05)。在根颈1/3和根中1/3,E组显微硬度分别为(44.65±1.33)HV和(42.55±1.12)HV,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根尖1/3,E组显微硬度为(37.82±1.60)HV,下降最为显著,其次为C组,显微硬度为(44.14±1.73)HV。B组、D和F组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机用镍钛ProTaper根管预备至F3可使根尖1/3显微硬度下降。17%EDTA溶液超声冲洗1 min可使根管各部显微硬度下降, 3%过氧化氢可使根尖1/3显微硬度下降,口泰漱口液和蒸馏水对根管各部牙本质显微硬度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管治疗诊间急症(interappointment emergencies,IAE)发生率和根管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8年8月—2021年8月因牙髓炎或根尖周炎需要做根管治疗的恒磨牙96颗,随机分为2组(n=48)颗,MT组使用 Mtwo机用镍钛锉改良 Mtwo根管预备法,同步组使用改良 Mtwo预备技术加同步根管长度测量根管预备法。根管预备完成后拍摄根尖片,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复诊时行常规热牙胶根管充填。采用 SPSS 22.0 软件包分析IAE的发生情况及术后充填效果。结果: 术后即刻及术后第3 天、1周,2组IA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2 天,同步组IAE发生率显著低于MT组(P<0.05),同步组根管充填的合格率显著高于MT组(P<0.05)。结论: 同步法能减少根管预备过程中根尖区的机械刺激,严格控制根管的工作长度,维持根尖区屏障,从而降低IAE发生率并有效提高根管充填合格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头影测量分析,评价舌刺联合头帽颏兜和前方牵引器矫治前牙反的疗效,以及对舌骨位置和气道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和前方牵引器2种矫治方法矫治完成的前牙反病例各30例,应用Winceph 9.0软件及AutoCAD 2016软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 2...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牙唇面根充法进行根管治疗联合烤瓷牙修复改善上前牙前突和增进美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门诊就诊的上前牙前突患者100例,通过牙唇面根充法完成根管治疗后进行烤瓷牙修复。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数据和牙龈炎发生率,评价治疗后烤瓷牙外观及功能。应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U1-SN、U1-X、U1-Y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U1-L1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牙龈炎发生率显著下降(χ2=16.2749,P<0.01)。治疗后烤瓷牙整体轮廓、上前牙前突纠正、与邻牙匹配度和减轻深覆及深覆盖优良率分别为96.00%、95.00%、98.00%和91.00%。结论牙唇面根充法进行根管治疗联合烤瓷牙修复可以有效改善上前牙前突,增加美观,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牙髓血运重建术对慢性根尖周炎的趋化因子CCL21、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5月就诊于武汉市中医医院口腔科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2组,治疗前拍摄锥形束CT(CBCT)存档。实验组使用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对照组以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检测趋化因子CCL21、IP-10水平,统计2组患者手术效果,治疗前、后患牙冠根比和根管壁厚度。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1~3周的治疗过程中,CCL21、IP-10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治疗4周后较之前下降;CCL21水平在治疗2周、3周和4周时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1周时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IP-10水平在治疗1周、2周和3周时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时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成功率为90%,对照组50%,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术前患牙冠根比和根管壁厚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则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慢性根尖周炎采用牙髓血运重建术、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治疗前期可促进趋化因子CCL21、IP-10分泌,CCL21水平在治疗前期变化较大、IP-10则在后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牙周治疗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09例牙周-牙髓病变患者(120颗患牙),所有患牙均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分为A、B 2组。A组为牙周治疗组(60颗患牙),根管治疗完成2周后行牙周基础治疗;6周后仍有5 mm以上牙周袋且探诊后出血者,进行翻瓣术治疗。B组为非牙周治疗组(60颗患牙),单纯行根管治疗和龈上洁治术。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观察2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PD)、牙槽骨吸收程度、牙松动度(TM)等的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术前、术后2年PD分别为(5.966±1.877)mm、(5.133±1.935)mm,牙周探诊深度减轻,有统计学差异。B组术前、术后2年PD分别为(5.533±1.856)mm、( 6.167±1.927)mm,牙周探诊深度显著增加。2组术前TM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年,A组TM显著低于B组(P<0.05)。X线表现,A组术后2年牙槽骨吸收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B组术后2年,牙槽骨吸收较术前显著减轻(P<0.05)。结论 根管治疗结合牙周治疗用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